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得考清華北大?如何培養學神,王陽明關於幼兒啟蒙如是說

2020-09-05 從前的人兒

「其實我也想過上高三考清華北大,

但是就是懶。」


此話引發熱議,出自廣東超級牛校華師附中的一位學霸,冼奇琪。


今年高二的她,剛剛被中科大少年班錄取了。因此,她不用再苦讀高三,今年9月份,她將直接上名校讀本科。


正好,我最近在翻看傳統中國人幼兒啟蒙的一些資料。作為老母親,我認真看了這位學霸冼奇琪的採訪,發現其中有一個點,我覺得很有意思。


上面那位學霸冼奇琪表示,從小到大,從來沒有參加過任何校外學科補習班。


談及學習秘訣,她表示一定要主動學習。她說,每次開學一拿到練習冊,她就開始自學課本內容,完成練習冊,目的是儘快做完練習冊,留時間做自己的事情,比如拓展、競賽等。


而且,她還覺得,學習不能完完全全跟著老師走,要有自己的計劃,否則會非常疲憊。

「被老師完全帶著走有一種總是被拖拽的感覺,會出現很多情緒,所以要把握自己的節奏,相信自己,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學霸通過主動學習獲得掌控感,進而更加促進學習,這一點,很有趣。


於我們父母而言,這其中,剛好涉及到傳統啟蒙教育中的兩種價值觀,一種以朱熹的《童蒙須知》為代表,一種以王陽明《訓蒙大意》為代表


我覺得,這兩種價值觀,涉及我們作為父母很容易陷入的教育迷思,很值得思量。在幼兒啟蒙中,很重要。


咱們來聊聊吧。



先提一個問題:

讓小孩子盡情玩耍、自由發展,難道不可以嗎?


再具體些,幼兒園的小孩子,要不要上興趣班?幼兒園快要畢業的孩子,要不要參加幼升小銜接補習?小學階段的孩子,要不要上課外輔導班?


這些問題,多年來都爭論不休。


有人覺得,不應該束縛孩子的天性,小孩子就是應該自由玩耍。但近幾年,我身邊的二胎媽媽們,卻紛紛以行動做出另一種選擇——


很多二胎媽媽的大娃上到高年級,開始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這些媽媽們開始後悔,當初太過於放任孩子的天性。於是,近幾年,我身邊的二胎媽媽們紛紛轉投教育軍備大賽行列,開始緊抓二胎,從小就開始培養二娃的各種技能。


大城市的教育軍備競賽愈演愈烈。但跟老母親們的做法相對,教育部門關於禁止幼兒園「小學化」的發文和宣傳,也越來越頻密。


到底應該放任天性,還是緊抓緊管?


細究之下,我發現,這個問題只是冰山之上第一層,是最淺層的操作問題。更重要和關鍵的,還在於冰山之下,兩種教育價值觀的衝突。


我覺得,作為父母,只有理清冰山之下的問題,咱們才能解決好冰山之上、操作層面的事情



那如何理清冰山之下的衝突問題呢?一個方法是,不如參考一下以往的思路。


關於傳統中國的幼兒啟蒙,決不能繞過的一篇文章,就是朱熹的《童蒙須知》


這篇文章不長,講了關於孩子啟蒙很重要的五方面內容,包括:


·日常著裝


·行為儀態


·衛生習慣


·讀書習慣


·雜務處理


(即原文中的「衣服冠履第一」,「語言不趨第二」,「灑掃涓潔第三」,「讀書寫文字第四」,「雜細事宜第五」等五方面。)


之所以將這五方面,列為孩童啟蒙的關鍵內容,主要是因為,朱熹認為,行為習慣的養成是求知做人的基礎,幼兒啟蒙的關鍵,就在於及早打牢這個基礎


這五個方面的啟蒙內容劃分,在今天也依然有借鑑意義。


比如,在讀書習慣方面,朱熹提出,每位年幼的學童,從入學或者接觸啟蒙的第一天開始,就要學著把書桌整理乾淨,書擺放整齊,身子端坐,正對書本。還有,讀書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比如,在孩子的日常著裝方面,朱熹提出,「大抵為人,先要身體端正」。所以,《童蒙須知》中不厭其煩地叮囑孩童,如何保持衣物整潔,如何穿適宜場合的著裝。


