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計算或將孕育獨角獸企業

2020-12-25 中國電子報

每一個新的信息技術,從誕生到一步步成熟,看似是摸著石頭過河,其實都有內在規律可循。作為橋接5G、人工智慧、雲計算、物聯網的邊緣計算,是2020年新興技術趨勢的佼佼者。據IDC分析,未來超過50%的數據依賴於邊緣計算的成熟做分析、計算,預計在2024年全球邊緣計算市場將達到2506億美元。被賦以厚望邊緣計算,也經過了初期的探索後,逐漸看到未來的發展路徑。在日前召開的「2020邊緣計算產業峰會(ECIS 2020)」上,邊緣計算產業聯盟(ECC)再次為邊雲協同發展「敲黑板」,並推動產業界與學術界就邊雲協同的理論創新展開合作,為產業繁榮和應用落地鋪路搭橋。

從概念到實踐 邊雲協同進入2.0時代

邊緣計算因為順應了就近提供邊緣智能服務的需求,正在蓬勃發展,也在推動計算模型從集中式的雲計算走向更加分布式的邊緣計算。而雲與邊緣各有所長,只有邊緣計算和雲計算緊密協同才能更好地為各種業務提供支撐,邊緣計算和雲計算的價值也因此而進一步放大。

「2018年,ECC聯合AII推出了《邊緣計算與雲計算協同白皮書》,為整個產業凝聚共識發揮了非常好的作用。」ECC需求與總體組主席黃還青在接受《中國電子報》採訪時表示,「現在幾乎每個做雲計算、邊緣計算的企業都在提雲邊協同,這個概念已經深入人心,但在落地實踐的過程中,面臨哪些挑戰,需要什麼樣的架構,涉及哪些關鍵技術?這些問題仍然處於比較模糊的狀態,不利於產業實踐。我們今年推出《邊緣計算與雲計算協同白皮書2.0》,希望在形成共識的基礎上推動邊雲協同的落地實踐。」

ECC邊雲協同2.0產業項目經理阮斌鋒說:「我們聯合了15家合作夥伴,如信通院、海爾、騰訊、華為以及三大運營商等共同研討,從2.0的視角來看,我們認為邊雲協同2.0有三類主要協同方向,即應用協同、服務協同、資源協同,從這三層來看,每一層都有不同的挑戰。」

應用協同的目標是實現在邊緣應用的一點註冊接入,在其他分布式部署的邊緣應用接入點,能獲得一致的體驗。對於邊緣計算的落地實踐來說,應用協同是整個系統的核心,涉及雲、邊、管、端各個方面。

「在應用協同裡面,我們看到很多挑戰。第一個挑戰是,相對集中的雲端,如何去管理大規模的邊緣節點,這其實是很大的挑戰,目前業界也提出很多技術去解決這類問題,例如P2P技術、緩衝技術等。」阮斌鋒說,「第二個挑戰是,雲上和邊上都有應用,例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就是典型場景,如何做到雲端與邊緣應用的協同,如何做到統一管理、統一分發;第三個挑戰是運行的穩定性,邊緣場景中會有很多問題,網絡、邊緣設施都存在不穩定性,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保證邊雲應用的連續性和可靠性,ECC也在做進一步探討。」

服務協同的目標是提升邊緣應用形成的效率,服務協同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來源於中心雲的雲服務與雲生態夥伴所提供的能力,包括數據類、智能類、應用使能類的能力;二是通過雲原生架構,為邊緣服務的接入、發現、使用、運維提供一整套流程。

「現在可以看到,不同企業在雲上提供的各種服務,如AI服務、數據服務、應用服務的規範都不一樣,這會讓各個產業變得碎片化,ECC希望能夠推進服務的標準化,通過業界的標準框架推動服務的標準接入。」阮斌鋒說,「在服務協同中還很大一部分是智能服務,智能服務需要大量的樣本數量,如何提高增量學識、實現協同推理、保障安全隱私,以及邊緣計算中獲得的大量數據如何存儲,都存在挑戰。」

實現資源協同,不僅可以簡化應用的開發難度,還可以提高邊緣資源的使用效率。「做資源協同,可以應用雲計算的一些思路和思想,然而在邊緣計算中也會有更多的內涵擴充,除了對計算存儲網絡做協同之外,還會涉及到流量的協同。比如怎麼做全局的調度,怎麼做全域的加速、瀏覽的加速,怎麼做底層計算存儲網絡資源,從這三個維度來考慮資源協同的問題。」阮斌鋒說。

從產業到學術 邊緣計算呼喚理論創新

「邊緣計算發展到現在,一定會生產新的技術體系,就像雲計算的發展產生了新的技術體系一樣,所以需要學術界和產業界共同合作,爭取克服在產業實踐落地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黃還青表示。

