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每個人的身邊都冒出了一幫「哭窮」的朋友,他們或許也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拿著不錯的收入,但是某些時刻總是「不經意」地展露他的「錢包空空」。明明沒有到彈盡糧絕、入不敷出的地步,卻提前陷入「經濟危機」,拿著不俗的收入,卻感覺自己過著「人下人」的悲慘生活。並且該群體還出現了「人傳人」的現象,仿佛朋友圈裡哭窮成為了「生活常態」。帶著迷惑和不解,讓我們看看年輕人的窮,到底窮在了哪裡。
還沒到戎馬一生,可以放縱的年紀,年輕人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卻已經「急不可耐」。能吃海底撈絕對不吃麻辣香鍋,為了吃一頓海底撈,卻願意吃更多頓麻辣香鍋。下雨不方便要打車,晴天太曬也要打車。萬事「怎麼舒服怎麼來」,面對逐漸沉重的經濟壓力,在朋友面前也能「接著奏樂,接著舞」。再怎麼「紙醉金迷」也有「花唄」兜底,只有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望著帳單,欲哭無淚。
精神匱乏
刷幾十個短視頻大腦卻一片空白
刷一圈短視頻,瞧幾行熱搜,仿佛天下大事盡在眼中,看似逐漸豐富的媒介傳播形式,卻不知不覺地將「社畜」們「圈地餵養」,大數據下社交媒體天天把最愛的信息「餵到嘴邊」,年輕人無奈逐漸地喪失了自我學習能力。都說「畢業就是失業」,沒想到畢業竟然是「重生」,寒窗苦讀十餘年的學習能力一朝還給小學班主任,現在做一份閱讀理解,或許比完成一項工作更具挑戰性。
目標無望
誰還能記得「最初的夢想」
從學生成為社畜,只需要一個「難搞」的領導。誰曾經不是「鮮衣怒馬少年郎」,踏出校園,胸膛滿懷希望,一副「我花開後百花殘」的氣
勢,卻在平凡的生活中迷失自我,無奈陷入「職場PUA」。萬事皆印證了斯·菲利普斯的那句老話:夢想最害怕的,是命運。當所有的「趾高氣昂」在職場和生活中消磨殆盡,誰都知道自己心中「空了一塊」,雖不甘心卻無法反抗,最終淪為一隻被反覆「煎炸」的「鹹魚」。
情感缺失
單身狗被迫成為「御宅男」
天涯何處無芳草,只是沒有玫瑰花……無論你在廣袤的草原怎麼尋找,卻無法找到那朵屬於你的「花朵」。很少有單身狗自願「孤獨」。無非是片葉不沾身,才無奈投入「B站」的懷抱。沒房不結婚、聘禮六位數、各種紀念日,只能擁抱孤獨。
健康告急
富貴病已經瞄準年輕人
脂肪肝、高血糖、高尿酸……各種「富貴病」都逐漸呈現「低齡化」的趨勢。時下枸杞杯中留的「新養生法」似乎療效甚微,和每天「夜夜笙歌」的生活方式相比,如同螳臂當車,不少人在折騰完之後再找補為時已晚,當健康亮起紅燈,似乎你手裡的所有東西,都變得不再有什麼價值。
親情疏遠
我和親戚只是「走走而已」
家庭群裡各色各樣的「謎之轉發」已經讓年輕人慾哭無淚,知識鴻溝構建的生活方式在慢慢地將年輕人和家裡的親戚們疏遠,最後只能維持著「走一走」的關係。年輕人獨自在大城市打拼是當代社會常態,沒有家人的陪伴,親情似乎已經變得遙不可及,只能面對著冰冷的手機屏幕揮手,還要擔心著流量不夠的「悲傷問題」。沒有家長裡短,只能面對著生活,唉聲嘆氣……
沒「那個」我很難辦事兒
年輕人的窮,到底窮在哪兒?
城報記者 吳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