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抑鬱症發病率逐年攀升!父母這些行為,正「毒害」孩子未來

2020-09-16 胡海林老師

抑鬱症

正在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

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病


抑鬱症漸漸成為我們不可忽視的一種心理疾病。


但還有許多人單純的認為抑鬱症是一個人的矯情、是抵抗能力差、是自作自受。


正是這種錯誤的觀念導致很多患者不能被及時發現和治療。



專家表示

如果一個人在整個工作學習過程中

在某個時間點


突然出現了和之前不一樣的

一個表現一個行為


這個時候大家就要提高警惕


有數據顯示

中國大學生抑鬱症發病率逐年攀升

大一和大三是抑鬱症高發期


相關報導也並不鮮見

9月11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


方案提出,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



方案明確了六項重點任務


一是加強防治知識宣教。要求試點地區加強部門協作,採用多種宣傳手段和渠道,廣泛開展抑鬱症防治知識科普宣傳。


二是開展篩查評估。要求醫療衛生機構、體檢中心、高等院校等通過線上線下多種形式,開展抑鬱症篩查。


三是提高早期診斷和規範治療能力。要求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婦幼保健院、中醫院等開設精神(心理)科,加大對非精神專科醫師的培訓,提高抑鬱症識別和診療能力。


四是加大重點人群幹預力度。針對青少年、孕產婦、老年人、高壓職業人群,分別提出心理健康服務措施。


五是強化心理熱線服務。要求將心理援助熱線建設成為公眾進行心理健康諮詢、求助、疏導、危機幹預、轉介的便捷平臺。


六是及時開展心理幹預。要求各地建立健全專業化心理危機幹預隊伍,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及時組織開展心理疏導和心理幹預。


針對青少年、孕產婦、老年人、高壓職業人群等重點人群,分別提出心理健康服務措施。如中學、高等院校均設置心理輔導(諮詢)室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配備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中學、高等院校所有學生的必修課,每學期聘請專業人員進行授課,指導學生科學認識抑鬱症,及時尋求專業幫助等。



一個博主在微博上發表的一條關於抑鬱症的看法,並衝上熱搜,引發大量討論:


< 剛刷到一個醫生複診患抑鬱症的孩子,小孩在看書,醫生說「這孩子真用功。」表揚了她,然後她母親緊接著說了句「用功,假用功。」


言語裡那股子說反話,鄙夷嘲諷的味道真的太熟悉了,醫生急得跳腳:「又說了又說了……」無奈,真的就是無奈,無論怎麼叮囑,他們還是忍不住要去用這種譏諷的語氣和孩子交流。


醫生們辛辛苦苦修修補補把孩子的心理問題救回來了,父母一句話,前功盡棄。


就算是已經確診抑鬱症,醫生都站在孩子床前了,這些父母還是熱衷於在陌生人面前,無所不用其極地貶低打壓孩子,把他們說的一無是處。


即使是那個孩子真的在看書,父母也能扭曲成她是在假看書假裝用功,相信自己的孩子有那麼難嗎?承認孩子優秀有那麼難嗎?孩子犯了什麼彌天大錯要被這樣看待?


我真的鬼火冒,明明是自己生的,卻好像是仇人在世一樣,嘴裡永遠在用最惡毒刻薄的話摧毀她,然後又問,你為什麼不聽話?


父母是真的不知道為什麼小孩會得抑鬱症,也不理解孩子為什麼想死,就是因為你啊,因為這愚蠢的「教育」,把他們的自信一點一點消耗掉,磨滅掉,每天每天被否定著。


甚至連得抑鬱症都會被說成是裝病,就是不想上學不想做事,在這種環境下,確實死了比活著更舒坦,不是嗎。


青少年抑鬱症的病因裡,永遠有中式父母不可撼動的位置,所有人都知道,只有他們本人不知道。>


(博主提供視頻片段)


父母的這些行為,正「毒害」著孩子的未來


知乎上有個提問:有出息的孩子是什麼樣的?


點讚很高的一條回答:


「考試拿第一,大學讀重點,年薪上百萬,娶妻白富美,嫁人高富帥,對父母孝敬感恩,對親友慷慨大方。」


但在屏幕最底下,有個回答發人深思:


「為什麼所有父母都希望有個出息的孩子!

卻從來沒有問問自己

你是不是一個出息的父母呢?」


父母與孩子之間期待的不對等

成為橫亙在親子關係之間的疼痛裂縫。


很多父母對孩子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卻很少有父母能體諒

孩子到底想要什麼樣的父母


孩子想要自由的選擇

父母認為是放縱


父母認為孝敬順從是兒女天職

子女想要肯定與讚許


父母總認為孩子做得不夠好

孩子是第一次做孩子


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

為什麼犯錯的永遠都只是孩子呢?


