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婷婷)今天(8月13日)上午,陝西師範大學毛筆書寫通知書開筆儀式舉行,十餘位老教授和幾名熱心校友代表圍坐在現場,每人桌前一方硯臺、一支毛筆,該校原副校長呂九如教授為第一名新生代表現場書寫了今年第一份錄取通知書。
陝西師範大學退休教授符有堂今年85歲,這是他第14年為新生們用毛筆書寫錄取通知書。翰墨傳情,14年來,符有堂始終用遒勁筆跡為新生送上「開學第一課」。
據悉,今年,老教授們將用8天左右的時間手寫約4500份新生錄取通知書。
老教授符有堂為新生書寫錄取通知書。陝西師範大學供圖
錄取通知書多為退休老教授書寫
今年書寫錄取通知書的教師中,退休老教授最多,符有堂是年齡最大的一位。符有堂對書法藝術十分熱愛,雖然沒有從事這個專業的教學工作,但是他的書法技藝頗為嫻熟。14年前,剛剛退休沒幾年的符有堂受學校邀請參加書寫錄取通知書。「第一年寫的錄取通知書沒那麼多,差不多一個專業寫幾份。最近這七八年,所有錄取通知書全部都用手寫了,非常受學生們歡迎。」
14年前,符有堂開始用毛筆寫錄取通知書時還不需要戴老花鏡,而到了現在,85歲高齡的他需要戴上眼鏡才能開始書寫工作。雖然身體狀況有些變化,但是書寫通知書的這份初心沒有變。當和記者談到這一話題時,他的語調一下就高了起來,話語中透著高興:「那麼多年為孩子們親手寫錄取通知書,你要問我14年寫了多少份,這我可答不上來,挺多,我心裡也挺滿足。」
按照今年的工作安排,老教授們每天早上8點半到11點半,下午2點半到5點半,在會議室集中為新生們書寫錄取通知書。書寫過程中,老教授們會稍作休息,預計每人每天寫100份左右,將用8天左右的時間將4500份左右的錄取通知書書寫完畢。
參加今年書寫錄取通知書的有十餘位老教授和幾名熱心校友代表。陝西師範大學供圖
工整小楷凸顯莊重
雖然年年都是毛筆字樣的錄取通知書,但是14年間,這份特殊的錄取通知書還是有了很大變化。
從32開到16開,從普通銅版紙到吸墨更好、書寫更清晰的布紋紙,從單一手寫版到同時製作報到專用的列印版和收藏留存的手寫版,學校花了不少心思。
符有堂告訴記者,老教授們書寫的內容包括學生姓名、錄取專業、報到時間和書寫錄取通知書的時間,其他部分是列印好的。雖然用毛筆寫的字不算多,但學校的要求很高,「草書肯定是不能用的,我們得用小楷,顯得莊重工整,但小楷寫起來不容易。」他說,為了體現書法這一傳統文化,錄取通知書的排版採用豎版,教授們從右往左書寫。
書法藝術教育成為學校傳統
記者了解到,陝西師範大學與書法有著不解之緣,這也是學校能夠堅持14年用毛筆書寫錄取通知書的原因之一。
20世紀六七十年代,陝師大書畫研究會成立,這裡曾匯聚了衛俊秀、霍松林、黃永年、曹伯庸、劉念先等老一輩著名學人書法家。
近年來,學校加強大學生中華經典詩文書寫教育,入學第一項測試就是新生書寫能力測試。目前,學校有書畫藝術博物館、霍松林藝術館、師大碑林「暢志園」、師大賦碑亭等書法教育場所,還有「硯友書畫社」等多個學生書畫社團,校園裡處處可見老師和學生的書法作品。
此外,書法在老師們眼中還代表了更多含義。符有堂表示,拿到這份特殊的錄取通知,學生們會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字之美和陝西以及學校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樣做可以教育學生們做事踏踏實實,做人端端正正、橫平豎直。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編輯 白爽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