等等等等。


可以看出,這些行為習慣的培養,都是從外在約束的角度,對孩童提出了具體的行為規範和要求,原文中提得非常細緻,緊密結合了當時的時代特點。

所以,朱熹理念中,通過啟蒙可以培養出來的,是標準的「好孩子」


·比如生活習慣方面,不挑食,有什麼吃什麼,輕嚼慢咽,不發出聲音,吃完放好勺筷(「凡飲食有則食之,無則不可思索」);

·比如待人接物方面,侍奉長輩用敬語,有禮貌,進退有儀,答問時誠實作答;

·比如學習方面,潛心求知求學,不肆意玩耍,不放風箏,不賭博,不玩球,不玩火,遠離喧吵,遠離危險。


等等。


今天,仍有很多家長費盡心力,為孩子打造外在的行為約束法則,其出發點,大約跟大理學家朱熹也沒有相差多少。比如,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輔導班,就是寄希望於通過外在環境的豐滿,給孩子成長提供支撐。


因此,在今天的幼兒啟蒙中,若從外在行為規範考慮,這五方面劃分的體系,仍可供我們借鑑。




但除了外在的行為約束以外,還有一篇傳統幼兒啟蒙的重磅文章,不能不聊,而且這篇文章才是貼合本文開頭提到的那位學霸的學習方法的。


這篇文章,因應上邊說的朱熹《童蒙須知》而來,是對《童蒙須知》的反思和深化——


王陽明《訓蒙大意》


王陽明《訓蒙大意》篇幅也極短,跟朱熹從外在行為規範著手不同,王陽明的立論,是基於對兒童本性的觀察和揣摩:


「大抵童子之情,樂嬉戲而憚拘檢。如草木之始萌芽,舒暢之則條達,摧撓之則衰萎。」


就是說,一個孩子,一顆童心,大都是喜歡玩樂而不喜歡被管束的,就好像剛剛萌芽的草木,只有環境「舒暢」,才能欣欣向榮,茁壯生長。


因此,按照王陽明的思路,幼兒啟蒙應該首先考慮的問題是,孩子的天性、資質、偏好本來是怎麼樣的。


這跟朱熹那一派的幼兒啟蒙,是完全不一樣的。


朱熹關於幼兒啟蒙,乃至整個教育的思路,是先定目標,再擬進程,最後以各個個人為塑造對象,是以人就理,以個體狀況服從於群體需要。


而王陽明的思路,則是從孩子個體出發的。


這種思路上的不同,會帶來教育效果上的極大不同


王陽明認為,

「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

就是說,要以身心暢快,作為促發兒童學習的主要動力,要激活兒童自動自發的趨向


在具體方法上,主要有「誘」「導」「諷」三種方法


·「誘」,誘之歌詩,讓孩童在歌詩中陶冶情操,順帶宣洩情緒,發揮志氣,建立良好的情緒表達渠道。


·「導」,導之習禮,讓孩童的體魄在周旋揖讓中得到鍛鍊振蕩,順帶肅其威儀,形成良好的進退風度。


·「諷」,諷之讀書,讓孩童存心存志,順帶開啟知覺。


這些方法,都是用「順導」「調理」「潛移」「默化」的方式,使孩童「漸入禮儀而不苦其難,入於中和而不知其故」。


另外,王陽明還頗有趣地調侃,一味追求小孩聰明,卻不知道「養之以善」,會讓小孩看學校像看監獄,看師長像看仇寇,還會因為小孩天性喜歡嬉戲玩耍而不得不遮遮掩掩去玩,進而施加詭計,這哪兒是養小孩呢,這分明是拘囚犯!


拘囚犯的教養方式,則會使孩子「日趨下流」



那麼,問題來了。回到文章開頭咱們聊的話題,假如我的孩子要走靠分數上進的道路的話,到底哪種啟蒙方法更好呢?


大部分人都會說,肯定王陽明大大的更好啊,更合情理啊。


我也覺得是的。王陽明的理念,就像呵護一株萌芽,重點在於激發其內生的活力。這是更長遠、更事半功倍的辦法。


但現實是,大多數的父母包括我自己,經常都陷入朱熹的套路裡,糾纏於各種外在的行為約束,糾結於這個行為該不該做、這個輔導班該不該上、這個規矩被違反了怎麼辦,等等這些外在的、操作層面上的問題,而忽視了更核心的教育理念和價值觀問題。


為什麼我們明知道王陽明的思路更合情理,但在日常生活中卻採取了另一個價值觀下的方法呢?


