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在與一個潛在心理變態者來往的5個跡象

2020-09-05 鹿鳴心理

近段時間針對女性的暴力事件屢見報端,僅僅上周末兩天時間,就前有5歲女童被鄰居帶走性侵住進ICU,後有前男友被退婚後暴打女方致其死亡。

在為受害者們的遭遇扼腕嘆息的同時,對於這些加害者為何能喪心病狂地施暴於人的問題更是大家應該思考的。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識別潛在危險分子的基礎上盡一切可能在生活中避免類似《素媛》這樣的悲劇再次上演。

一個人是否為心理變態(psychopath),需要由專業人士藉助相關的評估工具來進行判斷。但當或是(具有反社會特徵,破壞性和侵略性較強的自戀者)真的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時,其實通常是有跡可循的。尤其當這個ta是我們的身邊人,乃至枕邊人的時候:


1. 對方的情緒感受流於表面、情感回應極為有限

心理變態者的情緒反應水平較一般人更低,且往往缺乏驚嚇反應(黑爾, 2019)。事實上,有研究發現,即使在面對令人感到害怕的東西或刺激時,他們也依然不會出現恐懼和焦慮等相關的正常反應(詳見)。

這一發現表明,心理變態的殘忍無情是普通人望塵莫及的,因為他們行事完全不受主觀情感的影響,甚至也不會顧及自己的行為可能招致的懲罰。畢竟,這樣的個體不像其他有同理心的正常人那樣能夠感受到焦慮或恐懼。


冷血的天性使得他們在親密關係中無法與伴侶共情,也無法調控自己對伴侶的攻擊或侵害行為。在自然狀態下,心理變態者會給人一種悚然的鎮定、安靜和冷漠感——這與他們在社交中試圖假裝的為人熱情截然不同。

心理變態者善於蠱惑人心,他們那賣弄唇舌的表面魅力可能會在一開始將人吸引住,但建立起的情感聯結往往是單方面的,而且無法持久。


2. 你有一種被掠食動物盯上的感覺

心理變態者以強烈的&34;而聞名。當他們試圖操縱一個人時,眼神會直直地鎖定目標。那是一種近乎爬行動物的凝視,有受害者體感為&34;和&34;,而當他們的企圖是引誘某人發生關係時,這種凝視甚至還可能是&34;。

正如羅伯特·黑爾(2019)在《黑爾變態心理學》中所描述的:

&34;掠奪般&34;


《沉默的羔羊》劇照


3.他們不間斷地追尋高強度的刺激

心理變態者皮質醇水平偏低,而研究表明低水平的皮質醇與更高的獎賞依賴性(reward dependence)有關,這類個體對感官刺激的需求遠大於普通人,並且缺乏恐懼反應,對懲罰性的後果敏感度較低(Arabi,2020)。

由羅伯特·黑爾開發的《心理變態核查表》將&34;列為心理變態者的特徵之一。對刺激的渴求讓他們在無聊時焦躁不安,衝動之下就可能出現高風險行為。

為了終結無聊、尋求刺激,心理變態者便可能採取欺騙/傷害他人、進行極限運動或從事各種犯罪活動的手段,來獵取儘可能多的亢奮感。

他們對刺激和娛樂的過度需求,加上他們缺乏悔過的能力,使得他們能夠同時投入多角親密關係或性關係之中。


即使他們已經有一個主要的伴侶,也總是在酒吧、工作場所、各類在線約會平臺等任何能撩到替補對象的地方四處獵豔。

你會注意到,具備前述品質的人,他們似乎並不滿足於擁有穩定的家庭生活或成功的事業。對於心理變態者來說,最新的就是最令人興奮的,而且他們往往很快就會厭倦當前所追逐的對象,轉而去尋找&34;的目標。


4.他們表現出一種倨傲、俯視和輕蔑的姿態

自吹自擂是心理變態者的族群天賦,他們常常過度吹噓自己的能力,認為整個世界都該為他們服務。

此外,自我膨脹是心理變態者的家常便飯——無論好壞,他們將任何使自己與眾不同的品質引以為傲,並相信自己是凌駕於一切規則的存在。

這種自大並不是單純的傲慢囂張,而是心理變態者對自己的一種核心信念。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有這種信念的痕跡。任何形式的偷竊、犯罪、欺詐、不忠或暴力對他們來說都不成問題;他們鄙視所有無法無視良知道德、不擇手段達成目標的&34;。


