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阿昊。如果看過清宮劇的朋友們一定注意到過,後宮的各位娘娘們都帶著特別漂亮的指甲套,而且據說造價不菲,這個指甲套的造型是又長又尖。據說後宮裡面宮鬥的時候它會派上很大的用場,基本上是人手一件,即使我們都知道指甲留得太長非常不方便,如果不小心折斷的話可能會連帶著1層肉都撕下來,所以說留指甲還是有一定危險的。
那麼指甲套就派上用場了。但是這麼麻煩的指甲,為什麼他們還都願意留著呢。其實這裡面有很多的學問。早在春秋時代就已經有人開始留指甲了,具韓非子一書記載,戰國時韓國君王韓朝侯身邊的侍臣們全都留著長指甲,其實一開始,只有男人才留指甲到了清朝初期,只有那些錢財萬貫地位很尊貴的男子才會留長長的指甲,以此來顯示他們自身的高貴,我們試想一下一個貧苦人家的家庭,天天做農活,怎麼會有時間留長指甲呢?
留著長長的指甲,就代表你是脫離的生產,不用幹農活的高級貴族,因此一些達官貴人們認為指甲留得越長代表生活品位和地位也就越高,因為這從側面反映了他們不用幹農活,天天被人伺候著,清朝對於留指甲非常流行,可以說是一種長期發展的潮流。慢慢的就演變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徵,即使指甲的生長速度十分緩慢。如果想留一根一寸之長的指甲,那麼差不多要半年多,而且一不小心就可能會被折斷,所以為了能保護這些指甲不被折斷,就要在上面加一個套筒起到保護的作用。
因為指甲套是宮裡娘娘們的貼身比美利器,所以做工非常考究,質地基本上都是金屬或者景泰藍的,而且上面所雕刻的圖案不是龍就是鳳,十分華麗精美,慢慢的製作指甲套的工藝越來越精湛,也讓它的種類變的豐富與奢華,指甲套的背面基本都是鏤空的,就算是夏天帶也不會覺得悶,而且還象徵著皇上的寵幸,一般來說,作為後宮裡最為尊貴的皇后佩戴的指甲套也是最長的,通常的嬪妃都是金銀指甲套上面又是嵌金又是鑲銀,珍珠瑪瑙,翡翠鑽石,應有盡有,隨便拿出一個指甲套都是價值連城。
據推測每一個後宮嬪妃們的指甲套每年需要消耗10到20個,折合白銀7、8千兩之多,這著實是一個燒錢的舉措,留過指甲的女性都知道,指甲長成之後變得特別脆,非常容易出現裂紋和彎曲或者被折斷髮生,特別是在冬天寒冷和乾燥的環境當中,所以後宮嬪妃們經常會在臨睡之前讓宮女們幫助他們泡指甲,浸泡指甲用的液體可不是普通的溫水,而是宮廷秘制的藥水,裡面都是名貴中草藥,目的就是將指甲泡軟,以便更好的將指甲進行修復和矯正,而且其實在他們就已經開始用所謂的指甲油了,古代所謂的指甲油和現代意義上的指甲油大有不同,古人早就知道用鳳仙花的花瓣製成染色劑來對指甲進行染色,不僅能夠起到美觀的作用,而且還能滋潤護養指甲。
其實鳳仙花我們都見過,但是清朝時候宮裡娘娘們所用的鳳仙花那就另當別論了,它其實是雲南的異種,還要專門派兩名護工來照料它,使用最好的肥料,而且鳳仙花的花瓣,只有在每年的盛夏時節才可以採摘,以便一年之用,總養花的成本算起到製成指甲油的費用,當人也是一筆很大的花銷,大約每年需要2、3千兩銀子左右,這樣算下來。如果一個妃子留一手十個手指,每年就要花大概2萬兩。按照清代的物價來計算。當時的1銀子大概值現在的人民幣200多塊錢換算過來,兩萬兩銀子基本上就是現在的400萬元人民幣了,那古代妃子們這手指甲一年就需要400萬來保養它。由此可見,留指甲這可真的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