當「520」被賦予了「我愛你」的浪漫含義,「愛」的定義也被放大。愛情之外,愛自己,愛身邊的人,大愛與小愛都應該在這個溫暖的節日裡被表達。
在「她時代」,女性的思考方式不再局限,她們也在更加勇敢自由地表達自我。女性之間的友誼,女性之間的互相給予的溫暖、幫助與鼓勵,是她們不斷成長和前進道路上無比珍貴的存在。
本期女性情誼特輯中,我們採訪了三對女性好友,她們是同行業並肩前行的夥伴,也是生活中親密無間的好朋友。她們堅持著自己的信條,也從對方的身上得到力量;她們彼此欣賞,相互啟發,分享著共同的愛好。她們的激情從不消減,在對方的影響下不斷成為更好的自己。
Caroline de Maigret & Clara Luciani
獨立自由的態度傳承
她們一位是時尚界偶像,一位是年輕的搖滾女歌手。兩位留著齊劉海的親密好友不僅長相酷似,而且保持著同樣獨立自由的人生態度。
前:Clara Luciani 丨 歌手
後:Caroline de Maigret | 模特、音樂製作人、作家
MF | Madame Figaro
CDM | Caroline de Maigret
CL | Clara Luciani
MF:兩位是怎樣變成朋友的呢?
CDM:我的一位朋友是設計師,她為Clara的第一支MV《Pleure, Clara pleure》設計了服裝,我覺得這張音樂錄影帶非常棒,就把它發到Instagram上了。幾個月後,我們在巴黎Zénith演出場館遇到了,當時在La Femme樂團的舞臺後臺,Clara是樂團成員之一。
CL:Caroline是我最早的支持者之一。
Clara Luciani
MF:Caroline,你最喜歡Clara的哪一點?
CDM:我喜歡她呈現的女性形象,還有她的永恆風格。她忠於自己的藝術選擇,這種精神也指引著我的工作方式。Clara是個工作狂,不過她知道該如何保持幽默感和距離,活在當下。同時她的才華也很吸引我,在很短時間內她便形成了自己鮮明的風格。
MF:大家經常說你們長得非常相像,這會讓你們感到開心嗎?
CL:這種相像已經超越了外貌。我越是了解Caroline,我就越能意識到我們之間是多麼意氣相投。
CDM:我們的聲音都很低沉,都會傻乎乎地打趣著相同的事情。我們的身材都很高大,有時候我們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對於他人和我們自己來說,這都會有些惶恐不安。我們甚至還發現我們母親的生日都是2月9日。
Caroline de Maigret
MF:二位的日常風格都不被認為有典型的「女人味」。你們認為如今的「女性風格」是什麼?
CDM:我穿牛仔褲,留著劉海,是因為這讓我的身體感到最為舒適,並且也符合我的個性。但是我覺得女性的許多地方會非常令人著迷,比如手的晃動,以及露出的頸部,都很吸引人。
CL:我覺得很難定義「女人味」這個概念,因為世界上的女性有很多,不只一個樣貌。我從來都不曾像小女孩兒那樣,如果非要讓我表現得像個「少女」,我會感到很不舒服。
Clara Luciani
MF:Caroline對年輕一代很是支持,你想向Clara傳授些什麼呢?
CDM:我會與Clara分享一些事情,而非向她傳授些什麼。我倆都很喜歡文學與法式浪漫,並且喜歡對此進行討論。我們還喜歡交流經驗,比如作為公眾人物如何才能不甘示弱地積極投身現當代問題。
CL:我會向Caroline諮詢一些關於愛情方面的問題。我覺得我們屬於同一類人,和理解自己的人交流可以充實自己的思想。
MF:Clara,你是否將Caroline看做一位良師益友呢?
CL:我將她視為自己想要成為的女性的典範。我邀請她拍攝《姐姐》的MV,不僅僅因為我們倆長得很像,更多是因為我很欣賞她無拘無束的樣子。我總可以從她那裡學很多東西,比如如何舒適愜意地做自己。也許以後我也可以這樣,不過現在就連拍照片和進電視臺錄影棚這樣的小事兒都會讓我感到恐懼。
Caroline de Maigret
MF:社交網絡讓名人變得更難被理解了嗎?