在本次邊緣計算產業峰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姚建銓表示:「數字世界的智能,從集中式單體計算,演進到分布式網聯計算,並正在朝著異構、協同、全面泛在智能計算演進,而邊緣計算是計算架構不斷演化的必然趨勢。這與生物進化過程中,從單細胞生命體,到多細胞聯合體,再到複雜生命體的演化過程如出一轍,雲邊端協同的計算架構猶如人的大腦、脊髓以及周圍神經系統的架構一樣。」

姚建銓進一步談道,「邊緣計算應該考慮如下幾個理論問題,一是可計算理論,要根據計算任務特徵考慮不同計算模式以及多模式協同計算的可行性;二是模糊計算理論,需要考慮模糊計算的尺度、粒度,模糊的目標以及約束條件等方面的問題;三是複雜性理論,需要保證在多消耗、多約束、異構動態等複雜場景下計算任務和整體工程的可控性;四是高效性理論,需要從數據高效緩存、網絡協同傳輸、彈性訓練推理等角度對性能進行優化提升。」

姚建銓同時提出,在邊緣計算的基礎設施、平臺架構、應用服務方面,有必要繼續探索支撐理論以及各個層面的約束關係。在基礎設施方面,需要整合海量異構設備來提供資源依託,其中是否具備可伸縮性、異構性、協同性之間的約束關係;在平臺構架方面,需要提供設備到服務之間的承接能力,其中是否具備高可用性、靈活性、普適性之間的約束關係;在應用服務方面,需要進行服務的資源劃分以及運維能力的調整,其中是否具備自適應性、隔離性和敏捷性之間的約束關係。「總之,這些問題都還不太成熟,希望學界和企業界共同坐下來做好理論方面的研究,以期在未來技術創新、產業實踐等方面提供指引。」姚建銓說。

「邊緣計算問世之後,我們有了一個新的機會,把這種過於集中的雲服務模式重新再『否定』,讓數據分散開。」 CCF分布式計算與系統專委會副主任郭得科在接受《中國電子報》採訪時表示,「雲計算遵從了分布式計算的基本理論和方法,邊緣計算比雲計算具有更加鮮明的節點分散特點,我們必須考慮如何在分散的情況下,利用分布式計算的理論和方法,滿足用戶在擁有邊緣計算提供的便利性、快捷性的同時,保證體驗的一致性、可靠性以及雲邊協同的整體性能。」

從集中到分散 新計算格局將孕育獨角獸企業

「目前雲計算市場已經高度壟斷,少數幾家大型雲計算企業成為了頭部企業,佔領了絕大多數市場份額。」郭得科告訴記者,「小的雲企業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小。」

在邊雲協同趨勢下,未來的邊緣計算,是不是也將如此,成為巨頭的饕餮之宴?是否還有新興企業的成長空間?

「在邊緣計算領域,一定會產生獨角獸企業,這是毫無疑問的。」黃還青認為,「之所以這麼說,一方面我們看到邊緣計算的市場空間足夠大,有諮詢公司認為未來5年邊緣計算市場空間將高達5000億美元;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參照雲服務的發展歷程,從雲概念的產生到真正產業化,再到最後出現對社會經濟產生巨大影響的服務模式、商業模式,整個經歷了15年左右的時間。客觀來說,圍繞雲產生的大的獨角獸公司,或者說是取得商業成功的公司也就是過去5年的事情。而邊緣計算真正興起,是從2015年、2016年開始的,放在邊緣計算的發展周期看,現在還處於部分行業部分場景產業實踐的階段,但有了雲計算的規模應用一定程度也為邊緣計算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技術、生態、模式基礎,從而邊緣計算走向規模化的速度要比雲計算走向規模化的速度快。預計未來2~3年,圍繞邊緣計算的技術體系將越來越完善,並支撐邊緣計算規模化應用。」

阮斌鋒說,從邊緣計算的幾個層面來看,新興企業要想做大到平臺層是比較困難的,但邊緣計算的應用層,覆蓋的場景非常多,其中會有大量的機會湧現。

「ECC一直講邊緣計算有6大價值行業,包括運營商、工業製造、電力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數字文娛等,」黃還青說,「我們認為在未來的2~3年,邊緣計算將在這些行業率先規模化發展。在這個規模化發展的過程中,可能會更快地浮現出獨角獸形態的企業。」

