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渾路過潼關,被眼前壯闊美景吸引,於是揮筆成詩,驚豔了世人

2020-12-19 詩文書畫匯

歡迎閣下來到詩詞歌賦匯!

本期為「詩詞歌賦匯」原創賞析連載第456期,每天定時更新文章,喜歡的朋友們請關注我,感謝!

北宋大文豪蘇軾,蘇東坡曾於公元1084年被貶汝州團練副使時經過九江,被廬山瑰麗的山水所吸引,於是興致淋漓地寫下了一首千古名篇《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詩既寫出了廬山不同角度的奇特美景,也飽含了深刻的人生寓意。被後人讚譽為千古絕唱。

而在綿長的唐詩宋詞長卷中,諸如此類讚美祖國河山的詩詞也有很多。今天筆者要給大家推薦的是唐代著名詩人許渾的一首千古名篇《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名字很長,但景色描寫很直觀。也因為詩境之美,被後人整理進了《唐詩三百首》中。

許渾(約791~約858),字用晦,唐代詩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唯詩中多描寫水、雨之景,後人擬之與詩聖杜甫齊名,並以「許渾千首詩,杜甫一生愁」評價。

那麼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許渾的這首《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吧!

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唐代:許渾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殘雲歸太華,疏雨過中條。樹色隨山迥,河聲入海遙。帝鄉明日到,猶自夢漁樵。

潼關,在今陝西省潼關縣北部,形勢險要,景色十分宜人,歷代詩人路經此地,往往要題詩紀勝,許渾也被眼見壯闊的美景所吸引,於是興致淋漓地揮筆寫下這首名作,驚豔了世人。

詩人起筆便是寫景。「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秋天的傍晚,夕陽斜照。潼關的一處長亭內詩人正在此與友人分別。亭中的他痛飲下一瓢離別酒,迎著夕陽的餘暉他開始前行。此時的晚風吹落了道路兩旁的紅葉,這蕭瑟之景著實悽涼。

但詩人並不想沉溺於這般悽涼氛圍之中,於是筆鋒一轉,「殘雲歸太華,疏雨過中條」,他看見了落日下那天邊火紅的殘雲懸浮在太華山上,稀疏的細雨剛剛下過中條嶺,此時的中條嶺蒼翠如新,遠遠望去猶如洗過一般,這清新的感覺讓人心曠神怡!

樹色隨山迥,河聲入海遙」,詩人目光及近,他看見近處蒼綠的樹木一排排地望不到邊,一直沿著關城向前延綿。而潼關之外便是黃河,從北面奔湧而來,在潼關外頭猛地一轉,徑向三門峽衝去,翻滾的河水咆哮著流入遙遠的渤海灣。

這兩句描寫了連綿向前的青樹,奔騰急轉入海的黃河,寫出了潼關的壯闊蒼翠的美景。詩人眼見樹色蒼蒼,耳聽河聲洶洶,把場景描寫得繪聲繪色,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

帝鄉明日到,猶自夢漁樵」,「帝鄉」即是長安城。這兩句意思是詩人明日就要抵達帝都長安城了,可是詩人此時仍在做著漁人樵夫的夢。由之前的寫景筆鋒突轉,開始抒情。之所以詩人許渾會依然做著樵夫夢,應該是他內心與世無爭的原因。他淡薄名利,從容一生,暗示出他此行並不是來追求名利的,也反映出他不追求功名的淡然態度。

縱觀許渾的這首詩,起筆看似在寫離別,實則全詩皆在描寫潼關壯闊秀美的景色。通過對「殘雲」、「疏雨」、「河聲」等描寫聲色俱全地寫出了潼關此處的秀美與雄壯,之後以自己的淡泊名利的抒情結尾,委婉得體,寓情於景,這首詩也成就了千古名篇。

許渾的這首詩你喜歡嗎?如有不同意見還請評論區留言,感謝!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就請點讚、轉發!多謝閣下的支持!

