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念」打字成現實,「腦語者」晶片獲突破

2021-02-08 新華網

在天津大學某實驗室內,一塊布滿字符和符號的屏幕上,黑色方塊頻繁閃爍。一名男生佩戴著布滿靈敏電極的黑色腦電極帽,緊盯屏幕,在無需雙手操作的情況下,通過「意念」「隔空打字」,將字符輸入指定區域。

實驗室外,「隔空打字」的速度角逐,已在賽場上演。2019年8月,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神經工程與康復實驗室研究生魏斯文,在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的「BCI腦控機器人大賽暨第三屆中國腦機接口比賽」中,以最高每分鐘691比特的腦控打字解碼速度,奪得桂冠。

普通人用手在觸屏手機上打字的速度,約為每分鐘600比特。魏斯文在不用手、不用鍵盤的情況下,用「意念」每分鐘解碼輸出69個漢字,已超過普通人用觸屏手機打字的速度。

「意念」打字,利用的正是腦-機接口技術(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

腦-機接口技術被譽為人腦與外界溝通交流的「信息高速公路」,是在人腦和計算機或其他電子設備之間,建立不依賴於常規大腦信息輸出通路的全新技術。

「我們大腦的想法,通常是通過神經外周組織或者肌肉組織表達出來」,天津大學醫學工程與轉化醫學研究院副教授許敏鵬說,「腦-機接口技術則是繞過這樣的正常通路,在大腦和計算機之間直接建立聯繫」。

目前,腦-機接口技術已廣泛應用於醫療康復、軍事、航天等領域。隨著技術發展,腦-機交互將是未來人機通信交互的最高形態。

在天津大學的實驗室裡,實驗員用「意念」進行「隔空打字」。 記者宋瑞攝

讓康復醫療「插上翅膀」

在天津醫院康復科的治療室裡,47歲的患者王楊佩戴好腦-機接口設備後,根據電腦提示,進行手腕功能康復訓練。

經歷3個多月的治療,他已經能自行進行腕關節旋轉、踝關節背曲等運動。

「2年前,我在手術過程中心臟主動脈血管夾層破裂,導致腦梗,手腕、腳踝關節都無法正常活動。」王楊回憶。

「後來,了解到天津醫院運用腦-機接口技術幫助患者康復,我就報名來參加。每周來醫院3次,每次進行1小時的康復訓練」,王楊很慶幸,「現在我上下肢都有改善,對身體恢復很有信心」。

「自今年7月起,我們正式將腦-機接口技術應用於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治療臨床實驗中」,天津醫院康復科主治醫師李奇說,醫院接收了21例患者,治療效果都有明顯提升。

「這種治療方式不僅能提高患者的主動性,還可在患者受損的中樞神經中形成反饋,刺激腦的重塑或代償,從而提高康復療效。」李奇補充。

利用腦-機接口技術實現醫療康復,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

時光倒回至1924年,德國精神科醫生漢斯·貝格爾發現了腦電波——人的意識可以轉化成電子信號被讀取。此後,腦-機接口技術研究開始出現,但直到20世紀70年代,這項技術才真正開始成形。

1969年,研究員埃伯哈德·費茲將猴子大腦中的一個神經元,連接到儀錶盤。當神經元被觸發時,儀錶盤的指針會轉動。

實驗中,如果猴子通過某種思考方式觸發該神經元,並讓儀錶盤指針轉動,它就能得到一顆香蕉味的丸子作為獎勵。

漸漸地,猴子為了吃到丸子,越來越擅長這個遊戲,它學會了控制神經元的觸發。偶然中,猴子成為首個真正的腦-機接口被試對象。

1978年,視覺腦-機接口方面的先驅William Dobelle,在一位男性盲人的視覺皮層植入了68個電極的陣列,成功製造了光幻視。

該腦-機接口系統包括一個採集視頻的攝像機,信號處理裝置和受驅動的皮層刺激電極。植入後,病人可以在有限的視野內,看到灰度調製的低解析度、低刷新率點陣圖像。

20世紀90年代末,腦-機接口技術迎來了發展高潮,應用成果快速拓展,在眾多領域顯示出廣闊前景。

其中,在神經康復或輔助醫學領域,腦-機接口技術在腦部外傷、肢體殘疾、神經系統疾病等患者的康復和功能重建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奧地利格拉茨科技大學應用腦-機接口控制電刺激,幫助手部癱瘓病人完成了抓杯、舉杯、倒水入口這一系列動作,被認為是腦-機接口應用於助殘事業的裡程碑事件。

