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多個公園周末人流明顯增多,有市民未戴口罩聚集玩耍

2020-12-19 騰訊網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延緩了深圳這座城市的腳步。疫情肆虐,全市共「戰疫」。在防疫一線,醫務人員接踵向前,衝在看不見硝煙的「戰場」最前沿,公安民警全員取消休假,和街道社區等政府部門工作人員一同,築起疫情防控的堅實防線,而對多數人而言,「宅」字可能成了你我的日常,這亦是疫情防控必要的「後方」力量。

近期,疫情蔓延勢頭得到初步遏制,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深圳新增確診病例多日為「零」,確診患者中超過半數出院,但隨著返深人員的陸續增多,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如今,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深圳也在有序推進復產復工。

白天的深南大道,車流逐漸多了起來,夜晚的北環大道旁,亦能聽見來往疾駛的車聲,深圳灣公園的人流逐漸增多,但口罩依然也必須是大多數人的「標配」,有個別遊客未戴口罩,公園巡邏的工作人員則會進行勸導。

林立的寫字樓裡有了不少上班族出入的身影,而更多的人早已「雲」辦公,街角的理髮店終於開門營業。在十字路口,如果注意看,會有一抹盎然的「紅」,那是早春綻放的木棉花。

疫情發展的拐點還沒有到來,防控形勢不容鬆懈,疫情防控和復產復工」兩手抓」,深圳正在有序落實、嚴格精準防控。近期南都推出系列報導,實地探訪公園、商超等多個地方,從出行等多個維度來探訪城市復甦的印記。

深圳是「千園之城」,每逢節假日,全市各大公園已成為市民遊客休閒娛樂、親近自然的好去處。在防疫期間,深圳市城管部門暫時關閉了仙湖植物園等20家市政公園,還有不少公園因屬開放式等仍然開放,近日,南都記者實地走訪多個公園探訪公園人流和防疫情況。

蓮花山公園:

有人未戴口罩聚集玩耍,工作人員表示遇到會勸導

2月22日,南都記者來到了深圳市蓮花山公園,發現有不少市民在此休閒散步。南都記者發現,從蓮花山公園大門進入時,有工作人員進行嚴格的體溫測試,但山腳其他入口暫時沒有完全封閉,也沒有工作人員進行把守。南都記者還發現,公園內的兒童遊樂設施和健身區域,已暫停開放使用,平時人滿為患的相親一角也拉起了警戒線進行封閉。時值周末,前往公園市民多了起來,有的在風箏廣場放風箏,有的在蓮花湖賞魚,還有的在山道上慢跑等,且大多是親朋好友結伴而來。

南都記者發現,有小部分遊客在公園內並未佩戴口罩,經過觀察和詢問,未佩戴口罩的遊客有的因為運動過後太熱,便把口罩摘下,有的認為自己所處的空間相對「安全」,並未有足夠的防護意識。另外,南都記者發現,有些小孩在大人陪同下,未佩戴口罩地吃起零食或者互相玩樂。在公園一處綠地,有六位未佩戴口罩的年輕人,聚集在一起邊玩撲克牌邊嗑瓜子。在公園的健身區域,運動器械大多封閉起來,然而還是出現違規「鑽」過圍擋強行鍛鍊的人。

人員流動性大給防疫工作增加了難度,蓮花山公園管理處的工作人員表示,一般會開著巡遊車進行監督,遇到未戴口罩的遊客會進行勸導。另外,會開展全面巡查,及時清除園區各類積水、蚊蟲和枯枝落葉等,確保公園環境的衛生和整潔。

靈芝公園:

有市民摘下口罩,公園門口張貼防控詩歌宣傳

社區周邊公園情況如何?2月23日,南都記者走訪寶安區靈芝公園,公園內有市民進出,人員相對比以往減少了不少,但也有不少市民帶著孩子在公園裡休憩。

在靈芝公園進出口有工作人員進行體溫測量並檢查人員是否戴口罩,在進出口有註明進入公園需要戴口罩並配合體溫測量。在進出口還有音響播放粵語和普通話的疫情防控宣傳及張貼防控詩歌;公園內可見口罩回收垃圾桶和勤洗手宣傳海報。

