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就很好奇,為什麼上學那會學歷史,書上沒有這段記錄,難道是為了隱藏某些秘密嗎,後來我一想,覺得自己太他麼扯淡了。
請理智分析下文,神話是維持一個民族延續的根基、信仰。
天地始於混沌,其中孕育一個神袛,後人稱之為盤古氏。
「盤古之君,龍首蛇身,噓為風雨,吹為雷電,開目為晝,閉目為夜。」
雖然是龍首蛇身,但是沒有爪子,然後他撐開了混沌的天地,每天撐開一丈,撐了N年。
直到天地增長為九萬裡,盤古死掉了,身軀化為大地,雙目化為日月,血液化為江河,肌肉化為田地,皮肚化為草木。
盤古死後,孕育盤古的先天混沌之氣產生了中國古代神話的最高神明——昊天上帝,就是玉皇大帝,別稱:天帝,也叫太一,皇天等等...很多叫法,也有說法叫鴻鈞老祖,但這都是「瞎雞巴抬」
盤古「開目為晝,閉目為夜」的功能被燭龍繼承,也就是燭九陰「一條大獨眼龍」
燭龍住在鐘山,人稱鐘山之神,長的是人面蛇神,顯然和龍首蛇身的盤古有點血緣關係。
另外一個和盤古有血緣關係的是住在雷澤的雷神,長的是人首龍身,,,,,,目前我認為這個家族可能到後面有些基因變異,也有可能是被組裝起來的,一不小心頭部或者身子安裝錯了。
盤古死後,精氣孕化為人類,開啟了五氏時代。
這五氏分別是(按照時間順序來排列),,,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媧氏、神農氏。
巢氏教人建築房子來躲避猛獸,燧人氏教人鑽木取火結繩記事,他們都被推舉為領袖,開啟自己部落的統治時期,被人稱作為聖人,聖王。
而伏羲、女媧、神農三人就是傳說中的三皇五帝中的三皇。
注意!三皇是怎麼來的?
話說燧人氏當政期間,風姓的華胥氏部落有一個妹子,就叫她華胥吧,她呢,成天瞎出溜。
這天也閒著沒事,跑到雷澤去玩,看到有一個巨大的土坑,其實是個腳印,看到有一個巨大的腳印,,是的,正是上文中提到的雷澤的雷神留下的(但是有問題,文獻中只提到是雷澤的一個大人物留下的腳印,並沒有明確表示就是雷神留下的)下接。
於是乎,她悠悠然踩了上去,估計這妹子想著踩一踩又不會懷孕。
但是悲劇的是,她懷孕了!!腦補到這,我他媽都想笑,只想說:老妹你太社會了。
生了兩個孩子,各位都知道,一個叫伏羲一個叫女媧。
上面我說的有問題就在這,伏羲和女媧長的都是和燭九陰一樣的人首蛇身,但是燭九陰他沒有腳,所以我又覺得他這個家族是組裝的。
伏羲取得了河圖洛書,推演了先天十六卦,算盡天機,天帝封其為,五方上帝,也就是五帝之首。
掌管東方,大概是甘肅天水以東,據龍脈走向來說因該是這樣。
屬木,號稱青帝,人稱太昊,其所在的風姓伏羲氏部落,是中華民族的起源。
伏羲和女媧做為兄妹,在崑崙山進行攪和(交合,,,論xing文化,日本還只是處於萌芽狀態,中國早在萬年之前便有了「亂倫」之說,哈哈哈哈哈,,咳咳,,神明不可褻瀆)產生了人類。
此處因該有問號「???」人類不是盤古的精氣所孕化的嗎?對沒錯,是這樣的。
但是不一個品種,不一個配方,新一代人類被閹割了很多功能,比如飛天遁地、呼風喚雨、體制壽命等等,就是個沒充錢的小號,連外掛都不讓你用,而且毫無bug。
盤古精氣孕育的那一夥就是《黃帝內經》裡所說的「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裡的上古之人,他們發明了修煉的法門,後來都搬到了西邊的崑崙和東邊的蓬萊三島。
現在的人都是女媧和伏羲交合後的後代無誤,至於伏羲和女媧是不是因為這點破事被昊天大帝趕去伊旬園的也是個值得考究的問題。
此處因該還有問號??女媧不是和泥捏土造人嗎?這種說法,僅見於《風俗通》,是孤例,不予採納,看那也就圖一樂,考古還得看我這,權威說法。
