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裡誇上天的麵館,本地人怎麼評價?

2020-12-20 老太原人

阿布手記 NO.608 ▼

說到麵食,阿布曾經給大家分享過不少:比如蘭州人早上必吃的那一碗牛肉麵,西安勁道的 Biángbiáng 面,也有蘇州光澆頭能點一桌的蘇式面。

不過身邊的北方人聽到南方的面,總是一臉吃不懂的表情。不夠勁道,不夠嚼勁的面,怎麼才能好吃?

如果你看過《舌尖 2》就會知道,其實南方如杭州,也對吃麵這件事很執著。

171717 17

「 舌尖上的杭幫面,不是只有菊英哦」

要不是當年《舌尖 2》,可能很多外地人還不知道菊英麵店的大名。如今這家舌尖上的麵店每天還沒到中午,門口就排起了長隊。

假期裡,阿布就有一個朋友來杭州玩,第一個指名要吃《舌尖 2》裡的菊英,死活要去排隊 ……

結果嘛,點了一碗片兒川和拌川。才吃了兩口臉上的興奮勁兒就過去了:拌川有點油膩,片兒川吃起來也很一般。杭州的面都這樣嘛?

這讓作為南方人的阿布很不服氣:吃東西不一定要迷信《舌尖》,菊英麵館在杭州算是個老牌網紅店吧,但絕對不是最好吃的。

在本地人心中,菊英真的有些被神化,硬要排著隊去打卡沒必要,杭城裡比它好吃的麵館很多啊。

▲ 菊英麵店門口的常態,如果你恰巧在中午經過

杭幫面繼承了杭幫菜的特色口感:口味以鹹為主,用甜味做引子,以 " 清淡 " 為特點。

比如說片兒川:面的澆頭主要由雪菜、筍片、瘦肉片組成,鮮美可口。重點就是倒篤菜的鹹和筍片微微的甘甜完美融合。

片兒川只是杭幫澆頭面裡最有名的一種。若想要在短時間內最高效的掃街杭州麵館,上城區是最好的選擇。

杭州上城區就是老杭州 " 皇城 ",這裡的居民通常都是杭州土著,開口即是杭州話,這兒自然也保留著最多的杭城老底子味道。

別看杭州人身材普遍苗條,底子裡可的的確確是吃貨!古有被貶知州蘇東坡,好寫詞與吃;

如果你來杭州想吃麵,阿布這邊就給大家安利五家來自杭城老區的地道麵館,可一點不比舌尖上的味道差!

① 慧娟麵館

特色:鱔爆面

初次嘗到慧娟麵館還是十幾年前讀初中時。當時和我媽在學院路上吃的,但聽我媽說慧娟麵館應該是在望江路上。果不其然,望江路總店的知名度達到了我的杭州土著同學無人不知的程度。

慧娟麵館幾經裝修,無論擴張多少,一到飯點就擠滿了食客。雖然這些年來由於杭州麵館越來越多,食客的嘴越來越刁鑽,慧娟麵館的差評也越來越多,但是人氣卻依舊不減,畢竟慧娟保留了杭州老底子澆頭面的味道。

" 杭幫面 " 裡的豪華品種無非是喜歡用鱔魚和蝦仁做輔料。慧娟的鱔爆面是這家店的招牌特色。另外偏愛拌川的阿布推薦下圖這碗寧式鱔絲拌川。這碗拌川色澤鮮豔,洋蔥茭白香菇和青紅椒,看上去就很有食慾。

▲鱔是膳片爆過,和上海的烹飪方法不同,比較素香。

慧娟的面色香味俱全,回頭客和慕名而來的食客都挺多。吃的時候津津有味,不過吃完看那碗底的一層油,感覺這偏油偏重口的面還是吃得挺罪惡。

推薦指數:★★★☆

地址:多家分店,總店在望江路130號,營業時間具體見門店

② 方老大面

特色:茄汁拌川

▲兩年前被朋友安利去方老大吃麵,中午烈日當空,愣是排了半個多小時隊伍,才坐進這家只有幾張桌子的小店。

方老大面自己排隊點面等面,好了自己端走,自己付錢找錢。掌勺和收拾餐桌的阿姨都沒時間搭理你,應負著飯點源源不斷的需求。澆頭現炒,小灶一碗一碗燒,食材也都是當日採購當日用完,保證了每一碗麵的質量。

我當時點了腰花片兒川,加了不要錢的油渣。店裡用的是自己現熬的高湯,不多加味精,因此吃麵必喝湯!腰花處理得當,澆頭炒得很嫩。美中不足的就是,杭州人苦苦尋求的兒時片兒川的味道,我在方老大這裡依然沒能找回。

據多為朋友推薦這家最好吃的是茄汁拌川。番茄炒蛋愛好者的福音。用番茄雞蛋肉絲做拌川的澆頭,再加一份腰花或者豬肝增加口感 ~ 準備近期去拔草!

