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
正在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
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病
抑鬱症漸漸成為我們不可忽視的一種心理疾病。
但還有許多人單純的認為抑鬱症是一個人的矯情、是抵抗能力差、是自作自受。
正是這種錯誤的觀念導致很多患者不能被及時發現和治療。
專家表示
如果一個人在整個工作學習過程中
在某個時間點
突然出現了和之前不一樣的
一個表現一個行為
這個時候大家就要提高警惕
有數據顯示
中國大學生抑鬱症發病率逐年攀升
大一和大三是抑鬱症高發期
相關報導也並不鮮見
9月11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
方案提出,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
方案明確了六項重點任務
一是加強防治知識宣教。要求試點地區加強部門協作,採用多種宣傳手段和渠道,廣泛開展抑鬱症防治知識科普宣傳。
二是開展篩查評估。要求醫療衛生機構、體檢中心、高等院校等通過線上線下多種形式,開展抑鬱症篩查。
三是提高早期診斷和規範治療能力。要求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婦幼保健院、中醫院等開設精神(心理)科,加大對非精神專科醫師的培訓,提高抑鬱症識別和診療能力。
四是加大重點人群幹預力度。針對青少年、孕產婦、老年人、高壓職業人群,分別提出心理健康服務措施。
五是強化心理熱線服務。要求將心理援助熱線建設成為公眾進行心理健康諮詢、求助、疏導、危機幹預、轉介的便捷平臺。
六是及時開展心理幹預。要求各地建立健全專業化心理危機幹預隊伍,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及時組織開展心理疏導和心理幹預。
針對青少年、孕產婦、老年人、高壓職業人群等重點人群,分別提出心理健康服務措施。如中學、高等院校均設置心理輔導(諮詢)室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配備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中學、高等院校所有學生的必修課,每學期聘請專業人員進行授課,指導學生科學認識抑鬱症,及時尋求專業幫助等。
一個博主在微博上發表的一條關於抑鬱症的看法,並衝上熱搜,引發大量討論:
< 剛刷到一個醫生複診患抑鬱症的孩子,小孩在看書,醫生說「這孩子真用功。」表揚了她,然後她母親緊接著說了句「用功,假用功。」
言語裡那股子說反話,鄙夷嘲諷的味道真的太熟悉了,醫生急得跳腳:「又說了又說了……」無奈,真的就是無奈,無論怎麼叮囑,他們還是忍不住要去用這種譏諷的語氣和孩子交流。
醫生們辛辛苦苦修修補補把孩子的心理問題救回來了,父母一句話,前功盡棄。
就算是已經確診抑鬱症,醫生都站在孩子床前了,這些父母還是熱衷於在陌生人面前,無所不用其極地貶低打壓孩子,把他們說的一無是處。
即使是那個孩子真的在看書,父母也能扭曲成她是在假看書假裝用功,相信自己的孩子有那麼難嗎?承認孩子優秀有那麼難嗎?孩子犯了什麼彌天大錯要被這樣看待?
我真的鬼火冒,明明是自己生的,卻好像是仇人在世一樣,嘴裡永遠在用最惡毒刻薄的話摧毀她,然後又問,你為什麼不聽話?
父母是真的不知道為什麼小孩會得抑鬱症,也不理解孩子為什麼想死,就是因為你啊,因為這愚蠢的「教育」,把他們的自信一點一點消耗掉,磨滅掉,每天每天被否定著。
甚至連得抑鬱症都會被說成是裝病,就是不想上學不想做事,在這種環境下,確實死了比活著更舒坦,不是嗎。
青少年抑鬱症的病因裡,永遠有中式父母不可撼動的位置,所有人都知道,只有他們本人不知道。>
(博主提供視頻片段)
● 父母的這些行為,正「毒害」著孩子的未來
知乎上有個提問:有出息的孩子是什麼樣的?
點讚很高的一條回答:
「考試拿第一,大學讀重點,年薪上百萬,娶妻白富美,嫁人高富帥,對父母孝敬感恩,對親友慷慨大方。」
但在屏幕最底下,有個回答發人深思:
「為什麼所有父母都希望有個出息的孩子!
卻從來沒有問問自己
你是不是一個出息的父母呢?」
父母與孩子之間期待的不對等
成為橫亙在親子關係之間的疼痛裂縫。
很多父母對孩子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卻很少有父母能體諒
孩子到底想要什麼樣的父母
孩子想要自由的選擇
父母認為是放縱
父母認為孝敬順從是兒女天職
子女想要肯定與讚許
父母總認為孩子做得不夠好
孩子是第一次做孩子
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
為什麼犯錯的永遠都只是孩子呢?
● 多少中國父母,不會好好說話。
中國有句老話叫「一個巴掌拍不響」。
這句話被有些中國家長精準應用到了對孩子的教育中。
「你自己沒問題人家為什麼來招惹你」
「你不打他他能打你嗎」
「人家主動挑釁你就不能直接走開嗎」
…
就像上面說到的請家長,很多家長被老師叫到學校,第一句話多是問孩子:
「你又給我闖了什麼禍」,而不是「孩子你怎麼了」。
而當孩子在學校發生矛盾甚至是遭遇校園暴力後,一些家長也不會第一時間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認真聽孩子的心聲。
「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多敗兒」一直是很多家庭奉行的教育鐵律。
但孩子心裡究竟在想什麼呢?他身邊究竟發生了什麼呢?他想要的溝通方式究竟是什麼呢?少有人關心。
某個綜藝節目曾播過這樣一個畫面:
孩子做錯了事,父母沒有打罵,但是一直在說這件事。
吃飯時在說,看電視時看到某個相似情節時也說,家裡來親戚了聊到孩子的問題時又在說。
終於有一天,這個孩子爆發了,哭著大喊: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們才不會再說了?!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心願。但多少家長傾注了所有心血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卻忘了去聽一聽孩子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當你想要拒絕孩子的時候,不妨收起你張牙舞爪的指責,不用愛來綁架孩子。
我從來不把我認為好的給你,而是幫助你獲得你想要的。
有時候,毀掉一個人,一句話就夠了。
親愛的父母 :
我們需要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放棄內心深處完美主義的情結
放置生活的瑣事
疏通身體累積的壓力
充盈內在的精力
這樣才能重得生命的復原
所以父母們唯有學習
才能走出和孩子們的心魔
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
這樣孩子
才會離抑鬱症越來越遠
而離父母
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