南都記者發現公園內大多為家庭出遊,有人在跑步,也有市民在內打羽毛球。儘管公園門口要求人員戴口罩,但是在公園內,有人員跑步時將口罩脫至下巴,有市民在公園內直接將口罩暫時摘下。有家庭在公園內戴口罩自拍打卡,也有少部分市民會脫下口罩進行自拍。

公園內工作人員告訴南都記者,靈芝公園春節期間沒有關閉,公園上午六點開,晚上十點閉園。但是周邊通向公園的出入口有暫時封閉的,並未全部開放。近兩日相較前段時間人員多了一些,但是整體數量並不多。「最近兩天天氣好,曬太陽的人多了些。」

深圳灣公園:

入園人流量開始明顯增多,觀鳥市民不少

2月23日,趁著周末的空閒時光,不少市民來到了深圳灣公園。南都記者發現,許多市民在濱海休閒道路上散步、跑步、騎車、野餐,看日落等,人流明顯增多。

「迎著海風和陽光,沿著十幾公裡的海岸線一直走,這是最近最放鬆的時刻,岸邊的椰樹和那些憂愁都漸漸拋在了腦後。」有遊客向南都記者表示,他們均是疫情發生以來第一次出門到公園。「今天陽光也燦爛,帶著孩子出來轉轉,心情也舒緩多了。」此外,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底是深圳黃金觀鳥季。公園海岸邊,隨處可見成群的鸕鷀和野鴨,有不少遊客在海岸碼頭沿線駐足觀鳥。

與此同時,南都記者也發現,成群結隊的遊客難免聚集在一起,而有個別遊客並未佩戴口罩。深圳灣公園康園長介紹,從2020年2月21日起,進入公園的人數大幅增長。「2月22日人流量達到了一萬二,每天早上6點到8點和晚上5點到7點,是人流高峰期。」

同時,深圳灣公園康園長表示會在每個停車場入口,和人流量較大的入口,安排工作人員進行體溫監測。安保人員也將進行巡邏,勸導未佩戴口罩者,並控制好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據悉,工作人員會對公廁、洗手盆、椅凳等人流聚集區域的設施設備進行消毒,在地鐵口面對的路口處,還設置了幾百米的「禁止停留區域」。

