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金融專業有多熱門,競爭有多大不用說大家也知道了吧,但是不是隨隨便便報個金融學,未來就可以找一份好工作的。如果要報金融學,這幾點你一定要知道!
一、不要輕信難度排名
考研專業難度排名、學校難度排名都是一搜一大把,很多考生在最初也許就會用這些排名作為報考指導。其實每個學校的難度是有自己不同特徵的。
清華經管,其難度在於對數學的要求,初試要數一。清華五道口,其難度則在於總分。北大四院的難度則在於專業課。復旦經院的初試分數高得嚇人,管院分數雖低但全英面試會讓你覺得掉了一層皮。所以與其糾結於各校考研難度的排名,不如深化理解學校的培育方向能否與本人對將來的規劃相契合。
二、學校名氣越大越好
在金融這一行,學校的要素有時以至大於才能的要素。一方面金融碩士與本科不同,在學習中除了學問更重要的是理念——授課內容各個學校都相差不多,但是名校的優秀教員資源可以帶來更新的資訊和更前沿的理念信息。
另一方面,金融行業十分考究圈子文化,一所大學或在某個地域呈主導,或在某個範疇佔優勢,對學生的就業影響深遠。假如本人實力足夠,那麼就瞄準北清復交上財央財等能夠輻射全國的名校;假如保險起見,就以就業目的地所在省市的「985」或「211」為目的範圍。
三、高校就業側重點不同
由於本身定位及歷史緣由,不同的高校所對應的就業途徑各有不同。
以北大四院和清華二院為例:傾心於學術,那麼CCER是首選;想到外資工作,光華或清華經管會更有優勢;五道口則在國企、一行三會上面校友實力雄厚,固然在投行、商行、基金上也有很強的人脈滙豐則在深圳如魚得水。
再如課程設置上,北大經院著重於經濟理論的剖析、經濟模型的研討,而光華則更注重商業研討;道口偏宏觀偏政策,經管偏微觀偏應用等,不一而足。
四、擇校擇專業眼界放寬
開設金融、經濟專業的碩士絕非僅僅是經濟或管理學院。例如,北京大學的軟體與微電子學院裡面也有獨具特徵的金融信息專業,招不夠的時候靠從北大四大經濟學院調劑。很多理工科大學的金融學開展也勢頭很猛,例如北航的金融工程依託北航強大的工科實力,近幾年在不動聲色中開展得十分良好。還有一些科研院所的經濟金融實力也屬於少為人知的世外高人,如中科院研討生院、社科院研討生院、財政部財政科學研討所等,以及一些不太知名學校的特徵專業,例如北京工商大學固然學校並不出眾,但其期貨方向的實力則是傲視群雄。
擇校擇專業的時候眼界一定要寬,由於在很多名校,經濟學碩士(除卻思想史等比擬冷門的研討方向)與金融學碩士的就業程度是差不多的,有時分去擠金融的陽關道,還不如挑個同校的經濟學專業。
五、校友是第一手資源
由於中國的金融行業是在20多年中以迸髮式開展所構成的,再加上中國自古十分考究同窗、同鄉友情。在一個校友圈子內,他們會互相協助、資源共享,也會積極地提攜後生,所以校友資源的重要性要遠遠高於兩三年的課本所學。以至在某種水平上能夠以為,考金融碩士的目的就是為了取得其校友資源。
假如想在市場而非事業單位就業,無論你願不願意,和校友的交際是生長的必修課,由於你的實習以至將來的工作靠的就是他們。曾有專題報導提到,中國的投資界逐步構成了以北大、清華、人大、上交、復旦、五道口、央財、上財、西財、廈大、武大、北工商等為軸心的幾大投資界圈子。
六、金融讀研≠高薪
金融真正能拿到傳說中高薪的大都是國際投行或諮詢公司,但是大券商的主要招聘對象是清北復交的碩士,而且大券商還十分看重本科背景,所以僅僅是名牌學校的碩士還不一定夠。銀行、保險、信託等也是主要的就業方向,不過相對投行其薪水要低一些:也有不少金融碩士選擇一行三會的公務員,這個崗位相對以上要更穩妥但薪水更低。
所以,總體金融專業的碩士薪水要高一些,但一方面沒想像中的那麼高,另一方面收入總與付出成正比,千萬別夢想拿個名校的碩士就手到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