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成功接收高分多模衛星數據

2020-12-15 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日前已成功接收高分多模衛星數據。截至7月6日,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總計完成高分多模衛星數據接收任務12條軌道,接收數據量1012GB,所有接收數據均處理正常。


  7月3日11時10分,高分多模衛星成功發射。衛星發射當天,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密雲站於22時7分至22時16分按計劃成功跟蹤、接收到高分多模衛星首軌下行數據。之後,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喀什站、三亞站、北極站先後按計劃成功完成了高分多模衛星的數據接收任務。


  據了解,高分多模衛星是我國空間基礎設施「十三五」規劃的首發星,具備亞米級解析度,可實現多種成像模式切換。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承擔該衛星的數據接收任務,未來還將為該規劃中的其他後續衛星任務繼續提供數據接收支持。

相關焦點

  • 高分多模衛星首批亞米級立體影像公布
    9月29日,國家航天局發布了高解析度多模綜合成像衛星(以下簡稱「高分多模衛星」)首批20餘幅亞米級立體影像產品,包括北京、內蒙古東四聯盟、蘭州、嘉峪關、葛洲壩等區域地標圖像。高分多模衛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中解析度最高的光學遙感科研衛星,於2018年立項,2020年7月3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該星配置1個全色、8個多光譜譜段,標誌著我國光學遙感衛星研製總體水平已進入國際先進行列。
  • 高分衛星家族再添丁 將打破國外亞米級遙感圖像壟斷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7月3日11時10分,高解析度多模綜合成像衛星(簡稱「高分多模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將成為我國又一顆重要的遙感衛星,打破國際商業遙感衛星公司對亞米級解析度遙感圖像的壟斷局面。
  • 中國高分衛星接連升空,與印度遙感衛星差距有多大?仍落後3倍
    日前,中國一顆高解析度多模綜合成像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升空,成為了中國首顆亞米級民用高分率遙感衛星,具備多種敏捷成像模式。這顆衛星的厲害之處是不但可以拍出亞米級解析度的全色圖像,還能拍出多種譜段的多光譜圖像。
  • 我國解析度最高民用光學遙感衛星升空,霧霾中也能拍出高清圖
    我國解析度最高的民用光學遙感衛星升空據國家航天局消息,2020年7月3日11時10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解析度多模綜合成像衛星。鄭逃逃攝這是一顆具備亞米級解析度的民用光學遙感衛星,可實現多種成像模式切換。
  • 我國高分五號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新華社發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2018年5月9日2時28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分五號衛星。高分五號衛星是高分專項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實現高光譜解析度對地觀測能力的重要標誌,將滿足環境綜合監測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對掌握高光譜遙感信息資源自主權,助力建設 美麗中國具有重要意義。
  • 中國最高清民用衛星照首次公布 黃河水波紋清晰可見
    近日,國家航天局發布了高解析度多模綜合成像衛星(高分多模衛星)的第一批20餘幅亞米級遙感影像產品,包括北京、內蒙古東四聯盟、蘭州、嘉峪關、葛洲壩等區域地標圖像。
  • 中國向高軌道光學遙感衛星進軍 高分四號有「五大不同」
    中新網西昌12月29日電 (潘晨)作為中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民用系列衛星的重要組成部分,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的高分四號衛星是一顆高軌道(即地球同步軌道)高解析度光學遙感衛星。  這是中國高解析度光學遙感衛星研製領域第一次向高軌道進軍,填補了中國乃至世界高軌道高解析度光學遙感衛星的空白。
  • 高分衛星十年騰飛 行業應用漸入佳境
    高分專項是中國《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所確定的十六個重大專項之一,2010年批准啟動實施以來,已成功發射多顆高分衛星,高分數據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得到廣泛應用。高分系列衛星的廣泛應用已經成為國民經濟各領域、各部門重要的數據和技術支撐。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26期:我國首架高速衛星網際網路飛機首航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衛通為本次首航提供高通量衛星資源。當日16時46分,飛機由青島流亭國際機場起飛,並於19時21分降落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與使用傳統Ku衛星的網際網路飛機不同,本次航班適配的高速互聯繫統基於國內唯一一顆Ka頻段高通量衛星 — —中星16號。飛機在萬米空中可以實現百兆以上的高速率聯網,為乘客帶來與地面一樣的網絡體驗。
