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偶然的機會, 成為華為WATCH GT的首批體驗官,但是種種原因,到今天才寫出這份評測報告,本著儘可能客觀公正的角度,談談這段時間的一些使用感受,供各位參考,希望這篇來的比較晚的文章,能帶你對這個全新產品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
可以容易查到的一些數據這裡不再贅述,僅從一個純用戶的角度談談以下幾方面內容。圖片都為實拍,請忽略渣一般的拍攝水平。
開始寫評測的時候,才發現忘了拍開箱照,網上借用一張吧。手錶鑲嵌其中,下面是充電器、TYPE-C的數據線和說明書,無特別之處就不拉出來溜了。
我手中拿到的這款是運動款,其實運動款和時尚款就是錶帶上的區別,這符合當下流行的換錶帶變風格趨勢。
第一感受就是輕、薄。戴慣了手上現在的旗艦越野表,拿到這款表的就只覺得輕便了。這種輕主要來自於體積,而非材質,不鏽鋼打造的錶盤目的還是為了迎合多種風格錶帶,使其看起來不會太過於運動。
第二個感受就是屏幕的解析度太細膩了,畢竟是AMOLED的觸控螢幕,和看久了的LED屏確實不在一個水平線上,字體和圖案十分的細膩,這種細膩配合操作上的流暢,真的是心隨心動,愉悅絲滑(對不起走錯片場了)手錶學習手機走提高解析度和視覺效果的路線,這應該也是今後的方向之一。
第三個感受是簡單,簡單到不太會操作。整個手錶的控制是以右側雙鍵+屏幕觸控完成的。使用邏輯上還有些「另類」,非運動模式下,按下上鍵進入常見功能,按下下鍵進入運動模式。而進入運動模式後,上鍵是啟動暫停,下鍵是翻頁,對於習慣了5鍵操作的人來說,使用邏輯上還需要時間適應。不過對於重度手機依賴症的人來說,滑動可能更適合他們的習慣,向下滑動就是類似窗簾一樣的設置界面。當然,這種操作上的簡化是好還是壞,後面我們具體分析。
按下下鍵,和大多數運動手錶一樣,常見的運動模式,WATCH GT都有,包含室內外的步行、跑步、騎車、徒步、越野、遊泳及自由訓練,此外目前的運動模式下也包含了一些簡單的訓練計劃,適合不知道怎麼開始的初級用戶。
按下上鍵,就是手錶附加的一些功能了,比如查看運動記錄、訓練狀態、當天/當前心率、睡眠、壓力、呼吸等這些有關健康的數據,以及海拔、天氣、方向、信息、支付、計時等常用功能,此外還加入了一個手電筒功能,點進去,屏幕變成白底最大亮度,夜跑找個鑰匙什麼的,聊勝於無吧。
這裡要特別說明一下支付功能,和其他帶支付功能的手錶或者手環使用閃付或者各種pay的方式不同,WATCH GT是通過綁定個人支付寶實現支付功能。打開華為運動健康APP並關聯支付寶,就可以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下被掃碼支付,出門跑步買個水什麼的挺方便。
不過這裡就有一點擔心,如果手錶不慎丟失又沒及時發現,任何人都是可以拿來掃碼支付的,雖然可以通過支付寶設置每日金額上限,但總覺得有種不安,這大概是存款只有兩位數的人才會有的蕉綠吧,如何找到安全與便利的平衡點,是今後有待加強的方向。此外,有一次我跑完步想去便利店買瓶水,發現無論如何切換不到支付界面,無奈只能結束運動再掃碼,這令我十分不爽,畢竟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處女座,這應該算是目前的一個小BUG吧。
另外支付功能裡包含了公交卡,即部分城市已開通NFC支付功能,這個功能需要在僅有的幾款含有NFC功能的華為手機上才能綁定開通,我沒有體驗,這算是一個亮點,抬手就能刷個公交地鐵,跑遠了不至於回不來。
說了那麼多,運動手錶當然要說它最主要的運動功能了。抓緊時間把幾種模式都體驗了一下。
第一個接觸的功能自然是跑步。為了能有一個直觀的對比,這段時間,出門都是左手右手各戴一塊,知道的這是做產品測試呢,不知道的心想:呵,土鱉來了~