在多數文獻和出土文物都證實了是伏羲和女媧結合成為人類始祖的,和泥造人的說法因該和小時候媽媽說你是從垃圾堆裡撿回來的一個道理,小羞羞的事怎麼能到處亂說呢。
女媧部落接替伏羲部落掌權後,風姓部落有一個叫神農的人,他嘗遍百草,教會人們種植和醫療,接替了女媧部落的統治,開創了神農氏的統治,神農和炎帝其實是兩個人,後世常誤以為是一個人,根本說不通,只不過是炎帝出自神農部落而已。
史記中已有暗示:「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於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
意為神農的後代治理已經衰落,而炎帝和蚩尤是皇帝的敵人。
《史記封禪書》明確指出神農和炎帝是兩個人:「神農封泰山,禪云云;炎帝封泰山,禪云云;」
《莊宇·盜蹠》說神農:「行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與《史記五帝本紀》中的:「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的炎帝顯然不相符合,《世本》是最早寫炎「炎帝神農氏」的文獻,意為炎帝出於神農氏部落,而非炎帝就是神農。
下面進入五帝大戰時期,五帝是哪五帝呢?這裡我採用《呂氏春秋》的說法:東方青帝-太昊伏羲,中央皇帝-軒轅,北方玄帝-顓頊(讀音,專敘),南方赤帝-炎帝,西方白帝-玄囂。
這個太昊和伏羲因該不是一個人,因當是出自伏羲氏部落,但是沒有文獻史料做為佐證,只好當一個人。
太昊伏羲修煉成聖后,昊天大帝冊封他為青帝,掌管東方,經歷女媧和神農兩個部落的長期統治之後——神話時代的主線故事,世界大戰開始。
三條線:分為,阪泉之戰,涿鹿之戰,不周山之戰,正式展開。
話說太昊有個不成器的兒子,叫做少典,少典雖然沒什麼光輝事跡,卻娶有蟜氏的妹子,生了兩個兒子,一個是皇帝一個是炎帝(就是上文所述神農氏的炎帝),皇帝繼承了少典部落,居住在姬水,炎帝繼承了神農部落,居住在姜水,神農部落有個分支叫蚩尤部落,掌管著九黎——羅列下來就是,,,伏羲和女媧生少典,少典生皇帝和炎帝,也就是說伏羲是少典他娘,是皇帝和炎帝他奶和爺。
蚩尤只是個bug,分支出來的。
阪泉之戰,《史記》:「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種植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貔貅軀虎,以於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站。然後得其志」炎帝統領神農氏部落後,日益壯大,和軒轅爭奪天下,奈何不修政德,沒人擁護,在阪泉和軒轅大戰三場,軒轅驅使著以各種神獸做為神明的部落,並有來自崑崙山的神獸英召招(為昊天上帝看管花園),陸吾(掌管天帝坐下天之九部,兼管崑崙之丘)相助。
坐下的禺強,苗龍等兒孫也已經成為一方神明,風後,應龍等大神也正當壯年,此時軒轅可謂神威無匹,炎帝一方陣容就沒那麼強大了,只有自己的幾個兒孫,炎居,並節,以及猛將刑天可用,最終因實力不濟而戰敗,歸順了軒轅,部族被軒轅所吞併。
阪泉之戰之後,神農氏部族有幾個分支後裔,叫做蚩尤,統領了九黎部落,此時強大了起來,於軒轅在逐鹿展開了第二場神戰,《史記》記載,「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皇帝乃徵師諸侯,於蚩尤站於逐鹿之野」蚩尤有八十一位兄弟,都是獸神鐵額,吃沙飲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