推薦指數:★★★★

地址:撫寧巷50-1號,營業時間 6:00-14:30

③ 方傳麵館

特色:拌川的澆頭

▲門面不算大,裝修偏懷舊,毛爺爺的畫像、蓑衣秤砣、杭城舊照,處處都告示著麵館的 " 資歷 "。

抱著一定要找到心中那一碗童年味道的片兒川的心態,我和小夥伴又去了鳳山門這家天天都坐滿了杭州人的方傳。河坊街一片都不太好停車,建議公交或步行前往。

廚師和跑堂阿姨的效率都很高,入座不久,我們點的腰花片兒川和腰花拌川 + 荷包蛋就上桌了。這兩碗面也是這裡的招牌。

遺憾的是,這家片兒川雖說用料很足,卻有些寡淡。好在拌川很棒,澆頭味道濃鬱,筍乾豆芽韭菜豆腐乾其匯聚,可以說是很滿足了!

方傳的分店很多,除了鳳山門這家,利星附近那家也人氣頗高。其餘門店大家可以自行定位。

推薦指數:★★★

地址:六部橋直街江城中學旁,另有多家分店,營業時間具體見門店

④ 源興麵館

特色:各類拌麵

最早接觸到杭幫面的拌川大概就是在源興了吧。其實相比較於片兒川的好面難求,現在這些麵館裡的拌川更能代表杭幫面的靈魂。

源興麵館的面喜歡定名為拌麵。源興的這份面滿滿一大碗澆頭,豬肝入味。麵條軟硬適中,加上醋和辣椒,竟讓我那總是喊著 " 北方的麵條才算面 " 的北方朋友也閉嘴了。

還在他家吃過大腸拌麵和大排湯麵,大腸處理得很乾淨,而湯麵的湯頭也很鮮美。

河坊街上小吃眾多卻都是速成品,口味不地道;西湖銀泰多品牌餐飲,商業化。而這家店所在的街道位於前面所說的兩地之間,安安靜靜,除了源興還有些早餐店鋪。

這些沿街店鋪的主人在這兒本分開店幾十年,做出來的食品,才是杭州老底子的風味。

推薦指數:★★★★☆

地址:西湖大道定安路地鐵口 B 出口處,營業時間:7:00-23:30

⑤ 小狗麵館

特色:腰花拌川 + 蘑菇、片兒川 + 豬肝

沒有環境可言的小麵館卻有杭州最老底子的味道。

雖然吃完前四家店已經了解了杭幫面,無非是片兒川、拌川以及衍生出的澆頭面,但是阿布依舊忍不住去拔草了這家至今都還沒裝修而在門口擺滿了小板凳的麵館。

▲店裡翻桌都來不及,顧客甘願在門口吃起了 " 板凳面 "

豬肝拌川 + 腰花這類內臟面是杭幫面的一大精髓。朋友點了腰花拌川,看去是那種爆炒腰花的澆頭,他說:" 吃出了火候的味道。" 聽說店裡的蘑菇也是特色澆頭,探店的朋友可以幫阿布拔個草。

