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更文我們考慮再三是不是要發出,我們想過發出去可能會「得罪」很多做繁殖的同行,但我們還是想要把這位動物醫學院學生的實地調研文章發布出來,文中對「活體」、「純種繁殖」的思考確實值得我們探究、反省。
我們想,從一個行業到每個養寵家庭都應該去直面這些問題。這不是為了批判,而是為行業更好的良性發展,每個寵主更好的養寵環境。
當然我們知道,不止是我們在面對和思考這些市場問題,也有很多優秀的繁殖者在不斷的尋找方式規避問題,畢竟面對一個個可愛的小生命,我們都應該多一點敬畏之心。
以下為投稿正文,不代表我司觀點
昆明市盤龍區某醫院接診了一隻患有嚴重腹水的布偶貓,主人徐亮(化名)並未親自到來,只讓助理幫忙送過來,一起送來的還有一疊2萬元。
「儘管治,不夠再說。」把主人的話帶到後,助理就走了。
經化驗、b超等檢測,確診為貓傳腹,晚期。
傳腹在過去死亡率百分之百,近幾年因為特效藥才能勉強維持生命,治癒率也非常低,該藥非常貴,是按毫升售賣。醫生的建議放棄治療,徐亮卻堅持治療,聲稱從國外買貓花了30多萬並說錢不是問題。治療了4天貓的情況還是逐漸惡化,最終還是沒有撐下來。
戲劇性的是,徐亮一直說會儘快回來,想回來看貓最後一眼。貓咪好像有靈性一樣知道,一直撐著一口氣維持了兩天,但在第四天早上,對方卻突然打電話說不回來了。當天下午,貓就沒有了呼吸。
這是華中農業大學動科動醫學院赴雲南昆明社會實踐團隊在調研時從醫院獲知的一個近期真實案例。也許很多人難以想像,作為賽級後代、血統純正的一隻布偶,價格竟可以高達數十萬。事後據團隊成員查證,寵物級與賽級通常價錢差距非常大,例如德文捲毛貓、波斯貓、薩摩耶等名貴品種賽級普遍上萬(圖1)。血統越純正、比賽排名越好,價錢也就越高,也經常有「天價賽級」出現,甚至高達五位數不止。
(圖片源於網絡)
採訪時據該醫院醫生分析:「第一,貓咪回國不久,從外國空運至國內,路程上也許就有了應激反應,應激會導致貓抵抗力下降,很容易患傳染病。第二,純種布偶有些身體從小不是很好,抵抗力不高,而傳腹是冠狀病毒的超級變異,所以推測可能回來後疫苗也沒有好好打,導致腹水。」
購買如此昂貴的貓,卻不花精力照顧,直至腹水晚期才來就醫,且直到貓臨終都沒有來看一眼,究竟為何?身為純血統,卻抵抗力不高易患病,究竟為何?在當今國際國內普遍追求純血統的背後,到底隱藏著怎樣的問題?團隊特別關注到這類問題。
自7月25日起,採取「採訪+實習+問卷」同步進行方式,多角度深入調研雲南各地區寵物醫院現狀,調研對象共涉及昆明、楚雄、大理地區17所寵物醫院,並就此問題展開調研。
團隊成員事先搜集資料,了解到所謂「純種」是指具備良好的血統的貓狗。這要求繁殖者要保證在繁殖過程中犬的DNA序列變異不大,這樣可以保證純種貓狗的外貌、體型、顏色等幾乎一樣,如純種金毛的耳朵肯定都是下垂式的。
但是,從專業遺傳學的角度來說,「雜交」普遍會比「純種」各方面機能好,為了「純」,或多或少不可避免採用「近親繁殖」來保存某一品相特徵,這其實類似於人類的「近親繁殖」易導致遺傳病高發。所以大多數純種寵物貓狗都有一些先天性缺陷:根據美國Pennsylvania獸醫大學針對上千隻狗所做的調查,他們發現純種狗棏先天性心臟疾病棏可能性比雜種狗還高上3倍;根據Michigan州立獸醫綜合大學的Dr. George Padgett,純種寵物狗比混血兒容易表現行為和情緒上的失調。
(圖2 圖片源於調研人高典)
大理市下關鎮某醫院表示:「因為許多品種都有各自的遺傳缺陷和易患病灶,所以當我們看到某一類寵物時,大致會有一個預判,然後根據化驗等輔助手段來確診,可以少走許多彎路。」
這也證實了純種狗遺傳缺陷的問題,在昆明盤龍區醫院實習的成員也在調研中發現了類似問題,在幫客人拿愛沃克外驅蟲藥(圖3)後,該成員注意到使用說明上有這樣一條注意事項:用於柯利犬、古英國牧羊犬等相關品種時,要特別注意不能讓其舔舐本品。(圖4)
(圖3 來源調研人楊雨微)
(圖4 來源調研人楊雨微)
詢問該院院長,院長表示:「這種藥對於柯利犬一般是禁用的,而且不止這種,很多藥對於柯利犬都是禁用的。這是因為柯利犬這種血系具有遺傳缺陷,準確來說是MDR1基因缺陷。這使其對某些抗生素和類固醇激素極為敏感。而且我記得國外數據顯示大約每4隻柯利犬就有3隻具有突變MDR1基因,基因突變率高達75%。」
