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
5月23日,由中科院物理所主辦的「中二所的奇妙冒險」——中科院物理所第17屆公眾科學日活動在北京順利舉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本次公眾科學日首次採取純線上直播形式,這場關於物理、關於科學的大型「狂歡」,吸引了數百萬名「雲觀眾」共同參與。
本次公眾科學日的主題是「中二所的奇妙冒險」,旨在以線上的第一人稱視角,呈現妙趣橫生的科學冒險故事。上午10點到晚上9點,全天11小時不間斷的直播分為五大版塊:集智腦風暴、神器大揭秘、午間茶話會、科學真下飯和奇妙隊隊碰。硬核科普講座,通俗原理解說,專家院士、青年學者的科學盛宴,粉絲總數2000萬的B站UP主陣容傾情加盟,為公眾呈現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科學盛會。
「集智腦風暴」匯集了院士專家、青年學者和「網紅」博士,帶來了一場既燒腦又深入淺出的科學智力風暴。在報告《對稱破缺的物理「美」在何方?》中,中國科學院院士於淥帶著我們在千奇百怪的自然現象中穿起了一條清晰線條,以超導現象為例,帶領大家體會對稱破缺的美。研究員孟勝將視角從自然界聚焦,借《與原子共舞》的講座,以原子的視角看世界,為我們解讀原子的奧秘與性質。在特聘研究員沈潔的報告《一個電子的一生》中,觀眾們跟著電子一步一步成長,體驗了一把量子的生活。針對如何在生活中發現科學的奧秘,畢導THU在《小科普背後的大想法》中,詼諧幽默地分享了他研究過的有趣課題以及背後的各種想法,令觀眾頓覺腦洞大開。
孟勝解讀原子的奧秘與性質
「神器大揭秘」中,觀眾們跟著泡芙喵-Puff、媽咪說Mommytalk和副研究員李治林參觀了物理所所史館、黨員主題教育基地、園區景觀和12個國家級或院級重點實驗室,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部分實驗室是首次對外開放。在參觀過程中,各實驗室的科研人員為大家詳細介紹了物理所的歷史沿革與發展,從物理所的變遷中體會和學習老一輩科學家艱苦奮鬥、勇於創新的科研精神;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光物理院重點實驗室、微加工實驗室、低溫運行保障中心等各個實驗室的神器依次揭秘,液氮實驗、原子操控、雷射脈衝、神奇結晶、鈉離子電池等展示內容帶給觀眾無與倫比的視覺盛宴。
午間茶話會由中科院物理所和「我們的太空」創新實踐中心聯合策劃,邀請了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營養與食品工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曹平來介紹太空中航天員吃的食物,復水飲料、蒸煮袋包裝食品、鋁罐包裝食品、粥類食品,品類多多。此外,曹平還講解了在太空中飲食與地面的不同之處,看到這的觀眾們紛紛用彈幕表達「有用的知識增加了」。隨後,物理所招生主管汪庭語就大家關心的招生問題給予了詳細解答。
「科學真下飯」中,主持人高冷小姜帶著嘉賓某幻君、逍遙散人、盜月社食遇記-沐上、畢導THU、李治林開始了美食沙龍,從各種美食中發現科學的奧秘。水浴鍋加熱泡麵,李治林從精準溫度控制講到了實驗室的種種實驗趣聞,以及各種加熱方式的區別。某幻君利用檸檬酸、小蘇打和礦泉水製作了「肥宅快樂水」——碳酸飲料,並從中引出了汽水的製作、酸鹼性的歷史演變以及人工製造甜味的歷史。逍遙散人展示的煎餅果子的攤制,給大家演示了非牛頓流體的力量,並從中總結了攤煎餅果子的物理技巧。畢導表演了「人造冰箱」和「液氮冰淇淋」的製作流程,展示了CPU發熱的過程和液氮的各種用法。最後,沐上帶來了他的壓軸大菜——油燜大蝦,從蝦的生理結構,到煎炒烹炸背後的化學反應過程,以及各種調料搭配,背後都是科學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奇妙隊隊碰」由韓小沐、slayerboom(郝祥海)主持,北京交通大學理學院教師陳徵作為裁判,嘉賓們分為兩組進行科學互動實驗比拼。快問快答、特斯拉線圈猜歌、淘氣的掃把、充電KTV、渦環大翻盤,接連的科學腦力、體力的「隊隊碰」,調動了屏幕前觀眾們的積極性,大家紛紛在彈幕裡互動,將全天活動氣氛推向最高潮。最終,活動主辦方以獲勝隊伍的名義向雲南大理巍山的嗶哩嗶哩美麗小學捐贈了1000本科普圖書,給那裡孩子們普及科學知識,傳遞科學精神。
中科院物理所公眾科學日為觀眾提供了走近科學、了解物理原理、零距離接觸物理的機會,也讓大家知道科學並不是高高在上、難以觸及,而是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年也是中科院物理所第二次與bilibili聯合主辦公眾科學日活動,二者的強強聯合「打破了次元壁」,用看得見、摸得著的方式讓更多的青少年參與到活動中來,真正做到讓科學知識成為「流行爆款」。
物理所實驗室參觀講解
物理所實驗室參觀講解
物理所實驗室參觀講解
編輯:張琦琪(實習)
審核:管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