他們能從理性上區分對錯,但出於道德能力的缺陷,他們並不在意對或錯。心理變態者相信自己是高人一等的,這種歪曲的思想讓他們得以大大方方地用一種損人利己的處事原則來橫行世間。

比如,一個外表極具吸引力的已婚惡性自戀者可能會覺得,不多和幾個女性發生關係就是對自己顏值的浪費,或者憑自己的外貌,理應在工作中受寵;心理變態者常有的信念是,自己不必像別人一樣努力工作去&34;到他們認為本該無條件給予他們的東西,而且他們對於通過侵害他人、不擇手段地去獲得這些東西完全不會有任何心理障礙。

5.他們只關心自己能得到什麼

眾所周知的是,心理變態者樂於享受無需工作就能從依附對象那裡獲取經濟資源的寄生式的生活。他們和其他類似的存在共情缺陷的個體並不關心別人的喜好、需求,或理想,除非了解這些東西有利可圖。

比如,他們會願意去了解和討好一個富有的同伴或伴侶,只要對方能持續為他們提供經濟支持或其他資源。

《殺死伊芙》劇照


但即便是在&34;,心理變態者也並不真正關心對方的一天過得如何、從來不會進一步關心其生活細節,對ta的夢想或基本需求幾乎沒有情感上的反饋或好奇。甚至還可能在伴侶面臨健康問題時,毫不猶豫地棄ta於不顧。

這種對伴侶長期地缺乏興趣和情感反饋是一個危險信號,說明這個人沒有能力建立任何健康的情感聯結。

偶爾的自私和心理變態者表現出來的過分誇大的自我價值感是有區別的。後一類人可以為了達成自己的目標面無愧色地踩踏你的基本人權。

如果生活中,你正在來往的某個人長期以來表現出上述行為模式中的任何一種,請提高警惕,儘可能從情感上、經濟上和人際關係上與他們分隔開。


參考文獻:

Arabi, S.(2020, Feb 2). 5 Eerie Signs You May Be Dating a Psychopath. Psychcentral.