2014年巴西世界盃足球賽開幕式上,一名腰部以下完全癱瘓的少年,通過腦-機接口技術控制下肢外骨骼,完成了開球表演,一時轟動全世界,這得益於長期的虛擬訓練與外骨骼技術的發展。

在國內,天津大學神經工程團隊,2014年研製成功首臺適用於全肢體中風康復的人工神經機器人系統——「神工一號」。

融合了運動想像腦-機接口技術和物理訓練康復療法,該系統在中風患者體外,仿生構築了一條人工神經通路,經過模擬解碼患者的運動康復意念信息,進而驅動多級神經肌肉電刺激技術,產生對應動作。

「在運動康復訓練的同時,這一系統能促進患者受損腦區功能恢復、修復和重建體內神經通路的可塑性。」團隊科研人員介紹。

「神工一號」在2014年問世後,連續迭代發展,如今研發出「神工三號」,技術逐步成熟,工藝日臻完善。

目前,這項技術已經在天津、山東多地三甲醫院進行臨床試驗,為上千名患者帶來新的治療手段。

展望「神工」系列的未來,「我們目標是將『神工』設計成體積更小的可穿戴便攜設備」,研究人員介紹,「這樣,不僅能輔助病人完成更多複雜而精細的肢體動作,還可以實時監測他們的大腦激活狀態,及時調整康復訓練模式。」

多領域廣泛應用

除醫療康復領域外,大到軍事、航天領域,小到生活娛樂版塊,腦-機接口技術已在多領域廣泛應用。

在軍事領域,多國已經開始涉足研製腦控武器原型裝備,即讓武器裝備按照人的大腦意念思維執行操作。

腦控戰鬥機、腦控裝甲車……未來武器裝備也許將實現「隨心所動」的智能化操作,做到感知即決策、決策即打擊,極大提升裝備的打擊效能。這或許將引發武器裝備操控模式革命。

不僅如此,腦-機接口技術還有潛力應用在教育、遊戲、智能通訊等領域。BrainCo公司針對教育產業開發了「Focus」系列頭環,可以實現對人的注意力監測。

「腦-機接口技術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提升注意力。」來自美國矽谷的教育機器人公司蘿蔔太辣創始人兼CEO張堯說。

該技術還實現了用「思想」控制電子遊戲,增加了電子遊戲新的娛樂功能。相比傳統滑鼠、鍵盤控制的電子遊戲,顯著增加了遊戲的娛樂效應。

此外,佛羅裡達大學開展的腦控無人機相關技術,也逐漸應用於電子競技行業等。

在科學研究領域,世界各國都加大了對腦-機接口技術的研究。

近十年裡,美國在腦-機接口領域發表的論文總數排名第一,我國位於第二位。

「腦語者」晶片取得突破

2019年,天津大學和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合作研發了一款高集成腦-機交互晶片「腦語者」——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產晶片。

「『腦語者』可應用於特種醫學、康復醫學、腦認知、神經反饋、信號處理等領域。」研究人員介紹。

「這款晶片能識別出頭皮腦電中極微弱的神經信息,高效計算解碼用戶操作指令」,天津大學醫學工程與轉化醫學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將極大提升大腦與機器之間的通訊效率,滿足日常交流需求,讓腦-機交互設備真正成為使用者的『第三隻手』」。

「『腦語者』有望為腦-機交互技術走向民用化、便攜化、可穿戴化及簡單易用化開闢道路。」這位負責人說。

據了解,「腦語者」晶片採用了一套高度集成的腦-機交互晶片架構,支持多通道神經信息採集、處理和交互。

「這款晶片實現了快通訊、精識別、高指令等目標。」研究人員對記者說。

針對腦-機交互的特殊需求,「這款晶片也提供腦電編碼接口、採集傳輸接口、解碼專速器等訂製化模塊」,研究人員介紹,「這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嵌入式腦-機接口開發平臺。」

