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開學後,有不少家長都在反映孩子突然對他們變「冷漠」了。
面對孩子第一次離家這麼遠,父母內心也是無盡的牽掛與思念,想知道孩子到底適不適應?想知道孩子每天在幹嘛?忙不忙?
所以,很多家長都忍不住發一堆消息過去,各種問題,而孩子呢,卻只回寥寥幾字。
「嗯」、「好」、「知道了」、「在忙」、「挺好的」、「等會說」、……
這讓家長覺得有點不適應,孩子以前不這樣啊,為啥會突然變得如此「冷漠」了呢?
其實,這是有原因吧,並不是孩子真的變「冷漠」了。
主要有以下3個原因。
現在上大學的很多孩子,可能都是獨生子女。
獨生子女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那就是被父母管的比較嚴。
從小到大,事無巨細,無不例外父母都要「插手」,更嚴格一些的父母,孩子可以說是毫無「自由」可言。
有一句話說得好:「家長心情不好,還可以在車上抽根煙再回家,而孩子不行,放學就得回家……」。
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上了大學以後,面對突如其來的自由,帶給他們的衝擊會很大。
所以,他們需要時間來適應。
並且,這種適應只能他們自己來完成,別人壓根就幫不了什麼。
這個時候,他們也許會對父母無休止的過問感覺到一絲絲「反感」與不耐煩,這也是很正常的一種情緒表達。
畢竟,家長管了他們整整18年,是該放手了。
而作為獨生子女家長,何嘗不需要去適應這種突如其來的改變。
在這裡,想跟家長們說的是,過去的這十八年,你們可能將所有心思都用在了孩子身上,對於自己的生活,選擇性忽略,更沒時間好好享受生活。
而如今,孩子上了大學,你們可以將更多的心思放在自己身上,好好享受一下生活也未嘗不可。
如果,你們給孩子發了一堆信息,得到的卻只是幾個字的回覆。
請不要氣餒,也不要怪孩子,給他們時間,也給自己時間,去調整,慢慢去適應這種改變!
作為過來人,深知第一次離開家獨自一個人去外地上大學的那種感受。
剛到大學,身邊沒有熟悉的人,面對完全陌生的環境,真的很難受。
再加上突然發現,身邊的人一個比一個優秀,從小到大的那種優越感突然沒有了。
這種落差,對沒有體驗過的人說,可能真的不會懂。
跟他們去講,得到的也許只是毫無意義的安慰,「沒事,你要多與別人交流,多與同學說話,會適應的……」。
而現實情況可能是:「也許,連同學說話都聽不懂,如何交流?」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父母的不斷詢問反而好像變成了多餘。
因為,如果孩子跟你們說實話,你們又要多想,又得讓你們擔心,越擔心你們就會不停地問,孩子就會越煩。
這,可能也是一個惡性循環吧!
所以說,孩子寧可跟熟悉的同學一聊就聊幾個小時,而跟父母,聊一分鐘可能都是奢侈。
因為,很多父母,可能壓根無法理解孩子內心的孤獨與無助。
不過,好消息是,這種狀態會伴隨著與同學的熟悉,逐漸就會好起來。
所以,如果孩子突然變得「冷漠」起來,發消息不怎麼回復,請不要太擔心,給孩子一點時間,他們適應以後,肯定就會聯繫父母,會像以前一樣跟你們交流的。
這就是第二個原因,下面介紹第三個原因。
孩子變「冷漠」的第三個原因,就比較現實了。
剛開學的這段時間,事情也是最多的。
開學典禮、班會、社團招新、軍訓……很多事情等著孩子們去忙。
在這種情況下,可能連看手機的都是一種奢侈。
特別是軍訓後,躺下就想睡覺,還哪有什麼心情去玩手機。
即使是有短暫的歇息時間,孩子面對父母不間斷地「關心」也是不敢回復,因為,只要一回復,父母可能就會有更多的問題接二連三而來。
所以,父母的關心,他們其實是看到的,也記在心裡。
能夠化解父母與孩子之間這種「冷漠」與「距離感」最好的解藥就是「時間」。
把一切都交給時間吧。
因為,不用多久,孩子就會真正變得懂事,也會切身理解到父母的良苦用心。
這,也許才是真正的長大。
所以,父母試著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試著處理自己的事情。
讓他們自己去做決定,即使錯了,走了彎路也沒有關係。因為,他們還年輕,還有的是機會。
這,對於他們是有好處的。
而對於孩子來說,面對父母無休止的關心與詢問,也多一份理解吧!
因為,你們一直都是他們的全部,突然他們生活中少了這一部分,是很難適應的。
如果,有時間的話,請多給他們打打電話,發發視頻,聊聊天,讓他們能夠放心,安心。
你的一條短視頻,一條信息,他們可能都會迫不及待地與身邊的同事分享,都可能讓他們高興上好幾天。
無論我們走得有多遠,飛得有多高。
家,才是我們最溫暖的港灣。
感謝您的閱讀,喜歡文章就點讚分享給更多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