統籌:南都記者 徐全盛

採寫:南都記者 蔡宇晴 謝萌 徐全盛

攝影:南都記者 顧威 蔡宇晴 謝萌

相關焦點

  • 有人摘下口罩、有人就地野餐!多圖直擊深圳公園,還沒到時候吧!
    >深圳的人流、車流都開始增加深圳灣公園:入園人流量開始明顯增多觀鳥市民不少2月23日,趁著周末的空閒時光,不少市民來到了深圳灣公園南都記者發現,許多市民在濱海休閒道路上散步、跑步、騎車、野餐,看日落等,人流明顯增多。2月23日,深圳灣公園,前來賞春踏青的遊客明顯增多。 2月23日,深圳灣公園,前來賞春踏青的遊客明顯增多。 2月23日,深圳灣公園,前來賞春踏青的遊客明顯增多。
  • 數千加拿大多倫多市民違規在公園扎堆,市長來了也不戴口罩
    而在解封後的首個周末,加拿大安大略省省會多倫多市就有數千人在公園扎堆閒逛,該市市長也被拍到與民眾不戴口罩近距離交談。23日,多倫多市迎來第一階段解封後的首個周末,野餐區、籃球場以及850多個公園被定義為「低風險」場所重開。社交媒體上的照片顯示,數千市民周六違反社交距離規定湧入聖三一貝爾伍德公園,大部分人未戴口罩。
  • 疫情下香港人的周末:行山放鬆 避免聚集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下香港人的周末:行山放鬆 避免聚集  中新社香港3月1日電 題:疫情下香港人的周末:行山放鬆 避免聚集  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  香港市民嚴先生是一名行山愛好者,作為上班族的他,每到周末都會前往郊外爬山,或約朋友吃飯、喝茶,既是鍛鍊身體,也為放鬆身心。
  • 深圳花展公園周末人流車流實施管控,賞花出行注意這些事項
    (深圳特區報記者 林清容 通訊員 韓躍武)上周末,深圳菊花展和簕杜鵑花展人氣爆棚,尤其是開幕後的首個周末,遊園市民絡繹不絕,公園內大量人流聚集,公園周邊車流量劇增,周邊道路出現嚴重的交通擁堵。,為避免車輛擁堵,蓮花山公園內所有公眾停車場(含關山月停車場、西門停車場、東北門停車場)全面停止對外開放,建議觀展市民綠色出行;花展期間的周末,地鐵3號線少年宮站F1、F2出口連接公園的樓梯將會關閉,市民需往東從關山月入口進園或往西從公園南門進園;花展期間的周末,公園內花園展區、精品展區將實行單向通行,其中,花園展區遊客從展區南門入口進入
  • 福州多個公園發布最新公告!預約、限流、測體溫戴口罩
    如有未佩戴口罩、發熱症狀者,謝絕入園。二、做到限量、預約、錯峰入園。市民遊客通過登錄微信小程序「全福遊分時預約平臺」,預約入園,入園遊客不超過當日最大接待承載量75%。三、為有效加強疫情防控客流管控,暫時關閉八一水庫木棧道入口,請從公園東大門入園遊玩。四、入園遊客自覺遵守國家法律及園區相關規定,遊覽期間持續佩戴口罩,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離。
  • 外國人不戴口罩在公園扎堆聚餐,北京朝陽公園回應來了!
    「我下午三四點去北京朝陽公園踏青,發現草坪上好多外國人在聚餐,都沒有戴口罩。」4月5日,一位讀者向健康時報 記者反映。記者4月5日在社交媒體看到,不少人都曬出了在朝陽公園的春遊照片。其中,有一網友在狀態中表示「大批的外國人留學生在朝陽公園不戴口罩」。
  • 五一假期,深圳各景區秩序井然,市民放心遊玩
    景區內大街小巷的遊客明顯增多,昔日空閒的民宿客房的入住率也顯著提升,多數民宿的門前都掛著今日有房的牌子。一位民宿老闆告訴記者,「這是疫情以來生意最好的時期,入住率達到70%多。」 「大鵬所城-較場尾景區限定遊客預約數量為9000人/每日。」
  • 深圳灣公園西停車場周末對市民開放嗎
    深圳灣公園西停車場周末不對市民開放深圳灣公園西停車場周末節假日作為應急避險場地,不對外開放。深圳灣公園西停車場開放時間:工作日周一至周五,周末節假日不對市民開放。
  • 深圳灣公園西停車場周末對市民開放嗎?
    深圳灣公園西停車場周末不對市民開放深圳灣公園西停車場周末節假日作為應急避險場地,不對外開放。深圳灣公園西停車場開放時間:工作日周一至周五,周末節假日不對市民開放。城管部門:停車場空置以應對突發事件深圳南山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表示,深圳灣濱海休閒帶西段停車場位於望海路與後海濱路交叉口,普通工作日免費提供給市民朋友停放車輛。
  • 元大都遺址公園遊客多了,不戴口罩的也多了
    不用預約,「京城春日三大花事」之一的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海棠花溪」清明假期吸引了不少踏青賞花的市民。大部分遊客都遵守了公共場所佩戴口罩的規定,不過記者發現,還是有一些人悄悄摘下了口罩,個別地方有扎堆現象。
  • 昆明海埂大壩、撈魚河恢復開放首個周末遊人多 公園提示:錯峰出行
