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類母女關係,影響孩子個性

2020-11-17 生命時報

受訪專家:山東省婦聯家庭教育中心主任 王俊昇

本報實習記者 石筱璇

都說「女兒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可40歲的杜女士與母親的關係卻沒那麼親密,周末回家和母親相處時總覺得尷尬,論起事來動不動就吵架。看到別人家的母女跟姐兒倆似的無話不談,杜女士非常羨慕,繼而陷入困惑,「為何我和母親的關係沒那麼親?

提到母女關係,很多人理所當然地想到「骨肉情深」「情同姐妹」等相敬相愛的詞彙。但現實生活中,不同家庭裡的母女關係千姿百態。山東省婦聯家庭教育中心主任王俊昇表示,從社會學與生物學意義上講,母親與女兒是至親,但兩人的關係不是單一的,有不同類型,對女兒個性也會造成不同影響。

閨蜜型。此類母女是知心好友,相處中有更多尊重和平等,表現為生活上彼此照顧、噓寒問暖、貼心細緻;情感上交流密切,經常談心,母親會從女兒角度思考,適度引導孩子。這種關係下成長起來的女兒,在遇到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會徵求母親的意見,共同商討面對問題。需要注意的是,在女兒進入青春叛逆期時,對於原則性問題,母親的態度一定要明確,不要模稜兩可,否則會造成女兒的誤解。

欣賞型。這是較為理想的母女關係,表現為雙方人格獨立,有自己的邊界,同時又能近距離關注對方。日常生活中,母親能帶著客觀、欣賞的態度對待女兒的學習、生活、交友問題;不溺愛、不縱容,尊重事實,理解孩子成長的規律,允許孩子出錯,鼓勵其探索。這種模式成長起來的女兒,往往更自信、樂觀、積極上進,目標明確並願意不斷努力。面對很多人生抉擇,能聽從他人建議,同時又能獨立自主地做出合理的選擇。王俊昇強調,欣賞並不是要肯定一切,而是帶著欣賞的態度對待女兒所有的嘗試,既能接受問題的出現,同時可以提出建設性的意見。以上兩種都屬於良好的相處模式,但也有不少母女,關係中確實存在阻礙。

陌生人型。母女二人雖然同處一室,卻從不分享各自的喜悅悲傷,也不交流所思所想,情感連接很薄弱。在這種相處模式中,女兒很難在情感上依賴母親,得不到溫暖和支持,近乎母愛缺失,對人也許會比較冷漠,也可能在其他人身上彌補依戀,變得不獨立,很黏人。另外,由於女兒在許多人生大事上缺少來自母親的建議,容易做出不理智選擇。王俊昇說,這種模式下成長的女兒,自己當了母親後,往往會出現兩種較為極端的母女交流模式:繼續複製陌生的相處方式;或者成為陌生的反面,過度幹預,成為獨裁型母親。

陌生人型母女關係的成因,也許是母親本身就是較為自我,缺乏照料意願的人。王俊昇說,如果母女有意改善關係,臨床上可以適當用「接觸療法」,增加母親對孩子的依戀,給予孩子安全感,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

貶低型。這種母女關係一般表現為雙方心裡都不服氣,對對方的言行及處事方式不認同。母親對女兒的良好表現不表揚、不認可,甚至對女兒從幼年到成年整個過程中的言行、為人多持否定或排斥態度。王俊昇認為,這種模式下成長起來的女兒,對母親給予的照顧和養育也不知感恩。當提及「母親」二字時,女兒第一反應更多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不要變成她的樣子」,而實際上又無法走出母親的影子。比如女兒一方面認為母親只是一個家庭主婦,樣子邋遢,不注重打扮,「上不了臺面」,另一方面自己平日裡也不注重形象。

母親難以認同女兒,可能存在自我不認同,或者對女兒期待太高,想把孩子「打造」成自己理想中的樣子。這樣的母親要認識到,人無完人,不要把自己的未盡心願強行放到女兒身上。如果有所期盼,應該溝通傾訴,讓女兒充分理解,強扭的瓜不甜。

獨裁型。「虎媽」在處理家庭內部事務、社會交往等事情時處於強勢地位,對女兒的大事小情說一不二;以「愛」的名義,對女兒的日常生活、學習交往超前規劃並嚴格掌控,稍有偏差就焦慮不安,自責並責怪女兒;對女兒各方面處於擔憂或不放心狀態,始終不敢給女兒任何選擇權。久而久之,女兒在涉及個人的具體事項處理上總是以母親的意志和選擇為主。在這種母親的影響下,女兒會出現兩種不同的表現:一直順從母親的意志,人生所有的選擇包括擇偶等均會聽從母親意願;或者和母親一樣,成為獨裁型,進入青春期後,逆反心理更嚴重,會與母親發生激烈衝突,最終成為和母親一樣甚至更強勢的女性。

王俊昇說,獨裁型母親出現的根本原因在於自我接納不充分,想操控一切事情。建議這樣的母親接受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發展規律,不是任何事情都能精確把控的,給予孩子充分的成長時間和空間。▲

