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新聞網5月13日電(通訊員 許鶴麟 王澤坤 彭予興 陳弱霄)5月8日晚,清華大學研究生會主辦的第28期iTalk活動在線上舉行。本次活動以「全球抗疫中的清華人(Towards a More International Tsinghua: THUers in Global Anti-COVID-19 Efforts)」為主題,由中國、巴基斯坦、印度、俄羅斯四國青年分享自己的抗疫故事,引領中外學子共同思考全球化背景下的青年使命與擔當。28個院系來自2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50名聽眾一起參與了此次活動。
本次活動由新聞學院2017級碩士洪雁主持,醫學院2015級博士生單思思、社科學院2015屆碩士明竺(巴基斯坦籍)、蘇世民書院2018屆碩士盧盛霆(印度籍)、工業工程系2017屆碩士宓河力(俄羅斯籍)四位嘉賓參與分享,並從疫苗攻關、新聞宣傳、技術創新、物資捐贈四個維度展開講述。
主持人介紹活動主題及分享嘉賓
單思思: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春節前夕,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響了單思思所在實驗室的抗疫發令槍。與父母短暫的告別後,她毅然投入到緊張的新冠病毒疫苗及抗體研發工作中。告別了春節時分的熱鬧與歡騰,這個年,她獨自在實驗室裡度過。累到極點時,她時常想起臨行前父母的叮囑:「在國家需要你的時候,你就要挺身而出。」在大國家和小家庭中,單思思選擇了前者。
科研從來都是一段未知的旅程,充滿了艱辛與挑戰。雖然終日泡在實驗室中,可連續數日不理想的實驗結果一度讓研究停滯不前,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與無助。但一想病毒依然在世界各國肆虐,她便不允許自己停下實驗的腳步:點晶體、抗體效能評估、疫苗生產、臨床試驗,即使是睡夢中念叨的仍是抗體、疫苗。
終於,伴隨著206株抗新冠病毒抗體的成功分離,有效治療新冠肺炎成為可能。單思思也在實驗室裡向習近平總書記進行了實驗演示,匯報了這一喜人的進展。
單思思的事跡登上新聞聯播
如今,單思思仍舊在實驗室和宿舍間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她說:「我們用『007』的節奏與病毒賽跑,這場馬拉松還沒有結束!」
單思思分享科研抗疫心路歷程
明竺:「中國就是我的家」
來自巴基斯坦的明竺2015年從社科學院畢業後選擇留在北京,在清華大學亞洲大學聯盟秘書處工作。萬裡求學,來自巴基斯坦的明竺逐漸愛上了東方的新家。中國疫情暴發之際,她毅然選擇堅守中國。當記者在採訪中問道:「你是不是被困在中國了?……你能自由地到處走嗎?……你有安全感嗎?」她堅定地回答道:「北京就是我的家,我要和我的家人在一起!現在沒有比中國更安全的地方了。」
奔走於各大新聞媒體平臺之間,積極發表疫情相關評論報導、開辦中巴媒體合作節目,明竺希望用真誠與熱情打破病毒帶來的文化偏見,讓巴基斯坦與世界聽到中國的聲音,讓所有的謠言、偏見與誤解冰消雪融。
憶起這段經歷,明竺動情地說道:「病毒沒有國界,疫情不分種族。身處世界各地的人民,只有彼此理解、互相尊重才能真正做到攜手奮進,齊心協力戰勝疫情。」
明竺分享新聞抗疫心路歷程
盧盛霆:「這不是一場競賽,但我們必須勝利」
疫情期間,來自印度的盧盛霆由於工作原因滯留香港,無法回國。心念祖國的他,在機緣巧合之下參與組織了「Coronathon」編程馬拉松大賽,與印度政府等多方合作,為印度當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及時搭建了高效互聯互通信息技術平臺。截至目前,該項活動為380萬人提供疫情防控信息、追蹤近24000名疑似病例、直接救助400餘名老年人、募集跨越18個時區的3000餘名志願者,收集到的百餘份提案中有17個項目已與地方政府接洽並逐步落地。
憶起與Coronathon共同走過的無數日夜,盧盛霆感慨道:「疫情面前,人性中的善顯得彌足珍貴。而在一個大型的團隊合作項目中,每個人的協作創新能力也被充分激發出來,大家充分交流、彼此信任、互相尊重。」
清華老校長梅貽琦曾說:「教育之最大的目的,要不外使群中之己與眾己所構成之群各得其安所遂生之道,且進以相位教育,相方相苞;則此地無中外,時無古今,無往而不可通之者也。」全情投入於Coronathon組織,盧盛霆集眾人之智支持本國抗疫,「使眾己安遂相生」。
盧盛霆分享組織Coronathon抗疫馬拉松心路歷程
宓河力:「我們一起,就能創造不同」
山海相連,命運與共。
中國疫情爆發之時,身在莫斯科的宓河力第一時間聯繫中國的學者、朋友,從大雪紛飛的俄羅斯募集一批批防疫物資送抵武漢。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開來,作為清華大學學生一帶一路協會副會長的他發起「一帶一路青年國際人道主義援助」計劃,他將防疫物資送到全球各地一線醫護人員的手中,為彌補尼泊爾、義大利等多國醫療物資缺口貢獻力量。
奔走於全球抗疫戰場,他說:「在這裡,不分民族、無論國界,更不問分工,我們共同關心的是全人類的命運,我們希望用自己的方式來戰勝這場全人類的危機。」
「合以聚力」,是宓河力中文名字的含義,更是他的信仰。在這場全人類的戰鬥中,他與國際同仁一道踐行著「安不忘虞,扶危定傾」的青年使命與擔當。
宓河力分享組織「一帶一路青年國際人道主義援助計劃」的心路歷程
四位嘉賓分享結束後,主持人邀請嘉賓與聽眾進行互動,觀眾圍繞嘉賓分享內容展開熱烈討論,如「疫苗何時才能開發出來並廣泛應用」「在醫療物資募捐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在動員各界精英集思廣益參與組織Coronathon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什麼」「如何改變、引導輿論觀點」等。嘉賓也就聽眾廣泛關心的問題一一給予了熱情的回應和解答。
正如邱勇校長在清華大學全校師生「同上一堂課」中所言,無論何時,「自強的清華人永遠保持奮進的姿態,自強的清華人永遠樂觀地面向未來,自強的清華人永遠追求國家至上、人民為先。」
如果疫情是一場考試,青年們一路作答,一路成長……中巴印俄四國青年的故事背後是身居世界各地、以已之力抗起戰「疫」重擔的清華人,是更多默默奉獻、無聲付出的青年「戰疫一代」。
縱有山海,天下萬眾一心。此刻,我們向在世界各地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的人們表達敬意,全體清華人的心與全國人民、世界人民的心緊緊相連。祖國加油!世界加油!
第28期iTalk活動合影留念
iTalk是由清華大學研究生會搭建的英文交流平臺,每期邀請來自不同領域的清華學子分享在學術、興趣愛好、志願、創業就業等方面的突出經歷,旨在鼓勵清華學生表達觀點、傳遞故事、分享經驗。本期活動作為校研究生會在疫情期間開展線上iTalk活動的又一探索,豐富了清華學子特殊時期的課餘生活,為中外學子線上英語交流對話提供了良好平臺。
供稿:校研究生會
編輯:李華山
審核: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