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中小學英語課程演繹「和平革命」

2020-12-13 中國教育新聞網

  編者按:英語是外語,但卻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語文、數學學科一樣佔有重要地位。改革開放以來,中小學英語學科課程與教學不斷發展,在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及教學研究方面都有很大進展,可以說是實現了「和平革命」。但是對中小學英語教學的詬病也不絕於耳,「費時低效」、「聾子英語」、「啞巴英語」曾是不爭的事實。

  如何認識中小學英語教學?怎樣面對新課程下中小學英語教學中面臨的一些實際問題?存著這樣的設問,本刊特別策劃了「聚焦中小學英語教學」的專題,並邀請到了英語教育界的專家、富有經驗的中小學教研員、教師等,一起尋找改革開放以來中小學英語教學發展的軌跡,直面中小學英語教學中一些基本的理念問題及新課程實踐中的真實問題,希望引發廣大中小學英語教學工作者的思考,並對教學實踐產生積極的引導。

 

30年:中小學英語課程演繹「和平革命」

 

■劉道義

 

  英語課程從曲折走向有序

  

英語已經成為世界上運用最廣泛的信息載體之一,許多國家都把英語教育視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的中國更是如此。

  改革開放以前,我國中小學的英語教育隨著我國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和發展,起起伏伏,走過了一條迂迴曲折的道路。1978年至今,英語教育在我國的中小學呈現出了直線發展的趨勢,英語逐漸成為中小學校的主要基礎課之一,與語文、數學等學科同等重要。

  30年間,我國中小學英語課程發展主要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78年至1990年):英語教學大綱研製工作啟動。當時,我國的英語課程與教學研究還基本處於起步狀態,教學大綱的制訂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同時還迫切需要解放思想,衝破「左」的思潮束縛。

  這一階段,我國共制訂了4個英語教學大綱:1978年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學英語教學大綱(試行草案)》,1980年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學英語教學大綱(試行草案)》,1986年的《全日制中學英語教學大綱》,1990年的《全日制中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第一階段的大綱修訂與第二階段的大綱編訂實際上有一段並行的時期。

  仔細分析第一階段的4個大綱,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當時我國中學英語教學取得了以下進步:一是外語在基礎教育中的地位得到確立,外語成為我國中學的一門基礎學科。從1983年起,凡學過外語的初中學生,報考高中要考外語,成績百分之百計入總分。到了90年代,外語成為高考必考科目,英語更是在社會上受到了空前重視。二是注意到了外語教育的差異性。在大綱設計時,考慮到了小學、初中和高中三個起點。三是明確了英語教學的任務是通過基本訓練的途徑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糾正了不顧英語教學規律突出政治的做法。四是強調了外語教學的實踐性,提出了「精講語言基礎知識,著重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聽、說、讀、寫綜合訓練,階段側重」、「儘量使用英語,適當利用母語」等教學策略與方法。從4個大綱教學方法側重點的不同,我們可以發現,大綱設計者在教學觀念上發生了變化---改變了只重知識而忽視能力的觀念,認識到教學語音、詞彙和語法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在課文教學中改變了「見樹不見林」的毛病,提倡把課文作為一個整體來教,注意其中的語言知識,更注意讓學生掌握課文的中心思想和進行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並且掌握各個段落之間的邏輯關係,進而更好地掌握整篇課文;在測試方法部分,第一次提出了「不僅要進行書面檢查,而且要測試聽力和口語能力」。五是注意培養學生的興趣,使他們能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並且提出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處理教與學的關係方面,主要還是側重教的方面。

  第二階段(1988年至2000年):認真總結我國歷史上中學英語教學研究的經驗和教訓,廣泛借鑑國外的研究資料,特別吸取了歐洲共同體國家語言學和語言教學研究的成果,引進了交際語言教學的思想,還大膽採取中外合作編寫中學英語教材的形式,對我國英語課程、教學的改革與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這一階段,我國共制訂了6個英語教學大綱:1988年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初審稿)》,1992年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試用)》,1993年的《全日制高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初審稿)》,1996年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供兩省一市試驗用)》,2000年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2000年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

  這些教學大綱較之於第一階段而言,體現了一個演變、進步與發展的過程,而絕非「破舊立新」,主要體現了科學、規範、開放、完整等特點,在教學目標、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和變化。