先說說室外跑步吧,WATCH GT使用的是三星定位模式(GPS+GLONASS+北鬥,在國內就是GPS+北鬥,國外自動切換為GPS+GLONASS)進入戶外跑步模式,在沒有更新星曆的情況下,搜星非常快,大約30秒,如果是經常活動的場合,這個時間還要短一些,基本可以做到秒定位。GT使用的是常見的光電心率測量,從使用效果來看,沒有宣稱的超高精度,和預想的一樣,在天氣較冷或者溼度較大的場合,誤差還是比較大的。下面兩個圖是我以差不多強度和相近的天氣下兩次運動心率,第一次頻繁提示心率過高,而第二次則跌到不正常範圍,這幾乎是所有光電心率設備的通病,華為WATCH 並沒有顯著改善。
室內跑步從測試效果來看,準確度還是值得肯定的,並且結束後可以修正裡程,只是光電心率依舊不準,輕鬆跑變成了過量運動。
室外騎行測試較為簡單。由於不能外接踏頻器這類設備,騎車只能記錄時間速度裡程,所以體驗距離很短。我特意找了靠近高樓的地方,果然搜星速度受到一定影響,但也就是不到1分鐘的時間,並且相對於其他手錶來說,精度依然很理想。另外,在多數運動模式下,長按屏幕,可以更改所需顯示的指標,這是目前我發現唯一可自由編輯的地方。
遊泳是很多初級跑表不具備的功能,只有鐵三或者全功能運動手錶才有。華為WATCH GT包含了這項功能,從實際測試來看,泳姿和距離的算法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實際上我在25米長的泳池裡,每50米在蛙泳和自由式之間切換一次,一共遊了650米。另外,不知道是佩戴方式的問題還是本身設計的原因,遊泳沒有心率數據。
省電,省電,還是省電。從拿到這塊表並第一次為它充電到寫這篇文章,大約12天時間,期間跑步約5小時,遊泳約30分鐘,日常使用平均每天12小時,一半的時間晚上睡覺也戴著,到目前為止只充了一次電,現在還有25%的電量。作為一款兼顧日常佩戴與時尚結為一體的運動手錶,這個續航我是很滿意的。極低耗電量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屏幕管理,與其他常見手錶關閉背光的方式不同,AMOLED屏幕除了抬腕點亮,其他時候是關閉的。再就是採用了大量低功耗晶片,對於長時間越野賽事,這一點成為極大優勢。
其次就是輕便。戴慣了厚重的越野表,練就一隻無比強悍的麒麟臂,但是對於路跑來說,很多人還是希望能輕則輕的。10.6mm的厚度和不足70g的淨重,相信會令大多數怕重的選手滿意。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價格。相信很多人已做過了解,具備相同功能的其他品牌手錶,很難做到如此低廉的價格。但是低價不代表低質,從品控及做工來看,完完全全秒殺同級別手錶。一句話,和它一樣功能的價格比它高,比它便宜的沒它功能多。
由於上市時間較短,在與其他類似產品對比的時候,還是存在一些明顯短板的。
其一是手機App的內容不夠豐富,運動數據不能做更多分析,僅提供記錄。當然這可能與我使用IOS系統的App有很大關係,據說安卓版的會多出來很多功能。
第二是影響最大的問題,即數據的共享性。目前還不能把運動記錄分享到咕咚、悅跑或其他主流運動App中,那麼就很少會有跑友為了一塊新表放棄已有的數據。隨著後期與其他平臺之間的數據共享,會吸引更多人群接觸。
第三是可擴展性。目前無論是App還是手錶,都不支持安裝或者刪除表內應用,這讓可玩性大大降低。
第四是周邊產品連接,比如心率帶,踏頻器等更專業的周邊產品,降低了這類用戶的專業體驗。
第五就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經過十餘天的佩戴,我依然對觸控螢幕有些看法,比如遊泳的時候會因為自動上鎖無法操作,雨天和出汗較多的時候也會影響到操作的準確性,而僅有的兩鍵又不能實現太多的功能。而且觸控螢幕感覺容易磕碰,雖然官方宣傳是DLC碳鑽塗層,膽小的我還是默默貼了一層鋼化膜。
總的來說,華為WATCH GT是一款非常優秀的產品,即是運動手錶,也是智能穿戴。豐富的功能、輕便的樣式,低廉的價格,就像廣告詞寫的那樣
「為都市探索者而生」
給很多熱愛運動喜歡擺弄電子產品的人多了一種選擇。相信隨著軟體不斷完善,能滿足更多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