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電子報21日發表署名評論稱,回歸20周年,無可否認的是,澳門無論是經濟還是社會層面都取得了今非昔比的發展。
距離臺灣地區「總統大選」還有20天,「挺韓」「罷韓」兩場遊行21日同時在高雄舉行。「挺韓」陣營稱,有35萬人站出來力挺韓國瑜,「罷韓」陣營則號稱有50萬人參與他們的集會,儘管雙方對彼此的人數統計都有質疑,但高雄市警察局副局長王欽源表示,這應該是高雄市歷年來最大的一次集會遊行。
高雄大遊行顯然為2020年臺灣「大選」搖響了「最後一圈」的鈴聲,接下來,藍綠都將卯足勁進行最後衝刺。目前,島內民調也如同21日高雄遊行的人數一樣真假難辨,島內一些媒體最擔心的是蔡英文使出「最後的瘋狂」,即在今年12月31日通過所謂「反滲透法」。不管選舉結果怎樣,以煽動同胞仇恨、犧牲兩岸利益的方式來操縱選舉,民進黨這場選戰打得還真是有點無恥。
(一張圖看「挺韓」「罷韓」人數懸殊。圖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挺韓」「罷韓」人都不少
此前略顯沉悶、緊繃與民調一面倒的臺灣「大選」,經過21日一場「挺韓」與「罷韓」的大遊行對決之後,終於呈現出藍綠正面對抗和社會嚴重分裂的態勢。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罷韓」「挺韓」大遊行21日在不同路線登場。其中,由「WeCare高雄」等民間團體發起的「罷韓」遊行下午出發,遊行人潮爆滿外溢到沿線店家騎樓,導致原本只規劃五福路單線的遊行路線,臨時開放雙向供遊行使用。主辦者宣布有50萬人響應「罷韓」遊行。
另一邊由韓國瑜陣營規劃的「南方崛起高雄光榮大遊行」隊伍下午1時11分自神農路凹子底公園集結出發,全線3公裡多的路線也吸引很多民眾「挺韓」,主辦者宣稱遊行人數逾35萬。
(「罷韓」陣營舉著一塊大約有半條街之長的綠色布條,圖源:臺灣「聯合新聞網」)
高雄警方嚴陣以待,投入逾3000名警力,慎防兩方人馬於交通轉乘或熱點發生衝突事件。好在雙方支持者基本只是出一張嘴皮子,沒有大動幹戈,使得這場大對決以和平收場。然而,雙方因為對方陣營上街的人數究竟多少,又打起了舌戰。據臺媒報導,「罷韓」陣營舉著一塊大約有半條街之長的綠色布條,上面寫著「光復高雄,保衛臺灣」,這個障眼法會誤導人以為,布條底下也是遊行民眾。而淡江大學教授包正豪說,他從電視上看到,布條下基本上是空的。韓國瑜也譏諷說,布條下沒什麼人,這是「臺灣民主史上最大的一塊遮羞布」!