  在教學目標上,不僅提出了知識、技能、能力的要求,還提出了思想情感、道德品格、跨文化交際意識、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開發等方面的要求,甚至把非智力因素(興趣、信心、學習習慣、自主學習能力等)放在首位。這一系列變化足以見證,英語教育的目標在由單純傳授知識向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的方向轉變。但是,在實施過程中,由於應試的影響,大綱精神的貫徹遇到了不少困難。

  在教學觀念和方法上,第一,明確了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第二,一方面為了加強聽、說,改變傳統的「聾啞英語」現象,另一方面為了改變僅僅依靠課堂甚至僅靠課文教學的現象,增加語言習得的量,提出了「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綜合訓練,階段側重」。第三,為了改變以教師為中心和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1992年以後的大綱都把教師的「主導」作用改成了「指導」作用,指明教師主要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學習英語」。各個教學大綱還都要求教師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自學的能力,因此,在教學研究中,開始出現了由研究教法轉向研究學法的趨勢。

  不過,當時仍然以研究教法為主,對學生的學法重視不夠。學生依賴教師、課堂和課本,他們的自主和探究精神發揮得不夠。

  在教學手段上,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電化教學手段。大綱要求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進行英語教學。根據大綱編制出的教材不再是獨立的一本教科書,而是一套系列教材,不僅有學生用書、教師用書、練習冊、閱讀和聽力訓練材料,還有掛圖、錄音帶、幻燈片、錄像片、VCD、CD、DVD、計算機軟體等。系列教材使教學立體化,為學生提供地道的語言材料和標準的語音、語調,有助於正確模仿,而且提供真實自然的交際情景,形象直觀、生動活潑,有助於學生直接理解所學英語,強化記憶,還能促進學生用英語思維,培養他們直接用英語表達思想的能力。

  1999年秋,實施初、高中英語大綱的第一批學生高中畢業。對這批高中畢業生進行的調查表明,我國中學英語教學發生了5個方面的轉向,即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從教師中心轉向學生主體,從知識型教學轉向能力型教學,從機械型操練為主轉向兼用言語活動,教學語言從漢語轉向英語。英語課程發展速度很快,成績和進步有目共睹。可是,當時我國已是世界貿易組織的一員,我國的總體英語水平與我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所需要的英語水平相距甚遠。要迅速有效地提高英語教育的水平,關鍵還在中小學,深化基礎英語課程改革仍是當務之急。

  第三階段(21世紀初期):改革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宗旨,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促進每個學生健康發展,培養良好品德,培養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這個階段英語學科制定了兩個課程標準:《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簡稱義教普高課標)和《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簡稱普高課標)。這兩個課程標準是吸收國內外外語教育研究的成果,結合我國英語教育實際和未來發展需要研究制訂的。課程標準從素質教育的高度、從學生發展的角度明確地提出外語課程在構建人文素養方面的價值及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也明確了英語課程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性質。

  課程標準把義務教育小學、初中的課程與高中課程統籌考慮,提出了第一至五級的目標體系,並與高中課程的第六至九級相銜接。高中七級為所有高中學生的畢業要求,八級和九級供有興趣和有潛能的學生選修。此外,高中還設有任意選修課程。這些體現了課程的基礎性、多樣性和選擇性,體現了以學生為本和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課程理念,為學生實現個性化的選擇創造了條件。

  新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文化意識是得體運用語言的保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學習策略是提高學習效率、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的保證。雖然以往的教學大綱也提出了思想情感、道德品質、跨文化交際意識、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要求,但對英語課程價值的認識主要以英語的工具性為基礎,強調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培養。而課程標準則把英語課程的目標擴展到5個方面,特別是思想情感和學習策略,重視英語的人文性,有利於真正實現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普高課標還強調培養高中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

  課程標準帶來了一系列新的觀念,如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倡導通過感知、探究、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和創新的精神;課程標準採用活動途經,促進了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這些新的理念將會對我國的中小學外語課程產生深刻的影響,也必然會與傳統的觀念產生碰撞。



