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0年10月第一顆北鬥一號試驗衛星成功發射,到2020年7月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開通,我國用了20年時間,先後將4顆北鬥試驗衛星和55顆北鬥二號、三號組網衛星送入太空。
在今天的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等介紹了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有關情況。
據了解,北鬥系統全球範圍定位精度優於10米、測速精度優於0.2米/秒、授時精度優於20納秒、服務可用性優於99%。據全球連續監測評估系統最近一周測算結果,北鬥系統全球實測定位精度均值為2.34米,比此前公布的精度更好。
這麼多衛星「上天」,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究竟如何「精確領航」我們的生活?
一起來看
在家就能放牧
在內蒙古,隨著基於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智慧放牧應用推廣,越來越多牧民坐在家中就能放牧。「北鬥」放牧系統,由「北鬥」項圈和微信小程序組成。給牲畜戴上「北鬥」項圈,牧民就能通過小程序看到牲畜的地理位置,這是由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定位功能實現的。不久前,這套系統推出「視頻看管」新功能,用到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短報文通信功能。這套系統還有「電子網圍欄」、牲畜自動飲水等功能。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穩定使用「北鬥」放牧相關應用的牧民已達到五六百戶。隨著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智慧放牧技術的研發應用實現了新的飛躍。
無人也能收割
在江蘇,一臺臺安裝北鬥終端的小麥無人收割機穿梭於麥浪間,機械可以做到智能「吞」麥、精確「吐」粒……就像普通車載導航規劃路徑一樣,基於北鬥系統的小麥無人播種施肥一體機,指導著小麥生產耕、種、管、收的全流程。智能機械替代了人工,同時,種、肥、水、藥的施用量更精確,使用的部位也更準確,實現了產量翻倍,節省了不少成本。
無人駕駛插秧機上使用了北鬥提供的高精度定位服務後,在設定好的作業區域自動規劃插秧路線,無需人員進行駕駛和操作即可保證插秧機能夠按照規劃的路線準確行駛。
「北鬥」遙控,「小黃」送貨
在北京,一輛輛無人駕駛的「小黃車」正在「北鬥」衛星的遙感下帶著外賣駛向顧客。這種模樣奇特的小黃車,尺寸只有老年代步車大小,但是在前部、後部、兩側、車頂足足安裝了14個攝像頭。配送員只需將商品往車上一放,隨後小黃車自行啟動、右轉、直行,奔向3公裡外的居民小區。小黃車可以以每小時15公裡的速度穩穩行駛,遇到一米內的障礙物,還會自動剎車轉向。
除了在城市道路上會有保障人員跟隨外,進入小區後便由小黃車自行送貨。技術員介紹,安裝在車上的綜合感知系統,能接收北鬥衛星的信號,隨時糾正自己的位置和路線,定位精度達到釐米級,保障了小黃車的精準送貨。
一大批依託北鬥系統的應用場景正在不斷加快建設,一批應用產品已經或即將來到我們身邊。在不遠的將來,我們的生活將因「北鬥」而更省力、更便利。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