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幌市是位於日本北海道道央地區的都市,為北海道首府、以及石狩振興局本部所在地,也是政令指定都市之一。其擁有超過190萬人口,是北海道最大都市、以及日本人口第五大都市,集中了北海道約35%的人口,而札幌都市圈更集中了北海道約半數的人口。雖然地理位置位於北海道西部,但卻是北海道鐵路、高速公路、航空路線的放射點,因此在交通上也是北海道的中心。
札幌市的歷史開始於1869年日本設立開拓使時在此設置札幌本府。札幌的建設計劃由時任開拓判官島義勇提出,他參考京都規劃了棋盤狀城市,以創成橋東側為基點,將創成川作為南北軸,渡島通(現南1條通)作為東西軸]。而大通公園則是現在札幌市的東西主幹線。1972年,札幌市舉辦了亞洲首屆冬季奧運會。此後札幌市舉辦了多種國際體育賽事。札幌市還是日本著名的觀光都市,並且在日本的魅力城市排行榜中亦排名前列。2013年,札幌市加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全球創意城市網絡中的媒體藝術城市,是世界第二個和亞洲首個加盟城市]。
札幌市的市徽外觀是一個六角形,代表冰晶(雪花)的形狀,是北海道的象徵。在六角型內側的圓形其實是漢字「札」字的變體,而整個圓形又可視為是日文片假名「ロ」字的變形,是札幌的日語片假名寫法「サッポロ」中的一部分。市徽中央的五芒星代表北鬥星,是北方的象徵。
札幌市屬於柯本氣候分類法下的溫帶大陸性溼潤氣候,夏季和冬季的溫差很大,在日本的氣候分區中則屬於日本海側氣候。在4月至6月期間,札幌市天氣多晴天,並無日本其他地區的梅雨時期。札幌市夏季受鄂霍茨克海高氣壓的影響,雖然白天氣溫較高但早晚則氣候涼爽。冬季的札幌則較為寒冷且多雪,最深積雪量可達1米,全年降雪量累計可達6米。札幌市年平均氣溫有8.9℃,夏季平均最高氣溫有26.4℃,冬季最低平均氣溫有-7℃,是世界少有的位於豪雪地帶卻有近200萬人口的都市。
2014年度,札幌市市內生產總值有65,478億日元,人均市民所得有261.2萬日元。札幌市經濟的特點之一是第二產業比重很低,只佔經濟總量的10.7%。而第三產業則有極重要的地位,佔經濟總量的88%。
第一產業
幌市耕地面積2,750公頃,農業就業人口有932人。農業生產金額有34.5億日元,其中蔬菜佔約七成的比例,呈現典型的都市近郊型農業的特徵。札幌市生產的主要蔬菜種類有洋蔥、菠菜、馬鈴薯等,札幌黃是札幌生產的著名洋蔥品種。近年由於農業人口高齡化,札幌市耕地中有三成是耕作放棄地。札幌市已通過市民農園等方式試圖解決這一問題。
第二產業
在1984年至1999年期間,札幌市曾是北海道工業品生產額最多的城市,但現在只排名第三位,次於苫小牧市、室蘭市。札幌市的製造業企業比例和從業人口比例只有日本平均值的約三分之一,工業品生產額在政令指定都市中也是較低水準,且製造業人口比例只有政令指定都市平均值的一半。2014年度,札幌市工業品生產額有5295.79億日元,其中食品業佔約四成比例,印刷業和金屬製品業各佔約一成比例,三者合計佔約六成比例。就地理分布來看,以西區比例最大,佔全市的32.2%,其次是白石區、東區。札幌市的工業園區亦大多位於市轄區西北部。由於農業和礦業在北海道開拓史中有重要地位,使得食品製造業和金屬製品業在札幌市製造業中有較高地位。
第三產業
總部位於札幌市的銀行有北洋銀行和北海道銀行。1997年破產的北海道拓殖銀行是日本戰後唯一破產的都市銀行,給包括札幌市在內的北海道經濟造成重大打擊。2014年度,札幌市商品銷售額達86,841億日元,在日本主要都市中排名第五位,僅次於東京23區、大阪市、名古屋市、福岡市。零售業銷售額達20,247億日元,同樣排名日本第五位。觀光業在札幌市經濟中亦有重要地位。2015年度,札幌市觀光客人數達1365.3萬人。近年札幌市積極促進IT產業發展,其產值已超過製造業的產值,成為札幌市經濟中重要部分。札幌市主要IT產業聚集地有札幌科技園區等地。
札幌市觀光資源十分豐富。大通公園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都市公園之一,東西長約1.5公裡,面積達7.8公頃。竣工於1957年的札幌電視塔亦位於大通公園內,在其高90.38米的瞭望臺可一覽札幌全市風景。札幌市中心的主要公園還有中島公園、圓山公園[81]等地。位於札幌市近郊的藻巖山不僅是滑雪勝地,自山頂看到的夜景和長崎、神戶的夜景並列為新日本三大夜景[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