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追看體育賽事的時候,多半首選直播,不可預判的未知和天涯共此時的命運共同體之感,是點播無法提供的。同理直播類綜藝,如果僅看點播,多少會喪失一些核心樂趣。
同時嫁接直播、推理等當下社會流行社交元素的《勝利的遊戲》,於3月2日在優酷正式上線了第一期的點播版本。開播以來,在日益積攢起粉絲群體的同時,很多人關注到這檔節目,大概是因為節目陷入了一波爭議熱浪。官方微博表示,遭遇了「隔壁大軍」訓練有素、整齊劃一的「圍攻」。
拋開水軍的成分不談,有關「似曾相識」「結構稍亂」之類的質疑,也的確被一些網友中肯提及。這檔由優酷、亞歌文化、手工藝創作聯合出品的《勝利的遊戲》其實算得上是一檔擁有鮮明自身屬性的節目。作為走「直播」+「點播」雙播路線的綜藝,《勝利的遊戲》其核心玩法和精髓吃法或許都更在於「直播」本身。而對於已經習慣了完美劇本、精緻包裝的觀眾來說,只憑點播內容就斷言一檔直播綜藝的成色,多少有失偏頗。
如節目組誠懇回應的,要做一檔趣味性強、邏輯性強、「明星智商裸奔,沒有演出臺本」的探案直播綜藝,還須繼續努力。我們在鼓勵這種積極嘗試的同時,網友自身的觀看習慣也理應發生一些改變。
撬動網綜個性基因
直播版本的綜合反饋好於點播版本
作為一檔主打互動、劇情、推理的「直播」+「點播」的雙播綜藝,《勝利的遊戲》極力希望撬動網綜的核心基因,有意區別於傳統綜藝的設計感和包裝感,用直播形式儘可能將即時性、真實性和互動性做到極致。
節目的玩法是這樣的:每一期節目向觀眾展示一個推理案件,由張紹剛擔任法官,邀請8位明星玩家對案件進行邏輯推理和燒腦思考,最終完成對「偽裝者」的追捕。
遊戲進程中,網友擁有三次投票權利:前兩輪投票中,人氣排名前兩位的明星嘉賓,可以獲取影響遊戲進程的四張技能卡;最後一輪投票,則由全程圍觀嘉賓推理過程、擁有與明星嘉賓相同數量線索的網友選出隱藏犯罪事實的「偽裝者」。節目也會根據粉絲的實時反饋,對內容作適當的校正。
從目前兩期點播和三期直播的數據反饋來看,直播版本的綜合反饋明顯好於點播版本。直播綜藝的未知感和實時性、無劇本下的嘉賓真實表現,恰好是觀眾喜歡的。
就市場反響而言,多少還存在一定挑戰。「劇情推理」被傳統觀眾理所當然認為要劇情至上,節目主張的直播玩法,將真實凌駕在了劇情之上,長達2個多小時的直播中,經常還會出現與推理無關的畫面。
3月13日,針對存在的遺憾和不足,以及被「水軍」圍攻的苦惱,節目組一併做出了回應。全文中,最大的亮點或許就在於對「直播無劇本化」的堅持,節目特別強調道:「我們堅持歐美真人秀裡倡導的直播無劇本化,沒有安排每場節目的誰勝誰負,沒有告訴明星嘉賓哪兒會有線索——這些在直播互動裡,都無所遁藏,網友可鑑。」
這條路並不好走,因為必然要為了「直播」犧牲掉整體的緊湊感、劇情感、精緻感。不過素顏勝在真實,從直播比點播反饋更好這一點來說,《勝利的遊戲》也算小小達成了心願。
一個屏幕不夠看?
