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又到了吃蠶豆的季節了,嫩綠的豆米,放點辣椒炒一炒,或者煮熟了拌一拌,就是很可口的的一道小菜。
不過,最近有一個男孩,卻差點因為這道菜丟了命……
點擊播放 GIF 0.6M
東莞一名3歲的男孩,在吃了蠶豆後持續發燒,因為害怕去醫院被隔離,家長自己買了感冒藥給孩子服用,3天後病情不輕反重,才送醫治療。
醫生檢查發現孩子的尿液都呈醬油色了,診斷為「蠶豆病」引起的溶血,趕緊送進了icu搶救。
幸好,經過治療,孩子已無大礙。
其實如果你心細一點,可能會發現每年這個季節,都有類似的新聞,而且幾乎發病的都是小孩子。
所以到底什麼是蠶豆病?蠶豆有毒嗎?小孩子都不能吃蠶豆嗎?
別急,今天咱們就來說一說。
什麼是蠶豆病?
蠶豆病,其實是一種常見的遺傳性酶缺乏症,缺乏的酶叫做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
G6PD可以保護紅細胞不受強氧化劑破壞,而缺乏它的保護,一旦食用、接觸強氧化物,就會導致體內紅細胞被破壞,引起溶血性貧血。
點擊播放 GIF 3.1M
而恰好,蠶豆又是一種強氧化性食物,大部分人發病也都是因為食用了蠶豆,所以就被稱作「蠶豆病」。
發病機理:
G6PD缺乏
紅細胞易受到損傷
進食、接觸易損傷紅細胞的物質
(如蠶豆)
紅細胞破裂導致溶血
大量破裂引發溶血性貧血
本病常發生於蠶豆成熟季節(3~5月),但並不只有蠶豆是誘因,這個我們後邊會細說~
高發人群和表現
蠶豆病在我國南方地區的發病率較高,如東、廣西、四川、湖南和江西,最高能達到15%左右的發病率。
據說蠶豆病是兩廣和湖南等溼熱地區,為了對抗瘧疾才有的基因突變,本來是為了增加生存率,沒想到現在還成了累贅……
點擊播放 GIF 3.8M
蠶豆病的成人患者較少,多發於兒童,3歲以下患者佔70%,男性佔90%。
劃重點!3歲以下男孩最為危險。
蠶豆病的病發表現為發熱頭暈、厭食噁心、嘔吐腹瀉等,小便顏色如濃茶甚至如醬油一樣深。嚴重的還可能少尿閉尿導致急性腎衰竭等,甚至致死。
所以,病雖小,但也不能忽視。
怎麼知道孩子有沒有蠶豆病?
蠶豆病,是可以進行篩查的。
現在全國很多地方,尤其是南方地區,都有新生兒足底血篩查,其中就包含有蠶豆病的疾病篩查。
如果沒有做過的,可以帶娃去醫院單獨做一個G6PD的活性測定。
注意!不要認為孩子已經吃過蠶豆,沒發病就沒有問題了。
蠶豆病非常任性,缺乏可預測性,它不是每次吃蠶豆都會發病,可能這次吃了沒事,下次卻不行了;或者今年一切都好,明年卻又發病了;當然,也可能一輩子不發病。
所以,建議父母們要及早的給孩子做篩查,如果檢測沒有問題的,就不用擔心啦!
那麼已經篩查出蠶豆病的寶寶呢,要注意的就多一些了。
蠶豆病的預防
蠶豆病絕大部分誘因,都是食用蠶豆,但還有一些誘因,尤其是用藥方面,也需謹慎:
1.蠶豆、蠶豆製品、蠶豆花粉
首先,肯定是要避開吃蠶豆,在蠶豆開花的季節,也不要去蠶豆地附近。
除此之外,還要格外注意一些蠶豆製品,如蠶豆零食、郫縣豆瓣醬、蠶豆粉絲、蠶豆醬油等,還有一些火鍋底料裡也有蠶豆哦,記得要看配料表。
特別注意,哺乳期的媽媽食用相關食物也可導致寶寶發病。
2.含萘成分的防蟲產品,如樟腦球、臭丸。
3.指甲彩繪、紋身材料、塗料、油漆。
4.薄荷醇、薄荷腦加工品。
5.苦瓜。苦瓜中含有奎寧成分有誘發溶血的可能性,能避免還是儘量避免。
還好,這個菜很多孩子本來就不愛吃,不然又要錯失美味了。
6.脆肉皖。廣東地區比較多,是用蠶豆餵養的草魚。
7.一些藥物。紅藥水、紫藥水等都是禁用的,在選擇退燒藥的時候優先選擇布洛芬 ,慎用對乙醯氨基酚。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藥用成分,有蠶豆病的孩子要慎用,比如金銀花、牛黃,維生素C,維生素K等。
所以妞們儘量不要私自給孩子用藥,帶孩子就醫的時候,記得要和醫生說明情況。
最後,雖說蠶豆病有點煩人,只要多加注意,也沒什麼大不了的。養育孩子,本來就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呀,咱們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