相關焦點

  • 這5種母女關係,可能會影響女兒一生,寶媽必看
    所以,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相處,不應該是把孩子定位成自己的從屬,而是成長之路的夥伴,因為養育孩子的過程,孩子在成長,父母也在成長。家長和孩子應該是平等的。任何過於強勢的母親,都勢必遭遇母女關係的滑鐵盧。母親對於女兒的影響非常大,甚至影響一生。
  • 母女關係很微妙,這3種行為恐破壞母女感情
    如果說婆媳糾紛是婚後難題的話,母女關係則是原生家庭需跨越的婚前考驗。有的人覺得母女不合只是荷爾蒙作祟,因人格特質不同導致雙方難以相處;更多人則將矛頭指向媽媽,認為她沒做到教育孩子的責任。但事實上,女兒和媽媽本來就不一樣,身處的成長環境與文化價值觀都不同。
  • 母女關係為何微妙改變?
    女人之間的親密關係中,還有比母女關係更為難以言喻的的微妙關係嗎?一開始母女之間的關係雖然是生物學上的傳承關係,但最終會轉變為感情上複雜微妙的關係,特別是對於女孩子來說,從小就和媽媽生活在一起,他會很自然地把媽媽的人生看作是自己的人生標準。
  • 請小心這幾種病態母女關係,家有女兒必讀!
    本文由爸媽營內容合作夥伴【靜觀育兒】授權爸媽營轉載,其微信號是:jingguanyuer,歡迎關注! 前不久,我看到過一個新聞:一名12歲女孩竟然往媽媽飯菜裡下藥。這事太令人震驚了。這對母女是彼此生活中的唯一。何至於此呢?了解背景後才知道,女孩父母在她5歲時候就離婚了。單親環境讓母女倆緊緊捆綁在一起。
  • 夫妻之間的親密關係對孩子的個性有什麼影響?
    有人說,每個人生來就不一樣,事實上,人從出生到死亡都是一樣的,在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上是不一樣的。 不僅僅是個性發展,還有情感和社會適應,所以夫妻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沒有人可以選擇自己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沒有人可以選擇父母是什麼樣的人,如果原來的家庭是和諧美麗的,父母是溫柔寬容的,孩子很容易健康快樂,如果父母之間的關係緊張,給孩子造成緊張、焦慮和不安,這是一般的規則。 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來談談這個話題,那麼父母的親密關係對孩子在家庭中的個性有什麼影響呢? 讓我們來看看以下三種關係模型。
  • 安全型,焦慮型,害怕或忽略逃避型,4種,決定母女關係好壞
    在親子議題中,母女關係常被拿出來討論,不少小說、電影也喜歡以母女關係作為主軸。相較父子、父女或母子,母女的情感連結更複雜且多變,有時甚至會交織成戲劇化的愛恨情仇,而這往往與依附關係密不可分。本文就心理學的4種依附型態對母女關係進行探討。你與孩子的依附關係屬於哪一種類型呢?
  • 「新型婆媳關係」正在流行,不做母女也不做敵人,值得我們借鑑
    婆媳比母女還親近接下來我們要說的這種婆媳關係,則是那種人人都非常羨慕的婆媳關係。這種婆媳,是比母女還要親近的婆媳。影響孩子和婆媳兩個人的關係首先,如果婆媳關係非常惡劣的話,是會嚴重影響到孩子和婆媳兩個人之間的關係的,影響家庭和諧。因為照常理來說,在孩子眼中,奶奶和媽媽都是親人,都是他最愛的人。
  • 「新型婆媳關係」正在流行,不做母女也不做敵人,值得我們借鑑
    婆媳比母女還親近接下來我們要說的這種婆媳關係,則是那種人人都非常羨慕的婆媳關係。這種婆媳,是比母女還要親近的婆媳。這種關係親近的婆媳,兩個人不僅相處得十分和諧且融洽,而且還會共同面對困難,還會一致對外,關係很好,家庭氛圍十分融洽。也正是因為婆媳平時相處的很好,所以說,這種家庭是這幾種家庭中最為和諧,最為令人羨慕的。
  • 棉花糖和雲朵媽媽 新時代母女關係的最佳打開方式
    「棉花糖」的粉絲---糖粉心中的完美女兒和理想媽媽大受歡迎,源自於觀眾對「花朵派」母女關係的認同與嚮往。媽媽陪伴女兒成長,帶給女兒足夠的支持和保護,女兒帶給媽媽反思和學習,母女共同成長,這就是新時代下的母女關係---「花與朵」的關係。「花朵派」就是媽媽和女兒是像閨蜜、姐妹一樣平等相處,一起分享美食,共同分擔快樂煩惱,媽媽們用言傳身教會女兒們推己及人,媽媽陪伴孩子成長,母女共同成長。
  • 淺談家庭氛圍對幼兒個性發展的影響
    其中在哲學上人們把個性看成是與共性相對應的特殊性;從教育學上把個性看作是每個人都有的先天性能力和天賦的通性;而從心理學上人們則把個性看作是個人的一些意識傾向與各種穩定而獨特的心理特徵的總和。然而我在這裡所談論的個性,是指人在特定社會關係和教育關係等外部生活條件影響下形成的心理特徵。他包括情感、意志和性格的要素。