「直播為主,點播為輔」或是不錯的圍觀方式
以往的燒腦綜藝由於播出方式的限制,作為旁觀者的觀眾,容易陷入「看的總沒有玩得有趣」的尷尬。此類節目必須要解決的一大難題就是,如何使不在現場的觀眾擁有沉浸式體驗,讓其能夠身臨其境。
《勝利的遊戲》也是一檔需要發揮邏輯性思考的直播遊戲節目。如果說第一期「保安之死」在故事精彩程度上還有些許不足,第二期「豪門兇案」的推理過程逐漸峰迴路轉,對節奏的掌控、線索分析的把握以及粉絲互動的細節都與受眾體驗絲絲相扣。
粉絲的積極參與帶給了節目極大的想像空間,當他們擺脫了單純的「圍觀」身份,而集體組成了場外聯機玩家,用「看不見的手」甚至可以帶來左右劇情的能量。
節目組希望觀眾能與每一期故事中的破案嘉賓們永遠站在一個平面,擁有相同數量線索,在猜測兇手中體會本格派推理的樂趣。也就是告訴觀眾,「到這裡你已擁有足以解開謎題的線索」,如此一來,問題又被拋給了圍觀者:大家是否能與嘉賓一樣解開謎題。
《勝利的遊戲》相當於展示了一個未經剪輯和重塑的完整推理全貌。人們需要一種能多人共同參與,每個人都能說話、發表觀點、操作性強的娛樂活動。「直播形態+明星效應」讓《勝利的遊戲》吸引了大量吃瓜群眾熱鬧圍觀,粉絲反向嘉賓輸出破案線索、「告密」其他玩家的推理進度,這種社交體驗打破了時空的界線,是十分直接和鮮活的。
同時監控多路戰況不容易,一個屏幕不夠用了,於是有粉絲是這樣看節目的:
綜上,在筆者看來,打開直播類綜藝的正確方式,一定不能缺失了「直播」環節,否則多少有些捨本逐末。而點播更像是一次「復盤」。所以,「直播為主,點播為輔」或是不錯的圍觀方式。
節目的誠意還算不錯
對於試驗之作,我們不妨多一些耐心
搭載了直播技術之後,如何兼顧推理類綜藝所需要的「好看」,也是需要節目組摸索的。就目前的節目來說,《勝利的遊戲》誠意還算不錯,每一期都可以看到吸納了網友反饋後的明顯進步,顯而易見的亮點有:
第一,既然點播版本還是大量觀眾熱衷的圍觀方式,於是節目在剪輯上也更趨精細。第二期在劇情得以有更豐富的展開空間。節目開始,就由張紹剛的話術劃重點,「自私、多疑、互不信任,這是人類的弱點。」並在最後一次舉證討論膠著不下時,再一次借張紹剛的口,點出推理過程裡多方博弈的局面,「今天大家都在各自為戰,每個人都心有保留。」
在這其中,王寶強、方家翊、肖驍,以及王思佳、趙正平等幾組人物關係發生多次變更,嘉賓之間的合作和衝突,脈絡更為清晰,主次更加分明,「復盤」過程一目了然。
第二,注意到了角色塑造的重要性,人物標籤逐步養成。第二期「豪門兇案」中,主要參與者的個性特徵明顯較首期節目更為突出,王思佳和SNH48馮薪朵立起「福爾摩思佳」及「工藤薪朵」的標籤,方家翊有綜藝感但現場容易「失控」,王思佳會接話圓場、善於調節嘉賓之間的互動節奏……逐漸養成的角色形象,也進一步粘合了網友的參與欲望。
第三,嘉賓和網友互動活躍,極力強化遊戲多方博弈的魅力。在破案過程裡,嘉賓通過施展各種結盟、遊說以及煽動網友的能力,形成小團隊對抗,節目規則賦予偽裝者的「殺人」技能,又使得遊戲進程中不斷出現線索中斷或同盟分裂的變數,精彩程度可期。
直播市場風生水起,直播類綜藝也在多方探索,這一年多來做出了多種嘗試。儘管迄今為止並沒有出現一部堪稱現象級的代表作,但它必然是市場的未來。
就這一點來說,《勝利的遊戲》做出了極富創意和誠意的勇氣嘗試,那我們不妨也多一些耐心。從目前來說,起碼在國內直播類綜藝的範疇,《勝利的遊戲》成色堪稱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