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晨會經常會用遊戲或者小故事開場,讓各位增加團隊默契和提高思考能力,今天為大家準備了晨會小故事,
小故事是一種篇幅短小,故事情節簡單而又富於哲理的故事,因其每個故事都能給人以啟迪,成功做人之道等等,小故事大道理。
這種故事往往以一種很普通簡單的敘述方式,並從中引申出一些道理。
第1篇:晨會小故事400字
某大公司準備以高薪僱用一名小車司機,經過層層篩選和考試之後,只剩下三名技術最優良的競爭者。主考者問他們:「懸崖邊有塊金子,你們開著車去拿,覺得能距離懸崖多近而又不至於掉落呢?」
「二公尺。」第一位說。
「半公尺。」第二位很有把握地說。
「我會儘量遠離懸崖,愈遠愈好。」第三位說。
結果這家公司錄取了第三位。
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以後不要悔。
30年前,一個年輕人離開故鄉,開始創造自己的前途。他動身的第一站,是去拜訪本族的族長,請求指點。老族長正在練字,他聽說本族有位後輩開始踏上人生的旅途,就寫了3個字:不要怕。然後抬起頭來,望著年輕人說:「孩子,人生的秘訣只有6個字,今天先告訴你3個,供你半生受用。」
30年後,這個從前的年輕人已是人到中年,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傷心事。歸程漫漫,到了家鄉,他又去拜訪那位族長。他到了族長家裡,才知道老人家幾年前已經去世,家人取出一個密封的信封對他說:
「這是族長生前留給你的,他說有一天你會再來。」還鄉的遊子這才想起來,30年前他在這裡聽到人生的一半秘訣,拆開信封,裡面赫然又是3個大字:不要悔。
打開失敗旁邊的窗戶,也許你就看到了希望
一個小女孩趴在窗臺上,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愛的小狗,不禁淚流滿面,悲慟不已。她的外祖父見狀,連忙引她到另一個窗口,讓她欣賞他的玫瑰花園。果然小女孩的心情頓時明朗。老人託起外孫女的下巴說:「孩子,你開錯了窗戶。」
第2篇:晨會小故事200字
有一個小和尚擔任撞鐘一職,半年下來,覺得無聊之極,「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而已。有一天,主持宣布調他到後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勝任撞鐘一職。小和尚很不服氣地問:「我撞的鐘難道不準時、不響亮?」老主持耐心地告訴他:「你撞的鐘雖然很準時、也很響亮,但鐘聲空泛、疲軟,沒有感召力。鐘聲是要喚醒沉迷的眾生,因此,撞出的鐘聲不僅要洪亮,而且要圓潤、渾厚、深沉、悠遠。」
本故事中的主持犯了一個常識性管理錯誤,「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是由於主持沒有提前公布工作標準造成的,如果小和尚進入寺院的當天就明白撞鐘的標準和重要性,我想他也不會因怠工而被撤職。
第3篇:晨會小故事300字
有一位畫家,舉辦過十幾次個人畫展。開始無論參觀者多少,臉上總是掛著微笑。有一次,我問他:你為什麼每天都這麼開心呢?他給我講一件事情:小時候,我興趣非常廣泛,也很要強。畫畫,拉手風琴,遊泳,打籃球,必須都得第一才行。這當然是不可能的。於是,我心灰意冷,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父親知道後,找來一個漏鬥和一捧玉米種子。讓我雙手放在漏鬥下面接著,然後撿起一粒種子投到漏鬥裡面,種子便順著漏鬥滑到了我的手裡。父親投了十幾次,我的手中也就有了十幾粒種子。然後,父親一次抓起滿滿的一把玉米粒放在漏鬥裡面,玉米;粒相互擠著,竟一粒也沒有掉下來。父親對我說:這個漏鬥代表你,假如你每天都能做好一件事,每天你就會有一粒種子的收穫和快樂。可是,當你想把所有的事情都擠到一起來做,反而連一粒種子也收穫不到了。
第4篇:晨會小故事400字
有一回,日本歌舞伎大師勘彌上場前,他的弟子告訴他鞋帶鬆了。大師點頭致謝,蹲下來仔細系好。等到弟子轉身後,又蹲下來將鞋帶解松。
有個旁觀者看到了這一切,不解地問:「大師,您為什麼又要將鞋帶解松呢?」大師回答道:「因為我飾演的是一位勞累的旅者,長途跋涉讓他的鞋帶鬆開,可以通過這個細節表現他的勞累憔悴。」
「那你為什麼不直接告訴你的弟子呢?」
「他能細心地發現我的鞋帶鬆了,並且熱心地告訴我,我一定要保護他這種熱情的積極性,及時地給他鼓勵,至於為什麼要將鞋帶解開,將來會有更多的機會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說啊。」