黑爾. (2019). 黑爾變態心理學 (劉毅 譯). 重慶: 重慶大學出版社.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出現這兩大跡象,說明你正在和潛在的心理變態交往
    這種循環模式讓你覺得自己像個可憐蟲一樣,時刻都充滿著一種莫名的焦慮感,即使感受不到任何快樂和幸福,但是你依然相信他是愛你的,並且你也愛著他。這種人就是典型的毒性人格的惡情人,也是潛在的心理變態。所以當心理變態開始往你頭上潑髒水時,你怎麼會不為自己辯護呢?而一旦你開始極力試圖證明自己,你就落入了他的圈套,並且很難走出來。
  • 了解潛在心理變態5個特徵,關鍵時刻能保護自己丨超職教育
    我們很難分辨這些高情商、看起來忠厚老實的人是正常人還是潛在的心理變態,你總不能說優秀的人都變態,也不能說非常熱愛一件事的人就是有毛病,更不能隨便抓一個證據就說他背後很變態。比如有的人會認為,心理諮詢師心理本身就有毛病。
  • 布盧姆:心理變態者的人格特質
    心理變態者的人格特質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不妨假想一個完美的心理變態者——也就是說他壞到了極致。他生而擁有極高的智商、良好的社交能力,還有許多如常人一樣的行為動機——比如飢餓感、欲望和好奇心。但是他無法對他人的苦難作出正常反應,也缺乏感激和羞恥之心。
  • 心理學:當你遇到這兩個情況,說明你可能與潛在心理變態交往
    有時候你的枕邊人並不一定都是健康正常的,你是否感覺和你的另一半相處時特別難受,但又離不開ta呢?他們常常會把自己設定成一個完美的人設,然後不斷貶低你,最後讓你崩潰。這種相處模式會讓你即便和ta交往難受至極,可你依然覺得只能和ta相處才可以,甚至極其依賴ta。這種人就是典型的毒性人格的惡情人,也是潛在的心理變態。
  • 22道題即可測試出你是不是有潛在的變態心理!
    答案:他正在數你住在幾樓  5 、一間小學教室,孩子們為了惡作劇而把一顆尖銳的鉚釘放在了一個女同學的椅子上,過了一會那個女孩子回到了教室並為了坐下而從書桌下面拔椅子時有人喊了那個女孩子一聲,那個人為什麼喊了那個女孩了呢?
  • 【概覽系列】《天生變態狂》——心理變態,可能是個還不錯的屬性
    不過也參雜了很多神經學方面的結論(比如說大腦各個部分具體控制哪些行為,如同前面提到的額眶部皮質),但是總體來說,更多還是作者對於心理變態的一種思考和審視過程。前面1-5章是作者推出三條腿理論的整個思考過程和一些其他信息,之後的6-9章是作者的自我審視。作為一個科學家,作者並不會懷疑自己的檢測結果:一個心理變態。
  • 慕殘者是變態嗎?是心理疾病嗎?
    慕殘者是一種怎樣的人?可能大多數人對這個群體並不是很了解,甚至可能都沒聽說過,是一個很陌生的人群,我第一次聽說慕殘者是在《十宗罪》中,當時了解到這個群體時,我是感到非常詫異的,覺得非常驚訝,世界上居然還有這樣的一群人,因為殘疾本來是一種身體缺陷,給人們帶來了生理和心理上的負擔,我相信正常人沒人會願意變成殘疾人,可為什麼慕殘者會對殘疾人有莫名的好感呢?
  • 孩子在心理健康方面掙扎的14個跡象
    識別孩子的警告信號很重要,父母通常很難判斷自己的孩子是否患有心理疾病。關注生活技能訓練營,了解孩子在心理健康方面掙扎的14個跡象。頻繁的情緒波動可能是你的孩子感到焦慮或抑鬱的跡象。其他孩子可能會表現出精神上的急躁,孩子無法集中精力思考一個問題,或者對多任務處理時腦袋宕機,這可能是阿斯伯格綜合症或多動症的徵兆或症狀。
  • 這5個跡象,說明你正在養育一個自卑的孩子
    但如果父母能以平等的姿態陪伴孩子成長,這種自卑就會變成尊敬,反之,如果父母習慣性打壓孩子,那麼孩子內心深處的自卑很容易演變為心理問題,並且將伴隨孩子很久很久。如果你不能確定孩子是否有自卑的心理,趕緊往下看,只要孩子存在3種或以上的行為,家長可就要多關心關心孩子的心理世界咯,這充分說明了你的孩子可能陷入了自卑
  • 有的人你以為只是壞,其實ta還可能是個心理變態
    德國一家名叫Statista的數據調查公司曾經統計過心理變態出現頻率最高的幾種職業,這其中包括企業高管、律師、銷售、外科醫生(耐人尋味的是,在非手術醫生中,心理變態者的佔比很低)、記者、警察,還有美國總統。
  • 世界5大變態心理實驗,揭露人類弱點,最後一個竟能修改記憶?