相關焦點

  • 智能科技孕育「獨角獸」先鋒軍
    原標題:智能科技孕育「獨角獸」先鋒軍
  • 預測:到2022年,90%的工業企業將使用邊緣計算
    根據Frost&Sullivan最近的一份報告,邊緣計算是工業企業的一項基礎技術,因為它提供了更短的延遲、強健的安全性、響應迅速的數據收集和更低的成本。在這種超連接的工業環境中,邊緣計算具有解決方案不可知的屬性,可用於各種應用,如自主資產、遠程資產監控、從閒置資產中提取數據、自主機器人、自主車輛和智能工廠。
  • 邊雲協同,邊緣計算駛向下一站的必由之路
    隨著5G大規模商用,雲計算與人工智慧技術突飛猛進,邊緣計算也迎來快速發展的新機遇。市場研究機構IDC數據顯示,未來超過50%的數據需要在邊緣側進行存儲、分析、計算,到2024年全球邊緣計算市場將達到2506億美元。
  • 嘉楠捷思榮獲「2018年度風眼創新企業暨第二屆IC獨角獸」
    打開APP 嘉楠捷思榮獲「2018年度風眼創新企業暨第二屆IC獨角獸」 廠商供稿 發表於 2019-05-23 09:57:35
  • 阿里雲開拓的邊緣計算是什麼?Filecoin在邊緣計算中的必要性?
    隨著5G商用化進程的推進,邊緣計算正式站上了市場的風口,成為一股不可阻擋的技術趨勢。邊緣計算在企業數位化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根據Gartner數據顯示,到2021年底將有超過50%的大型企業部署至少一個邊緣計算應用;到2023年底,50%以上的大型企業將至少部署6個用於物聯網或沉浸式體驗的邊緣計算應用。作為邊緣計算的開拓者,阿里雲將通過雲計算與邊緣計算的深度結合,給企業帶來了更快更好的數據處理能力,為客戶創造出更多經濟價值。
  • 如何計算邊緣計算的成本
    為了更加靠近最終用戶或他們服務的設備,邊緣計算這種新的基礎設施在過去幾年應運而生。調研機構Gartner公司分析師預測,在邊緣計算處理的數據將在未來四年內激增,從當今的10%將增長到75%。作為回應,數據中心供應商也加快了步伐:根據邊緣計算的特性和要求,提供模塊化的「微型」數據中心,或者是一個可鎖定的傳統機櫃或機架,並配備自己的電源和散熱設備。成本是多少?
  • 邊緣計算到底是個什麼技術?邊緣計算硬體架構
    」這個名詞,但是總感覺不明白到底什麼是「邊緣計算」,不明覺厲的感覺。相對於雲計算的集中式計算,邊緣計算屬於分布式計算。 2. 相對於雲計算系統需要上傳大量的待計算數據,邊緣計算可以大幅減少需要上傳的數據量。 3. 相對於雲計算系統,邊緣計算實時性更好。
  • 解鎖萬億級市場,邊緣計算不「邊緣」
    編輯導讀:邊緣計算是指在靠近物或數據源頭的一側,採用網絡、計算、存儲、應用核心能力為一體的開放平臺,就近提供最近端服務。隨著雲計算領域寡頭格局的形成,未來十年邊緣側將具備更多的發展和投資空間。本文作者將圍繞邊緣計算進行四點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萬物互聯時代,邊緣計算離我們很遠嗎?
  • 霧計算vs邊緣計算:未來將從雲計算過渡到霧計算嗎?
    打開APP 霧計算vs邊緣計算:未來將從雲計算過渡到霧計算嗎?連接到物聯網的消費者和企業設備的增加給雲服務帶來了太大的壓力,即使是最尖端的提供商。雖然它提供了一個集中的體系結構,但是帶寬不夠,而且成本太高。物聯網雲服務面臨的其他問題包括高延遲、易受網絡攻擊、缺乏位置意識和停機時間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公司正慢慢轉向fog計算,它將雲擴展到更接近產生物聯網數據並對其進行操作的東西。
  • 迎接邊緣計算2.0新時代,2020邊緣計算產業峰會即將啟幕
    導讀:什麼是邊緣計算?五年前,這一問題的答案還五花八門,甚至相關從業者也一頭霧水。邊緣計算與雲計算如何界定?未來二者將如何發展?產業數位化、智慧化的過程中,邊緣計算又將發揮哪些作用?未來,邊緣計算將是5G、數據中心、人工智慧三者融合發展的爆發點,邊緣計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外,邊緣計算目前已成功應用的運營商、工業製造、電力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數字文娛6大價值行業也與新基建重點部署的領域高度重合,如特高壓、高鐵與城市軌道交通等。
  • 新華三集團推出自主研發的工業邊緣計算一體機 助力企業實現設備...
    2020年10月,「邊緣計算標準件計劃」首批產品評測結果正式發布,本次評測結果有效協助設備廠商優化迭代產品能力,推動整體技術水平的進步,並將為用戶提供可靠精準的選型參考,為推動邊緣計算規模化部署奠定關鍵基礎。