提高員工素質和能力是提高管理水準的有效方式。學習有利於提高團隊執行力,便於增強團隊凝聚力。手把手的現場指導可以及時糾正員工的錯誤,是提高員工素質的重要形式之一。但是指導必須注重技巧,就象勘彌大師那樣要保護員工的熱情。
管理者必須避免教訓式指導,應當語重心長的激勵員工提高自身業務素質。除了現場指導外,還可以綜合運用培訓、交流會、內部刊物、業務競賽等多種形式,激發員工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形成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型團隊。
第5篇:晨會小故事500字
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一天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說:「你長大後想要當什麼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我要當飛機的駕駛員!」林克萊特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麼辦?」
小朋友想了說:「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後我掛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當在現場的觀眾笑的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注視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聰明的傢伙。沒想到,接著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這才使得林克萊特發覺這孩子的悲憫之情遠非筆墨所能形容。於是林克萊特問他說:「為什麼要這麼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個孩子真摯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
你真的聽懂了手下的話了嗎?你是不是也習慣性地用自己的權威打斷手下的語言?我們經常犯這樣的錯誤:在手下還沒有來得及講完自己的事情前,就按照我們的經驗大加評論和指揮。反過頭來想一下,如果你不是領導,你還會這麼做嗎?
打斷手下的語言,一方面容易做出片面的決策,另一方面使員工缺乏被尊重的感覺關於晨會勵志小故事分享關於晨會勵志小故事分享。時間久了,手下將再也沒有興趣向上級反饋真實的信息。反饋信息系統被切斷,領導就成了「孤家寡人」,在決策上就成了「睜眼瞎」。與手下保持暢通的信息交流,將會使你的管理如魚得水,以便及時糾正管理中的錯誤,制定更加切實可行的方案和制度。
第6篇:晨會小故事
拿破崙一次打獵的時候,看到一個落水男孩,一邊拼命掙扎,一邊高呼救命。這河面並不寬,拿破崙不但沒有跳水救人,反而端起槍,對準落水者,大聲喊到:你若不自己爬上來,我就把你打死在水中。那男孩見求救無用,反而增添了一層危險,便更加拼命地奮力自救,終於遊上岸。
對待自覺性比較差的員工,一味的為他創造良好的軟環境、去幫助他,並不一定讓他感受到「蘿蔔」的重要,有時還離不開「大棒」的威脅。偶爾利用你的權威對他們進行威脅,會及時制止他們消極散漫的心態,激發他們發揮出自身的潛力。自覺性強的員工也有滿足、停滯、消沉的時候,也有依賴性,適當的批評和懲罰能夠幫助他們認清自我,重新激發新的工作鬥志。
第7篇:晨會小故事
有一次,一個推銷員在紐約街頭推銷氣球。生意稍差時,他就會放出一個氣球。當氣球在空中飄浮時,就有一群新顧客聚攏過來,這時他的生意又會好一陣子。他每次放的氣球都變換顏色,起初是白的,然後是紅的,接著是黃的。
過了一會兒,一個黑人小男孩拉了一下他的衣袖,望著他,並問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先生,如果你放的是黑色氣球,會不會上升?」氣球推銷員看了一下這個小孩,就以一種同情,智慧和理解的口吻說:「孩子,那是氣球內所裝的東西使它們上升的。」
恭喜這個孩子,他碰到了一位肯給他的人生指引方向的推銷員。「氣球內所裝的東西使它們上升」同樣,也是我們內在的東西使我們進步,關鍵在於你自己,你有權決定你的命運!
