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又換首相了,9月24日下午,日本自民黨總裁麻生太郎當選新一屆首相。從2000年起,日本頻頻換首相,此前登場的有:森喜朗、小泉純一郎、安倍晉三和福田康夫。鮮為人知的是,森喜朗是個不折不扣的「首相製造者」,一手操弄著後面幾位首相的起落。
1.「不想在晚年失去名節」
據日本媒體報導,森喜朗任首相期間(2000年4月5日~2001年4月26日)頻頻失言,成了日本國民的笑料。外交政策雜亂無章,內閣支持率創下史無前例的個位數紀錄,僅上任一年就被迫下臺。不過,此後的日本政治卻進入了森喜朗時代。原因是,森喜朗將町村派打造成自民黨內最強大的派別,掌握著日本首相的任命大權。
日本《朝日新聞》9月24日披露,麻生太郎因為在競選自民黨總裁中優勢明顯,所以他早早就開始著手自民黨內的人事布局。一個公開的秘密是,麻生太郎辭去幹事長後,下任幹事長必須由擁立有功的町村派成員接任。麻生太郎馬上想到了自民黨眾議院議員、町村派名譽會長森喜朗。如今,自民黨的頭號敵人——民主黨來勢洶洶,眾議院大選很快就將開始,若有森喜朗出山,自民黨在選戰中就多了一張王牌。
9月18日下午,森喜朗剛剛從北太平洋島國密克羅尼西亞度假回來,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連忙趕來通風報信。一開口便說:「麻生君想讓森老師當幹事長。」安倍晉三認為這是個絕妙的主意,不料森喜朗卻說:「這樣會被人看笑話的。我沒那麼不知廉恥。」在森喜朗看來,麻生太郎當選首相後,幹事長和官房長官兩個職位中,町村派佔一個是理所當然,沒必要自己出面。
兩天後,麻生太郎果然給森喜朗打電話,邀請森喜朗出山。不過,麻生準備一贏得眾議院大選,馬上換新的幹事長。森喜朗更不樂意了,一口回絕:「我不想在晚年失去名節。」最後,麻生太郎提議細田博之任幹事長,森喜朗表示接受,麻生太郎道謝。隨後,麻生太郎又邀請森喜朗出任自民黨顧問,森喜朗說:「即使沒這個職位我也會幫自民黨的。」
事實上,麻生太郎改組內閣、任免重要官員,都須徵得森喜朗同意,更不用說小泉純一郎、安倍晉三、福田康夫這些森喜朗一手帶大的「小學生」。在森喜朗看來,他的首相生涯只是權力之路的開始。
2.最不受歡迎的首相
森喜朗當上首相純屬偶然。從1993年到2000年,日本已經換了5任首相。當時日本的流行語是:「歌手紅一年,首相當兩年。」
2000年,日本首相小淵惠三突然中風去世。當時,自民黨內五大派別的領導人(森喜朗是其中之一)在密室會談,商量誰來接班,其間有人提議,「讓森喜朗試試,如何?」隨後,森喜朗脫穎而出。不過,這卻是個錯誤的選擇,日本經濟沒有起色,森喜朗還頻頻說錯話。
森喜朗大學時參加過辯論隊,說起話來沒完沒了。他當上首相後,有人取笑說,「聽森喜朗講演,來之前請務必準備好盒飯。」採訪過森喜朗的記者說,森喜朗對一個問題的回答就能寫一篇文章。森喜朗則笑著回應:「這就是服務。」森喜朗當時還起用完全沒有內閣經驗的福田康夫任官房長官,被媒體批評為「不具備首相資質」。後來,福田康夫成為日本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官房長官。
森喜朗「優秀辯才」讓他在政治上吃了大虧。當時日本與朝鮮為「日本人被綁架」問題爭論不休,森喜朗本人希望儘快和朝鮮恢復外交關係,但日本國民仍對朝鮮恨之入骨,反對建交。有一次,森喜朗和英國當時的首相布萊爾會談時談到這個問題,森喜朗認為朝鮮可以編造一個理由,說「這些日本人是在第三國發現的」就行了。森喜朗不謹慎的言論,在日本國內引起軒然大波。
2000年5月,正在義大利訪問的森喜朗宴請在羅馬體育界異常活躍的日本足球明星中田英壽。席間,森喜朗感嘆:「日本足球隊,還沒在日本以外的賽場上贏過韓國啊!」中田英壽一愣,說:「贏過的呀!」最後,中田英壽拒絕和森喜朗單獨合影。森喜朗還批判大阪人說:「就知道存錢、存錢,完全沒有公共意識,也不關心選舉。說話還很尖刻,簡直是痰盂!」惹得大阪人大怒。
2001年2月,日本一群高中生駕駛的「愛媛」號漁業實習船,在夏威夷海域被美國「格林維爾」號核潛艇撞沉,9人死亡。森喜朗當時正在打高爾夫球,接到報告後一個半小時才回官邸。儘管森喜朗的解釋也有理有據,但是各大媒體頭版配的是森喜朗打高爾夫的大幅照片,這激起了民憤,導致日本內閣支持率降至前所未有的個位數5.7%。在野黨民主黨黨魁鳩山由紀夫取笑說:「森喜朗內閣的支持率堪比日本的消費稅率(5%)。」兩個月後,森喜朗被迫辭職。
3.日本政壇的「不倒翁」
