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上海 記者 陳夏怡)訊,「昨日公司配合調查一事,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也給社會輿論帶來了不好的影響,對此我們非常的自責……」,今日一早,51信用卡的創始人兼CEO孫海濤對外發出一封致廣大用戶的信。
隨後,51信用卡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公司杭州辦事處接受政府有關部門上門調查,主席兼行政總裁、執行董事、CFO及部分員工正協助調查,需兩位董事協助之調查已暫時完結,兩位董事未被相關政府部門扣留。公司資產沒有被扣押或凍結,業務營運和財務狀況正常健全。
就在昨日上午,51信用卡杭州總部突遭警方調查,該事件隨即引起軒然大波,股價大幅下跌,公司臨時停牌等,隨著杭州警方公布原因、以及孫海濤以及公司層面進一步的披露相關原因和進展,該事件是否會繼續發酵,還有待觀察。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上述事件的發生與其主營業務的調整不無關係,從2011年的主打信用卡管理業務,到2015年進入網絡信貸,近年來,隨著金融監管的不斷加強,一些經營不規範的P2P和財富管理機構不斷退出市場,這也給51信用卡的經營發展埋下了極大的風險。
警方突然調查
去年7月,51信用卡帶著滿身榮耀成功登陸港交所,收盤價為9.1港元,市值突破100億港元。彼時恐怕沒人會想到,時隔15個月之後,面對51信用卡的是這樣一番場面。
昨日上午,有消息傳出,浙江警方突擊進入51信用卡在西溪的辦公大樓,在51信用卡所在的樓層內,每層都有警方人員進駐。
消息一出,51信用卡股價午後暴跌逾39%,並已於當日10月21日下午1時50分起在港交所申請停牌,停牌前跌幅超34%。其最新市值僅為21.3億港元,累計跌超80%,「獨角獸」儼然已經成為「毒角獸」。
昨日中午,《科創板日報》記者來到51信用卡旗下上海公司,不過,該公司已「人去樓空」,現場標註有51信用卡logo。
經記者採訪獲悉,該物業承租方為上海靜嘉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後者法定代表人為51信用卡法定代表人、CEO孫海濤,主營為銀行信用卡營銷員提供辦卡需求業務,自2017年11月1日開始承租,租期為36個月,對於前述事項,記者多次電話聯繫採訪,但始終未撥通。
據悉,昨日下午3至4時左右,開始有警方帶人和資料紙箱下樓。據知情人士透露,51信用卡內部員工被帶走時,現場12輛警車全部坐滿,CEO孫海濤或已被帶走協助調查。
杭州公安局官方微博21日晚間通報稱,10月21日,杭州警方對51信用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51信用卡)委託外包催收公司涉嫌尋釁滋事等犯罪行為開展調查。
名為「信用卡」,實則早已不是核心
據天眼查顯示,51信用卡成立於2012年8月2日,實際經營主體為「杭州恩牛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孫海濤。
圖片來源:天眼查
據披露,公司主要為用戶提供涵蓋個人信用管理服務、信用卡科技服務、線上借貸撮合及投資服務等一站式個人財務服務。據其最新的中報顯示,51信用卡目前已經管理信用卡達1.387億張,用戶達8340萬。
51信用卡的收入來源主要分為四塊:信貸撮合及服務費、介紹服務費、信用卡科技服務費以及其他收益。
信貸撮合服務費:即撮合貸款成功後向借款人收取的服務費,包括前期服務費、後期服務費,其收入科目與宜人貸和拍拍貸一致。
信貸介紹服務費:除了提供「51人品貸」和「給你花」兩款信貸產品外,51也為平臺上的客戶提供來自外部的第三方線上貸款產品。這些客戶或是沒有滿足貸款審批條件,或是借款需求旺盛需要通過第三方實現分流。轉介貸款後,51向第三方平臺收取信貸介紹服務費。
信用卡科技服務費:信用卡轉介及發行聯名信用卡所得收入。51信用卡與二十多家商業銀行開展合作,提供信用卡申請轉介服務,用戶申請信用卡成功後將獲得一筆服務費
其他收益:主要包括小額貸款公司、信託計劃向發放貸款產生的利息收入和逾期費用。
公開數據顯示,一直以來信貸撮合及服務費都是51信用卡的主要收入來源。信貸撮合及服務費在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的收益分別為0.17億元、3.84億元、16.27億元、20.56億元,對應的佔收益總額比例約為18.67%、67.28%、71.73%、73.1%。
而從最新的2019年半年報看來,其信用卡科技服務費業務只佔了總體營收的7.9%。
圖片來源:51信用卡半年報
由此看來,51信用卡雖標註著「信用卡」的旗號,但實際上更多依賴的是網貸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隨著金融監管的不斷加強,一些經營不規範的P2P和財富管理機構不斷退出市場。一旦政策發生調整,51信用卡在這方面的業務將會面臨極大衝擊。
其管理層似乎也逐漸意識到了這一問題,並在2019年上半年採取了更為謹慎的戰略,業務也愈加平衡和多元。根據半年報顯示,公司目前營收中來自非信貸撮合業務的收益由2018年的26.8%上升至2019年上半年的42.6%。
這也意味著信貸撮合及服務費從73.2%的比例降到了57.4%,值得注意的是,其在年報中著重強調,公司的信貸撮合業務資金來源正變得多樣化。其中機構資金在信貸業務資金來源中的比重出現了明顯增長,由2018年上半年的8.5%增長至2019同期的34.9%,大幅降低了個人借貸的比重,控制了風險。
不過對於信貸撮合業務收入下滑的現象,有另一種分析稱,在目前監管「沒有最嚴只有更嚴」的形勢下,P2P行業整體大幅受挫,51信用卡的該部分業務由此下滑。此外,原本在野生金融行業內普遍存在的暴力催收現象減少,從而間接導致了P2P、小額貸款等公司的劣質資產的違約率上升。
圖片來源:51信用卡半年報
數據安全的潛在風險
針對被調查原因,此前外界主要認為有兩個:一是利用爬蟲抓取銀行用戶數據被舉報,二是暴力催收。根據杭州警方21日晚間通報稱,10月21日,杭州警方對51信用卡委託外包催收公司涉嫌尋釁滋事等犯罪行為開展調查。
對於「暴力催收」,深圳某金融圈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前幾年開始很多機構就把催收外包給了第三方公司,最瘋狂時這些催收公司,無所不用其極地追債。
「我周圍很多投資人和朋友都是做生意的,最瘋狂的時候是2016年左右,那時候有過一張信用卡的額度是過百萬的情形。2016-2017真的很多老闆資金鍊斷裂,我有好幾個朋友因為還不了信用卡或者貸款,直接進去或者破產。」
該金融圈內人士表示,希望能看到個人破產法的出臺,比如可以先償還本金,這樣對於借貸雙方都是好事,而不至於訴諸於暴力。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網貸的發展,數據問題日益凸顯。
蘇寧金融研究院網際網路金融主任薛洪言認為,這次51信用卡被查,可能跟數據問題有分不開的關係。從產業鏈角度看,大數據公司是金融行業的數據源頭。
「有別於傳統金融機構中科技部門人員佔比通常較低,我們的員工中研發人員佔比超過50%,通過高粘度的信用卡管理和海量的用戶,我們得以不斷提升科技能力……因此用戶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最方便地找到他們可能感興趣的信用卡信息和其他產品信息,從而極大地提升了用戶的使用體驗。」51信用開如是在其2019年中報中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