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療開支持續快速增長的市場現狀下,支付方開啟了去中介化的潮流,這將引發原先商業模式的改變,推動市場變革。
從美國市場來看,過去的幾十年間,隨著支付方的規模快速增長,特別是監管要求日益精細化,將部分業務外包給第三方的模式日趨成型。這不僅節約了支付方的成本,也有集約優勢,有助於第三方服務市場規模的擴大。不過,隨著部分第三方為了擴大規模而損害了支付方的利益,對支付方控費形成了反向的衝擊,從而引發了支付方對這一業務的調整,最終推動市場洗牌。下面就簡單以PBM市場來做一分析。
近日,美國肯塔基州參議院通過法案,決定其Medicaid的處方藥業務不再交由PBM管理,而是由Medicaid監管部門直接與藥店結算,此前這一法案已經在州議會通過。根據測算,肯塔基州將因此每年節約2.37億美元,而該州的Medicaid在去年的藥品開支總共只有15億美元。肯塔基議會的法案可以看作是繼僱主和商保之後,政府醫保也開始跟進去中介化,希望以此來降低醫療開支。
PBM(藥品福利管理)在早期主要是為支付方擬定藥品目錄、提供保單的處理、與藥企談判獲得折扣、管理藥店網絡並與其談判以獲取折扣以及對處方進行審核和修改,這主要是使用更低價的處方藥(仿製藥或者其他價格較低的品牌藥)。但是,僅僅提供行政服務不能做大市場規模。作為處方的核心出口,PBM公司擁有很大的話語權,這推動了PBM直接進入藥品採購和銷售,這大大擴張了其自身的市場規模,PBM公司也變成了主要的藥品零售商。
隨著新特藥在美國藥品銷售佔比的持續上升以及仿製藥價格的上漲,PBM雖然確實為支付方節約了一部分費用,但藉此也獲得了巨大的利潤,這使得其自身的控費角色受到了強烈的質疑。PBM做大市場主要是掌握了處方出口,通過制定藥品目錄、與藥企談判獲得折扣和返點、與藥店談判獲得折扣以及最後與支付方談判明確保險支付價。
雖然美國零售藥店市場高度集中,但在新特藥領域,仍有大量的中小型藥店,是否將其納入完全看PBM與其在藥價折扣上的談判。如果藥店不能滿足PBM的折扣要求,往往會將其排除出自己的藥店網絡。而且,越來越多的PBM擁有自己的連鎖藥店,他們更多的希望將非自有的藥店排除出去,以方便自己獲取更多的收益。雖然說對藥店壓價是為了控費,但PBM所獲取的折扣到底有多少成為自己的收益並不明確,這也損害了支付方的利益。
根據一項在2019年進行的調查報告,肯塔基州的PBM按照談判價格向Medicaid監管部門要求賠付,但實際支付給藥店更低的藥品價格,從而獲取其中的差價。該報告測算PBM通過這一手段在2018年獲得了1.23億美元。
另外,由於PBM越來越將藥品作為主要的收入增長點,其對藥企索求的返點(Rebates)也越來越多。所謂返點是PBM使用其藥品目錄裡的藥品之後藥企所給予的費用,PBM是根據返點的多寡來決定處方最終使用哪種藥品的。近年來,只要不使用競爭對手的藥品,藥企也願意支付返點。藥企為了增加銷量會儘量比競爭對手提供更多的返點,同時為了彌補因為返點造成的利潤損失,藥企會不停的漲價。PBM成為了藥品上漲的根源之一。
因此,在過去5年,PBM公司紛紛尋求商保公司合併,以通過在保險公司的羽翼下發展來規避市場的反制。比如,第一大PBM公司ESI與保險公司Cigna合併,第二大CVS則與商保公司Aetna合併。而其他保險公司則通過發展自己的PBM來防止自身利益的受損。
不過,聯邦醫保(Medicare和Medicaid)明確不再與PBM公司合作還是近年來第一次出現,這代表著聯邦醫保部門或將由此逐漸放棄PBM服務。這一趨勢從肯塔基州開始是由於該州的支付壓力較大,其Medicaid的收入80%來自聯邦撥款,因此其對醫保控費的迫切性較高。這一法案的通過對該州最大的PBM服務商CVS也是衝擊最大的,意味著其很大一部分業務丟失了。
由於美國商業保險的覆蓋人口增長趨於平穩,保險市場的主要增長點來自政府醫保,一旦政府醫保對對某項服務不再續約,其指標性的意義很大。雖然可能在短期內不會對市場形成實質性的衝擊,但一旦其他各州政府在聯邦醫保的管理上跟進這一做法,將對PBM市場形成很大的制約。
因此,從美國市場來看,如果為支付方服務最後演變為損害支付方利益而自肥的模式,終將反噬自身的市場發展。不過,去中介化已經成為支付方未來發展的趨勢,支付鏈條將日趨縮短,這也對中國市場有著重要的參照意義。
原標題:放棄PBM 美國醫保開啟直接結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