原因只有一個,王陽明的方法,太難!


咱們是過日子,太難的方法,看不到短期結果的方法,咱們下意識不會去做。這跟減肥是一個道理。


那怎麼辦呢?


我覺得,還是再剖開來、揉碎了分析一下,我們為什麼覺得王陽明的方法更難?


歸根到底,就難在一個字,信。


朱熹的方法和王陽明的方法,其最根本的差異在於對待孩子的態度——


·朱熹的方法,背後有一個主要的預設,其實是對幼兒或人生發展潛能的不信任,所以,教導不但是必要的,而且要清楚、仔細、明確地規劃。


·王陽明的方法,背後則是信任,信任童心,相信春風化雨之下,他會自然茁壯成長(「譬之時雨春風沾被卉木,莫不萌動發越。」)


信任還是不信任,態度的差異是根本的,是冰山之下最重要的部分


不過,信,雖然難,但也不是沒有路徑可尋。


幼兒啟蒙當中的「信」,至少有兩條路可以走。

一條是信孩子,一條是信自己。

這兩條路相輔相成。


首先是信孩子,這一點的關鍵在於觀察和了解。


信任是來源於了解的。


其實蒙臺梭利那一套,從方法上來說就是觀察,目的是了解孩子,價值內核就是信任。

道理都是相通的。


當然,話說回來,天性註定,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可以考高分。而傳統中國人對於孩子考不了高分是沒那麼多焦慮的,因為子女眾多,完全可以從眾多子弟中,選擇沉靜好讀的孩子專門攻克科舉,其他的孩子該經商的經商,該務農的務農,都是家族經濟中的一員。


只不過,在今天這個少子化的時代,成功的標準雖然各種各樣,但都不外乎功利,顯而易見的是,並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這個功利化的金字塔體系,有成功、得利的,就必然有失敗、失利的。


這就考驗我們的第二條路走得怎麼樣。


第二條路,信自己。這一點的關鍵在於「跑好自己這一棒」的心態。


信自己,才能有穩定感。穩定,才能穩穩託住孩子的心理,讓他把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情緒情結當中。


