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11月17日,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在科學文獻預印本存儲平臺SSRN上發布了一篇預印本論文。這篇論文題為「新冠病毒在人類宿主中的早期隱秘傳播及進化」,其研究團隊認為,新冠病毒最早可能在印度次大陸發生人際間傳播。
根據這篇論文的信息,三名作者分別是來自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的Libing Shen、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Funan He及美國德克薩斯大學休斯敦生物科學與分子生物學院的Zhao Zhang。
SSRN網站截圖
SSRN上這篇論文目前是預印本,這代表論文已提交給《柳葉刀》,但還沒接受大多數全面的評議,尚未正式刊登。不過《南華早報》稱,這項研究的部分內容已得到了同行評審,並發表在了《分子系統發育與進化》期刊上。
這篇論文在科學界引起了一些爭議,有印度科學家態度堅決地否定這一結論。論文的作者表示,他們團隊歡迎學術討論,只有經過嚴謹的討論才有可能實現驗證或證偽。
《南華早報》報導截圖
新冠可能最早在印度次大陸傳播?
根據論文內容及摘要介紹,研究團隊在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中搜索了突變最少的毒株,根據奧卡姆剃刀原則,突變最少的毒株應該是所有毒株系統樹的根。他們根據這一類毒株研究了新冠病毒在人類宿主中的適應性進化過程,並分析了其在不同國家及地區的多樣性。
摘要稱,他們將2019年12月至2020年7月期間從人類宿主身上收集的4571個基因組序列分為2449個毒株。對其進行研究後發現,最早在武漢發現的毒株序列NC_045512並非變異最少的毒株,不是所有毒株的祖先序列,有41個毒株的全局變異更少。研究小組認為,這一結果表明武漢不是新冠病毒最早發生人際間傳播的地點。
研究團隊指出,基於新冠病毒較低的突變性,他們在澳大利亞、孟加拉國、希臘、美國、俄羅斯、義大利、印度和捷克這8個國家發現了變異最少的毒株。由於病毒不可能同時從所有這些地方傳播給人類,他們認為第一次暴發地區的毒株應該有最大的遺傳多樣性,這表明其存在時間更長。
該團隊在統計分析了17個國家及地區的病毒序列及毒株後發現,印度和孟加拉國的毒株多樣性最高。論文指出,印度次大陸可能是最早發生人際間傳播的地區。結合新冠病毒的突變率,研究小組認為最早的新冠病毒人際間傳播可能要追溯到2019年7月或8月。
論文截圖
論文指出,2019年5月至6月,印度中北部和巴基斯坦出現了有記錄以來持續時間第二長的熱浪,在該地區造成水資源匱乏,使得野生動物為爭奪水源而殘殺,增加了人類與野生動物的接觸機會。研究團隊認為,病毒有可能是借著這個機會傳播到世界各地,直到2019年12月在武漢被發現。
三名作者表示,他們希望自己的工作能為新冠病毒研究、防控提供一些線索和新思路,病毒的真正起源依然是個未解之謎,需要不斷通過研究去揭示。
全文目前還只是預印本,發表在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在SSRN的預印本平臺上,這意味著這篇論文尚未得到全面評議,沒有正式在《柳葉刀》上刊登。不過《南華早報》稱,這篇論文的部分內容已經得到了同行的評議,並發表在《分子系統發育與進化》期刊上。
印度科學家矢口否認
這篇論文發表後,很快在科學界中引起了一些爭論。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生物統計學和人類遺傳學教授馬克·蘇查德(Marc Suchard)對研究的嚴謹性提出了一些質疑。他認為,研究的原則和具體方法不太符合其使用的系統發生分析標準,不太可能從任意選取的病毒序列中找出真正的祖先序列。
蘇查德表示,三名研究者所採用的系統發生學研究方法確實很有希望幫助人們了解病毒的出現與傳播,但這其中同樣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格拉斯哥大學教授大衛·羅伯遜(David Robertson)宣稱,研究理論「有很大缺陷」,「對研究新冠病毒沒有幫助」,不過他沒有說明到底有什麼樣的缺陷。
一名印度科學家則堅決否認研究的結果。據《南華早報》報導,印度病毒學家穆克什·塔庫爾(Mukesh Thakur)表示自己不認同論文的結論,稱這看起來「是對結果的誤讀」。但塔庫爾並未作出進一步說明。
這篇論文的作者在接受《南華早報》採訪時表示,他們團隊歡迎科學界審查他們的論文,這是公開學術探討的重點,有助於確立科學結論。他說:「只有這樣,論文的結論才能被正當地駁斥或接受。」
中國首先報告新冠,不代表中國就是源頭
新冠病毒的源頭及其最早的傳播時間現在依然是個謎,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能早在武漢出現疫情前就已在全球部分地區傳播。
7月,巴西聖卡塔琳娜聯邦大學專家組宣布,在對巴西聖卡塔琳娜州首府弗洛裡亞諾波利斯市的下水道水樣分析中發現,2019年11月的下水道樣本中存在新冠病毒,比今年1月21日美國報告的美洲大陸首例確診要早了兩個月。
《洛杉磯時報》9月曾報導,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院和診所的研究顯示,2019年12月新冠病毒就在距武漢千裡之外的洛杉磯出現。研究人員推測,美國首例新冠肺炎出現的時間可能比美國官方確認的要更早。
「在中國報告疫情前洛杉磯可能就已出現新冠病例」,《洛杉磯時報》9月報導截圖
11月16日,義大利米蘭國家癌症研究所(INT)在醫學期刊《腫瘤雜誌》上發表研究報告稱,他們在分析了959名志願者留下的血液樣本後發現,111人在今年2月前就有了新冠病毒抗體,其中有四份樣本是去年10月第一周採集的。這意味著新冠病毒去年9月可能就在義大利傳播,這有可能「重塑疫情的歷史」。
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麥可·瑞安23日也指出,新冠病毒有可能在很早時候,就在世界不同的地點和時間感染了一批人。他表示,新冠病毒可能有不止一個首例病例,因為該疾病很可能源於好幾種動物的傳播。
這一系列科學發現,都狠狠地打了部分炒作所謂「中國病毒起源」論調的西方政客的臉。中國外交部也已多次強調,中國是首先報告新冠肺炎疫情的國家,但並不意味著中國就是新冠病毒的源頭。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