CDM:對於那些以圖像為職業的人而言,社交網絡非常重要。許多信息我們無法在別處傳達。我還可以在社交網絡上分享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比如一位藝術家、一本書等等。
CL:我很幸運,因為我是一步步慢慢成名的。別人會認為《手榴彈》這首歌一炮而紅,但這首歌發行一年後才在電臺裡播出,也許還要再等上一年才能成為廣受人們歡迎的流行歌曲。對我而言這樣的節奏很好。我覺得自己沒有能力也不善於應對媒體的嘈雜。如果現在人們還不能認出我來的話,那就再好不過了。有時候我坐在計程車中,車載廣播播放著我的音樂,而司機卻根本不知道我就坐在後面。
MF:音樂在二位的生命中是否扮演了解放者的角色呢?
CL:不僅如此,音樂拯救了我。我覺得如果沒有音樂的話,我就什麼都不是。小時候我就一直覺得自己是個成年人,我認為自己的身材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進入少年時期後,大家更是很快不再像對待一個孩子那樣對待我了。
CDM:少年時代,音樂是我唯一的叛逆點。我會把自己關在房間裡,聽自己想聽的音樂。我的外出活動只局限於出去聽音樂會。做了模特後,音樂可以讓我做些別的事情,還可以幫助我重新塑造自己的女性形象。
Clara Luciani
MF:Caroline,你是否嘗試過唱歌呢?
CDM:Clara在面對照相機時會焦慮不安,而站在話筒前我也會如此。Yarol曾試圖讓我唱歌,但是我的聲音小到讓他直接放棄了這個想法。唱歌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CL:可是當模特也需要舒適愜意地面對鏡頭,這也不是件輕鬆的事。像你這樣完全放鬆自在地面對照相機也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這遠非我能力範圍所及。
Caroline de Maigret 與Clara Luciani
MF:Caroline在新書《Older, But Better, But Older》中談論了「衰老」這個話題。你認為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得更好嗎?
CDM:我的朋友Sophie Mas與我合著了這本書,我們希望通過一種詼諧直率的方式告訴人們如何面對多年來生活留給我們的「小驚喜」。例如,如何接受突然被稱呼為「夫人」。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可以通過研究自己來更好地了解自己。這可以幫助我們承受來自愛情與事業方面的失望。我們也可以明白生活就是當下,而非三周之後。這可以讓我們如釋重負,當我們照鏡子,看到自己的皮膚不再平滑、疲態盡顯的時候,就不會感到那麼不舒服了。我想鼓起勇氣去注射美容針,但是我害怕這會改變我的面容。我希望展示最好的自己,而非另一個模樣。肌膚會因年齡增長而衰老,但是頭腦卻會因為年齡增長而變得睿智。
CL:這個崇尚年輕的社會讓人焦慮,似乎女性沒有衰老的權利。因此,人們花大把的時間將抗衰老面霜塗在臉上。就連Yann Moix這樣的公眾人物的話語也起不了什麼作用。不過事實卻是,人們不僅僅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得更好,還會學會相愛。
王一妃 & Nataline Colonnello
向世界展示中國當代藝術
作為畫廊周北京總監與項目總監,王一妃與Nataline Colonnello (簫嶺)由工作中的夥伴變成生活中的好朋友。對當代藝術的共同愛好讓她們彼此惺惺相惜,而共同做好中國當代藝術的推手則是她們共同的目標。她們是同行業並肩前行的夥伴,也是生活中親密無間的好朋友。她們彼此欣賞,相互啟發,分享著共同的愛好,也在對方的影響下不斷成為更好的自己。
左:王一妃 | 畫廊周北京總監
右:Nataline Colonnello (簫嶺) | 畫廊周北京項目總監
M | Madame Figaro
AW | 王一妃
NC | Nataline Colonnello (簫嶺)
M:你們是如何成為好朋友的?
AW: 在畫廊周北京2019結束之後,我通過倫敦的一個獵頭公司「獵」到了Nataline(簫嶺)。當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獵頭公司對她的推薦語是「值得信任的人才」。之後在半年的時間內,我們通過工作上的交集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對方,進而建立了友誼。
畫廊周北京展覽導覽現場
M:對方身上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麼?
