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在中國知名度最高的美劇(沒有之一),《老友記》已經不需要過多的介紹。上世紀90年代中期,是喜劇的一段黃金年代,
《宋飛傳》、
《人人都愛雷蒙德》、
《威爾與格蕾絲》等大批優質喜劇紛紛湧現,《老友記》在群雄之中脫穎而出,成為了流傳最廣、最能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優質作品。
1993年,三位製作人David Crane、Kevin S. Bright和Marta Kauffman湊在一起想寫一出紐約小青年們的友情故事,他們一起把7頁長的劇本送到了NBC,最後幾經修改,才有了最初的雛形,更名為《Friends Like Us》。1994年9月22日,這部都市喜劇終於得以播出,定名《Friends》(《老友記》)。
如今,距離《老友記》開播已經過去了整整20年,從1994到2004,這部劇漸入佳境,10年間獲獎無數。但是《老友記》的影響力已經遠遠超過了它的播出周期和地域。就在2014年的中國,還有許許多多老友記主題餐廳和咖啡館,80後90後的人們來到一個個山寨版的Central Perk,對店裡的擺設和劇照如數家珍,時不時問候一句"How you doing?」。而這只是世界各地的一個縮影。
在播出的10年間,《老友記》共獲得過62個艾美獎提名,其中六次獲獎。它被《帝國》雜誌評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劇集第7名;《TV Guide》雜誌史上最偉大劇集第21名;全美編劇工會史上最偉大劇本第24名……在中國,《老友記》的意義更加多樣。光碟和網絡是觀眾們接觸它的渠道,這也無意間拓寬了這部美劇的傳播率,延長了它的播放周期。這部劇是很多中國人的「入門美劇」,它打開了人們認識美式幽默和美國文化的一扇門。在中國,《老友記》更是普及率超高的英語教材,是一代人練口語練聽力的必備讀物。它被模仿,被山寨,卻從未被超越。從官方認證到民間口碑,《老友記》跨越了雅和俗,形成了一種文化符號。
下一頁 它憑什麼一火十年?
《老友記》首播集中,富家女Rachel一上來就驚爆逃婚戲碼,在五個新朋友的鼓動下,她剪掉了老爸給的信用卡,掙扎著開始學會獨立,「六人行」新生活就此展開。
Rachel的故事雖然很戲劇化,但也很有代表性。上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經歷了一次高速發展,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更加顯著,一切都更加開放和包容,這讓更多人選擇來到大城市實現美國夢。青年人「合租」、「群居」成為普遍,朋友超越了家人,成了最密切的伴侶。然而這些年輕人對未來卻都是打著大大的問號,他們一面樂觀、熱情、High點不斷,一面不斷在社會上碰釘子。製作人
David Crane和
Marta Kauffman就瞄準了這一點,他們堅信「每個人都經歷過或正在經歷這樣的階段」。
《老友記》的誕生,恰好就滿足了當時電視觀眾的訴求。六位主角構成了一個朋友圈,他們中有教授,也有服務員;有富二代,也有窮屌絲;有人潔癖控制狂,有人貪吃好色——就像從大街上隨意抓取的六個樣本,歡迎各色青年自我代入。嬉笑怒罵,生活瑣事,講幾個葷段子,傳遞點正能量,這對於那些充滿壓力的奮鬥青年們來說就像電視機前的一次小Party。《老友記》講述了他們的故事,陪伴了他們的成長。
每一部美劇中都有幾位令人經久難忘的角色,而像《老友記》這樣,六位主演不分伯仲,個性鮮明、真實健康,「合體」得如此成功的實屬罕見。如此強大的化學反應源自於20年前選角的殘酷PK賽。
1994年,當NBC確定把《老友記》作為重點項目之後,總裁
