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備考材料的選擇
1、聽課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式
許多考試都是比較有規律的,吸取前人經驗能讓你更快地進入狀態,所以以我個人經驗而言,無論什麼考試,除非你的學習能力特別強,聽課還是比較有用的。知識點老師們都給你總結好了,你就張開嘴,嚼一嚼,吸收稱自己的就可以了,這種方法比完全自己摸索要省時省力,就是有點費錢,錢包可能受不了。但也可以去買比較舊的課程,比較便宜。或者免費的公開課。總之,網上有許多資源啦。
但是聽課也不是不加選擇地聽。比如閱讀部分,剛開始聽了某為號稱很厲害的老師,但是我根本用不了他的那套頂級操作方法,遂放棄,換了一位老師,頗合我的口味;再比如語法聽了某位老師的課覺得他的做題方式不敢苟同,起碼不適合我,但有些部分對我啟發很大,所以還是很感激這位老師的。
數學部分:我明明知道說聽課會好一點,為什麼我的數學部分沒有聽課呢?那是因為我頓悟地太晚了。前面一個月都在做og題目,後面覺得提高很難了才開始聽課,也只是聽了verbal部分。一方面是沒時間,另一方面是覺得數學部分有什麼難的,我天真地以為數學部分隨便做做就可以拿高分,我有時候之所以錯誤率高一定是我沒發揮好,現在看來真是蜜汁自信。數學部分想要拿高分還是比較不容易的,而且我懷疑是不是數學部分越來越難了,反正我是不太能get到那種數學思維,我可能就是數學不太好吧,沒有別的理由了。總之,數學部分還是要認真對待的,要麼聽課,要麼看別人總結的知識點。
因為,gmat上700的必要條件,要麼數學部分上50,要麼verbal部分上40。還是前者會比較容易。
2、單詞。
雖然有些gmat老師說單詞不太重要,不懂單詞照樣能做對題,但是不可以的哦,單詞不會真的影響做題啊,而且看不懂心裡也沒底不是。所以要堅持背單詞。
我對單詞的重視程度不夠,gmat精選單詞都沒背完,雖然好像也沒太大影響,但是做題的時候確實有幾個部分因為拿不準單詞的意思讓我有點小糾結。
3、經常模考
考前基本上是一天一套模考題的節奏,不要忽視模考中出現的任何情況,不要想當然地以為模考中出現的那些不如意都只是小意外。所有偶然性背後都隱藏著一定的必然性。我在考前一套模考題中數學沒有做完,我覺得我以前幾套都做完了,這套一定只是意外,於是我就沒往心裡去。然後呢,結果呢,我考試過程中遇到了一模一樣的情況,數學部分有幾個題太難,把我難住了,導致我沒做完。(心態崩了真的是)如果我在模考的時候注意到這個問題,提醒自己遇到太難的題不要較真,有可能升庫或者怎樣,千萬不要浪費太多時間損失了後面的可能比較簡單的題。
二、心態問題
因為我數學沒做完,數學部分結束後我已經瀕臨崩潰。所以謹記:(1)保持理性,數學遇到超難的題不要怕,不會就猜嘛,然後做後面的就好了。(2)前一部分覺得發揮失常哪怕五分的水平都沒發揮出來,不要慌,利用休息時間及時調整情緒,告訴自己覺得很糟可能結果沒有那麼糟。(親身經歷真的是這樣的,我考完數學覺得自己能上600就不錯了,恐怕要停在500分了)(3)不要怕麻煩忍著不休息。我的做題順序是Q-V-IR-AWA,Q和V之間休息了,V和IR之間覺得麻煩沒有休息,導致IR的時候覺得有點想去洗手間了,一直有點焦慮。(4)一定不要看題簡單就懈怠啊。以前遇到的ir題都超難,真正考試時反而覺得好簡單,於是不緊不慢做題,題沒做完,準確率還很低,導致IR分數超級低。不到最後一刻絕對不可以懈怠!
三、機經
數學機經是值得看的(是誰告訴我不用看數學機經的,掀桌子),考場上遇到了好幾原題。在那麼緊張的環境了,都不能think straight了,如果有見過的題,非常節省時間的。後悔沒有多看看數學機經。
閱讀機經我也沒看,因為複習到後來真的沒有時間了。但是,我好像碰見了幾個閱讀題的文章是以前讀過的,有一篇還是官方給的2套模擬題裡面的。這大概也是為什麼我verbal部分做完還剩下5分鐘吧。所以閱讀的機經大概也看看,看文章熟悉熟悉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