相關焦點

  • 《南京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在龍華革命聖地祈願世界和平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2020年8月13日,《南京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
  • 能動英語:英語學習革命先鋒
    革命武器先進能動英語推進英語學習革命的革命武器,就是能動英語自主研發、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課程產品:表音密碼、句式魔方、九九句法,三大產品,三件武器,每一件武器都適用於攻克一個學習堡壘」 革命效果顯著能動英語成立於2002年,發展到今天,已經覆蓋全國16個省區,40多座城市,近200家校區,2000多位教職員工,累計服務孩子30餘萬名,現已成為家長優選的英語教育培訓機構。能動英語發展迅猛,源於革命效果的清晰可見。
  • 《南京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進龍華,在革命聖地祈願世界和平
    ——一張黑白的軍人照片,沿著臉上輪廓印著鮮紅色的「和平」二字,在這幅名為《和平》的作品面前不少觀眾停下了腳步,他們久久沒有移開視線,或許是被鐵骨錚錚的軍人力量所震撼,也或許是想起了在外保家衛國的親人,為他們祈求平安……《南京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進龍華(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今天,《南京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來到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
  • 中小學英語課程改革的設想方案
    關於中小學英語課程的去留問題,本人已發表過兩篇文章闡述自己的觀點:既不是一刀切式的「去」,也非完全「留」,而是因國情、因學情而改革現行的中小學課程方案和評價、招生考試方式。讓願學、能學的學生選修或必修,讓不願學、無力學的學生不學。
  • 73位中小學老師教齡滿30年 中南大學辦了一個特別的紀念會
    中南大學附屬中小學教師從教30年紀念大會暨教育教學研討會,73位教齡滿30年的附屬中小學教師獲得榮譽證書。10月18日,由中南大學普教管理服務中心主辦的「中南大學附屬中小學教師從教30年紀念大會暨教育教學研討會」在鐵道禮堂開展,大會為73位教齡滿30年的附屬中小學教師頒發了榮譽,並邀請了4位教師代表作教育教學經驗分享,第一附屬中學章秋香老師以所帶班級發生的事情為例,分享了善於運用「南風效應」的故事。
  • 教育部:對中小學革命傳統教育進行系統設計 推動其深入開展
    —教育部印發文件對中小學革命傳統教育進行系統設計        在即將迎來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之際,教育部印發《革命傳統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下文簡稱《指南》),對中小學課程教材加強革命傳統教育進行系統設計,引導學生繼承弘揚革命傳統。
  • 中小學STEAM課程實踐的現狀、問題分析與建議——湯老師為你講解:基於上海市部分中小學STEAM課程的項目實踐分析
    從2016年12月起,我便北京師範大學等邀請,面向全國中小學教師同行進行了《中小學STEM課程的有效實踐》等專題講座,同時,我還北京大學等邀請,指導了雲南、貴州等省市的中小學STEM課程的有效開發與課堂教學實踐。
  • 《英語語法革命》為何暢銷18年?作者來到佛山詳解
    8月22日,2020年南國書香節暨羊城書展文化活動——《英語語法革命》(2020年修訂版)讀者見面會走進佛山市三水區,中國教育學會外語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家級骨幹教師、《英語語法革命》作者李義啟與三水學生家長面對面,分享《英語語法革命》的特點和精髓,指導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同時揭秘該書暢銷18
  • 上海中小學課程計劃被誤讀 「不考」英語是老規矩
    隨著上海中小學2015學年度課程計劃的公布,有關小學階段考試科目設置的問題引來輿論關注,特別是期末考試不考外語,更被誤讀成是「減負新舉措」,其實這是本市多年來反覆重申的一個「老規矩」。   在市教委下發的新學年課程計劃中規定:「小學階段不進行期中考試或考查。
  • 中小學英語教材編寫60年回望
    在一切「向蘇聯學習」的熱潮中,中小學英語教育還一度被取消。直到1956年,全國響應「向科學進軍」的口號,才逐漸意識到英語對國家建設的重要性。於是,從1956年至1958年,人教社委託北京外國語學院編寫了初中和高中兩套英語教材,這也是建國後我國第一次編寫全國通用的英語教材。這兩套教材注意結合中國的實際和我們學生的特點,克服了50年代以來盲目學習蘇聯的教條主義傾向。
