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0月21日訊 「一共12天的旅程,小人兒玩得很高興,都不想回家了,大人們倒是吵著要回去。」日前,不到5歲的小小瑜去了甘肅,和爸爸媽媽一起數千公裡背包自助遊。和絕大多數熱衷於帶孩子去旅遊的父母一樣,瑜爸瑜媽年輕時也都曾是熱愛行走天涯的江湖兒女。想繼續享受旅遊之樂,又不忍心離開心愛寶貝的方法就是帶上孩子一起走。其實,不遊不知道,帶著孩子不僅不像你想像得那麼複雜、困難,而且在旅行中可以收穫更多,旅遊才變得更加美妙。
從迷你行到背包遊 孩子適應能力驚人
瑜媽告訴記者,12天下來,小朋友基本沒有問題。「該吃吃該睡睡,不餓不困的時候就玩兒,坐十幾個小時的車也情緒良好沒有怨言,打個小盹就像又上滿發條,比你還精神。」
「第一次帶她踏出國門是差不多3歲的時候,6個大人2個小孩去峇里島。從杭州機場乘坐亞航的飛機出發,全程5個小時,實屬比較難熬,我們幾個大人忍不住從睡到醒,再從醒到睡。兩個小寶貝在熟睡中輕鬆度過枯燥的飛行,落地後立馬就活蹦亂跳了。」瑜媽說,還有一次在雲南,汽車要走60多公裡的山路,顛簸不斷,自己都快支撐不住了,可女兒卻顯得特別淡定,興致勃勃地在繞來繞去的盤山路上欣賞窗外的美景。
從剛開始省內周末迷你旅行,再到三五天不回家的長途跋涉,瑜媽覺得,孩子的適應能力遠比大人想像中的強。「在保證身體健康的狀況下,千萬別低估了孩子的能力。最初制定旅行計劃的時候,酒店常常是花費了我最多時間去研究的一個環節。擔心大人感興趣的部分孩子興趣缺缺,所以一定想要找一家有個漂亮遊泳池的酒店。至少每天可以讓她玩玩水。」後來小小瑜漸漸長大了,選旅遊目的地時也隨著她有了轉變。「以前是我想去哪兒,她就跟著我去,現在是我會不自覺地根據她的興趣來做小小安排。女兒喜歡地鐵,我們就更多選擇這種交通方式。「在迪斯尼的地鐵上,她看到可愛的吊環,就開心壞了。接下來打算帶她去看北海道的小火車。跟著孩子一起旅行也不錯。」
背著玩的寶寶 在旅行中長大
雖然已為人妻為人母,泡泡媽從未停下自己行走的腳步。「特別搞笑的是,今年在從暹粒回國的飛機上,隔壁的年輕姑娘看著4歲的泡泡好奇地問,那麼小也能辦護照嗎?當然可以,別讓這個偏見影響了旅行哦。」
這當然不是泡泡媽最瘋狂的一次。「在寶寶快滿1歲時,我一盤算,還有幾天沒休完的哺乳假,我怎麼按捺得住?於是,衝動之下,帶著寶寶去老公老家附近的廈門兜了一圈。」全程被背帶背著玩,在鼓浪嶼上放開背帶學走路,引來無數目光。「很早之前,我就看到過一個電視節目,講述一對外國夫妻帶四五個月大的寶寶穿越澳大利亞旅遊的經歷,有人說,寶寶太小,不會留下印象,但是我覺得這是一種生活方式,而這對他潛移默化的影響才是關鍵。」
泡媽說,城市裡的孩子最「可憐」了。作為一個鳳凰女,自己跳出農村到了全工業化社會,日常生活所需大部分量產而來。小朋友看不見真正的花鳥蟲魚、藍天白雲。「我帶他去各地的博物館聽講座看文物;告訴他那個動物不是馬,是驢;站在山腳下看日落,在夜市淘小物徘徊流連……孩子的視角總是與大人的不同,一些東西在孩子眼裡真的是很新鮮,很神奇。」
用孩子的視角觀察旅行,會有別樣的風情。「隨手撿到的一根樹枝,是他的寶劍,一路揮舞著衝下山,我也覺得腳步輕鬆了不少。當然,一路旅行下來,孩子可以學到不少東西呢,現在他比我還細心,旅行準備物品他得過目一下,而且學會了如何跟陌生人打交道,講禮貌,有一次因為暈車不小心吐了,他一直跟司機說對不起,讓我也非常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