第8篇:晨會小故事
有一位父親帶著三個孩子,到沙漠去獵殺駱駝。他們到達了目的地。父親問老大:「你看到了什麼?」老大回答:「我看到了槍、駱駝,還有一望無際的沙漠。」父親搖搖頭說:「不對。」父親以同樣的問題問老二。老二回答:「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槍,還有沙漠。」父親又搖搖頭說:「不對。」父親又以同樣的問題問老三。老三回答:「我只看到了駱駝。」父親高興地說:「答對了。」
制定目標而能產生效果,秘訣就是「明確」二字,成功的目標,必須是明確的。進一步說,目標要具體化、要量化有關晨會勵志小故事分享有關晨會勵志小故事分享。對於企業而言,一個時期的戰略目標必須是明確、具體的;對於一個團隊來說,行動的目標也必須是明確的、具體的、只有這樣,才能讓全體成員明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才能對全體成員產生巨大的激勵作用。
有了明確、具體的目標,不管具體工作進行到哪一個階段,也不管在實現目標的進程中遇到了什麼意外的情況或問題,都能夠保證企業或者團隊成員調整自己的工作任務和努力程度,保證能始終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
第9篇:晨會小故事
在古希臘時期的賽普勒斯,有一座城堡裡曾經關著一群小矮人,傳說他們是因為受到了可怕咒語的詛咒而被關到了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他們找不到任何人可以求助,沒有糧食,沒有水,七個小矮人越來越絕望。小矮人們沒有想到,這是神靈對他們的考驗,關於團結、智慧、知識、合作的考驗。小矮人中,阿基米德是第一個收到守護神雅典娜託夢的。雅典娜告訴他,在這個城堡裡,除了他們呆的那間陰溼的儲藏室以外,其他的25個房間裡,有1個房間裡有一些蜂蜜和水,夠他們維持一段時間;而在另外的24個房間裡有石頭,其中有240塊玫瑰的靈石,收集到這240塊靈石,並把它們排成一個圈的形狀,可怕的咒語就會解除,他們就能逃離厄運,重歸自己的家園。第二天,阿基米德迫不及待地把這個夢告訴了其他的六個夥伴,其中四個人都不願意相信,只有愛麗絲和蘇格拉底願意和他一起去努力。
開始的幾天裡,愛麗絲想先去找些木柴生火,這樣既能取暖又能讓房間裡有些光線;點把240塊靈石找齊,好快點讓咒語解除;三個人無法統一意見,於是決定各找各的,但幾天下來,三個人都沒有成果,倒是耗得精疲力盡了,更讓其他的四個人取笑不已!。但是三個人沒有放棄,失敗讓他們意識到應該團結起來。他們決定。先找火種,再找吃的,最後大家一起找靈石。這是個靈驗的方法,三個人很快在左邊第二個房間裡找到了大量的蜂蜜和水。
顯而易見,一個共同而明確的目標,對於任何團隊來說都非常重要。在實踐過程中,可能會有不同的因素妨礙團隊合作。比如說,生產部門生產的產品,銷售部門發現銷售不暢;設計人員可能不考慮生產部門的難處或市場需要,要求開發出一種全新設備;組織內部的等級製造成老闆和下屬之間的磨擦和誤解,下屬抱怨老闆根本不想理解他們的問題,而老闆對下屬的漠然和無動於衷也頗有微詞,由此可見,企業只有具備了明確的目標,並且在組織內部形成緊密合作的團隊才能取得成功。
第10篇:晨會小故事
一位年輕的炮兵軍官上任後,到下屬部隊視察操練情況,發現有幾個部隊操練時有一個共同的情況:在操練中,總有一個士兵自始至終站在大炮的炮筒下,紋絲不動。經過詢問,得到的答案是:操練條例就是這樣規定的。
原來,條例因循的是用馬拉大炮時代的規則,當時站在炮筒下的士兵的任務是拉住馬的韁繩,防止大炮發射後因後座力產生的距離偏差,減少再次瞄準的時間。現在大炮不再需要這一角色了。但條例沒有及時調整,出現了不拉馬的士兵。這位軍官的發現使他受到了國防部的表彰。
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科學分工。只有每個員工都明確自己的崗位職責,才不會產生推諉、扯皮等不良現象。如果公司象一個龐大的機器,那麼每個員工就是一個個零件,只有他們愛崗敬業,公司的機器才能得以良性運轉。