(韓國瑜,圖源臺媒)
據「國安」人士在高雄貼近觀察,估計「罷韓」集會約4萬人,「挺韓」方有10萬人。
21日的「罷韓」與「挺韓」大遊行,雙方各自全力動員、互別苗頭,聲勢之浩大、對峙之緊張,「是臺灣選舉史上僅見的,也為劍拔弩張的選情揭開了白熱化的序幕」,聯合新聞網21日稱,這顯示韓國瑜即使民調被認為落後,反撲力道仍不可小覷。此次「挺韓」造勢,再現去年高雄市長選舉前的盛況,不啻為藍營選情打了一劑強心針。與此同時,「挺韓」遊行激起藍營支持者的熱情,也讓自認居於領先的綠營有了戒心。
選舉民調真真假假
到目前為止,島內民調基本也是藍綠「各說各話」。12月19日,親綠的「美麗島電子報」公布最新民調顯示,蔡英文以46.5% 的支持率遙遙領先韓國瑜的21%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的6.1%;對照該媒體本月10日的民調,蔡英文下滑5.3個百分點,韓國瑜則上漲4.9個百分點。不過YouTuber「桃園孫先生」20日傍晚在臺北市西門捷運站1號出口進行的街頭民調顯示,「國政配」的支持率為45%,險勝「蔡賴配」的42%。臺灣大學兼任教授嚴果維分析稱,目前民調已經「異化」,政客玩弄民調,民調與事實脫節,人民與政客疏離,是悲劇,也是笑話,「得民調者得痔瘡,原來如此!」
(蔡英文資料圖,圖源臺媒)
香港中評社稱,21日的兩場遊行就像照妖鏡,「罷韓」的沒有像主辦者說的那樣多,「挺韓」的也沒有像民調公布的那樣少。中時電子報21日發表社論稱,平心而論,如果蔡政府執政4年,人民安居樂業、經濟繁榮、社會穩定、「外交」突破、兩岸和平,街頭不會有超過30萬希望改變現狀的「挺韓」民眾。民進黨完全執政下,臺灣苦上加苦、悶上加悶,人民看不到希望才會討厭民進黨,才會有去年的韓流。蔡政府「九合一」敗選後有任何尊重民意、自我反省的地方嗎?事實上,綠營不僅沒有順應民心,反而變本加厲修理反對陣營,不惜犧牲社會穩定與族群和諧,煽動群眾恐懼感與仇恨感,進行政治動員。
「蔡政府何不看看澳門?」
中時電子報稱,民進黨遮蔽人民之所向,主要靠四大武器:網軍、民調、政策買票與「仇中、恐中」情緒。兩岸政策從來都是藍綠選舉較量的一個重點。20日晚舉行了唯一一場「副總統」政見發表會。蔡英文副手賴清德在第三輪發言表示,「九二共識」就是一個中國原則,也就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並沒有表述「中華民國」的空間。賴還說,國民黨官員對中國大陸有難以割捨的情感,有一些人認為自己的原鄉在中國大陸,但文化認同不可以跟「國家認同」混淆,美國跟英國的關係就是最好的例證。
(賴清德與蔡英文,圖源臺媒)
韓國瑜副手張善政當晚發言時,與賴清德的兩岸關係主張交鋒,但張同樣明確表示「拒絕『一國兩制』這四個字」,稱「國民黨和民進黨一樣,都會努力地捍衛臺灣,差別在於,我們覺得這個隔壁的老大哥鄰居,我們不要每天和他惡目相向,我們在保有我們主權跟安全情況下,我們希望兩岸有比較和緩的關係,差在這裡!」
儘管臺灣兩黨都公開拒絕「一國兩制」,但日前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的慶典還是吸引了島內輿論的關注。「蔡政府何不看看澳門?」中時電子報21日發表署名評論稱,回歸20周年,無可否認的是,澳門無論是經濟還是社會層面都取得了今非昔比的發展,如果要通盤檢視「一國兩制」的可行性,只看香港的失敗而不看澳門的成功,顯然不是一個客觀的處理方式。評論稱,今年以來,蔡政府依靠香港衝突賺取了不少社會支持,卻鮮有人思索香港為何會走向這步田地,也沒有人願意真正替香港思考未來的出路何在,更沒有人會反省香港社會自身,特別是港人自己有什麼問題,「因為這不符合政治正確」。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臺灣資深媒體人對《環球時報》記者說,21日在「罷韓」遊行的場子,看到有外國人參與,而許多年輕人都穿上黑衣,「分裂香港之徒與臺灣綠營好像很契合!」「高雄公民運動只能抄香港?」臺灣《聯合報》22日發表快評稱,關心香港的人不難發現,21日「罷韓」遊行主辦方特製綠布條是修例風波中「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翻版,發起人出場包裝成「罷韓四君子」,貌似雨傘運動時的「佔中三子」,連手勾手動作都如出一轍,遊行隊伍中還有仿扮香港「勇武派」全副武裝的年輕人。這完全是一場從香港街頭抄襲而來、毫無主體性的遊行。「為了蔡英文連任,高雄公民意識要靠中國香港的奶水滋養,民進黨真對不起高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