這家店還有一個招牌面是大腸拌川,然而我的這份大腸感覺略有異味,大腸裡的油好多。相比之下隔壁大哥點的片兒川看去更誘人,還加了外焦裡嫩的豬肝。

相關焦點

  • 被《舌尖》誇「上天」的麵館,當地人評價:只能說它運氣好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舌尖上的中國》這個美食節目吧,雖然我沒有一直關注,但是我覺得出現在這個美食節目上的食物,很多都是特別吸引人的,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這種美食,也出現在《舌尖上的中國》這個美食節目上,而且還是被《舌尖》誇「上天」的麵館,當地人評價:只能說它運氣好!
  • 來看看《舌尖上的中國》裡誇上天的麵館,當地人怎麼評價?
    我們的美食節目《舌尖上的中國》就介紹了很多南方的面,也有提到南方人在吃麵上面的造詣也是不低的。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看《舌尖2》提到的菊英麵店吧!其實菊英麵店對大部分來說,還比較陌生,因為還有很多小夥伴沒有去看過《舌尖上的中國2》。但是就僅僅是那一部分看過這個美食節目的朋友們,就為這個麵店帶來了許許多多的錢錢!
  • 《舌尖上的中國》好吃到爆的麵館,當地人是這樣評價的
    國內有一個非常有中國韻味和特色地方特色美食的節目,叫做《舌尖上的中國》。於是,每當節目播出的時候,網友們都會看的聚精會神,畢竟,祖國之大,美食之多,而且是各地的特色美食,有些甚至聞所未聞。但是節目不僅讓這些美食走進廣大網友們的眼裡,更讓這些美食走進人們的心裡。
  • 毒舌樂評人點評《歌手》,把華晨宇誇上天,對周深的評價卻很意外
    隨著現在影評人、樂評人的不斷出現,很多作品一面世就也面臨著被「評價」的宿命,大部分都是客觀的評論和善意的建議,但是在近段時間的綜藝節目上以「毒舌」出名的人還真有一位。這位叫做丁太升的樂評人之前就曾在《樂隊的夏天》中用犀利的語言表達過自己對表演歌手的看法,但真正讓他出名的還是在《天賜的聲音》裡直接把薩頂頂說哭了,「僵硬」「矯揉造作」這類富含攻擊性的評語讓臺上出道多年的歌手難以接受,甚至就連音樂前輩李泉也被他評價為曲高和寡不會唱歌。前段時間這位毒舌樂評人又把麥對向了《歌手》。
  • 重慶這家不起眼的麵館,卻憑好味道上過《舌尖》,每天門口坐滿人
    重慶是常常佔據著熱搜榜的城市,如此的高熱度,自然是因為這座城市裡藏有太多的美食。在眾多的美食中,重慶人最喜歡吃的還是那碗小面,從早上到宵夜,這小面都很受歡迎。原本重慶的小面是指素麵,如今重慶所有的面都通稱小面。
  • 北方人為什麼會對杭州的這些麵館這樣的評價?片兒川真的不好吃嗎
    但是如果你看過《舌尖2》你或許對南方的面有一個不一樣的見解,在杭州,吃麵也是非常的講究的。舌尖上的杭幫面,不是只有菊英哦在一些節目給一些地方的餐飲店起到了很大的宣傳作用,當年《舌尖2》提到的菊英,誰會知道這家麵館呢?
  • 重慶一家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的小麵館,每天食客爆棚,用板凳當桌子
    重慶好吃的小面實在太多家了,這家麵館在花園新村,靠近龍山中學附近,雖然開著不怎麼起眼,但卻是一家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的小麵館,已經開了十多年了,在沒上舌尖之前都已經很出名,上了舌尖之後更是人氣爆棚,每天早上早早就很多人過來排隊吃。看到了這一碗碗打好的調料了嗎?這家店的人氣火爆程度無需我多說了吧!
  • 杭州片兒川亮相舌尖二 實探拍攝地菊英麵館
    杭州網訊  昨晚9點,《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第五集《相逢》中,繼西湖醋魚,杭州小籠包,杭州老底子麵食片兒川也在該集中亮相,雖然僅有短短兩分鐘的展示,眼尖的網友就認出,這道片兒川來自杭州的菊英麵館。
  • 《舌尖上的中國》捧紅的菊英麵館,今年夏天可能要關門了
    吃貨們眼中的菊英麵館,就在這裡面。很多人關心的是:這道舌尖上的美味,以後還能吃到嗎?菊英麵館會不會老店新開?顏師傅說,自己先前是建工集團的職工,這裡是單位的分房,最開始一家擠在14平方米的房間裡,沒有衛生間。  要想上廁所,就用個痰盂接著。牆門外,100米的位置,倒有個公廁。「說是公廁,就只有3個坑位,男的兩個,女的一個。」顏師傅說。  開了麵館,生意忙了,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為了不耽誤顧客,老闆娘甚至用上了尿不溼。顏師傅說,這件事,自己也是這兩年才知道的。
  • 在瀋陽,很多麵館兒都不輸「老四季」,你知道是哪幾家嗎?
    每座城市都有名片,傳奇人物、古蹟名勝、特產方言……,而這些赫赫有名的元素似乎並不能完全代表本地人對城市的定義。一種只有從犄角旮旯裡才能獲得的舌尖感受,深深地吸引著吃貨們不計往返,心嚮往之,它不僅僅是一種食物,裡面有記憶、有溫度、有故事、有態度……它才是這裡土生土長出的城市標杆,不深刻卻難忘……麵條的歷史源遠流長,作為主食,早已在世界風靡,不同膚色、不同地域……都對其烹飪手法起著重要的影響,那些口味重、花哨多的做法,更使其不輸那些南北大菜