Warren Littlefield的電話都快被大大小小的經紀人打爆了。整個確定角色的過程堪稱血雨腥風,選角的淘汰比例是:每個角色1000人→每個角色75人→每個角色3-4人→終極PK。
飾演Ross的
大衛·休默是第一個入組的演員。柯特妮·考克斯 (Courteney Cox)也很快進入了製作人的視線,不過他們想讓考克斯飾演Rachel,但她本人卻更喜歡Monica,最終也得償所願。至於馬特·勒布朗(Matt LeBlanc),製作人們對他的分歧很大,勒布朗為Joey試鏡時加入了很多自己的元素,甚至改變了原本的人物設定,好在華納電視部的高層很買帳,讓他拿下了這個角色。詹妮弗·安妮斯頓 (Jennifer Aniston)、莉莎·庫卓和馬修·派瑞三個人則都是通過一輪輪的激烈面試才走到了最後。六位演員確定後,《老友記》的編劇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加工,他們針對六個人本身的特點,來重新打造故事框架。到了第一季拍攝後期,《老友記》已經逐漸成為了為六位演員量身定做的情景劇。比如Joey原本並不"白目",Monica原本也沒那麼強迫症,是六個人在片場碰撞出的火花讓編劇們改變了思路,抖出了更有料的包袱。隨著默契加深,劇情深入,這種「人戲難分」的感覺更加明顯,也造就了《老友記》獨特的真實感,和六人組之間的強大磁場。
布拉德
·皮特客串的第8季第9集一直被人津津樂道,當時他與詹妮弗
·安妮斯頓已經是情侶,而皮特的角色在劇中卻被設計為一直看Rachel不順眼的老同學,噱頭和笑點全集密布。第六季21集與22集中,銀幕硬漢布魯斯
·威利斯客串與Rachel一見鍾情的魅力大叔,但實際上卻是個蛇精病+愛哭鬼,他還憑藉這個角色得到了當年艾美獎的最佳客座男演員大獎。茱莉亞
·羅伯茨在第2季第13集中作為Chandler的老同學出場,在廁所中狠狠地戲弄了一頓Chandler,騙走了他所有的衣服,這段戲後來還被周星馳和鄭秀文在
《行運一條龍》裡照抄了一遍。第7季第20集,
薇諾娜·瑞德化身一直暗戀Rachel的蕾絲邊,與詹尼弗
·安妮斯頓獻上一記女女之吻,也成功拉動了那一季略顯低迷的收視。
10年間,觀眾們已經習慣於在《老友記》中等待下一次驚喜。除了經典的臺詞、極品的段子之外,每次明星的客串也照樣能掀起一番話題。約克公爵夫人薩拉·弗格森、時尚大亨拉爾夫·勞倫……這些跨界大腕也都曾因為心水《老友記》,紛紛「屈尊倒貼」來友情客串。客串這款「副產品」的成功,也反過來印證了這部劇紮實的群眾基礎和品牌效應。
劇中六人組每天必去報到的公寓樓下的Central Perk咖啡館
下一頁 老友今昔20年之詹妮弗·安妮斯頓
老友今昔20年詹妮弗·安妮斯頓 (飾演 Rachel Green)
嬌氣、虛榮、多變——《老友記》中的Rachel Green並不是個多麼討喜的角色,但是詹妮弗·安妮斯頓卻把她演繹得真實動人。她把這個富家女的小毛病和優點揉捏在一起,塑造了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都市女郎。反過來,Rachel也成就了詹妮弗的事業,在六位老友中,詹妮弗的「後老友記時代」過得最為風光,直到如今,她也依然是好萊塢炙手可熱的喜劇明星,和多家媒體榜單上的「最性感女人」。
1969年出生的詹妮弗
·安妮斯頓如今已經45歲了。想當年她初來乍到進入演藝圈時,還只是個十七八歲的妙齡少女。跟Rachel的經歷很相似,詹妮弗為了實現演員夢,也打過很多雜工,包括在餐廳做服務員。詹妮弗的事業一開始並不順遂,最初的幾部美劇可謂「每演必砍」,上世紀90年代初期,詹妮弗參演的幾部劇像是《Molloy》、
《The Edge》、《Muddling Through》等都紛紛難逃厄運。其他幾部作品也都早就被觀眾遺忘了。
在經歷了一段低谷之後,迷茫的詹妮弗找到當時NBC娛樂部的主席
Warren Littlefield,希望能聽到一些意見,並尋求到更好的機遇。Warren鼓勵她堅持走這條路,並幫助她加入了《老友記》的選角大戰。那一年詹妮弗原本還有機會可以去
