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臺符籙展福州舉辦 見證兩岸共同民俗信仰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閩臺符籙展福州舉辦 見證兩岸共同民俗信仰

2017-06-03 20:09:4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於曉

    6月3日,「符至心寧」——閩臺民俗信仰符籙展在福州啟幕,共展出來自閩臺兩地100餘家宮廟的代表性符籙展品。 記者劉可耕 攝

  中新網福州6月3日電 (記者 劉可耕)「記得小時受到驚嚇,媽媽總會拿著一道符紙在我身上念念有詞……長大後要離家工作時,母親給了一個符袋讓我隨身攜帶,說會保佑我出入平安……」3日,觀看在福州舉辦的閩臺民俗信仰符籙展的臺灣傳統文化促進會理事鄧萍,面對閩臺代表性符籙展品,勾起她對童年往事的回憶。小小符籙,寄鄉愁。

跨海前來參加閩臺民俗信仰符籙展的臺灣中華道教法師聯合總會理事遊傳芳(右一),向福州玉勅弘聖堂管委會主任林志軍(左二),臺灣傳統文化促進會理事鄧萍(左一)介紹其專程從臺灣新北市太虛宗師府帶來的符籙展品。 記者劉可耕 攝

  當天,「符至心寧」——閩臺民俗信仰符籙展在福州啟幕。共展出閩臺兩地100餘家宮廟的代表性符籙展品130餘道,涉及關聖帝君、媽祖、臨水夫人、保生大帝、廣澤尊王、五靈公等閩臺兩地民間信仰。

福州市民觀看閩臺民俗信仰符籙展展出的符刻展品。 記者劉可耕 攝

  福州玉勅弘聖堂管委會主任林志軍表示,兩岸文化同根同源,「希望通過舉辦此次活動,增進兩岸信眾交流聯誼,拉近彼此間的心靈距離。」

閩臺民俗信仰符籙展展出的臺灣新北市太虛宗師府符籙展品。 記者劉可耕 攝

  跨海前來參展的臺灣中華道教法師聯合總會理事、新北市太虛宗師府宗師遊傳芳對記者說,此次專門帶來30多道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從福建泉州傳到臺灣的道教閭山派符籙,有回家的感覺。

參加閩臺民俗信仰符籙展開幕式的兩岸嘉賓及信眾共祭關帝。 記者劉可耕 攝

  「包括媽祖、關帝等在內的兩岸共同的民間信仰,包含有扶危濟困、英勇忠義的正能量,在當今社會仍然需要兩岸青年人予以傳承、弘揚。」遊傳芳指出。

  當日,來自海峽兩岸的嘉賓及其信眾共同參加了此次展覽開幕式,及兩岸信眾共祭關帝、關帝精神與生活的智慧分享會、國學經典書法筆會、梨園春滿多劇種戲曲演出等系列活動。(完)

