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隨著工作的開展,普查員入戶登記中遇到了不少困難,近日,記者跟隨普查員的腳步,實地探訪入戶摸底現場。
找人不好找 多次蹲守確認是空戶
「您好,我是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員杜正飛……」10月21日下午,南通開發區富民社區人口普查員杜正飛敲響了6號樓105的門,開始了入戶工作。
杜正飛首先表明身份、展示證件,隨後,住戶核查確認其身份後,雙方開始交談。「您家裡有幾口人?您是戶主嗎?」杜正飛拿出表格,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由於這戶人家人口較少,不到十分鐘就完成了登記工作。
富民社區是個老小區,不僅有本地居民,還有大量外來人口居住,這對人口普查登記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最難的就是找人不好找,有上班的,有做生意的,有打工的,各家各戶在家的時間都不一樣。」杜正飛告訴記者,對於這些情況,他們分類開展工作。「我是這裡的網格員,對社區人員比較了解。對於經常在家的老人,我就利用白天時間上門,那些上班的年輕人,我們採取電話預約的方式,上門前先和對方約好時間,免得一直跑空。」
即便準備得如此充分,住戶家裡沒人的情況還是經常遇到。「有一戶,我上門很多次都沒人在家,為了『逮人』,我在不同時間段在他家附近蹲守,還是沒找到人。於是我就問遍了附近的鄰居,最終確定這戶人家無人居住。」杜正飛說,他負責的第一網格裡,像這樣的空戶已經摸排到了三戶。
登記遇到「歪果仁」 派出所人普辦來幫忙
日前,中遠普查試點小區第八普查小區的小組成員奔赴責任區域,開始了當天的試點調查工作。
「這都敲了第八次門了,怎麼還沒有人呢,而且今天是周末,怎麼會不在家呢?」普查員陳雪心裡犯起了嘀咕。通過和鄰裡聊天,她了解到這一戶是外國人,「皮膚較為黝黑,長直發」。「這戶外國籍人員應該來自中東或者南亞地區吧?」陳雪猜測。在詢問了鄰裡長和社區社工小區內外籍人員分布情況後,她決定向派出所和區人普辦求助。掌握了外籍人員和房東信息,確定外籍人員為孟加拉人之後,陳雪分析了他們的宗教信仰、生活習慣,確定了上門時間。考慮到晚上入戶調查可能存在的安全因素,陳雪邀請了普查指導員和另一名男生一起上門。
敲開門後,孟加拉國外籍人員對兩名「登門大漢」明顯有很強的戒備心理。陳雪及時使用英語交流,說明來意並出示證件,相關外籍人員配合工作,完成了試點登記。
登記對象不信任、有疑問 熟人陪同事半功倍
10月19日上午,通州區的普查員拿著登記表格走進轄區內的安置小區工地,開始當天的試點調查工作。此時,工地宿舍空無一人,普查員找到了一位住在工地上的工人。
普查員:「你好!我是此次人口普查試點的普查員,你們工地作為調查區域,要調查住在工地上人員的相關信息,所以想問你一些問題,你看你現在方便嗎?」
工人一臉戒備道:「人口普查?要問什麼信息啊?怎麼只查我,其他人呢?」
普查員:「現在各地都在開展這項工作,等11月正式開始,所有的人員是都需要進行調查的。你如果方便的話,可以看一下這個表格,填寫一下相關信息,放心,信息我們是全程保密的。」
工人:「那你先去問其他人吧,我這忙著呢,沒時間給你填表。」說完,人就走了。
普查員只好再去找其他工人詢問登記,但大家似乎都忙於工作,沒人願意填寫。普查員只好先返回村裡,將這個情況告知了指導員,指導員和村裡負責人商量了之後,決定先找工地的負責人說明一下情況,協助完成此次的調查。
第二天上午,普查員又去了工地。在工地負責人的幫助下,工人們很快就按普查員的要求填完了相應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