    世界5大變態心理實驗,揭露人類弱點,最後一個竟能修改記憶?5.欺騙性實驗:1939年,Wendell Johnson以及他的學生Marry Tudor展開探討口吃是否是一個誘導性的現象,為了驗證猜想他們招募了12名健康的孤兒(都能正常交流)一組被告知自己的語言系統是正常的,另一組被告知自己患有發聲障礙。就猶如Jonnson所預測的那樣。
  • 每天朝夕相處,如何及早從說話判斷出身邊人心理變態?
    2002年,美國國立精神衛生研究所的詹姆斯·布萊爾(James Blair)研究表明,無論心理變態者看到了什麼詞,他們都產生波形不同尋常的腦電波。這些發現暗示,心理變態者的大腦活動與其他人是不一樣的。每個心理變態者,都有一個出錯的大腦。
  • 心理變態的人有哪些表現?
    1、缺乏同情心 一個心理變態者只是不能體會到其他人的感受,他們能理解但不能感覺到你的感受。以至於在你為至親的逝去哭得撕心裂肺時,為了禮貌他們可能會顯示出憐憫,但這不是真正有感受的同情心。 2、操縱心 心理變態者能知道問題的關鍵和解決問題的要害,使用詭計誤導欺騙他人,獲取別人的信任,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
  • 心理學家:這兩大跡象,說明家長正在培養一個心理不健康的孩子
    但是,對於很多的家長來說,其實都沒有對於孩子成長過程中所要經歷的那些事情有一個正確的理解,他們總是覺得孩子身體健康沒有毛病就行,往往會忽略掉孩子心理上的健康和成長,這也就導致了很多孩子在年幼的時候就養成了不健康的心理,如果你發現孩子有這些跡象,那麼孩子很可能就在向著不健康的心理狀態發展。這兩個跡象,說明你正在培養一個心理不健康的孩子!
  • 三個跡象提醒你正在養一個自卑的孩子
    許多父母,都沒有給予孩子心理足夠的關注,沒有能夠及時的發現孩子自卑體質和症狀並且給予幫助,這也導致孩子在後期的社交過程中,產生焦慮、無法找到自我價值,從而陷入深深絕望之中。以下三點跡象,提醒家長你正在養一個自卑的孩子,最好早點進行幹預。
  • 人際交往中,別讓你的這3個行為,被人當作是心理變態
    你有沒有被別人罵過心理變態,不管是明著的還是暗著的?只要你受到過別人對你的這種批評,指定是你在人際交往中,做出了不當的行為,或者在其他方面做出了令他人感到不解的表現。不要覺得被別人罵心理變態很過癮,這其實是對你智商的侮辱。你應該痛定思痛,好好的反思一下,如何改變別人對你的看法,以及別人的看法,對自己是不是有影響!
  • 惡魔在人間,睜眼看世界 | 你的身邊也有這樣的心理變態嗎?
    早在20世紀90年代,國際知名心理變態研究專家、犯罪心理學家羅伯特・黑爾就在其著作《良知泯滅》中提到北美大約有200~300萬心理變態者——僅紐約市裡就生活著10萬個心理變態。然而,雖然幾乎所有的連環殺人犯都是心理變態,但心理變態卻不一定都會殺人。實際上,每20000個心理變態中才可能會出現一個連環殺人犯(黑爾,2020)。
  • 心理變態的腦子都是怎麼長的?| 專訪變態學之父黑爾(後篇)
    研究結果顯示,儘管大多數罪犯和對照組被試在等待不知何時會降臨的電擊時都展露出了顯著的生理壓力跡象,但心理變態們卻沒有。在第二年發表的一項類似研究中,被試可以選擇要求立即接受電擊或在10秒後被電擊。黑爾說:「也許他們並不贊同表裡的某些條目,但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共同的語料庫,讓所有人都能建立起一張診斷頁面。」他和自己核心團隊的一組學生對核查表做了進一步的修訂,到1985年,他們編製成了包含20個題項的黑爾心理變態核查表(PCL-R),該表具有較高的內部一致性信度,這意味著大多數研究人員在表中題項的分值上達成了一致。
  • 這十大跡象表明,你正在培養一個高智商的孩子
    另據調查顯示,985高校的學生智商通常都在120~125以上,在一線城市,985高校的錄取率僅佔同齡人的5%。可見,高智商的孩子在升學、考試、社會競爭等方面都表現出明顯的競爭優勢。那麼關於智商,作為父母到底應該知道些什麼?高智商的孩子會表現出哪些特徵?有哪些跡象表明你正在培養一個高智商的孩子呢?
  • 拒絕控制,遠離反社會人格障礙者|心理自助手冊
    一個有心理變態傾向的人會忽視他人的健康,並把他們遇到的每個人都當作一個物體。提醒自己,你不是第一個被他們虐待的人。▲圖/電影《七個神經病》如果你懷疑你們的關係不健康,相信你的直覺如果你覺得自己在這個人身邊如履薄冰,那就聽從自己的直覺吧。如果一想到要和他們交流就讓你感到恐懼,那麼是時候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