《周六夜現場》做演員,但是她拒絕了這個難得的機會,把所有的籌碼都壓在了這部情景喜劇上,結果她中了頭彩。
那10年裡,詹妮弗·安妮斯頓不僅貢獻了一個喜劇角色,更塑造了一種「Rachel體」的流行文化。Rachel髮型、Rachel個性,這都曾是那個年代的專有名詞。這一切都源於這個角色的真實感。作為一個白富美,Rachel選擇白手起家獨自謀生,她毛病多多,卻也勇氣十足。隨著時間的推移,詹妮弗把自己對Rachel的理解逐漸滲透到了拍攝中,這個人物越加豐滿,也越加受人喜愛。
2000年-2004年,詹妮弗·安妮斯頓憑藉《老友記》連續五年獲得了艾美獎的提名,並在2002年成功折桂。2003年,她還將一枚金球獎收入囊中;從2002-2004,她連續三年獲得青少年選擇獎最佳喜劇TV女演員大獎。
《老友記》給詹妮弗
·安妮斯頓鍍上了一層金燦燦的外衣,到最後一季,她的片酬已經達到每集100萬美元。比這更重要的是,這部劇為她鋪平了以後的康莊大道,也奠定了她喜劇票房靈藥的地位。在10年拍攝期間,詹妮弗就頻頻被電影導演看中;《老友記》之後,她更是用
《馬利與我》、
《惡老闆》、
《冒牌家庭》等等證實了自己的票房號召力。除了與布拉德
·皮特那段世人矚目的戀情之外,安妮斯頓最閃耀的標籤還是Rachel Green。相信再過五年甚至更久,安妮斯頓在喜劇領域也依然會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因為她是曾在電視前陪伴了美國人民10年的「不老甜心」。
安妮斯頓與未婚夫Justin Theroux。最新消息傳出她已成功懷孕,這是她的第一個小孩
下一頁 老友今昔20年之柯特妮·考克斯
柯特妮·考克斯 (飾演 Monica Geller)
與《老友記》中Rachel與Monica相似,生活中的詹妮弗·安妮斯頓與柯特妮·考克斯也是一起走過數十年的好姐妹。儘管近兩年,她們之間的友誼似乎出現了裂痕,但在粉絲們的眼中,她們依然是拆不開的一對閨蜜。
說來很巧,科特妮
·考克斯最初來到《老友記》劇組面試的時候,接到的是Rachel這個角色,但是她自己卻更加喜歡有點偏執狂的Monica。最後她通過自己的努力如願得到了這個角色,並把她演繹成了一個又龜毛又暖心的「媽媽型好友」。
科特妮1964年出生在阿拉巴馬州,她的父親是個商人,沒有人給過她藝術上的影響,但是科特妮還是聽從了自己的內心,大學讀到一半,她扔下了建築系高材生的未來,轉而開始投身表演行業。
10年《老友記》讓科特妮名聲大噪,迅速躋身到一線美劇明星的行列裡。但或許是Monica這個角色的處女座特徵太多(處女座繼續躺槍),科特妮並沒有收穫安妮斯頓那樣高的人氣,也沒能繼續在電影圈有太大作為。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科特妮的電影事業不盡如人意,但是她卻繼續在美劇領域混得風生水起。就在《老友記》剛剛結局不久,著名製作人馬克
·切利就選中她出演
《絕望的主婦》中Susan Mayer一角,但是科特妮因為當時有孕在身而錯過了這個機會。2009年,她再次出擊,主演了美劇
《熟女鎮》,展現女人四十的感受與生活。這一次,科特妮還嘗試走到幕後,第三季中有兩集就是由她擔任導演的。
如今已經50歲的科特妮在為自己尋找一條新的道路,擔任導演和製作人的經歷讓她覺得很愉快。2014年,她開始執導自己的第一部電影作品
《Hello I Must Be Going》(暫定名),或許未來我們將看到一個在片場叱吒風雲的Monica。
下一頁 老友今昔20年之大衛·休默
大衛·休默 (飾演 Ross Geller)
在六位「老友」中,大衛·休默是唯一一個通過「走關係」進組的演員。製作人Kevin S. Bright此前與休默有過合作,對他印象很深。在創作《老友記》劇本的時候,Kevin就是以大衛·休默為原型來塑造的大學教授Ross。
一直覺得"Ross"是三個男生中越活越年輕的,你們說呢?
