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報訊(記者孟憲峰)2020年11月中旬,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經歷了長達數天的重汙染天氣過程,很多企業按照應急響應的要求落實停產或限產措施,位於大城縣的廊坊市神州節能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卻被允許正常生產。「我們近年來在環保治理上持續加大投入,在省、市生態環境部門的幫扶下,2020年順利通過環保績效A級評審,享受到了差別化管控優惠政策。」公司總經理高鐵彥說。
神州節能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是廊坊市深化環保服務助力經濟綠色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2020年以來,廊坊市在環保治理過程中,一改過去「剛性約束多、具體關懷少」,「說做什麼多、指導怎麼做少」的現象,不斷強化服務經濟發展意識,由監管為主向監管與服務並重轉變,通過推行清單式管理和服務式、體檢式、預防式執法,用心用情用力為全市經濟綠色高質量發展加油助力。
自2018年起,生態環境部按照「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的原則,將企業進行科學的績效分級,部分重點行業更是分為A、B、C、D四個級別,對汙染治理實現超低排放的A、B級企業和績效引領性企業,在秋冬防治汙染攻堅行動中可以不停產或少限產;C級、D級和非績效引領性企業則會受到嚴格管控。
去年,廊坊市通過入企調研、申報材料指導和現場幫扶,力爭更高效、更經濟、更環保的幫扶企業從源頭管理、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無組織管控、監測監控、運輸監管多方面進行提標改造,提升績效評價等級。最終,爭列環保績效A級企業22家,B級企業57家,績效引領性企業13家。A級企業數量在全省位居第2,佔全省A級企業總數的19%。
不僅如此,廊坊市還動態建立了生態環境監管和生態環境執法監管「兩個市級正面清單」,通過向省積極協調,將355家重點工程項目、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出口企業爭列省生態環境監管正面清單,在全省排名第2;先後5批次動態爭列926家企業進入省生態環境執法監管正面清單,在全省排名第1。
廊坊市對獲評環保績效A級企業和列入「兩個省級正面清單」企業,日常監管以非現場科技執法手段提示預警,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不停產、不限產、少檢查、不打擾,鼓勵支持清潔生產企業滿負荷生產、增產增效,讓捨得投入、綠色發展的典型企業進入「應急保險箱」。
最大限度釋放環評審批「放管服」改革效力,廊坊市建立環評審批正面清單,推行豁免一批、告知承諾一批、優化服務一批「三個一批」制度;除汙染較重的10類行業外,其他56類行業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權限下放縣(市、區);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審批時間縮短至15個工作日,報告表審批時間縮短至7個工作日。
全面推行「服務式、體檢式、預防式」執法監管模式,執法人員充分運用在線監測、無人機飛檢、視頻監控、分表計電等非現場執法手段,同時依託移動執法App和全市生態環境智慧監管大數據指揮平臺等,最大限度減少現場執法頻次,不打擾企業正常生產秩序。
深化開展「萬名環保幹部進萬企 助力提升環境治理水平」主題實踐活動和第二次汙染源普查清單內企業「問題一次清」幫扶行動,落實環境違法隱患提示函、環境違法問題限期整改承諾和首次發現的環境問題不處罰制度,截至目前,已幫扶2.4萬餘家企業。
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廊坊市針對木質家具、鋼木家具、人造板材、保溫建材、包裝印刷5個傳統低端產業,分批次、有重點幫助404家傳統企業完成整改提升;推動「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並穩定運行企業」落實環保設備投資抵免企業所得稅、環保稅減免、差別化電價措施;鼓勵企業加大治汙設施投入,實現汙染減量、稅收增量。
廊坊市大氣辦副主任、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李春元介紹,深化環保服務同環保治理並不矛盾,截至2020年12月20日,廊坊市PM2.5濃度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7%,在全省8個傳輸通道城市空氣品質考核中排名第1,優良天數242天,同比增加14天。提前超額完成「十三五」目標任務。
來源: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