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睡眠不好,半夜又哭又鬧;昨晚亦復如此,辦法還是抱抱。每次哄孩子睡覺的時候,我總會想:你睡你的覺,我想我的事。對我來說,雖然少了一覺到底的睡眠,但卻多了夜深人靜時的思考,於是便欣然接受。為此,我還想到兩句古人的詩詞。一句是袁枚的「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家裡雖然小,也可「踱方步」;幾步一來回,思緒還翻飛。一句是陸遊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如果承認靈感的作用,就要承認思維的偶然性,這符合思維的規律。當然,休息很重要,深夜的思考不必絞盡腦汁,而是可以隨意一些,也應當隨意一些。然而越是天馬行空、神遊四海,越有可能會有所悟、有所得,這恐怕也是一條規律。
以上是此文的寫作背景,雖然與主題沒有直接關係,但卻表明了文章的來源和構思文章的過程,故而有所贅述。就昨夜今晨而言,我所收穫的是對「磨刀不誤砍柴工」的幾點新認識。這句諺語大家耳熟能詳,深刻理解其內涵,對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都會有所幫助。我想,這句話可以從以下九個方面去理解。
第一,從幹事創業的角度來說,要重視謀劃。有計劃不亂,「謀定而後動」,才能避免打亂仗、吃敗仗,不能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第二,從攻堅克難的角度來說,要重視武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物質上的武裝很重要,精神上的武裝同樣很重要,二者要相互搭配、綜合運用。
第三,從落實工作的角度來說,要重視準備。「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準備越充分,預案越完備,工作越主動,應對越從容。
第四,從改進工作的角度來說,要重視質量。「磨刀」的意義,就在於提高「砍柴」的質量和實效。刀要一下一下地磨,柴要一刀一刀的砍。提高質量,重在細節。
第五,從解決問題的角度來說,要重視調研。「磨刀」是為了「砍柴」,調查研究是為了解決問題。只有把「刀」磨好,才能解決好「砍柴」的問題。只有深入調查研究,才能掌握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才能把握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才能做出科學的判斷和決策。
第六,從提高素質的角度來說,要重視學習。學習就是「磨刀」,工作就是「砍柴」。學習越深入,工作越高效。善於工作的人,往往也是善於學習的。
第七,從隊伍建設的角度來說,要重視培養。事業都是人幹的。在一定意義上,人才就是「刀」,事業就是「柴」。因此,不能只顧「砍柴」,而不管「磨刀」。
第八,從成長進步的角度來說,要重視總結。磨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要經常磨,最好是每天都磨一磨。今天「砍柴」,有賴於昨天「磨刀」;明天「砍柴」,有賴於今天「磨刀」。事前認真準備是「磨刀」,事後認真總結同樣是「磨刀」。按照實踐第一的觀點,「砍柴」的過程本身也是「磨刀」的過程,二者是須臾不可分割的。
第九,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說,要重視健康。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也是「磨」的本錢。沒有好的身體,就沒有「磨」的基礎,就沒有「砍柴」的本錢。再鋒利的「刀」,也要注意護理,而「磨」正是護理的一種方式。從來不「磨」,就有可能生鏽、損壞甚至全廢。注重鍛鍊身體,保持身體健康,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事業負責。
《大學》開篇中有言:「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磨刀不誤砍柴工」,從根本上是在告誡人們:只有遵循規律,才能事半功倍。
作者:疑義相析 (老秘網公文課堂主講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