國外育兒暢銷書《父母效能訓練》,就是這一條路的道理,誰的問題誰解決,跑好自己這一棒。


所以其實,信,也不難。


信孩子——不把別的孩子完成的事情,強加到自己孩子身上。

信自己——不把自己想完成的事情,強加到孩子身上。


通過信,呵護孩子的內生動力



再說回開頭那位從來不上校外輔導班的學霸,就很明白了。


關鍵不在於她上了輔導班,還是沒有上輔導班。關鍵在於,她的內生動力是激活的狀態。而這種內生動力的激活,需要我們家長在啟蒙階段,就以信任的態度去呵護守候。


我們沒有辦法從表象上去比較,報了很多輔導班,與沒有報輔導班之間的差異。


因為其差異,在冰山之下。

相關焦點

  • 「懶得考北大清華」而考入科大少年班的女孩冼奇琪不是自大是自信
    前不久,網絡上被一個16歲女孩的豪言壯語刷屏了,她說:「其實我也想過高三考北大清華,但就是懶得去考。」不明就裡的人,一聽這話,一定會說這是個口出狂言、狂妄自大、目中無人的人。其實不然,這個16歲女孩不是狂妄,而是說出自己的心裡話。
  • 「懶得考北大清華」,16歲「狂妄」女孩冼奇琪考入中科大少年班
    「懶得考北大清華」,16歲「狂妄」女孩冼奇琪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前不久,網絡上被一個16歲女孩的豪言壯語刷屏了,她說:「其實我也想過高三考北大清華,但就是懶得去考。」不明就裡的人,一聽這話,一定會說這是個口出狂言、狂妄自大、目中無人的人。其實不然,這個16歲女孩不是狂妄,而是說出自己的心裡話。
  • 「懶得考北大清華」,16歲女孩口出狂言,最後考上什麼大學
    前不久,網絡上被一個16歲女孩的豪言壯語刷屏了,她說:「其實我也想過高三考北大清華,但就是懶得去考。」這樣的豪言壯語,想必一定是位學神,網友紛紛表示:人家口中的懶是謙虛,而你所說的懶,是真的懶!她的確沒有機會考北大清華,因為她不會經歷高三,不會參加全國高考。中國科技大學是中國版的「麻省理工」,被譽為中國科學家的搖籃。
  • 那位口出狂言"懶得考北大清華"的16歲女孩,最後竟考上這個大學
    前段時間在網絡上被刷屏的16歲女孩的豪言壯語還記憶猶新,她說:「其實我也想過高三考北大清華,但就是懶得去考。」敢說這樣的豪言壯語的人,要麼是位學神級別,要麼是學渣級別。不過網友卻紛紛表示說:人家口中的懶是謙虛,而我們所說的懶,是真的懶!
  • 廣東16歲女孩口出豪言:「懶得考清華北大」,她到底考多少分?
    有云:「一將功成萬骨枯」,有的人寒窗苦讀,而她卻輕輕鬆鬆就能讓清北對她拋出橄欖枝,她就是廣東神童冼奇琪,那她又是如何做到的呢?那麼她挑選清華北大的資本在於哪裡呢?「少年班」這個概念想必可能都有所耳聞。但也是那些頂尖水平的學生才能享受到的資源。對於平常要擠著獨木橋過去的同學可謂是「可望不可即」,但對於冼奇琪來說,以她的成績這都是囊中之物。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同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英才少年班的錄取名單上,冼奇琪就以663分的高分被英才班所錄取。
  • 這名女孩曾揚言:懶得上清華北大,最後她直接上了這所大學
    這名女孩曾揚言:懶得上清華北大,最後她上了這所大學!最近,小編被網絡上一個女孩的豪言壯語所震驚,因為她說,她以前也是在高三的時候想考北大,清華的,但是自己卻懶得去考。因為她說他懶得去考,其中就是有一個暗示,就是說明她肯定是一位學神。因為只有學神才會這樣口出狂言,那麼這名女孩兒是誰呢?他叫冼奇琪來自華南師範大學的附屬高級中學。沒錯你沒有看錯,就是這樣一位天才少女僅16歲就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少年班錄取。
  • 16歲考生「口出狂言」,懶得考清華北大,她最後考了多少分?
    她說了這樣一句「懶得考清華北大」的話,也讓我們感到詫異。那麼這位16歲女孩到底考了多少分呢?很多學生認為,既然這位女生「懶得考清華北大」,基本上說明了她的學習成績不好,與清華北大無緣,是一種「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 16歲女孩口出豪言:「懶得考北大清華」,最後考上什麼大學了?
    前段日子,有一位16歲女孩的壯志豪言在網絡上被刷屏了,「我也想考北大清華,但是我懶得考。」這話一出,大家紛紛猜測是誰給這位女孩的勇氣,難道是梁靜茹嗎?清華北大想考就考?而中科大被稱為「中國的麻省理工」,是中國科學家的搖籃之地,培養了無數傑出的科學家,能夠進入少年班的學生,無一例外不是妥妥的學霸。
  • 16歲女孩「口出狂言」:我懶得考清華北大,網友:她是實話實說
    曾聽過這樣一則笑話:「小時候,我曾在到底要上清華還是北大這件事情上糾結過很久,現在想想,自己真的是想多了。」考進清華北大,是每個學生的夢想,但是有一位來自廣州的16歲考生,竟然口出狂言「懶得考清華北大」,那她到底考入了什麼大學呢?
  • 16歲女孩「口出狂言」:我懶得考清華北大,網友:她是實話實說