相關焦點

  • 晚唐詩人許渾,擅長借景寫情,這首五律難倒了多少人?
    (全文共2900字,讀完大約需要6分鐘,如果您暫時沒有時間,建議先收藏哦) 晚唐詩人許渾,是借景寫情的高手。我們熟知的千古名句,「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就是出自他的手筆。而《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行次潼關逢魏扶東歸)》,也是他借景寫情的佳作。中間兩聯的寫景,難倒了歷來的無數讀者。
  • 李清照這首詞,一開頭便驚豔了世人,美到讓人心碎!
    李清照這首詞,一開頭便驚豔了世人,美到讓人心碎!李清照是宋代有名的女詞人,她的每一個作品都是讓世人心醉,因為父親精通經史,善於散文的編著,母親飽讀詩書,因此在雙親的耳濡目染之下,李清照的文學造詣可非一般,她的很多佳作都非常的具有代表性,讓人們不禁在她的詞調中追憶屬於她的往事,她的詞每一首都很美,但是只有這首詞,一開頭便驚豔了世人,美到讓人心碎!它便是《蝶戀花·暖雨晴風初破凍》,讓人忍不住細細品味一番。
  • 春遊桐廬深澳古村:村口美景驚豔世人,村內舊宅破壞嚴重
    但機緣巧合,在桐君山看到富春江兩岸美景後,我只有三四個小時的時間了。隨手翻了翻地圖,發現在高速口不遠,有一座深澳古村。於是,欣然前往。然後,我就認識了深澳古村。深澳古村位於桐廬縣西南深澳鎮上,距離長深高速(深澳互通)大約有不到十分鐘的車程,杭州往返甚為便利。
  • 楊志華超級記憶力——古詩詞七年級上冊「潼關」倒背如流
    《潼關》 清·譚嗣同《繪圖必看》首先我們來讀一遍這首詩:【《潼關》清·譚嗣同 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首先我們把標題放在這張圖上的石頭那裡,石頭那裡衣服上寫著譚嗣同的男人吃著青口貝走向潼關,對應的標題是「《潼關》清·譚嗣同」。男人潼關,記憶潼關;青口貝的青同清代的清同音,石頭那裡衣服上寫著譚嗣同的男人吃著青口貝,記憶清·譚嗣同。
  • 峇里島天空之門,穿越異界的美景,風景壯闊無比
    天空之門:這座上善惡門坐落在阿貢火山的對面,山上一共有七座廟宇,想要登頂的話是非常考驗體力的,成功抵達山頂的天空之門就要花費兩個小時,登頂之後會看到穿越異界的美景,火山和大海都會呈現在自己眼前,風景壯闊無比。
  • 華山出發30分鐘,這裡吃喝玩樂樂無窮,美景與美食皆不可辜負!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一首《山坡羊·潼關懷古》將潼關的雄偉險要的形勢生動描繪。因地勢險要,潼關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這樣一個兵家必爭之地有什麼好玩好吃、值得去的地方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進天下第一關潼關。
  • 重慶渝北礦山公園,一個即將驚豔世人的西南美景,這裡驚豔你了嗎
    再經歷幾年的風雨洗禮,有的變成了水深達近100米的大水坑,那裡共有22個大小不等的水坑,形成了天然的海子湖,碧綠碧綠的水很是清澈,吸引了好多遊玩的人和攝影愛好者們前去那裡拍照。後來就改名礦山公園。這裡的美景,似乎不為人所知,不為人所曉。唯有湖水清澈碧綠,四周群山寂靜,人跡罕至,仿佛巳經與世隔絕。初到感覺不錯:簡略而有層次,粗曠而有味道,大氣而有野性。
  • 20句令人驚豔的詩詞,讀一遍,就再也忘不掉
    說到驚豔的詩詞,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答案。有人驚豔於「願我如星君月,夜夜流光相皎潔」的愛情,有人驚豔於「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的友情,有人驚豔於「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的自然美景……>那麼,你又被哪一句詩詞驚豔了呢?
