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符至心寧」——閩臺民俗信仰符籙展在福州啟幕,共展出來自閩臺兩地100餘家宮廟的代表性符籙展品。 記者劉可耕 攝
中新網福州6月3日電 (記者 劉可耕)「記得小時受到驚嚇,媽媽總會拿著一道符紙在我身上念念有詞……長大後要離家工作時,母親給了一個符袋讓我隨身攜帶,說會保佑我出入平安……」3日,觀看在福州舉辦的閩臺民俗信仰符籙展的臺灣傳統文化促進會理事鄧萍,面對閩臺代表性符籙展品,勾起她對童年往事的回憶。小小符籙,寄鄉愁。
跨海前來參加閩臺民俗信仰符籙展的臺灣中華道教法師聯合總會理事遊傳芳(右一),向福州玉勅弘聖堂管委會主任林志軍(左二),臺灣傳統文化促進會理事鄧萍(左一)介紹其專程從臺灣新北市太虛宗師府帶來的符籙展品。 記者劉可耕 攝
當天,「符至心寧」——閩臺民俗信仰符籙展在福州啟幕。共展出閩臺兩地100餘家宮廟的代表性符籙展品130餘道,涉及關聖帝君、媽祖、臨水夫人、保生大帝、廣澤尊王、五靈公等閩臺兩地民間信仰。
福州市民觀看閩臺民俗信仰符籙展展出的符刻展品。 記者劉可耕 攝
福州玉勅弘聖堂管委會主任林志軍表示,兩岸文化同根同源,「希望通過舉辦此次活動,增進兩岸信眾交流聯誼,拉近彼此間的心靈距離。」
閩臺民俗信仰符籙展展出的臺灣新北市太虛宗師府符籙展品。 記者劉可耕 攝
跨海前來參展的臺灣中華道教法師聯合總會理事、新北市太虛宗師府宗師遊傳芳對記者說,此次專門帶來30多道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從福建泉州傳到臺灣的道教閭山派符籙,有回家的感覺。
參加閩臺民俗信仰符籙展開幕式的兩岸嘉賓及信眾共祭關帝。 記者劉可耕 攝
「包括媽祖、關帝等在內的兩岸共同的民間信仰,包含有扶危濟困、英勇忠義的正能量,在當今社會仍然需要兩岸青年人予以傳承、弘揚。」遊傳芳指出。
當日,來自海峽兩岸的嘉賓及其信眾共同參加了此次展覽開幕式,及兩岸信眾共祭關帝、關帝精神與生活的智慧分享會、國學經典書法筆會、梨園春滿多劇種戲曲演出等系列活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