在紐約出生,在洛杉磯長大,父母都是出色的律師,大衛·休默的成長環境算得上十分優渥。原本休默以為自己會跟父母一樣做個律師,或者做個醫生,但是讀中學時一次偶然接觸表演的機會,讓他徹底改變了人生軌跡。
1988年,休默大學畢業,拿到了演講/戲劇專業的學士學位。同年,他和7個要好的同學在芝加哥成立了Looking glass戲劇公司,7人既是演員、編劇也是導演,他們導演和參演了不少片子。在1989-1992年之間,大衛·休默輾轉在各個劇組,只能接到一些跑龍套的角色。1993年,休默終於得到了一個常駐角色,他出演了情景劇《Monty》,也正是因為在劇中的出色發揮,才讓製作人Kevin S. Bright對他青眼有加。
事實上,大衛
·休默一開始並不想參與《老友記》,因為他不想再演情景喜劇了。但是Kevin的盛情令他沒法拒絕,劇本也慢慢打動了他。進組之後,大衛逐漸找到了感覺,Ross這個正直又有點古板的學究派大個子與他本人貼合得天衣無縫。第一季他就被提名了艾美獎喜劇類劇集最佳男配角。很多年後大衛
·休默表示過,他是借鑑了
《佩姬蘇要出嫁》中
尼古拉斯·凱奇的形象來演繹Ross一角。
以44歲高齡迎娶攝影師小女友Zoe Buckman沒多久就當爹了,要不要這麼幸福啊
下一頁 老友今昔20年之馬修·派瑞
馬修·派瑞 (飾演 Chandler Bing)
出生在美國,成長在加拿大,之後又回到洛杉磯,馬修·派瑞的從影之路十分曲折。她的父親就是演員,母親也曾是一名模特,還做過加拿大總理的新聞秘書。基因優秀的馬修·派瑞其實一開始沒有想過去演戲,而是熱衷於網球。13歲那年,馬修在加拿大青少年單打中排名第二,差一點就成了職業網球運動員。
放棄了網球生涯之後,馬修來到洛杉磯開始在演藝圈發展,他在巴克利高中參與了很多表演項目,1988年,他參演電影
《吉姆裡登生活中的一天》,與
瑞弗·菲尼克斯有了一次親密合作。上世紀80年代,馬修還在美劇
《Second Chance》中扮演過重要角色,並客串過
《成長的煩惱》。1993年,馬修厭倦了總演些小角色,決定發展他的寫作才能,他曾寫過一個叫做《Maxwell's House》的劇本,是關於幾個年輕人的故事。當時NBC對這個題材很感興趣,可是他們手中正在運作風格類似的《老友記》,於是放棄了馬修的本子。雖然沒能實現初衷,但馬修也算「因禍得福」,他最後得到了《老友記》中溫情而脆弱的Chandler的角色。
熟悉《老友記》的觀眾都應該會注意到,馬修在第四季前後體重驟變,這是因為他當時正在經歷痛苦的戒療。儘管《老友記》的成功為馬修帶來了很多名利,但是他過得並不開心,1997年,馬修被報導因為酗酒和藥物成癮而進了戒療中心。難得的是公眾和朋友對他都十分包容,其餘五位老友也紛紛表示了對馬修的支持,並對他成功戒癮而感到驕傲。《老友記》劇組也沒有因為馬修的個人問題而放棄他,忽胖忽瘦的Chandler依然在螢屏前講著冷笑話。在《老友記》的劇組中,馬修·派瑞度過了自己最艱難的一段日子。
離開《老友記》之後,馬修最優秀的作品當屬2006主演的
《熱血教師》,這部作品讓他獲得了「迷你劇/電視電影最佳男主角」艾美和金球的雙料提名。此外他還主演過
《美國鳥類》、
《重回十七歲》等電影。2011年,馬修重回老本行,主演辦公室喜劇
《陽光先生》,但這部劇很快夭折;2012年,他又在美劇
《走出豔陽天》中出演牙尖嘴利的體育解說員,可惜此劇又在2013年五月被砍。
去年的華鼎獎頒獎禮上,馬修·派瑞曾經來到過中國,並獲得了「全球最佳男演員」獎,雖然這樣一個獎有點尷尬,但是馬修還是在臺上表達了喜悅之情,並說自己還從沒得過什麼獎,所以儘管在千裡之外的中國,他也肯定會趕來領獎的。言語中是他慣有的幽默感,但也不無辛酸。對於那個曾經帶給過觀眾無數段子和冷笑話的Chandler,也許電視圈真的欠他一座獎盃。