AW: Nataline有著樂觀和積極的心態,我們開玩笑說這是義大利的陽光賦予她的特質。她會不吝給予所有人鼓勵和讚美,最愛說兩句話就是:「感謝你,你的信息對我真的很有幫助」以及「真是個好主意」。我比較喜歡質疑,有時候可能會給團隊成員太大壓力。而Nataline的性格和表達調節了團隊內部的氣氛,使得團隊既嚴肅又有活力,能夠發揮出更豐富的創造性。
NC:我喜歡一妃的原因是她的職業素養,她性格中的正直、務實和耐心的品質,還有她的幽默感。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時,我們不得不將活動推遲到5月舉行,甚至不知道我們是否最終得以舉辦。但一妃一直表現出堅定的決心,在最困難和最不確定的情況下,她始終堅韌不拔,並一直激勵團隊繼續前進。
畫廊周北京展覽導覽現場
M:可以和我們分享一下你們對藝術的共同愛好嗎?
AW: 在我們團隊工作的每一個小夥伴基本上都對當代藝術有著理想主義般的執念,大家都是一定程度上的「完美主義者」和「強迫症患者」。在選擇項目相關的藝術家和策展人時都有著很好的默契,例如我們都非常欣賞此次新勢力單元的青年策展人張涵露,青年藝術家王拓、張文心以及姚清妹等等。這幾位藝術家也畫廊周北京的活動中有精彩的作品以及論壇。
NC: 一妃和我討論了很多關於藝術的問題。自從最初的交談以來,我感覺到我們的藝術品味有一定的相似性。特別是,一妃往往特別欣賞那些觀念上紮實的、具有悠久的歷史基礎和美學吸引力的作品,而我也一直對這一類創作保持高度評價。我們還發現了對多媒體和實驗藝術的共同興趣。
Nataline Colonnello (簫嶺)
M:是什麼原因讓你選擇投身於畫廊周北京的工作?
AW: 就中國當代藝術的歷史和中國當代藝術精神的積澱而言,北京是非常豐厚的。這裡集聚了眾多的藝術資源,藝術家、從業人員、知識分子通過一代一代的勞動、創造,不斷往北京藝術界增加動能。但可惜的是,北京卻缺少一個專業的、具有高度整合力以及國際視野的當代藝術推廣平臺。我希望可以建立這麼一個平臺,讓北京的當代藝術能夠更多地在國際舞臺上呈現和發聲;同時也為國內外的收藏家和藝術愛好者們提供一個可信賴的了解和收藏當代藝術作品的專業渠道。
NC: 我決定加入畫廊周北京,是因為我在前幾年的親身參與中觀察和感受到它的影響力,它給予北京本地藝術生態的活力。它是一個由專業人士搭建的平臺,為廣大的觀眾呈現年度最優秀的展覽,反映當下藝術創作的面貌和活力,並且致力於推動國際間藝術和文化的交流。作為歐洲人,我的教育背景是當代藝術和漢學,我在商業畫廊和非營利機構工作超過15年,在中國待了快20年,對本地和國際藝術世界這麼多年來的發展比較熟悉。我認為我可以儘自己的一份力量,幫助建立起不同文化之間溝通的橋梁。
工作中的王一妃與Nataline
M:作為好朋友,工作之外你們最喜歡一起做的事情是什麼?
AW: 我們的辦公地點在798。每到周末,園區裡就匯聚了很多新思潮和新事件,有意思的人們在這裡找到各自表達的途徑。也是相同的興趣使然,我和Nataline在工作之餘常常四處去走走看看近期開幕的展覽和活動。她對中國特別是北京的風土人情已經非常熟悉,所以針對同一個話題,我們之間不免有中外環境下的對比和討論,從她那裡我發現了很多看問題的新角度。
NC:在業餘時間裡,我們喜歡參觀藝術展覽並交換各自的意見。我們都特別喜歡參觀新興藝術家的展覽。此外我們還喜歡參加與藝術有關或與科技有關的講座,並參加一些實驗性音樂表演。女性主義當然也是我們經常討論的話題。
工作中的王一妃與Nataline
M:可以為我們介紹一下今年畫廊周北京最吸引你的版塊嗎?