  • 國內「最佳」旅遊勝地,已入選世界自然遺產,冬季美景驚豔遊客!
    國內「最佳」旅遊勝地,已入選世界自然遺產,冬季美景驚豔遊客!不知不覺我們已經進入冬天了,我相信一部分城市也迎來了初雪,美麗的雪景也讓很多人期待著一年的景色,有些人也很喜歡冬天的美景。國內「最佳」旅遊勝地,已入選世界自然遺產,冬季美景驚豔遊客!前幾天來這個觀光景點的遊客,一眼就被眼前美麗的風景所吸引,觀光景點天山、天池是世界聞名的高山湖,冬天的時候,湖面也結了厚厚的冰,看起來非常壯觀和美麗,好像住在冰之國。除此之外,這個觀光景點還有其他大家可以一起玩的地方,冬天來這裡旅遊度假很好,如果有什麼疑問或者意見的話,請在文章下面評論。
  • 去昌平十三陵水庫附近,看那個驚豔世人的千畝花海吧
    近年, 在昌平十三陵水庫附近, 有個令人驚豔的美麗地方~ 如果開車路過那裡,就可以看見窗外的花海,頗為壯觀~
  • 潼關與函谷關的變遷就是半部中華史,走遍兩座雄關才知古人智慧
    據說當年的樓船將軍是新安人,立下赫赫戰功,被漢武帝封侯,可當時的函谷關在靈寶,封侯只能封個關外侯,而關內侯才是他日思夜想的,於是建議漢武帝把函谷關籤到新安,這樣他就能封關內侯了。漢武帝當然不會因為樓船將軍的一句話而決定動遷函谷關,漢武帝一直考慮擴大關中的領地,從而進一步控制中原地區,所以賣了個順水人情,將函谷關動遷至河南新安。
  • 「桂林山水甲天下」後一句藏於崖壁間800多年,被發現時驚豔世人
    第二句中的陽朔是桂林的一處美景。本來這事就這麼塵埃落定了,大家也沒什麼爭議了。直到37年前,1983年兩位考古工作者有了令大家想不到的發現。他們在桂林整理懸崖上的石刻時,發現了一塊完好的石刻。雖然它早已被植物掩蓋,但清理乾淨後,一些字跡還是出現在大家面前。
  • 潼關為什麼取代函谷關?潼關變遷了三次,都是為什麼變遷?
    於是,位於淆函道西端的潼關就做了替補。有關潼關的第一次歷史記載是曹操與馬超的戰爭,「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馬超等屯潼關。大boss潼關背後還有一個查崗的原配時常盯著潼關的一舉一動,這個原配就是禁溝。通過潼關城後,下了塬體就來到了禁溝。禁溝,北起禁溝與潼河交匯處,南至秦嶺,南北長約15公裡。禁溝溝底經過長期雨水衝刷,形成了一條寬30米的坡道,成為通往潼關城後路的一條軍事要道。
  • 函谷關和潼關是一個地方嗎?
    那麼,函谷關和潼關是一個地方嗎?因為都靠近黃河,相距較近,有人把函谷關和潼關誤以為一回事。其實,函谷關和潼關是長安城和洛陽城之間的咽喉不為,是我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兩個關隘。函谷關佔據崤函咽喉,北依黃河,南挽秦嶺,西接衡嶺,東臨絕澗,深險如函,盤踞谷中。
  • 收集最驚豔世人的高級遊戲ID
    收集最驚豔世人的高級遊戲ID 2020-10-12 08:48
  • 馬哈馬哈,正晌午說話,西伯利亞釣驚豔世人的紅色「魚雷」大馬哈
    馬哈馬哈,正晌午說話,西伯利亞釣驚豔世人的紅色「魚雷」大馬哈借用《智取威虎山》中一句經我改編的名言開始今天的話題:「馬哈馬哈,正晌午說話」,其中「馬哈」就是今天的主角,大馬哈魚相信每位釣魚人都是在釣魚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從拿起手竿的第一天起,就正式入了釣魚的坑,從內地釣到沿海,從沿海釣到外海,再從外海蔓延至各個國家,無論是海洋中的巨物金槍,石斑,還是江河中的百斤鱘魚,鯰魚,他們都曾留下足跡,探釣世界巨物,探釣稀有魚種成了他們這一行釣魚人夢寐以求的目標,然最後卻被一種釣魚人皆知的大馬哈魚所吸引,要說此馬哈魚有何魔力,只能說這是一種隱藏在西伯利亞河流中,能驚豔世人,貌如「魚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