下一頁 老友今昔20年之馬特·勒布朗
馬特·勒布朗 (飾演 Joey Tribbiani)
如果你熟悉老友記的劇情,會發現多情而又有點放縱的Joey原本並不是那麼沒頭腦的角色,而是隨著劇情的發展越來越呆萌。這都來自於馬特·勒布朗的自我發揮。在試鏡的時候,他就大膽給角色加料,這也讓製作人對他刮目相看。他們按照馬特的設計修正了Joey這個角色,也讓他成為了劇中人氣最高的男性角色。
跟馬修·派瑞相似,馬特·勒布朗原本對表演也是毫無興趣,他鍾情於摩託車,一度想把賽車作為自己的終身職業,但最後因為老媽極力反對而作罷。1985年從牛頓北中學畢業後,馬特揣著3000美金到紐約去闖天下,在那裡他開始了表演生涯。長相俊俏的馬特很快成了廣告明星,他的事業順風順水,很快拍到了第一部電影,並在1993年走進了《老友記》的劇組。
Joey這個角色讓馬特·勒布朗奠定了自己獨特的花花公子的形象,他沒心機,沒智商,更是窮得叮噹響,但卻是個把妹高手,有一套自己的魅力秘籍。那句「How you doing」 更是劇中最經典的臺詞之一。
《老友記》結束之後,許多劇迷依依不捨,凱文
·布賴特(Kevin Bright)等幾位製作人推出了衍生劇
《喬伊》,講述Joey與幾位老友分別之後的生活,馬特
·勒布朗這次成為了絕對的男一號。可惜好景不長,兩季之後
《喬伊》被砍,馬特
·勒布朗從此也徹底告別了Joey這個角色。
2006年之後,沉寂了多年的馬特
·勒布朗捲土重來,在2011年主演了全新喜劇
《劇集人生》。《劇集人生》講述的是英美兩國的圈裡人湊到一起之後創作電視劇的趣事,馬特
·勒布朗在劇中飾演的就是他自己。這次大膽的嘗試得到了回報,馬特終於在2012年得到了自己的第一座金球獎獎盃。在2003年和2004年,他都曾憑藉《老友記》入圍喜劇類最佳男主角,但卻與大獎擦肩而過。
馬特·勒布朗在《劇集人生》中演他自己,真的是戲如人生
下一頁 老友今昔20年之莉莎·庫卓
莉莎·庫卓 (飾演 Phoebe Buffay)
《老友記》中Phoebe結婚的時候,她的老公Mike曾說「你是如此奇怪而美好的女人」。這便是Phoebe這個角色的最佳註解。莉莎·庫卓的出色演繹令這個既樂觀又古怪的女子如此地深入人心,《老友記》的粉絲們誰都能哼上一段《Smelly Cat》,誰都會記得她為弟弟代孕的奇葩經歷。這個腦洞無限大,又充滿正能量的奇女子,是情景喜劇中最經典的女性角色之一。
如果不是突然對演戲感興趣,莉莎
·庫卓現在可能跟她老爸一樣,是個出色的醫生。1963年,莉莎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她的父親是世界聞名的治頭疼的專家。莉莎的成績一向優秀,並曾打算從事藥物研究方面的工作,但她心裡一直藏著對表演的熱愛。莉莎哥哥的好友喬恩·洛維茲(Jon Lovitz)是一名喜劇演員,在他的鼓勵下,莉莎開始了嘗試做喜劇演員。喬
恩·洛維茲鼓勵庫卓去為一個喜劇《低俗觀眾》試鏡,可惜被拒絕了。但她被引薦給了辛西婭·西澤提,著名的喜劇講師,學習即興表演。1993年,庫卓試鏡成功,在NBC喜劇
《我為卿狂》裡飾演一個女侍應。NBC很欣賞她的才華,鼓勵她為NBC另一新劇試鏡,可惜沒能成功。不過後來,她過關斬將,成為了《老友記》裡的Phoebe,職業生涯也就此改變。10年《老友記》期間,莉莎
·庫卓曾經六次得到過艾美獎喜劇類最佳女配角的提名,並在1998年擊敗了眾多實力對手,捧得了這座沉甸甸的獎盃。
在參演《老友記》期間,莉莎
·庫卓就屢次被電影導演相中,她先後出演過
《阿珠與阿花》、
《內神外鬼》等許多喜劇,還曾在2000年與
梅格·瑞恩、
黛安·基頓一起主演了
