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醫者父母心」,這是身為醫生首要的基本條件,沒有這樣一顆「心」,自然無法建立和諧的醫患關係。守著醫者父母心的本分,在患者的康復喜悅聲中,心懷病人,將患者的病情感同身受。聖愛中醫館的李家鳳主任,就是這樣一位兒科老中醫。
偉大中醫文化的感召
1926年李家鳳出生於昆明市的一個書香門第世家,四書五經為祖父的酷愛,書不離手;熟記於心之後,常教授後輩。
「我對中醫是很有好感的!我們家老祖父就是個老知識分子,他也懂點中醫,我們家也從來還沒看過西醫,都是看中醫,所以也都相信中醫,再加上醫院組織學習,我接觸的人都是些老中醫專家。」從那個時候開始,李家鳳就受到了中醫的薰陶。
在李家鳳18歲的時候,高中畢業,認識了在西南聯大附中的傅啟泌,因處在國內時局動蕩時期,兩人一同在武定林家苑小學教書,他們毅然做起了地下黨的工作。解放後,國家百廢待興,需要和發展大量人才;李家鳳和傅啟泌兩人勵志以建設祖國為己任,決定繼續讀書,學習更多知識,好為祖國建設盡一份力。
1950年李家鳳考入雲南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專修兒科,傅啟泌考入雲南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婦產科,同窗4載,畢業後兩人正式結婚。
當時李家鳳分配到雲南省政府總門診部,當時有中西跟西醫內科。這個門診部大部分是中醫,所以一年以後由總門診部改建為雲南省中醫院,她就是醫院兒科工作。
現在回憶起來,李家鳳表示:「我在醫院工作這些年,受這些老中醫的傳統教育比較多也比較深刻,也有很大的感受,中醫的偉大、中醫的繼承和發揚,2000多年來,維護了祖國的繁榮,所以在心裡我是非常崇拜中醫的,所以我堅定了學習中醫的決心。」
領路人「小兒王」康誠之
1955年,雲南名中醫「小兒王」康誠之老醫生調到門診部任兒科主任後,醫院派李家鳳跟另外一個醫生跟著康誠之老醫生學習,搞中西醫結合。李家鳳跟著康誠之老醫生一邊學習一邊進行臨床工作。當時省裡面的名老中醫都聚集在這裡,所以慕名前來求診的病人比較多,而且中醫專家會在醫院進行講座,講授中醫知識給醫院的工作人員聽,或者病人喜歡聽也可以來聽這個課。
從1962年畢業一直從事中醫,以及搞臨床幾十年,因為都是做兒科,所以李家鳳最崇拜的就是康誠之老專家。在跟隨康老學習的3年時間裡,她不敢放過一分一秒的時間,所以最後的臨床實習她可以更系統、更全面的的跟康老學習兒科知識。1986年李家鳳經國務院批准為兒科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
「跟隨康老很多年,只要有機會我就跟著他學,除了上班、出差之外,我都是跟著他。康老工作兢兢業業,喜愛患兒,對小朋友就像自己的孫子孫女一樣,看診時還會送患兒糖果吃,這也是我受教育比較深的一個事情。但是我最崇拜康老先生的就是他雖然德高望重,醫術高超,但是他不排斥西醫,可以接納西醫,我們搞中西醫結合,脫水的時候,他會讓病人一邊打吊針,一邊吃中藥,標本兼治,然後患兒就好得特別快,根據娃娃的情況合理配藥,我們都深受感動。」
李奶奶在孩子們心中的分量