柯利犬不為大眾所熟知,該成員經文獻資料查閱,得知所謂柯利犬其實指的是一個血系。它包括了所有具有柯利犬血統的犬,如柯利牧羊犬、邊境牧羊犬、喜樂蒂犬、澳洲牧羊犬、英國牧羊犬、古典牧羊犬、長毛惠比特犬、德國牧羊犬等。在這類犬的禁用名單中,最廣為人知的是伊維菌素(圖5),這是一種治療狗各類皮膚病的藥物,還可以治療寄生蟲感染,心絲蟲的預防等。然而這份禁忌藥物名單還很長,而且仍有很多藥物至今毒性尚未確定。據文獻了解,柯利血統犬中毒,嚴重者在給藥4小時後即可發生,常見臨床症狀包括瞳孔散大、抑鬱、昏迷、震顫、共濟失調、麻痺、嘔吐、流涎、死亡。
(圖5 來源網絡)
這種遺傳缺陷是與生俱來的,刻在每一隻柯利犬的基因裡,然後隨著所謂的「血統」傳承,一隻又一隻基因缺陷的柯利犬被繁衍、轉運,逐漸遍布全球。
據各醫院科普介紹匯總:「其他的還有斑點狗易棏先天性耳聾;貴賓犬易有癲癇症;拳師多有惡性腫瘤;折耳貓遺傳病多和壽命短;無毛貓易得皮膚病;德文捲毛貓易得先天肌無力、肥厚型心肌病;斑點狗又叫大麥町犬,因為沒有尿酸的代謝能力,導致經常出現腎結石;羅得西亞脊背犬易於患上脊柱裂,它是能夠獵捕獅子的名貴純種犬,它的脊椎突起顯得十分獨特正是它的名稱由來………」
(圖6 來源調研人劉鑫卓)
還有很多個例無法一一列舉,這些太多太多的個例背後——是追求所謂血統純正的結果。而一批又一批「純種」動物美麗可愛的表面背後,是疼痛、是近親繁殖、甚至是生命的代價。團隊成員想起曾經一部評分9.0的BBC紀錄片——《純種狗的悲哀》(圖7)就揭露了很多愛寵人士不願面對的事實和真相。
(圖7 來源豆瓣)
現代社會國際國內趨勢都是追求血統純正,很多人似乎都認為純種狗意味著血統、身份、地位。這也隨之衍生出各種培育機構,甚至官方成立了英國育犬協會來規定純種狗的大小、顏色、外貌,還有FCL(世界犬業聯盟)和國內的CKU來頒發血統認證證書。(圖8)根據寵物等級區分 C(伴侶級) E(純種級)P(純血級) S(賽級)SS(冠軍級),含金量依次遞增,具體體現在參賽過的寵物生育的後代會更昂貴一些。
(圖8 來源網絡)
說起追求血統,作為長期「養狗看門」傳統思維的國人也是從晚清之後才開始模仿西方追求起來的。而最開始的起源是在英國維多利亞時期,那時 中產階級手中有大筆的金錢和時間,犬類逐漸成為他們地位的象徵,犬種繁殖逐漸變為了一項貴族階級的娛樂攀比活動。
同時有人看到商機, 不斷人為培育新品種,為了迎合大眾的審美,甚至是追求「奇異」而不斷培育新品種,然後再不斷完善,完全不在乎犬類正常的樣子,健康的狀態。後來在19世紀50年代,犬展「選美比賽」因此產生並很快風靡世界。由於這種行為廣受歡迎,在1873年人們很快成立相關機構對其管理。之後育狗者更加瘋狂起來,近親繁殖無所不用其極,姐弟配、甚至是母子配。
像這種臘腸犬(圖9)在100年前身材稍長,整體勻稱,但在人們發現長體的獨特性後,逐漸研究使其身體越來越長,如今它們的短腿已經難以支撐長得變態的身軀,極易患上犬椎間盤突出,很多在無止盡的病痛中死去。
(圖9 來源網絡)
團隊成員在楚雄市楚雄州某醫院調研時,便親身遇見了一隻患有炎症的折耳貓,非常虛弱。主人王某詢問還有機會配種時,當時醫生們都有些沉默,只有一位醫生淡淡說了一句:「折耳貓能好好活著過完一生就已經不容易了。」
而當詢問到「後院貓」相關問題時,昆明市盤龍區某醫院醫生表示:「對於現代網絡火熱的所謂抵制「後院貓」,其實根本上也是為了追求血統純正。很多自詡愛貓人士把所有的非官方貓舍的貓(包括流浪貓)都一竿子打死,歸類為後院,認為環境差、飼養不到位等。其實說白了,就算是正規貓舍,也根本無法保障每一隻貓都能受到非常好的待遇。如果一隻貓品相不好或者性格不好,在他們眼中其實都是沒有價值的,根本無法保證配種過程中沒有遺棄、亂配現象。」
當然我們也承認,還是有很多良心繁育者,非常努力的學習通過科學的手法排除問題,對每一隻動物負責。
該成員也總結道:「所以只有那種對貓咪不好、環境髒亂差、無底線繁殖的機構才應該被稱之為『後院』。」
根據幾天的調研成果,團隊整合資料,展開自己的思考:對於本文一開頭的布偶來說,它的價值對於徐亮(化名)也許和手上的一塊表是差不多的,只是一種身份的標榜物。追求血統純正不過是人類以自己的審美,給寵物排了個三六九等,來標榜自身價值。所謂「血統」這個東西,本身就是一直在被人為幹預才形成的。真正愛寵的人,其實不會在乎是否「血統純正」,也不會把狗作為炫耀的資本。
他看到的,只是寵物健康的身體、獨特的性格和望著自己的那雙靈動的眼。
文:華中農業大學動科動醫學院學生 楊雨微
審核:華中農業大學動科動醫學院講師 王德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