《來電傳情》。感情生活上,莉莎也十分如意,她在1995年嫁給了法國廣告人Michel Stern,《老友記》第四季第五季中,莉莎拍攝大肚子的戲份時,其實她自己就是有孕在身。編劇們也正好來個順水推舟,創作了Phoebe為弟弟代孕的劇情。
不久前,三姐妹重聚《吉米雞毛秀》
從《老友記》停播的那一刻開始,劇迷們就在不斷呼喚著六位老友們的重聚,《老友記》電影版就跟詹妮弗
·安妮斯頓懷孕一樣,無數次被說得煞有介事,又無數次被證明只是謠傳(希望這次是真的!)。在老友分離之後的10年裡,幾位主演也曾通過不同的方式重聚,比如安妮斯頓去《熟女鎮》中客串,柯特妮·考克斯與馬修·派瑞在《走出豔陽天》中「夫妻重逢」。就在上個月,安妮斯頓、考克斯和莉莎·庫卓三姐妹還在《吉米雞毛秀》中攜手亮相,沒有人在意那段表演好不好笑,僅僅是一個亮相,就收穫了無數人尖叫和唏噓。一轉眼真的已經20年了,老友們只能繼續在粉絲們的心裡繼續著那段婆婆媽媽卻也割捨不掉的友情故事。I』ll be there for you. Cause you are there for me too.
下一頁 粉絲祝福& 粉絲故事
時間在流逝,友情卻在發酵。六位老友們,希望你們一生幸福。(homelessdi)
老友,一輩子的回憶。你給我十年感動,我定愛你如當初。(水晶基德)
願你們永遠都如我們初遇時那般美好純粹。(月愛楊)
你不是任何一個老友,你和他們生活在完全不同的時空裡,但你會相信他們的存在,進而關注他們的命運,其實就是在關心自己的人生。(夜太白)
我覺得老友記最讓我感動的地方就是真實,他們都像是我們身邊的朋友。(Anderia康)
看老友記的時候就像在做一個夢,主角雖然不是自己,但也十分快樂的夢。然後,關掉視頻,就又會回到現實。(隅有一人)
是老友記伴我度過失去親人後最艱難的時光,估計今後再也不能停止反覆看這部劇了。(lovematthew21)
把談戀愛的時間都奉獻給了一季季的老友記,也算是在最美的時光裡遇見了最好的你們。(破陣子_風)
看過一段視頻,是安妮斯頓在另一部影視劇中,在車上,當聽到老友記的篇曲時,馬上熱淚盈況!其實,現在我只要一想起那朝昔相處的6個人已勞燕紛飛,我也會淚流滿面!(青松挺且直high)
我也不知道看過多少遍了,一開始討厭一些人到後來慢慢都接受了所有人的性格,真的就像老友一樣,真的是沒法表達,只有感動,你問我為什麼喜歡老友記,它就像是對我理想人生的劇透,我多麼希望也有其他五個friends。(Mzclan)
沒看老友記之前,真的不相信,友情能夠比愛情更深刻。(胡陸峰)
依稀記得自己是2009年開始看老友記的。至今已經有5年了。你們相信嗎,這5年裡,無數次地來回看。每一次都像第一次一樣。老友記對我的意義,已經不知道怎麼去形容。只是時不時會想,如果,我當初沒有聽我哥哥的建議,從來都沒有認識這六個可愛的老友,我的人生會失去多少。換言之,我從老友記獲得了太多。不僅僅是快樂。還記得自己第一次(到目前為止也是最後一次)被老闆炒魷魚後,躲在被窩裡哭泣不敢告訴爸媽。不知所措的我,打開電腦看老友記。它的治癒力是驚人的。幾集老友記下來。不知不覺眼淚已經幹了,對生活又充滿了信心。或者,這聽上去有些誇張,但是,老友記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部電視劇。他是對我來說非常重要的6位朋友。陪我度過每一天。(七哥的小貓貓)
記得小學三四年級的每個周五放學回家,都會迫不及待地坐在電腦前,一看老友記就是兩個小時。這一個習慣一直延續到上初三,沒變過。八年前的我看情節有趣,三年前的我靠它練習聽力和口語,而現在又看回了情節,每一次「複習」都會放肆地笑,更是一次次溫馨的體驗。真希望生活中也有這樣的朋友,能陪我沒心沒肺地歡笑和痛哭,一起走過充滿未知樂趣的人生。(降E大調無詞歌)