目前還存技術瓶頸

專家表示,腦-機接口技術將經歷腦-機接口、腦-機交互和腦-機融合這三個發展階段。「當前,腦-機接口技術正由第一階段向第二階段發展過渡」,這位專家介紹,目前還存在四點技術瓶頸:傳感精度低、集成計算效率差、編解碼能力弱、互適應手段缺。

面對這些問題,天津大學的專家介紹,要在基礎原理與關鍵技術、系統集成與重大應用等方面實現突破。

具體而言,要促進腦-機傳感、腦-機編解碼、腦-機互適應等關鍵技術環節的理論創新與技術突破。

「要發展更穩定更便攜的檢測電極,更高精度的傳感方式,還需要發展更深層次、更全方位、更高精度的讀腦技術。」天津大學的專家介紹。

他補充說,需要加強對腦-機接口專用計算晶片的研發投入,實現高集成度、便攜化、簡易化的腦-機接口系統。

穿上安全「防護服」

未來腦-機接口技術,將從目前腦-機單向接口,進化為腦-機雙向「交互」,最終實現腦-機完全智能「融合」。

在此基礎上,將發展出更先進的人-機混合智能技術,並組建由人腦與人腦及與智能機器之間,交互連接構成的新型人機智能網絡。

「這將徹底改變現有人類與智能機器之間的關係,為人類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智能時代新生活。」天津大學的專家說。

然而在腦-機深度交互下,一些對於技術發展的擔憂也在慢慢出現。

「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是否會由於植入電極造成腦部傷害?

「腦控」期間,是否會因為信息導入或者輸出錯誤,給腦部帶來傷害?

對於「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腦電波收集信息的無序管理和泛濫使用,是否涉及對個人隱私的侵犯?