    周末,從3月3號開始恢復開放的昆明海埂大壩和海埂公園迎來大量客流,對此,各部門也嚴陣以待,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記者:「這個周末是海埂大壩恢復開放的第一個周末,有不少市民抑制不住的熱情前來觀鷗。
  • 「五一」如果迎來人流高峰,深圳29家市屬公園適時啟動客流管制
    南都訊 記者張小玲「五一」假期即將來臨,深圳市屬公園預計將迎來客流高峰。深圳市公園管理中心今日提醒, 「五一」期間,29家市屬公園將根據園內客流密集程度,適時啟動客流管制措施,引導遊客分時、錯峰入園。當遊客過於密集時,公園也將採取局部臨時封閉措施。
  • 深圳各公園五一期間遊客達161萬餘人次,深圳灣公園受歡迎
    南都訊 記者張小玲 五一期間,深圳各大公園迎來遊園高峰,深圳市公園管理中心今日公布,各公園五天接待市民遊客共計161萬餘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人數有減少。其中,深圳灣公園等三家公園接待遊客數量最多,深圳灣公園共接待市民遊客590000人次,蓮花山公園共接待市民遊客251549人次,羊臺山公園共接待市民遊客158300人次。五一期間,深圳各公園將防止人群聚集、做好保潔消毒等疫情防控工作作為「五一」值班重點。在出入口、廣場、遊樂設施等較易出現人群聚集的區域加強人流監測和引導。
  • 立冬後兒童呼吸系統疾病增多 幼兒到人流密集區要戴口罩
    福州新聞網11月11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林文婧 通訊員 田超)立冬後,氣溫下降明顯,此時節人體易受病毒入侵。記者10日走訪市中醫院時了解到,近來因感冒、咳嗽、氣管炎、急性咽喉炎、過敏性鼻炎、慢阻肺等呼吸道疾病到院就診的患者比前段時間明顯增加。
  • 英政府出臺佩戴口罩新規定 海德公園聚集數百人抗議戴口罩
    疫情期間,很多國家和地區都要求在公共場合佩戴口罩,這儼然成了特殊時期的常識,而據英國《太陽報》7月19日消息,倫敦有數百名抗議者聚集,集體發聲拒戴口罩。由於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英國政府出臺新規定,要求公民自7月24日周五起在商場必須佩戴口罩,違者最高將處罰金100英鎊(約合人民幣878元)。19日下午,很多抗議者來到倫敦中西部的海德公園(Hyde Park)進行示威,打著「英國自由」的口號遊行,抵制強制戴口罩的規定。
  • 北京:公園遊客分散秩序井然 香山公園停車位空著小一半
    為了有效防控客流聚集,海澱區青龍橋街道與頤和園管理處、頤和園派出所等單位密切配合,建立無縫連結的共同責任體系;同時利用高清攝像頭和網上實名預約系統實時監控景區人流變化。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客流量增多時,將及時啟動黃、橙、紅三級預警機制,分別實施「減緩入園、暫停入園、只出不進」應對方案,並在門區售驗票窗口、官方網站及微博適時發布預警消息。
  • 深圳五一假期大數據發布,兩公園上榜全國熱門景區前十
    今年五一假期時間長、天氣晴朗舒適, 受疫情影響,市民市內出行意願較大, 深圳市內多個景點人車流量增大、車位飽和, 深圳交警通過微信、微博、交通廣播、 誘導屏發布實時路況, 提醒市民提前規劃出行路線
  • 搭乘地鐵、餐廳等餐、打的士不戴口罩 他們都被深圳警方處罰了
    連日來,深圳警方毫不動搖地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首位,在前期破獲多起利用疫情實施詐騙案件後,連續奮戰,又先後查處3起涉疫類違法行為,從嚴從快予以打擊,堅決維護社會秩序。案例一:公交分局依法處置2起不戴口罩乘地鐵被拒乘、涉嫌擾亂地鐵運營秩序案件1月27日16時許,吳某榮在地鐵1號線崗廈站進站乘車時因未戴口罩被安檢員拒絕乘車。
  • 風和日麗,合肥萬餘市民湧進一座公園賞春光,小夥山頂縱情飆歌
    3月15日,安徽合肥風和日麗,位於北二環附近的廬州公園迎來重新開放後的首個遊園高峰,萬餘市民湧進公園,賞春光、享受假日休閒。目之所及,那個曾經喧鬧的合肥似乎又回來了。圖為市民排隊進入公園。春節前後,一場疫情不期而至。從2月6日起,合肥迎來史上最嚴厲的管控,所有住宅、小區、村莊實行封閉式管理。空中俯瞰合肥,往日最擁堵的道路變得空曠,最繁華的淮河路步行街人跡難覓,地鐵、火車站人流稀少。
  • 探訪香港海洋公園:周末客流回升,內地遊客增多
    新京報訊 11月30日,新京報記者探訪香港海洋公園,受社會動蕩影響,園區遊客數量減少,部分商鋪為節省成本已經關閉。但相比九十月份,遊客人數已有所上升,陸續有大陸旅客報團到港旅遊。據工作人員介紹,當天遊客有六七千人,相比以往,遊客少了大概兩三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