只能說,看完第九季,自己受不了百度劇透了結局之後,第十季隔了很久才忍心去看,最後哭到沒朋友,心裡一直相信他們在某個空間裡繼續在central perk裡說笑,以致於不敢看joey,害怕自己相信的被打破,他們真的分開了,可是不應該啊。(請叫我韋打綠)
我是2007年在大學的時候,因為一堂英語表演課而開始看老友記的,還記得表演的是第九季第一集,我扮演Ross,而我當時追求的對象是扮演Rachel,後來她就真的成為我的女友,也準備成為我的老婆。我也希望日後我們如果生兒子,英文就叫Ben,女孩就叫Emma,這也是我們倆對Friends的一種愛吧!
多希望時間能夠回到2004年,你們能夠一直演下去,直至你們不想演為止…因為we'll be there for you!(西西理由)
我在老友記二十歲那年遇到老友記,但這時你們已經皺紋已顯,年華不再。有時會把視頻定格在劇中你們年輕的樣子,想著就這樣遇見你們也挺好,因為那些動人的美好總會默默老去。而我,已見過你們最好的時光。(踏莎行丶)
這是我和男票最愛的美劇 我們倆百看不厭~除了搞笑以外它還讓我們明白 「愛」是個很慎重的字眼,「去愛」同樣是件很慎重的事,人在說「我愛你」之前,要先學會責任與擔當。(philipplahms)
近幾天發生的一件事,因為受英語老師推薦,舍友在搜狐上看了一兩集Friends,感覺有些無聊打算棄了,問我的意見,我好奇為什麼,他說了一些,總體感覺是對劇多少有點 理解不能,最後他問了我一個問題,你看Friends的時候什麼感受,這個問題觸動了我的思緒。
老友記我前前後後看了大概有5遍,次數在吧友中絕對算是少的,大學的時候如果有人問我相同的問題,我大概能說出十幾、二十個理由,這樣或那樣的,但是每次重新看完一遍老友記味道都不一樣,常讀常新的感覺,現在你要問我,對於Friends是什麼感受,我一下子很難說清楚,想了一下午,最後我跟他說我看老友記就是一種幸福的感覺(然後舍友驚異的眼神……一般人聽到這麼說估計也是一副』你逗我呢『的表情),但確實是什麼回事,就是很幸福,看劇時嘴角自動上揚。
以前遇到什麼棘手的問題心情很鬱悶的時候,總是隨手翻幾集看看,那真的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感覺,滿滿的幸福,等回過頭一看棘手的事還在(呵呵),之前就好像凍結了時間一樣,感覺如果生活中有Rachel、Monica、Chandler Joey…有多美好,有很長一段時間羨慕甘Sir可以看著他們在一起。
有很多人更喜歡像生活大爆炸一類的新劇,節奏更快,笑料更有爆發力,但是對於我來說Friends更生活,從我的視角看Friends從來都不是一部情景喜劇。(ihg1966)
每次來這裡,內心總有說不出的感覺,總覺得他們六個人就是我們身邊的你,我,他,就是我們身上的故事。看這部劇緣於多年前的大一英語課堂,那個可愛的小米老師,為了提高大家的口語,總是會在課堂上給我們放,一開始看只是為了收穫歡樂,並沒有學習口語,單詞之類過於高尚一點的初衷,一直不知道自己對老友的愛,直到前段時間看到chandler和joey在參加某個活動時的照片,joey已經花斑的頭髮和chandler略顯滄桑的臉,倆人緊緊擁抱在一起,我瞬間淚流滿面。我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流淚,也許是感嘆時光的流逝,又或者是為這感情的真摯,總之,一切皆源於我內心深處對他們深深的愛。從來沒有一部劇讓我有如此親切而又熱烈的感覺,最後的最後,也許這並不是一部劇,而是他們真實的生活。也是我們內心深處對親情,愛情和友情最真摯的期盼。(huff697724)