  • 杭州最美味的早餐店大盤點,《舌尖上的中國》都來過這裡
    菊英麵館 《舌尖上的中國》曾在這裡錄過,說到菊英麵館那一定要提到一個小吃片兒川,來這裡吃片兒川要排隊好久。樓外樓 很多杭州本地人會有這樣的習慣,起早去西湖邊上晨練,然後到樓外樓美美地吃上一碗片兒川,邊看美景,邊體會滿滿的老杭州味。
  • 杭州最瘋狂的12家麵館
    不過杭州人也並不care,因為本地人對它的愛已足夠深沉:杭州目前有9000多家麵館,這裡的大街小巷,沒有哪一條是沒有麵館的。每個杭州伢兒心中都有一家最愛的麵館:「這家是我從小吃到大的」「就是這個味兒,吃到就是回家了」……去杭州,賞美景、吃美食,不要忘了再來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杭州面喲!
  • 蘇州怎麼吃最香?打卡偉記奧麵館&半塘山居農家樂
    蘇州怎麼吃最香?重慶本地人推薦的老火鍋,巴適得很~03霍山石斛蘇州美食之旅暫告一段落休憩整裝,準備前往合肥吃豆腐想知道「合肥怎麼吃最香」?不太能吃辣的,會把鍋裡的紅油、花椒、辣椒漏出去,只給碗裡加半勺滾燙的無油紅湯;能吃辣的,則帶著少部分花椒、辣椒和紅油盛到碗裡。至此,油碟才真正調好,可以擼起袖子開吃了!
  • 蘭州牛肉麵館「變身」記 「咖啡店裡」吃「牛大」,滿福滴很
    「咖啡店裡」吃「牛大」,滿福滴很蘭州牛肉麵館「變身」記環境舒適優雅的牛肉麵館。 環境舒適優雅的牛肉麵館。 「咖啡廳」式的牛肉麵館。儘管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但物美價廉的牛肉麵一直是蘭州人舌尖上的最愛。從「髒亂差」到小資風、復古風回頭去看,2014年,是蘭州牛肉麵館步入時尚、追求品位的轉折之年。
  • 三和雙豐麵館老闆,自認為是三和大神的救星,你怎麼看?
    如今的三和人才市大不如前,中介門店都關閉了不少,三和大神也都各奔東西,連巷子裡的雙豐麵館也無法倖免,關門只是遲早的事,因為去消費的都是三和大神,三和大神走了,雙豐麵館也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第一次去雙豐麵館,見到了傳說中的麵館老闆,其實並沒有視頻上那麼高大,一位很普通的老頭兒,滿臉絡腮鬍子。據說4塊錢的一碗麵賣了9年,不過現在漲了一塊錢,不知有多少三和大神吃過這碗面,連我都吃過。
  • 怎麼誇,才能讓孩子得到成長?
    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家長們都知道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這裡面所說的誇出來的好,指的是孩子在鼓勵中不斷地得到成長。在卡羅爾·德維克所著的《終身成長》一書中,我們知道要讓孩子具備成長型思維,正確的誇獎方式至關重要。
  • 津城人氣麵館全在這!
    幾位天津食客,也推薦了在天津比較有名氣的「麵館」,東南西北匯集於此,「麵條大會」天津都有的選。 老牌美玲拉麵 一口老湯打底的黃湯牛肉麵 提起黃湯牛肉麵,美玲拉麵是家不能錯過的麵館,雖已開了眾多分店,但在解放南路上的河西老店,依舊是幾家門店裡人氣最高的。
  • 最便宜麵館,利潤比酒店還大,關鍵是面還賣的成本價,怎麼做到的
    最便宜麵館,利潤比酒店還大,關鍵是面還賣的成本價,怎麼做到的?這是一家很小的麵館,面賣的特別便宜,簡直就是成本價,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因此生意自然特別好,都在誇老闆實在,可是事實上這卻是,這家麵館利潤比酒店還大,想知道他是怎麼做到的嗎?一起來看!
  • 舌尖上的重慶旅行,除了火鍋小面還有這些私藏美食不容錯過!
    ▼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獨特的人文景觀,在吃貨的世界裡,每一座城市都有獨特的美食標籤,印象中的重慶,是麻辣,是豪爽。火鍋、芋兒雞、小面、江湖菜……豐富的重慶美食,連續吃上幾個月都不會重樣。隱藏的美味,嫩滑香糯的芋兒雞芋兒雞算最近幾年才逐漸走入大眾視線的一道菜,要是沒有重慶本地人的帶領,估計我們去十次重慶也不會想到吃這道菜。作為東道主的鴨血告訴我們說,芋兒雞其實是川渝比較特色的一道美食,配菜裡面的芋兒才是這道菜的精髓,芋兒的口感決定了這道菜的成敗。
  • 大叔開餅店上過《舌尖》,門口每天排隊,本地人只買餅皮不買餡兒
    大叔開餅店上過《舌尖》,門口每天排隊,本地人只買餅皮不買餡兒不少人以為北方人的主食全是麵食,南方人的主食全部是大米,實際上全國大部分地方都是米麵同吃,福建廣東的很多客家人祖上就是避難的南遷避難的北方人,隨著南遷的除了人口之外還有很多文化習俗和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