「使用腦-機接口技術應首先遵循知情同意原則」,專家建議,「這項技術的使用必須是對人是有利的,不允許對他人、社會造成傷害」。

另外,在使用過程中還要遵循自主性原則。

以腦-機技術應用於治療為例,在任何治療過程中均應尊重患者的自主性,由患者決定是否治療、採取何種治療措施以及何時終止治療。

「應明確限定』讀腦『的內容、時間,且』讀腦『必須是以治療為目的。」天津大學的專家告訴記者。

「控腦」是為恢復大腦的功能、刺激大腦的發育而採取的治療措施,「只允許『控腦』用於明確的臨床用途,且治療時間、內容、方法需有嚴格限制。」專家補充。

首發:12月23日《新華每日電訊》調查·觀察

作者:記者翟永冠、宋瑞

相關焦點

  • 用意念打字!腦語者晶片獲突破,每分鐘解碼輸出69個漢字
    一名男生佩戴著布滿靈敏電極的黑色腦電極帽,緊盯屏幕,在無需雙手操作的情況下,通過「意念」「隔空打字」,將字符輸入指定區域。實驗室外,「隔空打字」的速度角逐,已在賽場上演。魏斯文在不用手、不用鍵盤的情況下,用「意念」每分鐘解碼輸出69個漢字,已超過普通人用觸屏手機打字的速度。「意念」打字,利用的正是腦-機接口技術(brain-computerinterface,BCI)。
  • 「意念隔空打字」都實現了,馬克思的棺材板還壓得住嗎?
    撰文 | 矩陣菌 配圖 | 柯雪妹知道什麼是「腦語者」晶片嗎?就是能讓你盯著屏幕隔空打字的神器。有了它,你就可以用意念vs鍵盤,去跟天下所有槓精一決雌雄了。其實,這次「意念打字比賽」中所使用的核心科技,是我國自主研發的一款名為「腦語者」的腦-機交互晶片,這種晶片是基於「腦-機接口技術(BCI)」開發而成的。所謂「腦-機接口」,就是能讓大腦與機器建立連接的一條通道,它是通過對「腦神經信號」的捕捉和分析來運作的,因此要想搞懂「意念打字」是怎麼回事兒,就必須對神經信號有一定的了解。
  • 用意念控制的黑科技來了
    ▲實驗者用意念打字。天津大學供圖 新年伊始,在天津大學醫學部,一場「黑科技」展悄然舉行。 全球首款腦機接口專用晶片「腦語者」研發團隊領導者、天津大學醫學工程與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明東介紹:「大腦是宇宙中最複雜的系統之一,不但有極為複雜的神經網絡結構,還有千變萬化的動態信息。每說一句話,大腦裡都可能有上億個神經細胞在不斷發放電脈衝。一臺高速運轉的電腦正在將大腦的信號接收下來、解讀出來。
  • 用意念打字?天台這位80後率團隊研發腦-機接口
    使用者只需頭戴腦電帽,雙眼盯著電腦屏幕,就能用意念打字。此項技術的研發團隊負責人天津腦科學中心主任助理、天津大學神經工程團隊許敏鵬副教授(天台鄉賢)介紹,實現意念打字的核心技術就是腦-機接口。依託以上關鍵技術的突破,「哪吒」機器人系統破譯「執筆者」的腦電密碼,將腦控筆畫拓撲的9*12視圖像素指令映射轉化為智能機械臂的6D空間坐標,實現了腦機接口信息輸出方式由一維到二維,由離散指令到平面像素,由「拼」到「寫」的一系列重大變革。
  • 意念操控電腦、電燈將成為現實
    這種看似天馬行空的橋段,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成為現實!  近日,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科學》旗下的《機器人技術》(Science Robotics)刊登了腦機接口(BCI)領域的一項突破性成果——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賀斌教授帶領其研究團隊與明尼蘇達大學合作,成功開發出第一款非侵入式的意念控制機械臂,能夠連續跟蹤隨機運動的計算機光標。
  • 「意念打字」還有比賽?港澳聯隊算法支持,天大研究生奪冠創紀錄
    這莫不是傳說中的「意念打字」?是的 今天中午,世界機器人大會腦控打字記錄挑戰賽上,選手們正在進行用大腦控制電腦,用「意念打字」展開比拼。最終魏斯文以每分鐘691.55比特的信息傳輸率獲得冠軍,這也創造了一項世界紀錄。
  • 意念也能幹大事了!中國腦控打字冠軍:意念一分鐘就能打出69個字
    不用手、不用鍵盤,靠意念打字的方式你見過沒有?像這樣直接通過大腦和外界環境、機器甚至是替身進行交互的場景現在可不是只能在科幻小說和電影裡出現了。在第三屆中國腦機接口比賽中,這種官方名稱為「腦機接口技術」的打字方式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來自天津大學精密儀器學院的學生魏斯文,她腦控打字速度達到每分鐘691.55比特或69個漢字,打破了中國利用腦機接口技術打字的紀錄,可以說是超越了大多數普通人的打字速度。
  • CMU重大突破:無需手術,普通人就能用意念操控機械臂
    點擊播放 GIF 0.0M導讀頂尖學術期刊《科學》旗下的Science Robotics本月19號刊登了腦機接口(BCI)領域的一項突破成果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賀斌教授帶領其研究團隊與明尼蘇達大學合作,成功開發出第一款非侵入式的意念控制機械臂,能夠連續跟蹤隨機運動的計算機光標。這項技術將幫助眾多癱瘓患者和運動障礙患者大大提升生活質量,也有望為普通人群帶來廣泛的應用。