    曾聽過這樣一則笑話:「小時候,我曾在到底要上清華還是北大這件事情上糾結過很久,現在想想,自己真的是想多了。」考進清華北大,是每個學生的夢想,但是有一位來自廣州的16歲考生,竟然口出狂言「懶得考清華北大」,那她到底考入了什麼大學呢?
  • 那個說「懶得考清華北大」16歲女孩,最後考了多少分?
    而一問道考什麼學校,小小的腦袋裡還會裝著大大的疑問,自己究竟是考清華呢,還是北大呢?這個問題還真是讓人難以抉擇呢! 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再也不會那麼大言不慚了,回想兒時的壯志凌雲,只能說一句,還清華北大,真的是想多了。985,211高校都足夠讓我們拼命了,更不要說清華北大這樣高等學府了!
  • 「懶得考清華北大」,天才少女一句話惹爭議,最後考得如何?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在很多人家長和學生的眼裡,清華、北大,那可是很了不起的學校,如果自己家的孩子可以考上清華北大,估計高興的可以擺好幾天的酒席。
  • 「懶得考北大清華」,16歲女孩口出豪言,到底上了什麼大學?
    更多考試指南及考試複習資料到【文得學習網】查看閱讀~「我也想考北大清華,可是我懶得考。」前段時間,一個16歲女孩的豪言壯語很快在網上上火了起來。這句話一出,大家紛紛猜測,到底是誰給了這個女孩勇氣?清華北大想考就考?
  • 那個「懶得考清華北大」的廣東女生,最後考到哪去了
    說是有個16歲的廣東女生,揚言「懶得考清華北大」。對我來說,我感覺這話一點毛病都沒有。至於「懶得考清華北大」…這不是我心理陰暗,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又有學渣開始吹了。但實際上,人家是真的懶得考清華北大。因為剛剛16歲,還正在上高二的她,以663分的成績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學院錄取了。
  • 16歲女孩年少輕狂:我懶得考清華北大,卻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錄取
    這就正如這位16歲的小女孩一樣,她說出了一句令很多人為之嘆息的話:「我之前也想過高考報考清華北大,但是我懶得考」!這句話乍一聽,感覺有些目中無人,不僅覺得太年少輕狂了,甚至還覺得有些可笑。清華北大作為國內重點大學,是普通考生想考就能考上的嗎?
  • 16歲少女口出豪言,「懶得考清華北大」,同學:謙虛了
    可能一些人在讀書的時候,拼盡全力,努力學習,最後都不一定更能夠考進去。但是如果有人說「懶得考清華北大」,可能大部分人都會認為他是在說大話吹牛吧!很多網友在看到她說出這樣的話的時候,都覺得她是在吹牛,但是熟悉她的同學卻說,她說懶得考清華北大,其實是謙虛的說法。由此我們可以斷定,她是一位非常有實力的學霸級學生。因此大家也非常好奇,她到底是誰?這樣一位學霸,懶得考清華北大,最後會去上什麼大學呢?
  • 那個曾說「懶得考清華北大」的16歲廣東女孩,她後來成績如何?
    可在廣東卻有這樣一個女孩兒,她卻說「其實我也想過上高三考清華北大,但是就是懶。」後來她的成績如何了呢?先說北京大學,是我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在晚清時期那會兒是京師大學堂,成為了第一所新式大學,在中國近代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當時的京師大學堂就是最高學府和教育機關,同時也標誌著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的開端。
  • 16歲廣東女孩,口出狂言「懶得考清華北大」,最終考了多少分?
    還記得有一位16歲的女孩說出,自己懶得考清華北大嗎她就是來自廣東的女孩兒冼奇琪,如果只看這句話,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在吹牛,認為這個女孩太過狂妄了,其實很多人曲解了冼奇琪的意思,當時她是這麼說的:其實我也想過上高三考清華北大,但是就是懶,萬一還不小心考砸了,就上不了了。
  • 廣東16歲女孩口出豪言:「懶得考清華北大」,她最後考了多少分?
    自強不息與艱苦奮鬥都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之一,這激勵了無數的中華兒女奮發圖強,在每個時代中煥發著耀眼的光芒,但是在不久前,卻有一個16歲的廣東女學生揚言「懶得考清華北大」,而她最後也真的沒有參加高考,她最後到了哪裡呢?而她背後的話是否另有隱情呢?
  • 廣東16歲女孩口出豪言:「懶得考清華北大」,她最後考了多少分
    自強不息與艱苦奮鬥都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之一,這激勵了無數的中華兒女奮發圖強,在每個時代中煥發著耀眼的光芒,但是在不久前,卻有一個16歲的廣東女學生揚言「懶得考清華北大」,而她最後也真的沒有參加高考,她最後到了哪裡呢?而她背後的話是否另有隱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