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下午4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湖北武漢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的重要作用及有效藥物。
中央指導組成員、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中醫藥局黨組書記餘豔紅在會上介紹,在這次疫情防控中,社會各界認為,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了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亮點,這裡有一組數據:
全國調來4900餘名中醫藥人員馳援湖北,約佔援鄂醫護人員總數的13%,其中有院士3人,數百名專家。這次中醫藥援助隊伍規模之大、力量之強,是前所未有的。
全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醫藥,佔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醫藥,佔90.6%。臨床療效觀察顯示,中醫藥總有效率達到了90%以上。中醫藥能夠有效緩解症狀,能夠減少輕型、普通型向重型發展,能夠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能夠促進恢復期人群機體康復。
對已經納入第五、第六、第七版診療方案的中成藥和方劑,我們進行了臨床療效的同步觀察,目前已篩選出金花清感顆粒、蓮花清瘟膠囊、血必淨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湯、化溼敗毒方、宣肺敗毒方等有明顯療效的「三藥三方」。
集中隔離、普遍服中藥
阻止了疫情的蔓延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院士在會上分享了在武漢抗擊疫情過程中,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的經驗。
張伯禮院士介紹,面對武漢疫情混亂的局面,中央指導組果斷決策,集中隔離、分類管理,把發熱的、留觀的、疑似的、密接的病人堅決隔離開。「武漢市基層的社區組織和市民非常給力,用了幾天的時間基本上把病人隔離開了。但是只隔離不給藥,這只是成功的一半,沒有有效的藥物,沒有疫苗,但是我們有中藥,所以我們就給病人發放中藥湯劑和中成藥。」
張伯禮院士表示,這個過程開始並不太順利。「武漢13個區,第一天只發放了3000多。兩三天之後,大家看到中藥的療效了,燒也退了,咳嗽也減了,就主動要藥喝,達到了一萬多袋藥,以後越來越多,一共發了60多萬人份的藥物。」
中藥抑制了疫情的蔓延,張伯禮院士公布了一組數據來證明:
2月初到2月中旬,四類人當中診斷出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的比例是80%多,到了中旬就降到了30%,到2月底的時候就降到了個位數,所以集中隔離,普遍服中藥,阻止了疫情的蔓延,是我們取勝的基礎。
中醫方艙醫院564個患者
沒有一例轉為重症
確保「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成為這場抗「疫」戰鬥中託起生命的方舟。從2月3日起,在中央赴湖北指導組的推動下,武漢及全國各方救援力量連夜行動,緊急抽調20支醫學救援隊,將武漢市的會展中心、體育場館等改造成方艙醫院,集中收治確診輕症病人,確保應收盡收,應治盡治。
「中央指導組決策是分類管理、科學施治,重症的在定點醫院救治,輕症的在方艙醫院治療,並且出臺了輕型、普通型救治的管理規範。但是方艙醫院不同於一般醫院,成百上千人集中在一個大廳裡,管理就是個大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張伯禮院士和劉清泉教授共同向指揮部提出來,中醫進方艙,同時建立了中醫的方艙醫院,就是江夏方艙醫院。
「我們方艙裡面都是輕症的和普通型患者,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新冠肺炎一般重症佔比13%,危重症佔比7%左右。在方艙治療,輕症不轉為重症就是我們的目標。」