  • 用意念打字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竟然比手還快
    用我們大腦裡面的意念來控制電腦,甚至打字或者來運行遊戲?是的,你沒理解錯,目前確實存在這樣的技術!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在京舉行,中國利用腦機接口技術打字的新紀錄在第三屆中國腦機接口比賽中誕生!
  • 用意念打字?華中科大在這個黑科技比賽中又拿第一
    (記者李玉瑩)  ■連結  未來應用場景將主要用於醫學領域  電影《阿麗塔》中,女主角只有大腦能夠正常運轉,但當醫生為她安裝了機械肢體後,她奇蹟般復活了,而且能夠用意念控制自己的身體,完成一個身體健全的人能實現的所有動作。  以上影視劇中所呈現的其實就是腦機接口技術。
  • 用意念打字?湖北這所高校的黑科技拿了比賽第一
    用意念打字?湖北這所高校的黑科技拿了比賽第一華科大用意念打字高科技獲得比賽第一 未來科技能多發達?據8月28日長江日報消息,湖北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在世界機器人大賽中獲得技術賽單項第一名,憑藉的是用意念打字的高科技。這項黑科技也是人工智慧,腦機接口,未來主要用於醫學領域。例如殘障人士。
  • 用意念打字,中國腦機接口新紀錄誕生
    不用手,不用鍵盤,直接憑藉意念,每分鐘在電腦屏幕輸出691.55比特,相當於每分鐘輸出69個漢字。剛剛,中國利用腦機接口技術打字的新紀錄在第三屆中國腦機接口比賽中誕生!8月20日至25日,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舉行。「BCI腦控機器人大賽暨第三屆中國腦機接口比賽」是大會期間舉辦的最受關注的賽事之一。
  • 用意念打字,中國腦機接口新紀錄誕生!
    科技日報記者 劉園園 華凌 不用手,不用鍵盤,直接憑藉意念,每分鐘在電腦屏幕輸出691.55比特,相當於每分鐘輸出69個漢字。
  • 意念控制成真?特斯拉創始人馬克斯發明「腦機接口」引爭議
    說到意念控制,喜歡看科幻電影的朋友應該不會陌生,也就是利用人的意念來操控各種設備。其實科幻電影大多是科學家們對未來事物的一種設想,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就像以前誰能想到汽車無人駕駛能實現呢!而如今意念控制也將成真。
  • 如何突破打字速度的瓶頸
    很多人想不出提升打字速度會帶來什麼作用,即便接觸了許多年手機電腦,所具備的打字速度僅僅是時間的積累
  • 機器學習實現了腦機語言翻譯,那距離「意念交流」還有多遠?
    一方面目前這種程度的「腦機接口」技術的實現還遙遙無期;另一方面,一旦人類動了「意念交流」的念頭,只要技術有任何可能的突破,好奇心都會驅使那些最聰明的人去實現它。至於技術出來是否「洪水滔天」,那就事後再說了。當前來看,腦機接口技術正在取得一些顯著的進展。最近一項可以稱之為腦機語言翻譯的技術,又實現了新的突破。
  • 意念控制術?讓殘疾人重生
    投稿來源:陳根意念控制在當下已經不再是一項神秘的技術,更不是一項科幻的技術,而是一項正在走入大眾生活的技術。這些技術早在2年前就被大眾所關注,當時在《加油!因為林安露就是藉助於著意念控制技術來控制自己的智能義肢,並和心目中的鋼琴「男神」朗朗同臺演奏。為林安露圓夢的是一家名叫BrainCo、從事腦機連接研究的公司,該公司創立于波士頓,也是目前比較知名的腦機技術研究公司。意念控制其實就是腦機接口的一項技術,藉助於晶片與人工智慧技術來解讀大腦意念,從而實現對依附於身上的智能設備進行控制。
  • 鍛鍊兒童的專注力,靠意念操控,UDrone意念無人機上手測評
    有時候就在想,如果我們也能有這種通過意念控制機器的能力就好了。這不,隨著科技的不斷,UDrone推出的這款意念操控無人機,除了APP操控外,還可直接靠人的意念去操控,絕對是鍛鍊小朋友專注力的最好「神器」。那麼,很多小夥伴可能會表示好奇,真的可以靠意念去操控嗎?
  • CTRL-labs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揭秘:用意念就能玩遊戲?
    1)實時解碼神經活動並轉化成控制信號需要依賴大量算法,Reardon表示:就像人體原理一樣,每一系列神經元分為不同的層,比如從大腦皮層輸送到脊髓的過程中,每一層神經元需要去破譯上一層神經元的信息,從神經活動轉化成最終動作可能只需要幾毫秒。在這一過程中,你需要首先捕捉到神經元的活動,然後賦予它們意義。
  • 用意念控制手機不再是夢想,人腦工程迎來震撼新突破!
    SpaceX的CEO埃隆·馬斯克在去年曾向世界展示過他的腦機接口計劃:將一種可植入晶片放入大腦,讓人們可以用意念控制手機或電腦。而今天,它的最新版本來了,僅有硬幣大小,不過目前被植入晶片的不是人類,而是一頭名為Gertrude的小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