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區18歲女孩小楊出生時,尾椎長有肉坨,雖經手術治療,但仍留下了大小便失禁的後遺症。高中時,因受到同學們的冷嘲熱諷,小楊做出了退學的決定。
如今,仍然每天都要使用尿不溼。害怕外界異樣的眼光,她封閉自己,很少與外界接觸,只用手機和走路打發時間。
昨日下午4時,記者來到小楊家,只見著了她的奶奶楊志權。她說,孫女平常都在家,今兒趕巧和初中同學出去了。
「1997年孫女出生,我們發現她尾椎上長有肉坨。4個月後,肉坨已如拳頭般大小。醫院主治醫生告訴我,他只見過2例類似病症,手術可能導致癱瘓或留下後遺症。」楊志權告訴記者,孫女生下來就患有多囊腎,手術去除肉坨後,留下了大小便失禁的毛病。
小楊4歲時,父母因感情不和離了婚。如今,母親在內蒙古組建新家庭,父親在廣州結婚,雙方各自有了孩子。
除了偶爾給孩子寄一些衣服和鞋,他們從未支付過一分錢撫養費,且很少聯繫,小楊父親8年才回來過一次。
因患病,小楊直到7歲才上幼兒園,楊志權不得不天天到學校為她換尿片。小楊小學、初中時,經常忍不住坐在凳子上小便,她走路時,大家可以看到褲子上尿溼的痕跡,只有放學回家後奶奶才能給她換上乾淨的尿片、褲子。
老師、校長了解情況後,都很關心她。
小楊高中在西門中學就讀,是一名住宿生。「擔心氣味影響到同學,我給她準備了花露水,但一瓶花露水用不到一周。」她所在的寢室一共有14名學生,因經常尿溼床單和褲子,她很快引起了同學們的注意。一次,寢室保潔人員在曬被子時告訴楊志權,小楊每天丟掉尿片,楊志權無奈才道出實情。
有一天,小楊回到寢室睡覺時,這名保潔人員用手摸了她尿溼的床單,小楊很不是滋味。平時,小楊還會受到同學們嘲笑,小學、初中成績不錯的她,有了不想上學的念頭,成績開始下滑。
小楊喜歡畫畫,高中時想學美術,但楊志權考慮到費用問題,沒有答應。小楊作文成績也不錯,每年都在學校獲得湖北省的獎項,包括在西門中學就讀時。
「高一讀了不到半年,孫女就不肯去學校了,硬要我們幫她把東西拖回家。迫於無奈,我幫她辦理了走讀證,讓她每天回家住。」每天早上5點,小楊就要起床,晚上11點過了才能回家,天晴時她騎自行車,雨天由楊志權騎三輪車接送。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去年下半年,讀完高一的小楊怎麼也不願繼續讀書。
因家裡未裝電腦,小楊現在只能用手機和走路打發時間。從去年起,她開始自己更換尿不溼,並幫爺爺奶奶做一些簡單的家務。
楊志權說,小楊的爺爺61歲了,還在給人做小工。他每天早上5點半起床,晚上6點才能回家,夏天會忙到8點。楊志權向人借了2、3分田種,而小楊每月使用的尿不溼就需要幾百元錢。
「孫女每天至少用7張尿不溼,現在一片尿不溼是1.5元。我昨天去了兩家超市,發現一家超市便宜1角錢,就買了兩箱。」楊志權告訴記者,因成人尿不溼較貴,她只能為孫女購買兒童款,以前她都是給孫女做的尿片。
見到記者採訪,楊志權的兩位鄰居進入了院子。她們說:「孩子害羞,不讓她奶奶告訴我們她的病情,而且很少和我們說話。」兩位鄰居表示,小楊長的又高又漂亮,只是有點缺陷,兩位老人不可能陪伴小楊一生,希望她早點將病治好。
前兩年,楊志權帶小楊去過醫院,想諮詢她的病情和治療費用,但醫生沒有給予任何答覆。楊志權希望,社會上的好心人能資助孫女進行治療,讓她早日康復。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