張伯禮院士介紹說,我們採取了中醫藥為主的中西醫綜合治療,除了給湯劑或者口服的中成藥以外,還有按摩、刮痧、貼敷這些綜合治療。結果江夏方艙564個患者,沒有一例轉為重症的。取得經驗以後,向別的方艙推廣,一萬多個患者普遍使用了中藥,各個方艙的轉重率基本上是2%到5%左右。
張伯禮院士表示,在方艙中醫綜合治療,顯著降低了由輕症轉為重症的比例,是我們取得勝利的關鍵。
重症患者治療強調
西醫為主中醫配合
對於重症患者的救治方式,張伯禮院士表示,重症救治是重中之重,對於重症患者,還是強調西醫為主,中醫配合,中西醫結合。
同時,張伯禮院士提到,中醫配合有的時候是四兩撥千斤,中醫在金銀潭醫院、在湖北省中西結合醫院、在雷神山醫院,都是參加重症救治,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我們的經驗是中藥注射劑要大膽使用、早點使用。像生脈注射液、參麥注射液,對穩定病人的血氧飽和度、提高氧合水平具有作用。像痰熱清注射液、熱毒寧注射液,和抗生素具有協同作用,血必淨對抑制炎症風暴控制病情進展有一定的效果,重症救治、中西結合、降低病死率是我們取勝的核心。」
針對病人出院後的康復階段,張伯禮院士表示,我們採用中西醫結合辦法,做一些呼吸鍛鍊,同時配合中醫藥針灸、按摩等綜合療法,可以改善症狀,促進肺部炎症吸收,對臟器損傷的保護、對免疫功能的修復都有積極作用。
「如果說中醫早期介入、全程參與在新冠肺炎疫情治療過程當中取得重要作用,新冠的病程就像一條拋物線,我們中醫藥在兩端有比較好的作用,我們雖然沒有特效藥,但是中醫有有效方案。中西醫結合救治,是我們中國方案中的亮點,現在世界上疫情較嚴重,疫情也不分國界,而中醫大愛無疆。」張伯禮院士如是說到。
使用中藥先對症——
發熱較輕頭疼重用金花清感
發熱較重而大便幹用蓮花清瘟
據張伯禮院士介紹,「我們這次在武漢一線也做了一個102例的臨床對照研究,結果顯示,金花清感顆粒治療新冠肺炎輕型和普通型患者,和對照組相比,轉重症的比例下降了2/3,退熱時間縮短了1.5天,同時反映免疫功能的白細胞、中性粒細胞計數和淋巴細胞計數有顯著改善。」張伯禮院士表示,結果證明,金花清感顆粒具有確切的療效,除了可以改善臨床症狀,特別是可以減少轉重率以外,對免疫學指標也有作用。
張伯禮院士提到的第二個藥是蓮花清瘟。張伯禮院士介紹說,這是吳以嶺院士開發的一個方子,也是在治療非典的時候研製的一張處方。它主要的功效也是清瘟解毒、宣肺洩熱,治療輕型和普通型的新冠肺炎的患者有確切的療效。同時,在最近完成的體外實驗,也證明蓮花清瘟對體外的新冠病毒具有抑制作用。
這兩個藥都能治療,那臨床怎麼區別呢?
張伯禮院士表示,發熱比較輕,頭疼重的用金花清感顆粒,發熱比較重,而大便幹的用蓮花清瘟顆粒(或膠囊),臨床就這麼來區別使用就可以。
中醫可提高免疫力靠譜嗎?
院士給出兩句話藥方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中醫藥起到了重要作用,那麼,從中醫的角度,如何幫助人們提高免疫力,增強心肺功能來對抗這個病毒呢?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院士對此給出的建議是——
第一句話是「上工治未病」。
中醫很強調預防的作用,在這次抗擊疫情中,預防佔有重要地位。比如在方艙醫院,應湖北省衛健委的要求,為方艙醫院的醫護人員提供了藥食同源的預防方。
第二句話是「不相染者,正氣存內,邪氣可幹,避其毒氣」。
首先,強調的是提高人體的正氣,可以使用太極拳、八段錦等傳統的中醫特色健身方法,也可以選擇提高正氣、藥食同源的中藥產品,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的藥膳都是增強免疫力的有效方法,以達到中醫「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的作用。
其次,強調的是「避其毒氣」,居家隔離是行之有效的辦法,並對居住生活的環境進行必要的消毒。
另外,中醫還強調情志對人體提高正氣的作用。所以在疫病流行期間,更要注重勞逸結合,使形神調和,精神內守,則邪不可侵。
來源:環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