  • 探訪中星北鬥衛星遙感產業園:10多顆「儀徵衛星」將升空組成星座
    記者來到中星北鬥衛星遙感產業園時,這裡的項目負責人畢建濤正指導員工處理衛星遙感數據。「2019年12月20日11時22分,由中星空間遙感(江蘇)衛星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投資、研發的『儀徵一號』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
  • 高分三號衛星首批微波遙感影像圖對外公布(圖)
    中國軍網-軍報記者北京8月25日電(邱學雷、記者鄒維榮)8月高分三號衛星於8月10日成功發射後,經衛星姿態穩定及狀態建立,於15日首次開機成像並下傳數據,目前已完成SAR載荷全部12種成像模式等測試工作。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密雲、喀什、三亞衛星地面站和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牡丹江衛星地面站負責接收衛星數據,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對獲取的數據完成了標準化處理,生產出初級產品。
  • 運城市舉辦衛星遙感技術應用研討會
    為加快衛星遙感大數據技術應用,助推全市數字經濟快速發展,12月5日,我市舉辦衛星遙感技術應用研討會。副市長崔元斌出席,並與省地質勘查局總工程師王潤福共同為市衛星遙感大數據應用中心揭牌。經過一年多的精心籌備,運城衛星遙感大數據應用中心已具備數據獲取、加工處理、變化檢測、平臺開發、應急救援等能力,可以每半年提供一次全市域1.4萬平方公裡、2米地面解析度的遙感正射影像數據,每年提供一次1米地面解析度的遙感正射影像數據,可在生態環境、水利水務、智慧城市、交通運輸、開發區建設及精準扶貧等領域開展工作。
  • 中國高分家族再添「神探」 霧霾天也能拍高清大片
    7月3日,中國高分家族再添一名「神探」。當天11時10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解析度多模綜合成像衛星。這是我國首顆民用解析度為亞米級且具有多種敏捷成像模式的光學遙感衛星,有望打破國際商業遙感衛星領域對亞米級解析度遙感圖像的壟斷局面。
  • 2021廣西事業單位考試公基備考:中國的衛星事業
    通常,遙感衛星可在軌道上運行數年。衛星軌道可根據需要來確定。 遙感衛星能在規定的時間內覆蓋整個地球或指定的任何區域,當沿地球同步軌道運行時,它能連續地對地球表面某指定地域進行遙感。所有的遙感衛星都需要有遙感衛星地面站,從遙感集市平臺獲得的衛星數據可監測到農業、林業、海洋、國土、環保、氣象等情況。
  • 中國衛星給地球拍「3D大片」 能精確定位地面目標
    中國最新發射的高分七號衛星,將原本需要動用大量人力、耗費數月甚至數年時間的測繪工作壓縮到幾分鐘內完成。國家航天局10日對外發布了高分七號衛星首批立體影像產品,《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到,作為我國首顆民用亞米級光學傳輸型立體測繪衛星,高分七號可以大顯身手的地方還遠不止於此。
  • ...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解析度...
    2020-07-03 11:34:38來源:FX168 【我國成功發射高分多模衛星】7月3日11時10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解析度多模綜合成像衛星。
  • 高分七號衛星拍出地球高清3D大片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高分七號衛星總設計師曹海翊進一步解釋,「測繪衛星就是精確測量大地的尺子,如果把以往其他通用遙感衛星比作米尺,那麼高分七號就是一把遊標卡尺,能夠高精度地測量地物的平面位置和高度。」  曹海翊說,我國以往衛星的測繪精度是1∶5萬比例尺,高分七號能達到1∶1萬比例尺,對地物的平面定位精度優於5米,測高精度優於1米。
  • 航天「十二五」收官:高分四號發射 同類型衛星中「視力最佳」
    高分四號衛星的成功發射是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工程建設的又一重大成果,將顯著提升我國對地遙感觀測能力。至此,2015年19次航天發射全部成功,將45顆中外太空飛行器成功送入太空,中國航天發射「十二五」任務圓滿收官。 按照計劃,「高分四號」衛星於29日發射後,將在4日後進入地球同步軌道,進行五六個月的在軌測試後投入應用。
  • 科普|常見國產衛星參數介紹
    簡介 2016年8月10日6時55分,高分三號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 高分三號衛星是中國高分專項工程的一顆遙感衛星,為1米解析度雷達遙感衛星,也是中國首顆解析度達到1米的C頻段多極化合成孔徑雷達(SAR)成像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研製。
  • 世界主流商業光學遙感衛星介紹以及參數匯總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其他使用較為頻繁的主流商業光學遙感衛星。所謂「光學遙感」,通常是指從距離地面100公裡以上的高空,利用光學系統來收集地面物體反射到太空中的輻射,從而獲取地物的空間、時間和光譜信息,並進行探測。可以把光學遙感衛星的終端想像成《葫蘆兄弟》中的擁有「千裡眼」能力的二娃,無論對方離自己多遠,無論他與目標之間有沒有遮擋,想要看的都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