  • 能動英語:我們是英語學習革命的倡導者
    在西方,從古希臘的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到當代美國的亨廷頓,先後有不少思想家、政治學家和社會學家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了社會意義的革命和政治意義的革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四種:1.革命是一種實現正義和恢復秩序的行為。2.革命是一種權力轉移的方法。
  • 九三學社中央:新科技革命下推動中小學科技素養教育升級
    根據人民網·中國統一戰線新聞網聯合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推出的「2020年全國兩會各民主黨派提案選登」報導,九三學社中央今年擬提交關於推動中小學科技素養教育升級的提案。以人工智慧、虛擬實境、基因編輯、石墨烯、蛋白工程等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正以席捲的態勢在全球展開。
  • 教育部:科學安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進中小學課程教材
    》和《革命傳統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以下簡稱「兩個指南」),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進中小學課程教材的基本原則、總體目標、主要內容、載體形式、學段和學科要求等,做了統籌設計和科學安排,強調素養導向、系統規劃和全科覆蓋。
  • 11個會場共同開啟2020年成都市中小學開學第一課
    11大會場、13位嘉賓,聯動全城百萬中小學生上午9點30分,隨著悠揚軍號聲的響起,一場名為《穿越時空的對話》的情景劇拉開了「愛成都,迎大運」天府學堂2020成都市中小學第一課主會場的序幕。情景劇中,一位小男孩和一位小女孩以軍號為線索,通過時空對話的形式,重現了革命先烈前僕後繼、英勇抗戰的光輝歷史,讓孩子們感受了革命先烈的偉大抗戰精神。
  • 中小學「廁所革命」受委員關注 1700所中小學廁所怎麼改?
    省政府工作報告公布了2020年廣東十件民生實事,其中明確新建和提升改造一批中小學廁所,讓中小學「廁所革命」再次備受關注。&nbsp&nbsp&nbsp&nbsp廁所雖小,卻是民生大事。廣東要如何更好地實現「改造1700所以上中小學廁所」這個「小目標」,為師生基本生活衛生條件和校園文明健康提供更好保障?省政協委員紛紛建言獻策。
  • 中小學英語是完全取消還是堅決保留?實質上是個課程改革的大問題
    但是,在現有的中小學課程中,英語是必修課,國家投入巨資普及義務教育,有相當一部分經費投入到英語教學上(英語教材印刷,英語教師工資培訓等),估計得有上百億不止,學生也要花很多錢在英語學習上,總數無法計算。花近十年的時間和精力學習英語,但是,仍然有很多學生學不好,導致相當一部分學生過早的成為差生,產生自卑、放棄心理,很多學生的學生生涯因英語成績差而止步於中考、高考。
  • 中小學3D列印課程怎麼上?30位創客導師分享
    中小學3D列印課程的最終目的是開發學生從日常生活發現創意的能力,從無到有的創造實踐能力。但90%首次開課的老師,都會來諮詢這些問題:應該從哪個角度切入教學?選擇什麼樣案例更合適?操作命令怎麼講才能生動有趣等等……因此,小編統一搜集了來自i3DOne青少年三維創意社區的30位老師,針對中小學3D列印課程諮詢的3個最關鍵的問題進行解答,希望這些成功的開課經驗,能夠幫助大家少走彎路。一、3D列印課程需要配備什麼資源?
  • 英語學習革命,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
    要革命必須要有革命武器,就像賀綠汀《遊擊隊歌》裡唱的那樣: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這裡的「敵人」,是英語學習障礙;這裡的「子彈」,是能動英語的課程。今天,能能就給大家叨叨一下「表音密碼」這顆子彈,是如何消滅「敵人」的。
  • 專注中小學英語培訓教育18年
    獲獎理由:  18年,大山外語已在家長心目中逐漸成長為耳熟能詳的老牌英語培訓機構。把外語培訓做到極致,讓河南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這是大山外語創始人、校長張紅軍一直堅守的信念。沒有專注就沒有高品質服務,而在執行中,他定位明晰,把關嚴格,讓大山外語這個老牌子聲名遠揚。
  • 九牧助力「廁所革命」 走進尋烏縣桂竹帽中小學
    5月22日,九牧助力校園廁所革命捐贈儀式在尋烏縣桂竹帽中小學舉行,尋烏縣團工委書記陳福坤、桂竹帽鎮副鎮長周元熙、桂竹帽中小學校長遊永升、九牧贛州運營中心總經理蔡建英、九牧尋烏五星定製店總經理嚴考平等出席了此次捐贈儀式,共同助力廁所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