AW: 在「主單元」陣容中,很多北京本地的畫廊都在這一時期推出了重量級的展覽,邀請中國當代藝術史上重要的藝術家,經歷了長時間的思辨、沉澱之後完成了他們的最新創作系列。這些展覽非常具有學術討論價值,我們可以看到畫廊對藝術家的工作進行了仔細的梳理和研究,相信能帶給大家耳目一新的呈現。
NC: 我們為畫廊周北京2020設置的年度主題是「Reflection」,中文有多重含義,可解讀為「反射」「映像」也有「回顧」和「反思」之意。因為第四屆的確是回顧過去階段和提出未來計劃和構想的重要節點。由於疫情的全球爆發,我們的瑞士合作夥伴們目前無法在2020年畫廊周北京期間到訪中國。我們目前正在制定一項新的共同線上互動計劃,以積極響應當下的環境與話題。
M:未來你們希望能夠共同做的事情是什麼?
AW: 持續努力,共同做好中國當代藝術的推手,不斷地向世界展現北京的藝術和創意價值。
NC: 我們希望繼續合作,以進一步擴大畫廊周北京的國際聲譽,不僅作為中國的平臺,而且通過目前處於孵化階段的新合作和項目,在國際層面上進一步擴大影響力。
孟蕾&殳俏
美食美酒好時光
同樣熱愛美食與美酒的孟蕾和殳俏,友誼開端於一次飯局。雖然都是美食美酒行業從業者,她們卻都把熱愛變成了自己的生活,一起吃吃喝喝,也希望用不同方式將食物和酒帶來的美好感受傳遞給更多人。
左:孟蕾 | 香檳校尉、「檳客文化」創始人
右:殳俏 | 作家、編劇
M | Madame Figaro
ML | 孟蕾
SQ | 殳俏
M:你們是怎麼成為好朋友的?
ML:我們是在朋友組的飯局上認識的。不過認識之前已經看過殳俏的書了,當時有些粉絲見偶像的心理,哈哈。對她第一印象是在她之前那些年的文字裡,感覺是個特別熱愛生活也會生活的才華女生。真正第一次一起吃飯喝酒的時候,就直接很投緣地聊了起來,白羊獅子天生合適做朋友,而且我們還都愛吃愛喝愛旅行,隨即就計劃了幾次飯局。我們對美食美酒的熱愛是發自內心很真誠的,分享這份快樂的時候也沒有想太多工作上的事情,感覺很輕鬆。
SQ:我認識了十幾年的好朋友跟我說,要介紹一個特別特別能聊又懂酒的姑娘給我認識,而且說,她是白羊座的。因為我是獅子座嘛,聽到這幾個點,就覺得,一定會很投緣。然後那是個中午的飯局,大白天地我們就邊說邊開了好幾瓶,整個下午有種微醺的自在感,特別放鬆,也就從那時候開始,成了朋友。
殳俏在巴塞隆納
M:對方身上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麼?
ML:才華。殳俏無疑是我認識的人中最有才華的,可能都沒有之一。而且很多人覺得她有基礎也有天賦,所以得到一切都理所當然。但是真正了解之後,會發現她也非常努力,努力做一個好媽媽,努力創業,努力寫字,努力生活。努力加上才華,讓她的生活非常豐富多彩,任何方面都能兼顧。
SQ:直率、執著。孟蕾給我的感覺就是,堅持一個事情能非常非常久的人,比如香檳酒這件事,她為此準備了很多,也投入了很多。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覺得葡萄酒這個事情從本質上來說是文化交流,是把另一種文化裡的一個習慣介紹給中國的年輕人們,這其中不僅僅是告訴他們「好喝」,而是要從頭開始慢慢說這個習慣的形成,歷史的演變,要做很多田間地頭的工作,也有很多社交的場合。看到她非常執著的樣子,去跟每一個人開啟香檳的話題,我打心眼裡佩服她的信念感。
殳俏
M:在工作中對方給你帶來的啟發來自哪裡?