1994年到2004年的歡笑,2004年到2014年的回憶,使多少人感動,這部偉大的劇集,已深深地刻在了每位老友迷的心裡,激勵著我們,與六人一起肩並肩同行。
很遺憾沒能同他一起成長。友情,愛情,親情,無一不是使我們深愛著這部劇的原因之一。
chandler和joey這對好基友,一起玩耍,一起生活,一起看free porn,一起看Bay Watch,對於生活都有著相同的看法,當joey的演藝事業有了一點小小的挫折時,chandler安慰他,當chandler對自己的夢想遲疑時,joey鼓勵他;joey單純善良,chandler就像一位父親在照顧他,幫他交房租,幫他交水電費,當chandler要和monica同居時,joey無條件的支持他,可chandler始終放心不下,以各種理由,送錢給他,教他如何繳費,這種友情著實使人嚮往。
作為CM黨,chandler向monica求婚的那集,已成為我心中最神聖的一集:I thought that it mattered what I said or where I said. Then I realizedthe only thing that matters is that you. You make me happier than I everthought I could be. And if you let me, I*ll spend the rest of my life trying tomake you feel the same way. Monica, will you marry me?
而everybody finds out的第五季第十四集儼然已成為所有老友迷心中最經典的一集,lisa誇張的大叫:MY eyes ,my,eyes,rachel和phoebe與monica和chandler玩的把戲,ross發現時生氣的情景,chandler想monica說 I love you時的美好,無不讓我們捧腹大笑或瀟然淚下。
同樣,rachel和ross的愛情故事也俘獲了許多老友迷的心,就像chandler說的,他們為什麼就不能在一起呢?
you are my lobster。這是ross對rachel說的最經典的一句話,就這麼簡簡單單的三四個單詞,贏得了無數觀眾的心,這句話哪有那麼簡單?飽含著許多美好的情感。後來,他們分手了,中間六七年又分分合合,ross中間離了三次婚,經歷了解僱,升職。而rachel同樣也發生了很多事情,辭職,跳槽,升職,交了許多男朋友,卻沒一個能一起走到最後。而他們兩個,結婚,離婚,共同養育emma。這哪是兩個普普通通的朋友能做到的,最後,終於他們兩個走到了一起。
六個老友都有缺點,可是他們互相包容,他們就像真正的親人一樣,是個美麗的大家庭,十年的感恩節,十年的聖誕節,十年的元旦。他們一起見證了四次愛的結晶的誕生,五次看著自己的好朋友步入婚禮的殿堂,無數次好友的生日驚喜派對。
就像主題曲所說的 I*ll be there for you。 When the rain starts to pour 。 I*ll be there for you。 Like I*ve been there before 。 I*ll be there for you。 *Cause you*re there for me too
現在的老友們最大的lisa已過完了51歲的生日,最小的matthew也在8月19日剛過完45歲的生日,大家的事業也沒有出演老友記時的順風順水,可那時的記憶永遠也不會忘卻。
作為老友記的死忠粉,衷心的期望,能有個十年後的重聚圓了無數老友迷的心願。(曹雨芊16)
(感謝百度"六人行吧"對《老友記》20周年徵集活動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