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金ABS雲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研究所、國際貨幣研究所、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以線上直播的方式聯合發布《開放銀行全球發展報告》。IMI聯席理事長、廈門國金董事長曹彤參會並發表演講,就開放銀行與金融科技發展等問題在線發表了觀點,認為開放式銀行是一種從傳統銀行到網際網路,再到開放銀行,最後到開放式社區的四層定義關係,其對於中國銀行業解決當前經營痛點、回歸社會角色,縮小數字鴻溝具有現實意義,從開放式銀行發展的趨勢來看,直銷銀行將一步步升級,向網際網路銀行、開放銀行發展。
以下為演講全文:
開放式銀行,是一種從傳統銀行到網際網路,再到開放銀行,最後到開放式社區的四層定義關係。站在全社會視角來定義開放銀行的概念,對於中國銀行業具有現實意義,解決當前的經營痛點,需要通過開放式銀行、數位化銀行路徑去展現。當前,直銷銀行會沿著網際網路銀行、開放銀行的路徑不斷迭代。
1、從狹義開放銀行到廣義開放銀行的過渡是銀行視角的切換
深究開放式銀行,是一種從傳統銀行到網際網路,再到開放銀行,最後到開放式社區的四層定義關係。在這四層定義關係當中,前兩層的定義關係,對於中國的銀行從業者和一些銀行客戶來說應該有所感受,傳統銀行以線下業務為主,從2012年開始,一些直銷銀行漸漸出現,並開始在線觸達客戶。2015年以後出現了網際網路銀行,這些都是典型的代表和特徵。當前我們所說的開放式銀行嚴格意義上應該是一個狹義的開放式銀行,因為是站在銀行的視角來看金融業務、銀行業務,它的開放是具有一個相應的主體,假定銀行為主體,開放銀行的技術、應用的能力、帳戶、基於帳戶的數據、以及如何與社會交互等,這是第三階段開放式銀行。第四階段開放式社區的含義是什麼?它的主體視角轉換,不是站在銀行的視角,不是單一銀行主體,而是站在社會、企業、個人和用戶的視角,主體多元化和社會化了。此時,需要開放連接的對象就不僅僅是銀行業,且不僅僅是通過API與銀行交互,還需要通過市場板塊與證券業、信託業交互,通過支付板塊與第三方支付公司交互,通過技術協作與各類金融科技公司交互等等。
其中,第四階段的開放式社區,更是一個廣義的開放銀行,在此階段它並沒有一個先驗的主體,且不是假定站在銀行的視角,更多的是站在全社會的視角。因為在那個時候,解決的金融問題會更廣泛。不僅僅解決銀行的信貸、理財、帳戶的問題,同時還要解決資本市場的問題,解決社會自我金融實現問題。而要解決資本市場的問題,連接的對象是誰?是證券公司以及證券公司內嵌的帳戶,還包括信託公司、信託公司的信託帳戶等。另外,對於金融科技一系列的技術應用,例如大數據技術、區塊鏈技術,它們很有可能連接的是市場層面的金融科技公司。而支付很有可能連接的是第三方支付公司等等,所以在那樣一個階段,它的開放主體會更多元化。當然是不是一定要經過第三個開放銀行的階段,可能是必須,因為銀行這一類金融主體十分特殊,特殊性表現在帳戶主體,所以如果完成不了帳戶層面開放的過程,全社會的開放式生態將是無法想像的。
2、開放銀行的概念對於中國銀行業具有現實意義
第一,解決當前的經營痛點,需要通過開放式銀行、數位化銀行路徑去展現。當前,中國金融的三個核心痛點在於:中小微企業如何能獲得貸款(間接融資)、低評級企業如何成功發債(直接融資)、一般性的C端老百姓理財投資如何能找到適合的標的且是既安全又符合收益期望的。這三個問題如果通過傳統的辦法能解決,那麼中國銀行業應該早已解決。政府、監管、銀行自身,工作十分努力且積極,所以如果傳統的做法能解決,相信這些問題一定是早已解決的。那麼為什麼到今天努力了這麼多年,例如中小微企業依然貸款難,此類2002年就明確提出來的問題,已經20年過去卻還沒有解決,就是因為傳統方法去解決存在一定難度,這不是主觀認識而是客觀方法論的問題。這些方法論一定是需要通過數位化來解決,只有通過發現更多的數據、更多的信息對稱,才能找到更加可靠的風控方法,從而為潛在風險度較高的主體找到融資的方案,所以數位化一定是它的方向,而數位化是不是通過銀行閉門造車就能解決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如今談及的數據是大數據,過去銀行基於帳戶的數據是小數據,這一點是作為銀行自身一定要認識到的。有更多的行為數據、社交數據並沒有體現在銀行帳戶這個範疇中,所以假如只是基於帳戶這些小數據就想要完成更廣泛的大數據信息判斷是不可能的,這就是為什麼當前許多金融痛點無法得到解決的核心所在。
第二,從銀行業自身發展來說,需要回到社會的角色。如何定義自身?銀行業到底是自己定義自己還是社會定義?在銀行業多年發展下,存在走向自我定義的趨勢,尤其是巴塞爾協議出現後,銀行業變得越來越專業、越來越自成體系。但是,無論自我定義的多麼完善,一定要回到社會的角色上來。當前外在社會的巨大變化之一就是數位化在快速的發展,在深刻的變革。任何一個行業都在經歷這樣一個過程,不管是to C端的服務形式還是產業網際網路的深化,都是在快速的數位化,面對這樣一個外界經濟基礎的變革,銀行業如果自身不改變、不調整,仍然是自己定義自己,這是不切實際的。
第三,當前銀行間的數字鴻溝,不是在縮小而是在擴大。我國銀行數量龐大,多達四五千家,這四五千家銀行當中真正數位化做到優秀的並不多,對於更多的銀行而言,當前銀行間的數字鴻溝,不是在縮小而是在擴大,值得引起重視。尤其近五年銀行與銀行之間的數字鴻溝,相比五年前更加擴龐大,對於目前還沒有啟動開放銀行計劃的中小銀行更加具有現實意義。
3、當前直銷銀行會沿著網際網路銀行、開放銀行的路徑不斷迭代
直銷銀行從傳統銀行角度來說是一個網際網路化的升級與進步。但是如果從開放銀行的分析框架來說,直銷銀行是開放銀行的早期特例。在從傳統銀行到網際網路,到開放銀行,到開放社區的路徑中,直銷銀行是處在第二個階段,即在網際網路銀行的早期出現了一種所謂的直銷式的銀行,它更多描述的是銀行端通過網際網路技術的應用單向地觸達客戶、單向地從市場獲客。這裡也運用了一些開放式銀行的技術,例如SDK技術、H5技術,也調用對方的API接口,但是它更是一種單向開放的模式。
從開放式銀行發展的趨勢來看,直銷銀行將一步步升級,向網際網路銀行、開放銀行發展。升級的方向一定是雙向互動的,即銀行端不僅要獲取市場的客戶,從市場上獲取一些對方的數據,或者數據分析的結論,但同時,也要將自身的內容、自身的風控技術、數據處理的技術開放給社會,將自身帳戶所形成的數據開放給社會,這樣一方面對社會的貢獻更大,另外一方面銀行自身也能夠不斷進步。這是因為開放的越多,對社會的數位化經濟技術交互越多,業務發展就會越快。所以從這種趨勢上來看,直銷銀行會沿著網際網路銀行、開放銀行的路徑不斷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