  • 什麼是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邊緣計算的解釋和3種類型
    圖3、節點與雲之間有大量的數據需要傳遞  關於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 )的討論通常會忽略有多少類型的「邊緣」計算,而本文我們將探討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  圖5、個人邊緣  隨著智能家居設備,數字健康和其他個人設備的普及,我們將在未來5年裡聽到更多關於個人邊緣(Personal Edge)計算的信息。
  • 邊緣計算新時代,2020邊緣計算產業峰會在北京香格裡拉飯店開幕
    除了上午的大咖演講,12月10日下午,邊緣計算技術與學術、運營商邊緣計算、行業數位化邊緣計算、數字文娛邊緣計算4大專題論壇將同期舉辦,特別邀請業內專家為現場觀眾帶來40餘個前沿報告,圍繞理論、技術、趨勢、與行業等關鍵詞展開,各領域專家和產業實踐者們齊聚一堂,從5G、AI、物聯網、軟體系統、硬體生態、工業、交通、娛樂等不同維度,不同方向出發,深度探討邊緣計算的價值應用與未來發展方向
  • 行業數位化邊緣計算專題論壇:深耕邊緣計算應用創新 加速行業數字...
    近幾年,產學研用各方都在積極推動邊緣計算技術落地應用與標準化發展,包括制定標準、打造從產品研發到落地全生命周期的成熟產業鏈、與其他技術融合發展應用等工作。未來,工業網際網路產業聯盟與邊緣計算產業聯盟將繼續深化合作,布局邊緣計算技術創新發展,推動行業數位化轉型。
  • 劉江川:工業邊緣計算將網際網路帶向何處?
    」隨著5G產業逐步落地,與5G產業相配套的各產業逐步進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5G相關的數據傳輸將成為邊緣計算產業新的市場機遇。就業界對於邊緣計算有不同的定義,大家也有不同的看法。過往的研究表明,即使是對英國這種國土面積較小的國家,邊緣計算的分布也只能把延遲降低到200毫秒,要想進一步降低就會比較麻煩,但是對中國這類國土面積較大的國家,邊緣計算的分布其延遲也只能是維持在2、3毫秒。以上這些延遲,和消費網際網路所能達到的情況差不多,這對很多工業場景將有比較大的限制。
  • 通過霧計算和邊緣計算完成雲計算丨邊緣計算閱讀周
    與現有的依賴大型業務持有者來建立、部署和管理基礎架構的公用雲服務業務模式相比,FEC為個人和小型企業提供了使用通用開放軟體接口或開放軟體開發工具包(SDK)來提供FEC服務的機會。例如,ETSI的MEC標準和獨立霧(Indie Fog)商業模式將加速物聯網基礎設施的大範圍部署。FEC可為需要超低延遲的應用程式提供快速響應。
  • 邊緣計算:是流行詞還是未來?
    到2027年,邊緣計算解決方案的市場規模將從35億美元增長到434億美元。」隨著5G商用化進程的推進,邊緣計算正式站上了市場的風口,成為一股不可阻擋的技術趨勢。也有業內人士認為,邊緣計算的高增長,有可能會在計算領域上演「中心走向邊緣,邊緣走向中心」的一幕。誠然,這樣的論斷並非「空穴來風」。
  • 邊緣緩存:實現雲計算和邊緣計算協同作用的關鍵
    數據是新的黃金,而「邊緣到雲」使組織可以從任何地方獲取所有數據。企業需要一種結合邊緣計算和雲存儲優勢的混合解決方案,實現雲計算和邊緣計算協同作用所需的關鍵技術是邊緣緩存。在分布式企業中,「邊緣存儲」是指端點設備中的數據存儲,例如筆記本電腦、行動裝置、物聯網設備和小型分支機構的文件伺服器。
  • 企業研發最高可補助一億元 餘杭打造全國獨角獸企業成長樂園
    央廣網杭州6月7日消息(記者 張國亮)6月6日,中國(杭州)獨角獸企業園奠基暨獨角獸企業孵化園開園儀式在杭州未來科技城舉行,多家企業籤約入駐。餘杭區同步出臺「獨角獸十條」新政,組合拳全力打造全國「獨角獸」企業成長樂園。
  • 畢馬威《5G邊緣計算的價值機遇》報告
    5G技術的發展是2020年最令人憧憬的議題,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創下,企業實施數位化的緊迫性從未如此強烈。畢馬威最新的調查顯示,面對疫情導致的全球經濟下滑,5G和邊緣計算將有望在引領復甦中發揮關鍵作用。在最新出爐的《5G邊緣計算的價值機遇》報告中,畢馬威對5G邊緣計算的市場價值與前景發展進行了全方位掃描,並為相關企業提出了指導性對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