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針對女性的暴力事件屢見報端,僅僅上周末兩天時間,就前有5歲女童被鄰居帶走性侵住進ICU,後有前男友被退婚後暴打女方致其死亡。
在為受害者們的遭遇扼腕嘆息的同時,對於這些加害者為何能喪心病狂地施暴於人的問題更是大家應該思考的。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識別潛在危險分子的基礎上盡一切可能在生活中避免類似《素媛》這樣的悲劇再次上演。
一個人是否為心理變態(psychopath),需要由專業人士藉助相關的評估工具來進行判斷。但當或是(具有反社會特徵,破壞性和侵略性較強的自戀者)真的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時,其實通常是有跡可循的。尤其當這個ta是我們的身邊人,乃至枕邊人的時候:
心理變態者的情緒反應水平較一般人更低,且往往缺乏驚嚇反應(黑爾, 2019)。事實上,有研究發現,即使在面對令人感到害怕的東西或刺激時,他們也依然不會出現恐懼和焦慮等相關的正常反應(詳見)。
這一發現表明,心理變態的殘忍無情是普通人望塵莫及的,因為他們行事完全不受主觀情感的影響,甚至也不會顧及自己的行為可能招致的懲罰。畢竟,這樣的個體不像其他有同理心的正常人那樣能夠感受到焦慮或恐懼。
冷血的天性使得他們在親密關係中無法與伴侶共情,也無法調控自己對伴侶的攻擊或侵害行為。在自然狀態下,心理變態者會給人一種悚然的鎮定、安靜和冷漠感——這與他們在社交中試圖假裝的為人熱情截然不同。
心理變態者善於蠱惑人心,他們那賣弄唇舌的表面魅力可能會在一開始將人吸引住,但建立起的情感聯結往往是單方面的,而且無法持久。
心理變態者以強烈的&34;而聞名。當他們試圖操縱一個人時,眼神會直直地鎖定目標。那是一種近乎爬行動物的凝視,有受害者體感為&34;和&34;,而當他們的企圖是引誘某人發生關係時,這種凝視甚至還可能是&34;。
正如羅伯特·黑爾(2019)在《黑爾變態心理學》中所描述的:
&34;掠奪般&34;
《沉默的羔羊》劇照
心理變態者皮質醇水平偏低,而研究表明低水平的皮質醇與更高的獎賞依賴性(reward dependence)有關,這類個體對感官刺激的需求遠大於普通人,並且缺乏恐懼反應,對懲罰性的後果敏感度較低(Arabi,2020)。
由羅伯特·黑爾開發的《心理變態核查表》將&34;列為心理變態者的特徵之一。對刺激的渴求讓他們在無聊時焦躁不安,衝動之下就可能出現高風險行為。
為了終結無聊、尋求刺激,心理變態者便可能採取欺騙/傷害他人、進行極限運動或從事各種犯罪活動的手段,來獵取儘可能多的亢奮感。
他們對刺激和娛樂的過度需求,加上他們缺乏悔過的能力,使得他們能夠同時投入多角親密關係或性關係之中。
即使他們已經有一個主要的伴侶,也總是在酒吧、工作場所、各類在線約會平臺等任何能撩到替補對象的地方四處獵豔。
你會注意到,具備前述品質的人,他們似乎並不滿足於擁有穩定的家庭生活或成功的事業。對於心理變態者來說,最新的就是最令人興奮的,而且他們往往很快就會厭倦當前所追逐的對象,轉而去尋找&34;的目標。
自吹自擂是心理變態者的族群天賦,他們常常過度吹噓自己的能力,認為整個世界都該為他們服務。
此外,自我膨脹是心理變態者的家常便飯——無論好壞,他們將任何使自己與眾不同的品質引以為傲,並相信自己是凌駕於一切規則的存在。
這種自大並不是單純的傲慢囂張,而是心理變態者對自己的一種核心信念。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有這種信念的痕跡。任何形式的偷竊、犯罪、欺詐、不忠或暴力對他們來說都不成問題;他們鄙視所有無法無視良知道德、不擇手段達成目標的&34;。
他們能從理性上區分對錯,但出於道德能力的缺陷,他們並不在意對或錯。心理變態者相信自己是高人一等的,這種歪曲的思想讓他們得以大大方方地用一種損人利己的處事原則來橫行世間。
比如,一個外表極具吸引力的已婚惡性自戀者可能會覺得,不多和幾個女性發生關係就是對自己顏值的浪費,或者憑自己的外貌,理應在工作中受寵;心理變態者常有的信念是,自己不必像別人一樣努力工作去&34;到他們認為本該無條件給予他們的東西,而且他們對於通過侵害他人、不擇手段地去獲得這些東西完全不會有任何心理障礙。
眾所周知的是,心理變態者樂於享受無需工作就能從依附對象那裡獲取經濟資源的寄生式的生活。他們和其他類似的存在共情缺陷的個體並不關心別人的喜好、需求,或理想,除非了解這些東西有利可圖。
比如,他們會願意去了解和討好一個富有的同伴或伴侶,只要對方能持續為他們提供經濟支持或其他資源。
《殺死伊芙》劇照
但即便是在&34;,心理變態者也並不真正關心對方的一天過得如何、從來不會進一步關心其生活細節,對ta的夢想或基本需求幾乎沒有情感上的反饋或好奇。甚至還可能在伴侶面臨健康問題時,毫不猶豫地棄ta於不顧。
這種對伴侶長期地缺乏興趣和情感反饋是一個危險信號,說明這個人沒有能力建立任何健康的情感聯結。
偶爾的自私和心理變態者表現出來的過分誇大的自我價值感是有區別的。後一類人可以為了達成自己的目標面無愧色地踩踏你的基本人權。
如果生活中,你正在來往的某個人長期以來表現出上述行為模式中的任何一種,請提高警惕,儘可能從情感上、經濟上和人際關係上與他們分隔開。
參考文獻:
Arabi, S.(2020, Feb 2). 5 Eerie Signs You May Be Dating a Psychopath. Psychcentral.
黑爾. (2019). 黑爾變態心理學 (劉毅 譯). 重慶: 重慶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