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傳MFA電視編導方向18級的學生,入學後很多人問到關於考研的事情,我常常會說的是,就算過程會比較艱辛,但走下來後就會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當然,現在看來,考研結束後才是一個真正的開始,以下是關於電視編導專業研一入學後,在學習和實踐等幾個方面的系統介紹。
///// 課程/////
首先,研一的課程相對來說並不算輕鬆。電視學院屬於新聞傳播學部,因此很多課程都是與新聞傳播方面有關 ,由於電視編導(電視編導與媒體策劃專業同班上課)又有視聽方面的技術門檻,所以整體的課程都是關乎於新聞傳播和視聽語言兩方面。具體來說,新聞傳播的課程可能偏向學術一點,而視聽語言偏向實踐一點。因此電視學院對學術與實踐的雙向要求也就可以從這方面理解了。
由於很多同學是跨專業而來,也有工作了一段時間才來讀研的,因此研一上學期的必修課程更加注重基礎培養,例如各種攝影基礎、攝影批評、紀錄片視聽語言等等。這些方面的課程可以在短時間內幫大家補充基礎知識,作業也是實踐性比較強,有攝影、劇情片、紀錄片的拍攝,作業形式也一般都是小組作業,或者可以組團合作的。
選修課分為專業選修課和跨學院選修課,專業選修課是電視學院開設的課程,例如媒介與社會、電視新聞策劃等等;跨學院選修是指選修別的學院的課程,這個當然是以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者學習規劃為主,如果對某個學院某個老師的課比較感興趣,都可以去學習的。
另外還有一些必修的公共課程,例如英語、藝術原理、馬克思等等,這些課程的難度相對來說比較小,但還是要認真對待哦。
研一下學期的專業必修課會少一些,選修課的選擇餘地比較大,這樣可以方便學術或實踐方向的同學各取所需,同樣,這些課程在專業針對性方面可能更深入一些。
另外,媒介前沿這個課程一直是電視學院的特色課程,每周五都會有業內大咖到學校開講座,這些業內大咖既有傳統媒體裡資深從業者,也有新媒體領域的後起之秀,但這是電視學院的必修課程,從拓展同學們的專業視野方面來說是大有裨益的。
/////作品/////
說到作品,MFA本身就是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因此各個專業幾乎都有創作要求。電視編導是以紀錄片作為畢設的,所以在創作方面自然更加偏向於紀錄片的創作,當然,新媒體視聽方面的創作也都可以,例如抖音、vlog等各種形式的短視頻,大家根據自身愛好都可以嘗試。
研一的實踐類課程也會要求同學們以作品結課,劇情片和紀錄片就是大家的必修課程,如何組建一個拍攝團隊?前期、中期、後期各自的分工是什麼?紀錄片和劇情片有哪些不同?只要大家參與其中,都可以迅速成長,收穫許多,也可以為大家日後準備畢設做好心理建設。
///// 導師 /////
新生開學後,大家普遍比較關心的一個問題可能是關於選導師。每個學院在這方面的安排都不盡相同。電視學院的慣例是在10月份左右才開始選導師,選導師的方式跟填報高考志願類似。同學們先選擇6個心儀的導師,導師再雙向選擇。在填報志願之前大部分老師不會以公共的形式見到哈,可能會比較熟悉一些必修課上課的老師,如果同學們在選導師之前就能有相對心儀的導師,並且能和老師進行有效的溝通,也是可以的哈。電視學院的師資很不錯,所以大家基本不用擔心導師的問題,選擇了導師,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努力哈。因此,與其說是推薦導師,可能大家先確定好自己的規劃與發展方向會更加妥當一些。
///// 學制 /////
從2018年開始,MFA變成了3年學制,這樣一來,同學們就不必面臨剛上完一年的課,就要馬上投入準備畢設的緊張氛圍裡了,因此學習和實踐的機會也多了很多。
實習一方面是為了拓展自己的專業視野,另一方面也可以輔助以後的職業規劃,如果有比較好的選擇,可以考慮實習,但如果對自己的專業能力沒有實質性的提高,或者會對課程影響比較大,可以先不急於實習,大家只要保持對行業動向的敏感度即可,多關注一些招聘信息或者入職要求,為日後做好準備。在實習信息方面,建議大家多關注有權威性的機構,例如央視、人民日報、新華社或者一些知名度比較高的網際網路公司,騰訊、新浪、字節跳動等等。
18級之前的研究生,由於兩年學制的問題相對來說會緊張一些。大多數師哥師姐在進入研二後就要著手畢設了,選題、調研、拍攝以及工作問題都要在這一年解決,所以會比較壓力山大,如果有相熟的師哥師姐有幫忙的需要,也儘量參與,就當模擬自己畢設了唄。在工作方面,基本還是以學術派和實踐派兩個大的方向為主,這兩個方向並無高低之分,也沒有什麼明顯衝突,主要是結合自身的優長與規劃,選擇最合適的道路會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