俗話說兒科是「啞科」 因為孩子們不會表達或表達不清楚身體的變化,比其他科更難判斷,更要認真細緻,更考驗醫生的觀察細緻和臨證經驗了,所以在兒科上,於觀察和認真學習是第一重要的。李家鳳教授從事兒科臨床、教學、科研工作57年,精研兒科中西醫基礎理論,擅長於中醫辨證和西醫診斷相結合。她在學術上繼承了康老醫生注重的理論和思想,她注重中西醫結合,強調小兒後天脾胃的調理。衷中參西,獨樹一幟;融會眾家,自成一體;在治療兒科疾病方面有其獨到的、豐富的、寶貴的臨床經驗,造詣彌深。
從事兒科臨床工作,就要疼孩子,愛護孩子,這是最起碼的一個基本點。現今很多孩子見到她,都是叫李奶奶,或者祖祖,感覺已經不是醫患之間的關係,而是親人之間的感覺。甚至有時候孩子會特別的記得,來找李家鳳的那天,孩子要帶著糖果來給她。有的甚至來到醫院附近,都要嚷著和大人們一起,進去看看這位和藹可親的李奶奶。看著這些小孩子能健康的成長,李家風覺得,這才是她最大的成就。
每當李老上門診,我們總可以看到一位慈祥的老人被一群嘰嘰喳喳的孩子們包圍著。雖然當時年過八旬,但是李老都能以飽滿的精神和熱情的話語接待每一位患兒。哪怕病人再多,她都是認真的望、聞、問、切,辯證論證,謹慎開方。在李家鳳教授的患兒中,不分貧富、貴賤,不分地位高低,都一視同仁。患兒的家長錢若沒有帶夠,孩子又急需要看病開藥方的,李家鳳多次主動掏錢給家長交費;對生活貧困的患兒,李家鳳總是在保證解決病痛療效的基礎上,儘量使用低價藥,很多時候她都給這類患兒免除掛號費。
與聖愛的中醫傳承之緣
1988年李家風離休後,仍然堅持每周三個半天的坐診。在2011年,聖愛中醫館特邀李老在館內正式掛牌「兒科專家李家鳳名醫工作室」。專家坐診,這一看,又是十年,在聖愛中醫館的大家庭裡,李老也無私的孜孜不倦教授弟子自己獨道的經驗,在五年的相伴下,弟子們也受益匪淺。
如今已經在聖愛中醫館獨立應診的李老弟子之一吳陽醫生表示:「如果要說跟李老學會的東西,兒科專業知識肯定是突飛猛進,這是我在大學時候學不到的東西,每次我臨床上遇到自己搞不定的疾病,打電話給李老,李老指導我開方,然後就效如桴鼓,李老的兒科臨床經驗實在太牛了。」致力於讓中醫國際化的李老弟子儲辰瑩也跟我們回憶說:「之前我在國外工作,在國外工作期間幾乎都是從事中醫針灸推拿工作,在中醫工作中大多數是內科婦科外科的病患。李老是我兒科臨床的導師。跟隨李老到現在有七年了,在這七年中,李老給了我她一生的兒科臨床經驗。李老在臨床教學中有獨特方式,不拘泥於教材,寓教於學,有時候在臨床中有特殊病例的時候。」
2019年,95高齡的李家鳳,暫停了臨床工作,不再出門坐診。但是,她從來沒有停止過學習, 每天在家看書看報看期刊,還要把看到的好文章保存下來再分享給學生。李老總說中醫,學無止境,要活到老學到老,奉獻到老。時時還要問問以前那些小病患的情況,心裡總有些放不下。這種難能可貴的人生態度和樂於奉獻的精神,將會一直激勵著中醫藥事業繼續前行。
醫者父母心,就是說醫生對病人是一種很牽掛,很擔心的心態,跟自己父母對孩子的心態一樣。試想,可憐天下父母心,誰能不疼自己的孩子呢!其實,「父母心」還有另一層含義,那就是要有平等心,對所有的「孩子」都一視同仁。李家鳳既是醫者,同時也是為人母親。她這一生來,做了醫生該履行的本分,盡了為人母親該盡的職責。她本著一顆看似極為平凡,卻又很少有人能夠做到的「父母心」,為自己的女兒和患兒們忙碌不已。是的,她永遠是孩子們心中的「醫生奶奶」。的確,李家鳳教授以慈善為懷,醫德為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