ML:我現在還會反覆看殳俏寫的文字,書和雜誌甚至網絡上的文章,也很期待她編劇的作品上映。實話說,她做美食工作者的階段和經歷目前對我影響和啟發比較大。因為真正做到那麼好品質和影響力的媒體,她經歷了很多,也偶爾會給我講一些她遇到的困難,她解決問題的辦法以及她的經驗,會時常鼓勵我,鼓勵我堅持自己想做的事情並且把它做好。香檳目前在國內還很小眾,我也有我對專業和品質的堅持,所以推廣香檳文化的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這個時候,有一個貼心又欣賞的朋友,來自她的幫助和鼓勵就特別重要。
孟蕾
SQ:以葡萄酒為事業是一個既需要能吃苦,又需要保有敏感的工作,這跟寫作挺像的。對寫東西的人來說,你既需要每天起來做一些枯燥的重複動作,比如坐在桌前打開電腦,然後就這麼寫幾個小時。又得時時刻刻有那種敏銳度和敏感性在,比如幻想某個場景,憑空塑造某個人,很多很多細緻入微的東西。做葡萄酒的就是又得下地勞動,又得有敏感的味蕾和精準的描述能力,有時候你光是感受到了,說不出來那也是不行的。
孟蕾
M:工作之外,美食美酒在你的生命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SQ:據說,愛一個人最直接的表達方式就是帶他/她去吃好吃的,一起喝好的酒。我只要想念朋友了,就會說,咱們來約飯約酒吧,相信大多數現在的人都是這樣跟親朋好友表達的。好的食物和酒是最好的溝通,最溫情,最長情。我們都是把對他人最美好的感情放在食物裡。
ML:美食美酒就是我的生活,即使旅行,到世界各地體會美食美酒也是重要的項目,不管是否以此作為工作都是這樣。
孟蕾
M:與我們分享一次最難忘的二人一起享用美食的經歷吧。
SQ:前年在香檳區被授予香檳騎士稱號,儀式過後就開始香檳晚宴了。你可以想像,那絕對是你能喝到最好香檳酒的一餐,在場的都是莊主,校尉,騎士,大家都頂著感覺是千杯不倒的頭銜,忽然就都喝到很high。法國人有這種前一刻莊嚴後一秒馬上變傻子的浪漫在,酒是最好的狂歡藉口。第二天睡到中午起來,又去參加香檳區一年一度的白色野餐,所有人穿著白色的衣服,在蘭斯最美的草坪上喝香檳野餐,景象特別壯觀。
孟蕾與殳俏一同參加香檳區白色野餐
ML:可以說目前我人生中最難忘的美食經歷,就是跟殳俏一起在東京吃了一個星期,她提前把一周的午飯和晚飯都定好了。那一周不僅味蕾上真的很享受,也一直在頭腦風暴,觀察思考日本如何把美食美酒文化做的如此深入和細緻。對殳俏的欣賞也增添了很多,她說起日語就像是一個日本姑娘,熟知東京各個角落,好餐廳就不用說了,連繁瑣的交通地圖都熟記在心,得是多麼用心在體會美食和這個國家。
孟蕾在香檳區
M:你們最期待的之後可以一起去做的事情是什麼?
ML:我們還有很多旅行和吃喝計劃呢,南美美食之旅還一直沒成行,希望可以儘早實現吧。另外我們也希望能通過我們的努力促進美食美酒文化的傳播和影響,不管是文字還是影像,或者其他一些形式。
SQ:我想寫一個跟酒有關的故事,比較女性向的,希望寫完之後孟蕾可以跟我一起完成這個故事裡所有的葡萄酒的選擇,我希望這既會是一本很好看的小說(也許有機會變成電影),也會是一本很棒的酒單。
CAROLINE DE MAIGRET & CLARA LUCIANI
編輯/劉怡帆
撰文/PERRINE SABBAT
攝影/LUC BRAQUET
統籌/C CILE MARTIN
王一妃 & NATALINE COLONNELLO
孟蕾 & 殳俏
編輯&撰文/劉怡帆
圖片/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