相關焦點

  • 閩臺陳靖姑民俗文化旅遊節——「天下娘奶回娘家」活動啟幕
    圖為信眾在福州陳靖姑故居舉行祭拜儀式。 呂明 攝中新網福州2月24日電 (葉秋雲)作為第十二屆閩臺陳靖姑民俗文化旅遊節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天下娘奶回娘家」信俗活動24日在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陳靖姑故居啟幕。
  • 第十一屆閩臺陳靖姑民俗文化旅遊節啟動
    福州新聞網3月10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王玉萍/文 葉義斌/攝)10日上午,倉山飛鳳山奧體公園出入口熱鬧非凡,在閩臺兩地及海絲沿線的陳靖姑文化機構代表的見證下,象徵賜福平安的福袋被打開,五彩氣球同時放飛,這標誌著第十一屆閩臺陳靖姑民俗文化旅遊節正式拉開序幕。
  • 福州舉辦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 魅力民俗鬧元宵
    原標題:福州舉辦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 魅力民俗鬧元宵 以「魅力民俗展海絲風採,兩岸文化承同源一脈」為主題的2017年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在福州花海公園啟幕。   主辦方表示,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創辦於2008年,由「閩都民俗文化節」發展而來,今年為第十屆。本屆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延續往屆傳統,立足福建與臺灣的地理優勢,著重引入海峽元素,向福州市民展現豐富多彩、一脈同源的臺灣傳統文化,彰顯心相系,血相融的兩岸骨肉親情與中華文化的強大感召力。
  • 臨水夫人陳靖姑:兩岸信眾共奉的民俗信仰
    兩岸四地頂尖製作團隊和一線明星加盟,將生動演繹臨水夫人陳靖姑的傳奇一生。  千百年來,以「救產、護胎、佑民」著稱的陳靖姑民俗信仰,從福州倉山、寧德古田向海內外傳播,如今遍布全球26個國家和地區,信徒達8000多萬之眾,宮廟5000多座,其中僅臺灣地區就有400多座。
  • 第十一屆閩臺陳靖姑民俗文化旅遊節福州啟動
    第十一屆閩臺陳靖姑民俗文化旅遊節福州啟動 2018-02-09 16:40:0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葉攀
  • 兩岸信眾相聚臺灣花蓮共揚陳靖姑民俗文化
    新華社臺北3月2日電(記者林凱 章利新)2日,第十二屆閩臺陳靖姑民俗文化旅遊節(臺灣場)系列活動在花蓮開幕。140多位來自大陸的信眾與當地民眾共同分享來自「順天聖母」陳靖姑的慈光與祝福。此次活動由福州市倉山區陳靖姑文化研究會、福州陳靖姑故居、臺灣傳統文化促進會協會和花蓮縣宗教文化藝陣協會共同主辦。福州陳靖姑故居管委會主任鄭煒說,陳靖姑民俗文化旅遊節已成為兩岸共同傳承陳靖姑文化的重要盛會。臺灣會場的成功舉辦,是兩岸共同弘揚臨水文化開出的新花朵,是兩岸人民同根同源結出的新成果。
  • 根在海這邊:王爺信仰,兩岸遺產——閩臺同俗送王船
    首屆閩臺送王船文化節   閩臺送王船民俗活動,於2011年6月被國務院正式分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12年12月9日,閩臺送王船舉行兩岸同祭,與送王船相配套的迎王民俗活動在廈門的同安呂厝舉行,來自兩岸的上百個宮廟的萬名信眾匯聚在廈門一同感受海洋文化內涵的歷史民俗,來自兩岸的王爺廟的陣頭紛紛亮相,臺北、金門、澎湖等地的近百名臺灣鄉親也身著盛裝紀念著四年一次的送王船.
  • 兩岸媒體人在廈門海滄共同撞響「和平鍾」,見證「閩臺一家」
    海峽兩岸茶文化季活動現場品味氤氳茶香,石室書院幽思懷古,祈福鍾殿敲響兩岸和平鍾……參加第九屆海峽媒體峰會的兩岸媒體採訪團,13日上午赴位於玳瑁山山麓的石室禪院參訪,他們用「妙筆」和鏡頭繼續在廈門海滄探尋「臺味」,見證「閩臺一家」的文化歷史根源
  • 閩臺知識局 | 福州傳統宗教與民間信仰文化在臺灣
    臺灣彰化張聖君廟巡遊活動(圖片:彰化快官法主廟)▼「習梨園者,共構相公廟,自閩人始」,田元帥為閩臺共同信奉的戲曲、音樂、藝陣等的藝術行業神。福州元帥廟祖殿是閩臺田元帥信仰的發祥地,也是海峽兩岸有史可稽的歷史最悠久的田元帥廟。
  • 兩岸民俗賀新春 臺灣藝人大陸展技藝