多少中國父母,不會好好說話。


中國有句老話叫「一個巴掌拍不響」。


這句話被有些中國家長精準應用到了對孩子的教育中。


「你自己沒問題人家為什麼來招惹你」

「你不打他他能打你嗎」

「人家主動挑釁你就不能直接走開嗎」

就像上面說到的請家長,很多家長被老師叫到學校,第一句話多是問孩子:


「你又給我闖了什麼禍」,而不是「孩子你怎麼了」。


而當孩子在學校發生矛盾甚至是遭遇校園暴力後,一些家長也不會第一時間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認真聽孩子的心聲。


「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多敗兒」一直是很多家庭奉行的教育鐵律。


但孩子心裡究竟在想什麼呢?他身邊究竟發生了什麼呢?他想要的溝通方式究竟是什麼呢?少有人關心。



某個綜藝節目曾播過這樣一個畫面:


孩子做錯了事,父母沒有打罵,但是一直在說這件事。


吃飯時在說,看電視時看到某個相似情節時也說,家裡來親戚了聊到孩子的問題時又在說。


終於有一天,這個孩子爆發了,哭著大喊: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們才不會再說了?!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心願。但多少家長傾注了所有心血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卻忘了去聽一聽孩子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當你想要拒絕孩子的時候,不妨收起你張牙舞爪的指責,不用愛來綁架孩子。


我從來不把我認為好的給你,而是幫助你獲得你想要的。


有時候,毀掉一個人,一句話就夠了。


親愛的父母 :