公司是發展的,管理者應當根據實際動態情況對人員數量和分工及時做出相應調整。否則,隊伍中就會出現「不拉馬的士兵」。如果隊伍中有人濫竽充數,給企業帶來的不僅僅是工資的損失,而且會導致其他人員的心理不平衡,最終導致公司工作效率整體下降。
第11篇:晨會小故事
春秋時期,楚王請了很多臣子們來喝酒吃飯,席間歌舞曼妙,美酒佳餚,燭光搖曳。同時,楚王還命令兩位他最寵愛的美人許姬和麥姬輪流向各位敬酒。忽然一陣狂風颳來,吹滅了所有的蠟燭,漆黑一片,席上一位官員乘機揩油,摸了許姬的玉手。
許姬一甩手,扯了他的帽帶,匆匆回到座位上並在楚王耳邊悄聲說:「剛才有人乘機調戲我,我扯斷了他的帽帶,你趕快叫人點起蠟燭來,看誰沒有帽帶,就知道是誰了。」楚王聽了,連忙命令手下先不要點燃蠟燭,卻大聲向各位臣子說:「我今天晚上,一定要與各位一醉方休,來,大家都把帽子脫了痛快飲一場有關晨會勵志小故事分享勵志故事。」眾人都沒有戴帽子,也就看不出是誰的帽帶斷了
後來楚王攻打鄭國,有一健將獨自率領幾百人,為三軍開路,斬將過關,直通鄭國的首都,而此人就是當年揩許姬油的那一位。他因楚王施恩於他,而發誓畢生效忠於楚王。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寬容,寬容不僅是給別人機會,更是為自己創造機會。保全下屬的尊嚴,有時也是一種有效的激勵。
第12篇:晨會小故事
一天,幾個白人小孩在公園裡玩。這時,一位賣氫氣球的老人推著貨車進了公園。白人小孩一窩蜂地跑了上去,每人買了一個氣球,興高採烈地追逐著放飛的氣球跑開了。白人小孩的身影消失後,一個黑人小孩怯生生地走到老人的貨車旁,用略帶懇求的語氣問道:「您能賣給我一個氣球嗎?」
「當然可以,」老人慈祥地打量了他一下,溫和地說,「你想要什麼顏色的?」
他鼓起勇氣說:「我要一個黑色的。」
臉上寫滿滄桑的老人驚詫地看了看這個黑人小孩,隨即遞給他一個黑色的氣球。
他開心地接過氣球,小手一松,氣球在微風中冉冉升起。
老人一邊看著上升的氣球,一邊用手輕輕地拍了拍他的後腦勺,說:「記住,氣球能不能升起,不是因為它的顏色,而是因為氣球內充滿了氫氣。」
大道理:成就與出身無關,與信心有關。這個世界是用自信心創造出來的。有自信,積極的面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這種積極和自信會幫助人登上成功的山頂。
第14篇:晨會小故事
一隻章魚的體重可以達70磅。但是,如此龐大的傢伙,身體卻非常柔軟,柔軟到幾乎可以將自己塞進任何想去的地方。
章魚沒有脊椎,這使它可以穿過一個銀幣大小的洞。它們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將自己的身體塞進海螺殼裡躲起來,等到魚蝦走近,就咬斷它們的頭部,注入毒液,使其麻痺而死,然後美餐一頓。對於海洋中的其他生物來說,它可以被稱得上是最可怕的動物之一。
但是,人類卻有辦法制服它。漁民掌握了章魚的天性,他們將小瓶子用繩子串在一起沉入海底。章魚一看見小瓶子,都爭先恐後地往裡鑽,不論瓶子有多麼小、多麼窄。
結果,這些在海洋裡無往不勝的章魚,成了瓶子裡的囚徒,變成了漁民的獵物,變成人類餐桌上的美餐。是什麼囚禁了章魚?是瓶子嗎?不,瓶子放在海裡,瓶子不會走路,更不會去主動捕捉。囚禁了章魚的是它們自己。它們向著最狹窄的路越走越遠,不管那是一條多麼黑暗的路,即使那條路是死胡同。
大道理:工作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許多羈絆和束縛,對於它們,我們毫無辦法。殊不知囚禁我們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是我們不健康的心態和偏激的態度。
第15篇:晨會小故事
十幾歲的桑德斯經常為很多事情發愁。他常常為自己犯過的錯誤自怨自艾;交完考試卷以後,常常會半夜裡睡不著,害怕沒有考及格。他總是想那些做過的事,希望當初沒有這樣做;總是回想那些說過的話,後悔當初沒有將話說得更好。