  • 離異家庭對於孩子的影響
    離婚對孩子的影響在所難免,有離異後對孩子造成二次三次更大傷害的,也有離異後重組家庭孩子家長幸福的,但是不多。畢竟兩個大人同時有那麼高覺悟的不多!今天我們來重新盤點一下離異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以及應該怎麼做會好一點。
  • 笨媽嘯天:親子關係中將母女變成閨蜜只要走三步
    教你一個」笨媽笨招「——在親子關係中將母女變成閨蜜只要走三步。第一步:承認不知為不知;第二步:明確知之為知之;第三步:積極回應孩子的分享並與孩子分享自己的快樂。化母女為閨蜜的第一步就是:當媽媽的要敢於承認自己不懂的地方,不要藏著掖著、不懂裝懂、亂為人師、亂發脾氣。承認不知為不知,將母女關係先降為隊友關係。
  • 母女在快餐店用餐,看到母親寵愛孩子的方式,網友:擔心孩子未來
    最近網絡上一段母女在快餐店就餐的視頻媽媽帶著五歲左右的女兒去快餐店用餐,本來是沒有什麼奇怪的地方。但是看到這位媽媽點的東西時,真的讓人不得不讚嘆母愛的偉大。媽媽給五歲的女兒點了許多好吃的食物,自己卻只買了一盒泡麵。最讓人網友感到驚訝的是,當這位媽媽把食物放在女兒面前時,女兒還對著手機無動於衷。
  • 母親想去香港看女兒 無法證明母女關係難成行
    公證處說必須開具親屬關係證明信;社區說我們證明不了,也不讓開;派出所說關係類的證明都不讓開具了。想要到香港看望女兒的劉女士,被卡在一紙親屬關係證明上。「讓我去調檔案也行,讓我多跑跑腿也可。但誰能告訴我,親屬關係證明到底誰能給開?」劉女士無奈地說。
  • 母親想去香港看女兒 需要母女關係證明誰給開?
    公證處說必須開具親屬關係證明信;社區說我們證明不了,也不讓開;派出所說關係類的證明都不讓開具了。想要到香港看望女兒的劉女士,被卡在一紙親屬關係證明上。「讓我去調檔案也行,讓我多跑跑腿也可。但誰能告訴我,親屬關係證明到底誰能給開?」劉女士無奈地說。
  • 這五種夫妻關係,將會影響孩子一輩子,第五種最普遍
    今天我們要說一說5種夫妻關係,這5種夫妻關係會影響孩子的一輩子,對於孩子成長中的孩子夫妻關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起來看一看哪5種。第一種離異夫妻現實生活中一旦提到離婚,大多數的反應都是孩子遭罪了,對於女人來說可以忘記過去,從頭開始,但對於孩子來說無疑就是致命一擊,可能會對孩子終身難以輸出的創傷。
  • 話劇《空房間》:兩個女人的對話探索「母女」關係本質
    家庭、教育、親情關係,始終是大眾關注的熱點,1月10日即將在上海橙劇場可當代藝術中心上演的話劇《空房間》,將以一種特殊的方式,詮釋、探索原生家庭問題的根源,因而備受矚目。不同於時下常見的大製作戲劇,這場話劇中,登臺的僅有兩個成年女性角色,這對「母女」將用怎樣的對話,撐起一場戲?
  • 親子關係的五種類型
    類型分析:山東省中山心理治療與諮詢研究中心教授宋微濤分析,這類母親本身沒有安全感,就把自己的驚嚇轉移到孩子身上,並且把情感也全部轉移到孩子身上,依賴孩子,把孩子纏住,讓孩子長不大,不能離開母親。其實,在潛意識裡,這是不想和孩子分離,是自己焦慮情緒的一種反應。表面看是愛孩子,實際上是想把孩子永遠圈在自己的身邊。
  • 家庭教育應是最有益的補充 培養閨蜜般母女關係
    讓孩子有一點自己的空間,可以去學習一些與課本沒太大關係的東西,包括一些犯錯的機會、發呆的機會或者鍛鍊身體的機會。她說,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才是孩子的未來,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成為怎樣的人,就應該先變成那樣的人。  培養閨蜜般母女關係  華爾街英語中國區公關總監肖堰,曾經是教育部的官員。經歷過兩種不同的身份,肖堰對子女的教育問題也有自己的體會。
  • 親子關係造就孩子性格的多樣性:詳解親子關係的發展
    良好的依戀關係對兒童發展的作用是怎樣實現的呢?這主要是通過滿足了孩子愛的需要(即希望被人疼愛)和安全需要(即覺得有人保護自己)而實現的。這兩種需要的滿足是兒童進行探究學習和跟他人交往的前提。如在1~3歲期間離開父母,由他人撫養的孩子,往往膽小,與同伴主動交往的能力差,在個性方面存在的問題也多,如獨立性差,任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