    【解說】2019年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2月17日在福州花海公園揭幕,在為期兩天的時間裡,涵蓋傳統美術、傳統技藝、曲藝等方面的近百項兩岸非遺民俗技藝將集中展示,讓福州市民和遊客近距離感受兩岸民俗魅力。  【解說】粗細不等的繡線在師傅穿針引線之下成為惟妙惟肖的飛龍,精彩技藝吸引民眾圍觀,這就是在臺灣鹿港久負盛名的閩繡,此次帶領徒弟一同來福州交流的蘇仕倉告訴記者,他是閩繡第三代傳人,而之所以叫閩繡,就是因為其最早來源於福建,並同鹿港當地繡法結合,此次參會,也是讓老手藝重回故地。
  • 福州舉辦端午民俗文化節 再現兩岸共同端午習俗
    三名孩童體驗傳統端午民俗「立蛋」。記者劉可耕攝  中新網福州5月30日電 (記者 劉可耕)「春花半落坊巷中,初夏端陽映徑紅……」30日,80歲高齡的福州百六峰詩社社長陳明安在福州端午民俗文化節活動中,率領20位身著漢服的孩童用福州方言齊聲誦讀端午主題詩詞。  當天,恰逢端午佳節。以「品粽懷古過端午·樂享佳節返童真」為主題的端午民俗文化節活動在福州三坊七巷舉辦。
  • 七夕福州展傳統習俗 閩臺共祭「七娘媽」
    七夕福州展傳統習俗 閩臺共祭「七娘媽」【解說】七夕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它既是女孩乞巧的節日,也是「中國情人節」。8月20日,正值傳統「七夕節」,位於福建福州的三坊七巷重現了一系列古老而有韻味的傳統風俗。【解說】每到七夕節,閩臺的許多地方都會用彩紙或彩綢搭建亭子,用以祭拜「七娘媽」。
  • 兩岸同祭臨水夫人祈平安(圖)
    兩岸同祭臨水夫人祈平安(圖)     10對身著漢服的新人在臨水夫人神像和海峽兩岸信眾的共同見證下舉行漢服傳統婚禮
  • 閩台歷史文化研究院在榕掛牌成立
    你好臺灣網福州11月18日消息(記者張子亞、呂貝娜)閩台歷史文化研究院11月18日在福州市三坊七巷塔巷30號掛牌成立。據閩台歷史文化研究院秘書長蔡麗華介紹,福建與臺灣隔海相望,同根同源、同文同種,閩台歷史文化與民俗信仰有著悠久而密切的淵源關係,閩台歷史文化研究院將充分利用福建豐富的閩台歷史文化資源,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常態化開展民間信仰、閩臺宗教、閩臺同名村、宗親宗祠、傳統藝術、涉臺文物、閩臺方志等「根、親」祖地文化交流,如設展、學術研討、動態交流等,推進兩岸文化往來,促進兩岸同胞民心相通和心靈契合。
  • 兩岸共祭臨水夫人陳靖姑祈平安
    3月7日,兩岸數千名信眾齊聚福州,共同祭拜順天聖母陳靖姑,共祈和平,民眾幸福安康。當天,以「弘揚臨水文化 兩岸共享平安」為主題的第六屆陳靖姑民俗文化節在福州舉行。來自福建和臺灣的眾多順天聖母宮觀及民間演藝團體,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臨水文化及閩臺民俗文化。   【解說】上午九點半,福州閩江畔鼓樂齊鳴。
  • 第十三屆閩臺陳靖姑民俗文化旅遊節啟幕
    第十三屆閩臺陳靖姑民俗文化旅遊節啟幕 2020-11-07 15:52:10 為此,主辦方在活動現場用網絡全程面向海峽兩岸直播。臺胞通過網絡連線,在線送祝福,並見證順天聖母陳靖姑頌典。 呂明 攝圖為活動現場。 呂明 攝圖為祭拜陳靖姑祈福現場。 呂明 攝圖為祭拜陳靖姑祈福現場。 呂明 攝圖為祭拜陳靖姑祈福現場。 呂明 攝圖為祭拜陳靖姑祈福現場。 呂明 攝圖為《舞神將》民俗表演。
  • 福州:閩臺大學生畢業設計作品聯展舉行
    張斌(福建分社)/中新社/視覺中國(來源:視覺中國)2018年5月10日.由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攜手臺灣中原大學.臺灣臺北市立大學聯合舉辦的2018屆「榕合"畢業設計作品閩臺聯展在福州舉行.圖為展示的大學生畢業設計作品琳琅滿目.
  • 海峽論壇一路見證閩臺合作 抖開惠臺「大禮包」
    以「擴大民間交流、加強兩岸合作、促進共同發展」為主題的論壇,發布一項項利好兩岸的政策措施,得到越來越多兩岸基層民眾的認同,品牌效應日益凸顯。作為論壇主辦地福建,更是著力先行先試,率先突破,促進閩臺交流合作向更廣範圍、更大規模、更高層次邁進。
  • 兩岸青少年福州尋年味品民俗
    王錕 攝中新網福州1月29日電 (吳晟煒 葉秋雲)拓年畫、剪窗花、畫糖人、捏麵人……58位來自海峽兩岸的青年學生在福建傳統手工藝人現場指導下,完成一個個手工作品。參加活動的青少年可體驗拓年畫、剪窗花、畫糖人、捏麵人、中國結編織等多個項目,提前感受濃濃年味兒。
  • 海峽兩岸古建築交流研討會在榕舉辦
    央廣網福州9月27日消息(記者謝良建)2020年海峽兩岸古建築交流研討會9月27日上午在福州舉行,活動設主會場於福州大學、分會場於臺北,通過網絡連線方式,來自廈門大學、福州大學、華僑大學及臺灣臺北科技大學、成功大學、逢甲大學等兩岸16所高校及13家建築行業協會、單位的近150名專家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