森喜朗身為一國首相時,每天都生活在鎂光燈下,他的一言一行都被民眾關注,被媒體瘋狂炒作。但一旦轉身幕後,森喜朗爽朗、快人快語的性格卻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政客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大家風範。首相不是森喜朗最適合的職位,「首相製造者」才是他的歷史使命。
森喜朗身高175釐米,體重超過了100公斤,和西方國家領導人站在一起,他也算是個大塊頭。福田康夫的父親福田赳夫任首相時,森喜朗還只是內閣官房副長官,每次走在瘦小的福田赳夫旁邊,不甚出名的森喜朗總被人誤以為是福田赳夫的保鏢。
森喜朗的政治才能與生俱來。在他的家鄉石川縣,還流傳著許多森喜朗的軼聞趣事,稱他進高中、進校橄欖球隊、進早稻田大學,都是憑自己的人脈關係勝出。正是有著高超的政治手腕,森喜朗才能夠在日本政界站穩腳跟。
自小泉純一郎下臺後,日本政界要求森喜朗出山的呼聲從未停止過。福田康夫辭職後,日本著名的右翼分子、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被問到支持誰競選下任首相,他爽快地說:「當然是森喜朗。」森喜朗現在是自民黨內最大的大腕,決定著日本很多政治家的命運。
4.「下一個該輪到麻生君了」
從福田康夫今年8月1日改組內閣,力邀麻生太郎就任幹事長開始,森喜朗就開始在各種場合放話:「下一個(首相)該輪到麻生君了。」本次自民黨總裁選舉的一個怪現象是町村派的「分裂」,元老森喜朗支持麻生太郎,另一個大腕小泉純一郎則明確支持小池百合子。在名譽會長森喜朗、會長町村信孝的帶領下,町村派超過70%的選票都流向了麻生太郎。另外一部分人,以小泉純一郎、自民黨前幹事長中川秀直為首,則支持小池百合子。
町村派是現在自民黨內實力最強的派別,也稱「清和政策研究會」,擁有88名國會議員。1998年,森喜朗任會長,因此稱為森派。2000年,森喜朗出任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接任會長。2001年,森喜朗將小泉純一郎推向首相大位,自己則回去當會長。2006年10月,森喜朗辭去會長職位,町村信孝接任,隨即改名為町村派,森喜朗為名譽會長。
小池百合子本人也屬町村派,麻生太郎卻不是町村派的「鐵桿粉絲」,那麼為什麼森喜朗還要帶頭支持「外人」麻生太郎呢?這源於日本政治的特殊現象——派別。在日本政界,沒有一個派別能光靠自己的力量造出一個首相。要當上首相,就必須在國會議員中拿到過半的票數,町村派只有88名議員,還不到議員總數的1/4。
5.繼續「製造」首相
「和其他國家一樣,日本政治也是政黨政治,但不同的是,在日本,政黨政治的表現形式是派閥政治。」這是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的女兒、國會議員田中真紀子的話。從1955年起的大部分時間,自民黨都是日本的執政黨,自民黨的總裁就是首相。而要想當選自民黨總裁,必須取得黨內多數派別的支持。
1955年,在美國佔領軍的撮合下,日本兩大保守政黨自由黨、民主黨合併為「自由民主黨」,通稱自民黨。合併政黨的特性致使自民黨自成立伊始就派別林立。後來,這些派別逐漸固定下來,形成8個派閥。這是日本派閥政治的開端。風水輪流轉,派閥老大之位也不斷變化。每個時期,不管一個首相候選人屬於哪個派別,只要他想當首相,就必須得到最強的派閥的支持。
後來,8個派閥的勢力逐漸均等化,不同派別間的合作就顯得更為重要,密室政治產生了——自民黨最強的幾個派閥頭目在密室中會談,經過討價還價,敲定首相的人選。背後是如何交易的,只有他們自己知道。現在,日本政治的密室色彩有增無減,麻生太郎的當選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麻生派在自民黨內並不是大派,只有20名國會議員,居八大派閥的第六位。麻生太郎當上首相,必須取得其他派別的支持,特別是町村派大多數人的同意。如果町村派抵制麻生太郎,麻生太郎即使有扭轉乾坤之力,也絕對實現不了首相的夢想。在前三次選舉中,町村派集體推出了自己的總裁候選人,都贏得了選舉。今年的小池百合子雖然來自町村派,但她不是町村派集體推選的候選人,因此不可避免地遭遇失敗。
町村派現在的主要使命不是保持派別在自民黨內的絕對優勢地位,而是保住自民黨的執政黨地位,以免在眾議院大選中失敗。因此,日本媒體稱本次的總裁選舉只有一個標準,就是誰的臉更符合「選舉面孔」,誰最能吸引選票。只要符合這個條件,自民黨的各個派別都會予以支持,麻生太郎就是最符合標準的那張臉。
但是,只要自民黨在下屆眾議員選舉中獲勝,日本的派閥政治仍將繼續下去。麻生太郎當上首相只是日本派閥政治的一個逗號,鬥爭仍在繼續。在麻生太郎之後,森喜朗很可能會再「製造」出一位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