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如懿傳》兩部同樣以乾隆及其妃子為背景的清宮大戲,從2017年底就大勢宣發,讓大家翹首以盼,卻一路跳票到了2018年的下半場。
等了大半年,終於還是《延禧攻略》搶先一步
那個溫柔和善,不顯山露水的令妃,在歷史上可是真正的傳奇女性。
13歲入宮,19歲連升兩級晉為乾隆三嬪之一,22歲晉為令妃,34歲晉為令貴妃。40歲一躍為令皇貴妃,統攝六宮之事,代行皇后之責。死後又被追封為名正言順的皇后。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清朝唯一一位從宮女晉升到皇后並誕下下一任皇帝的漢女。
這樣的人生撐起一部大女主劇,根本不在話下。
但看到編劇是於正時,很多人都被勸退了……
畢竟他過去操刀的宮鬥劇,畫風真的「辣眼睛」!
沒想到,這一次的《延禧攻略》,如此不一樣。辣眼睛的阿寶色,再見!
於正這回擯棄了以往的高飽和度色調和誇張的服化道,選擇了「高級灰」。整體色調沉鬱古樸,畫面沉穩大氣,瞬間質感升級。
《延禧攻略》真正讓大家眼前一亮的原因在於,於正與整個製作團隊對史實資料的深入考究與在細節上耗時耗力的「匠心」
有網友將清宮女子的古代畫像與劇照作對比,力贊「鈿子吉服」的還原度:
事實上,被咱們視為清宮標誌物的高聳入雲帶倆流蘇的「大拉翅」從來沒有在清朝鼎盛時期出現和流行過,只是在晚清快亡國的時候短暫出現過。
這種對清廷文化的認真還原融入了本劇的方方面面:
小到一耳三鉗、「小兩把頭」髮型、絳唇妝,大到服裝設計、場景道具的陳設。包括崑曲、刺繡、打鐵花、緙絲技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都在劇裡有所展現。
撇開上面這些「賣相」不說,當看到佘詩曼、秦嵐、譚卓都接了這個劇時,就決定一定要追追看了。
自《金枝欲孽》後,佘詩曼時隔13年再拍清宮劇,此次飾演的嫻妃一角前後性格反差極大。本是與世無爭的佛系文藝少女,不站隊不爭寵不受賄,後面為何黑化?
曾經為生子受寵不擇手段的蛇蠍美人「知畫」,這次晉升為端莊自持與人為善的「富察皇后」(秦嵐 飾),卻依舊不得安寧,兩次痛失愛子。
從《暴裂無聲》中臉色蠟黃絕望無助的農婦,到《我不是藥神》中剛柔並濟的單親媽媽,再到《延禧攻略》中驕縱跋扈、不可一世的「高貴妃」……
譚卓的選角跨度配合精湛演技,總是教人認不出那是她。
《延禧攻略》的高貴妃,和《甄嬛傳》的華妃基本相似,集「蠢」「囂張」和「濃妝豔抹」於一身,但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愛而不得,慘澹一生。
出演主角令妃 魏瓔珞的吳謹言,雖然是一位新人,但是其曾出演過電影《無問西東》《老炮兒》這樣的高分電影,雖然戲份不多,但水準在線。
清淡小巧的五官也非常有古典氣質,去年她的一張劇照,活脫脫像是從仕女圖中走出來的。
見多了那些看似善良正直實則智商掉線,四處樹敵跳坑,全靠各路貴人(主要是各種莫名看她順眼的男主男配們)救她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白蓮花、傻白甜」款女主,這次看《延禧攻略》裡的「魏瓔珞」,真叫一個「神清氣爽」啊!
智商在線,巧言善辯,能屈能伸不說。
重點是腹黑心機,看得透!套路多!下手狠!
給刁蠻小主出了個模仿南齊潘妃「步步生蓮」的主意(在鞋底的鏤空蓮花裡灌彩色細粉),看似助她脫穎而出,實則是置她於死地。
從這段「步步生蓮乃妖妃昏君所為」的劇情,也能看出《延禧攻略》的「宮鬥」路數,絕不淺薄,整部戲,戲在文化裡,文化在戲裡。
例如第一集中乾隆賜下的十二宮訓圖的典故就借嘉嬪之嘴一一道來:
這位嬪妃可謂知書達理,只可惜還是沒猜中皇上真正的心思……
皇上壓根兒沒指望后妃們集萬千美德於一身,就是看她們太閒了!
想讓她們「自作聰明」,好多消停幾日。
聶遠飾演的乾隆帝在不失威儀之餘,還有幾分幽默逗趣。
再看旁邊這個小公公,日後怕是想承包本劇的笑點?
作為一部題材做不到新穎的清宮劇,《延禧攻略》在服道化、場景搭建、演員人設、文化民俗上下苦功夫,依舊做到了令人眼前一亮。
雖然可以預料到後續狗血套路不會少,但畢竟沒準備把它當正劇看,作為一部「於媽」牌宮鬥劇,這樣的整體表現已經超乎期待了。
已經開始追劇的你,會給《延禧攻略》目前的表現打幾分?
最喜歡劇中哪個角色?歡迎留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