一天早上,全班到了科學實驗室。老師保羅·布蘭德威爾博士把一瓶牛奶放在桌子邊上。大家都坐了下來,望著那瓶牛奶,不知道它和這堂生理衛生課有什麼關係。
過了一會,保羅·布蘭德威爾博士突然站了起來,一巴掌把那牛奶瓶打碎在水槽裡,同時大聲叫道:「不要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然後他叫所有的人都到水槽旁邊,好好地看看那瓶打翻的牛奶。
「好好地看一看,」他對大家說,「我希望大家能一輩子記住這一課,這瓶牛奶已經沒有了–你們可以看到它都漏光了,無論你怎麼著急,怎麼抱怨,都沒有辦法再救回一滴。只要先用一點思想,先加以預防,那瓶牛奶就可以保住。可是現在已經太遲了,我們現在所
能做到的,只是把它忘掉,丟開這件事情,只注意下一件事。」
大道理:不要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積極的去面對下一件事情。
第16篇:晨會小故事
這是發生在英國的一個真實故事。
有位孤獨的老人,無兒無女,又體弱多病。他決定搬到養老院去。老人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購買者聞訊蜂擁而至。住宅底價8萬英鎊,但人們很快就將它炒到了10萬英鎊。價錢還在不斷攀升。老人深陷在沙發裡,滿目憂鬱,是的,要不是健康情形不行,他是不會賣掉這棟陪他度過大半生的住宅的。
一個衣著樸素的青年來到老人眼前,彎下腰,低聲說:「先生,我也好想買這棟住宅,可我只有1萬英鎊。可是,如果您把住宅賣給我,我保證會讓您依舊生活在這裡,和我一起喝茶,讀報,散步,天天都快快樂樂的——相信我,我會用整顆心來照顧您!」
老人頷首微笑,把住宅以1萬英鎊的價錢賣給了他。
【感悟】完成夢想,不一定非得要冷酷地廝殺和欺詐,有時,只要你擁有一顆愛人之心就可以了。
第17篇:晨會小故事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裡做客,看見主人家的灶上煙囪是直的,旁邊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訴主人說,煙囪要改曲,木材須移去,否則將來可能會有火災,主人聽了沒有作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裡果然是失火了,四周的鄰居都趕緊跑過來救火,最後火被撲滅了,於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請四鄰,以酬謝他們救火的功勞,但並沒有請當初建議他將木材移走,煙囪改曲的人。
有人對主人說:「如果當初聽了那位先生的話,今天也不用準備筵席,而且沒有火災的損失,現在論功行賞,原先給你建議的人沒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卻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頓時省悟,趕緊去邀請當初給予建議的那個客人來吃酒。
【感悟】:預防重於治療,能防患於未然之前,更勝於治亂於已成之後。
第18篇:晨會小故事
曾經有人講過這樣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一場突然而來的沙漠風暴使一位旅行者迷失了前進方向。更可怕的是,旅行者裝水和乾糧的背包也被風暴捲走了。他翻遍身上所有的口袋,找到了一個青青的蘋果。「啊,我還有一個蘋果!」旅行者驚喜地叫著。
他緊握著那個蘋果,獨自在沙漠中尋找出路。每當乾渴、飢餓、疲乏襲來的時候,他都要看一看手中的蘋果,抿一抿乾裂的嘴唇,陡然又會增添不少力量。
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第三天,旅行者終於走出了荒漠。那個他始終未曾咬過一口的青蘋果,已乾巴得不成樣子,他卻寶貝似地一直緊攥在手裡。
在深深讚嘆旅行者之餘,人們不禁感到驚訝:一個表面上看來是多麼微不足道的青蘋果,竟然會有如此不可思議的神奇力量!