我們需要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放棄內心深處完美主義的情結


放置生活的瑣事

疏通身體累積的壓力

充盈內在的精力

這樣才能重得生命的復原


所以父母們唯有學習


才能走出和孩子們的心魔

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


這樣孩子

才會離抑鬱症越來越遠


而離父母

越來越近

相關焦點

  • 大學生抑鬱症發病率攀升
    然而,這些努力還是沒能讓她擺脫掉情緒中揮之不去的「喪」。她選擇去了學校所在城市的一家三甲醫院,最終確診了自己的種種負面情緒屬於抑鬱和焦慮的症狀。「迷茫」是大一大三的高頻詞7月29日,《中國青年報》 刊發《大學生抑鬱症發病率逐年攀升大一和大三高發》 引發讀者廣泛關注。
  • 熱搜 | 大學生抑鬱症發病率逐年攀升!高發期是…
    「大學生抑鬱症發病率逐年攀升。」7月18日,在貴州大學舉辦的第八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高校心理輔導與諮詢高峰論壇上,貴州醫科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主任、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心理科主任王藝明在專題報告中說,大學生抑鬱症的表現形式在非專業人士眼裡,與思想品德、個性、人格問題相混淆,對專科醫生來說,這些症狀恰恰是青少年抑鬱症的特異性表現,「在高校內建立大學生抑鬱症篩查機制十分必要。」
  • 大學生抑鬱症發病率逐年攀升 大一和大三高發
    持續的情緒低落、對於和朋友同學聚餐或參加社團活動的興趣明顯降低、不想跟別人交流、默默流淚、體重突然增加或減少、時常感覺很困但是晚上睡不著覺……這些從表面上看起來司空見慣的「喪」情緒,疊加起來可能說明已經有了抑鬱情緒,甚至是抑鬱症。    「大學生抑鬱症發病率逐年攀升。」
  • 我國青少年抑鬱症發病率逐年上升 國家衛健委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
    我國青少年抑鬱症發病率逐年上升,抑鬱症已經成為威脅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主要疾病之一。但誤解和忽視仍然存在,他們的症狀和個人感受也最容易被忽視。那麼,我們該如何來幫助受抑鬱困擾的青少年呢? 在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心理醫院門診,一大早,診室門口就站滿了前來就診的患者和家屬,青少年佔半數以上。
  • 我國青少年抑鬱症發病率逐年上升 國家衛健委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
    所以這次,我們就來聊聊被誤解的抑鬱症和被忽視的青少年抑鬱症。我國青少年抑鬱症發病率逐年上升,抑鬱症已經成為威脅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主要疾病之一。但誤解和忽視仍然存在,他們的症狀和個人感受也最容易被忽視。那麼,我們該如何來幫助受抑鬱困擾的青少年呢?
  • 中國大學生抑鬱症發病率逐年攀升,你有抑鬱傾向嗎?
    我國抑鬱症患者也出現越來越年輕化的現象。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的有關統計顯示,我國抑鬱症發病率約為3%~5%。但這數字不包含沒有尋求治療的隱形抑鬱症患者。 據報導,我國每年約有25萬人死於自殺,其中一半以上的人患有抑鬱症。 而在國內的抑鬱症患者中,大學生所佔比例正在逐年遞增。
  • 人民日報,抑鬱症😞
    抑鬱症成人類第二大殺手有數據顯示中國大學生抑鬱症發病率逐年攀升大一和大三是抑鬱症高發期相關報導也並不鮮見你離抑鬱有多遠?你有懷疑過自己患上抑鬱嗎? 專家表示,如果一個人在整個工作學習過程中,在某個時間點,突然出現了和之前不一樣的一個表現、一個行為,這個時候大家就要提高警惕。
  • 大學生抑鬱症發病率飆升,挫折教育是預防關鍵
    最近聽到了很多關於大學生抑鬱症的問題,這幾年大學生抑鬱症發病率明顯提高了。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有知識、有能力,是未來國家的棟梁,他們是前沿科技和新鮮事物的創造者和先行者,但由於社會經驗不足,抗挫折打擊能力弱等原因,導致大學生成為抑鬱症的高發群體。
  • 大學生體檢將篩查抑鬱症引熱議「心靈感冒」同樣不容忽視
    來源:湖南民生網近日,國家衛健委明確抑鬱症防治4類重點人群,並將抑鬱症篩查納入高中及高校學生體檢。消息一公布,立即引發眾網友廣泛關注。此前,世衛組織數據顯示,全球共約有3.5億名抑鬱症患者。作為一種常見病,抑鬱症已成人類第二大「殺手」。此次國家衛健委公布的這個方案,似乎「正合時宜」。
  • 發病率逐年攀升,卻被誤以為「不治自愈」?
    儘管家長大多會在抽菸時儘量避開年幼的孩子,但二手菸和殘留在衣物、牆壁上的三手煙所釋放出化學物質,會使呼吸道黏膜更為敏感,導致誘發哮喘,或者病情加重。數據統計,僅在美國,二手菸已導致 20 萬~100 萬患哮喘病的兒童發病次數增加,症狀加重。
  • 學生體檢需篩查抑鬱症,網友:那我會被歧視嗎?
    疫情之後,孩子出問題的現象很多,希望家庭、學校、社會形成合力,共同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近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
  • 孩子的幾種表現可能正處在抑鬱症邊緣,父母行為或是「催化劑」?
    抑鬱症的發生是有前兆的,尤其是頂著巨大學習壓力和父母過高期望的學生群體,很容易陷入其中,作為父母一定要提高警惕當孩子出現以上異樣的舉止、言行,父母就應該及時察覺出端倪,在收到孩子的「求救信號」後,及時找方法解決,一旦孩子關上了心靈的窗戶,後期治療難度會加大,甚至造成難以彌補的創傷,有的孩子心理承受壓較大,很可能做出自殘、輕生等威脅生命的舉動。
  • 為什麼青少年抑鬱症越來越普遍?你有多久沒有和孩子聊天了?
    ,青少年抑鬱症的發病率正在逐年上升。  這個數據看上去是相當驚人的,主要的原因是兒童還不能像成年人那樣有相對成熟的思維會主動去尋求幫助,他們需要依靠身邊的父母和老師發現他們或許是存在問題了,平均五個患有抑鬱症的青少年中只有一個能得到必要的幫助或診治。因此,作為青少年的父母,有必要了解一些青少年抑鬱症的表現形式和危險信號,以便讓他們更好的健康成長。
  • 抑鬱症篩查 | 是孩子病了,還是家病了?
    結果女生說,怕回不來,晚上學生會還要值班。難怪說,抑鬱症的孩子,多數是懂事的,優秀的孩子。這女生已經連續近半年每天睡眠不足3小時,現在不舒服要去就醫,還擔心耽誤學生會的工作。近日,國家衛健委公布的《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中提出,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
  • 將抑鬱症納入學生體檢項目「心靈感冒」早治療
    這一方案提出:「今後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如今,隨著抑鬱症年輕化趨勢的明顯,廣大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愈發重視學生群體中的抑鬱症問題。
  • 大學生體檢將篩查抑鬱症 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
    9月11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
  • 高中生、大學生體檢將篩查抑鬱症!5個危險信號提示抑鬱症傾向
    孕產婦、學生都要篩查抑鬱症世界衛生組織最新估計,全球約有3.22億名抑鬱症患者,我國抑鬱症患者約有4680萬人,並呈逐年上升態勢,同時伴隨低齡化趨勢。「方案」提出總體目標,到2022年,在試點地區初步形成全民關注精神健康,支持和參與抑鬱症防治工作的社會氛圍。
  • 將抑鬱症納入學生體檢項目 「心靈感冒」早治療
    據《廣州日報》報導,近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這一方案提出:「今後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
  • 抑鬱症正在學生群體高發
    但是母親認為孩子情感方面沒有任何不妥,就沒有理會,最終該生跳樓身亡,這對失獨父母也出現了嚴重的心理問題。燕利娟認為,抑鬱症症狀的表現比較隱蔽,在外人看來就是正常人,而患者本身可能已經走到了一個「死胡同」,雖然有的患者在尋求幫助時接受了心理諮詢,但對於抑鬱症這種疾病來說,簡單的諮詢並不能治癒,必須到專業醫院進行藥物治療。
  • 【時事熱點】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
    9月11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