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不要急於入場交易,一定要傾聽市場的聲音,夜深人靜時多想想自己哪些地方做的還不夠,是什麼導致了投資的失利,也更不要做那些晚上想路千萬條,早上起來還扛單的人.連續的判斷準確,一定不是靠耶穌,也不是靠抓鬮,一定是不斷總結和學習的必然結果.
做投資,並不是要操作的多,而是操作的對,有時候不操作其實就是最好的操作。
做投資賺錢,甚至賺大錢、賺快錢,是不少投資者追求的目標。為此,許多投資者希望通過加快操作節奏,提高操作頻率,來達到收益最大化的目的。但結果往往事與願違。頻繁操作,不僅沒有使投資收益最大化,而且常常「因小失大」,或在「快進快出」中痛失一波大牛市,或在不知不覺中犯了追漲殺跌的毛病,甚至還心神不定,提心弔膽,影響到身心健康。很多成功者的實踐表明,保持平常心,降低期望值,耐心持有,減少操作,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益。
「不操作」就是最好的操作。金銀投資有時候會碰到一個中線的波段,那麼在前期建好倉位的情況下就可以耐心等待,不操作。比如在2011年10月份到2012年1月份有一波長達3個多月的大行情。金銀歐美日圖在2011年10月底收出「黃昏之星」形態,後市跌幅近千六點。這一單,如果以做空的思路為主,盈利會超過40%。
「不操作」也是最難的操作。頻繁操作很難,高拋低吸很難,「不操作」其實更難。特別是當行情比較怪異,忽高忽低的時候。此時要做到沉著鎮定,坦然面對,非常艱難。但事後往往會發現,當時的「不操作」其實是非常正確的,實際上這段時間恰恰是最難「忍」、最考驗投資者耐心的「黎明前的黑暗」。如果經得起當時的考驗,今後的「錢途」就一片光明。
「不操作」也是要求最高的操作。「不操作」看似無所事事,非常輕鬆,實際上也是一種要求很高的操作。要做好這樣的「不操作」,需要苦練內功:
一、要找準時機。長線捂牢「不操作」,是投資中最為關鍵、最難把握的問題。好比黃金每年都有淡季,但淡季跨度有幾個月,在這幾個月中找到較低位置不太容易。需要在總結過去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堅持價值投資的理念,買入後便一路持有,收益不錯。
二、要注意搭配,中短線結合。可以考慮一部分資金做長線布局,在相對低位進場後就一直持有,少量倉位做些短線投機。為使投資效益最大化,不少投資者都喜歡重倉操作。但這種操作方法有利也有弊,最大的弊端就是抗風險能力比較低。一旦買入的時機出現「意外」,就容易高位套牢,全軍覆沒。而且投資人在持有的時候,往往比較緊張,有時甚至吃不好飯,睡不好覺。為此,應給自己增加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即每次建倉的時候,倉位的比例不得超過總投資的20-30%。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風險,防止出現意外的行情。
三、要把握買點,人棄我撿。在投資中不要犯追漲殺跌的毛病,形成長線價值投資的理念,儘可能做到在回調的時候買,在衝高的時候賣。
此外,還要加強學習。做到心中有數、底氣足,同時降低期望值。既然選擇一路持有「不操作」,就要做好「坐電梯」的準備。「不操作」並非完全不動,當持有的品種達到自己預期的目標價位時就要果斷出擊,獲利了結,做到「該出手時就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