是的,這是信念的力量!這是精神的力量!信念,是成功的起點,是託起人生大廈的堅強支柱。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事隨人願。有的人身軀可能先天不足或後天病殘,但他卻能成為生活的強者,創造出常人難以創造的奇蹟,這靠的就是信念。對一個有志者來說,信念是立身的法寶和希望的長河。
信念的力量在於即使身處逆境,亦能幫助你揚起前進的風帆;信念的偉大在於即使遭遇不幸,亦能召喚你鼓起生活的勇氣。信念,是蘊藏在心中的一團永不熄滅的火焰。信念,是保證一生追求目標成功的內在驅動力。信念的最大價值是支撐人對美好事物孜孜以求。堅定的信念是永不凋謝的玫瑰。我命在我,不在天。
第19篇:晨會小故事
五官科病房裡同時住進來兩位病人,都是鼻子不舒服。在等待化驗結果期間,甲說,如果是癌,立即去旅行,並首先去拉薩。乙也同樣如此表示。結果出來了。甲得的是鼻癌,乙長的是鼻息肉。
甲列了一張告別人生的計劃表離開了醫院,乙住了下來。甲的計劃表是:去一趟拉薩和敦煌;從攀枝花坐船一直到長江口;到海南的三亞以椰子樹為背景拍一張照片;在哈爾濱過一個冬天;從大連坐船到廣西的北海;登上天安門;讀完莎士比亞的所有作品;力爭聽一次瞎子阿炳原版的《二泉映月》;寫一本書。凡此種種,共27條。
他在這張生命的清單後面這麼寫道:我的一生有很多夢想,有的實現了,有的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實現。現在上帝給我的時間不多了,為了不遺憾地離開這個世界,我打算用生命的最後幾年去實現還剩下的這27個夢。
當年,甲就辭掉了公司的職務,去了拉薩和敦煌。第二年,又以驚人的毅力和韌性通過了成人考試。這期間,他登上過天安門,去了內蒙古大草原,還在一戶牧民家裡住了一個星期。現在這位朋友正在實現他出一本書的宿願。有一天,乙在報上看到甲寫的一篇散文,打電話去問甲的病。甲說,我真的無法想像,要不是這場病,我的生命該是多麼的糟糕。是它提醒了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實現自己想去實現的夢想。現在我才體味到什麼是真正的生命和人生。你生活得也挺好吧!乙沒有回答。因為在醫院時說的,去拉薩和敦煌的事,早已因患的不是癌症而放到腦後去了。
在這個世界上,其實每個人都患有一種癌症,那就是不可抗拒的死亡。我們之所以沒有像那位患鼻癌的人一樣,列出一張生命的清單,拋開一切多餘的東西,去實現夢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是因為我們認為自己還會活得更久。然而也許正是這一點量上的差別,使我們的生命有了質的不同:有些人把夢想變成了現實,有些人把夢想帶進了墳墓。
第20篇:晨會小故事
我常常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幼時的夢想越走越遠,風霜的磨礪和肩上的重擔時時讓我不知所措,我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
有一個3隻鐘的故事總在這時候給我啟迪。
一隻新組裝好的小鍾放在了兩隻舊鐘當中。兩隻舊鐘「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著。
其中一隻舊鐘對小鍾說:「來吧,你也該工作了。可是我有點擔心,你走完三千二百萬3次以後,恐怕便吃不消了。」
「天哪!三千二百萬次。」小鍾吃驚不已。「要我做這麼大的事?辦不到,辦不到。」另一隻舊鐘說:「別聽他胡說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滴答擺一下就行了。」「天下哪有這樣簡單的事情。」小鍾將信將疑。「如果這樣,我就試試吧。」
小鍾很輕鬆地每秒鐘「滴答」擺一下,不知不覺中,一年過去了,它擺了三千二百萬次。
每個人都希望夢想成真,成功卻似乎遠在天邊遙不可及,倦怠和不自信讓我們懷疑自己的能力,放棄努力。其實,我們不必想以後的事,一年、甚至一月之後的事,只要想著今天我要作些什麼,明天我該作些什麼,然後努力去完成,就象那隻鍾一樣,每秒「滴答」擺一下,成功的喜悅就會慢慢浸潤我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