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德九龍鎮的扶貧車間金造鞋廠裡,縫紉機、鎖邊機整齊擺放,機器發出「嗒嗒」的清脆聲響,員工們正在熟練地生產新一批運動鞋,縫紉車間、打包車間,井然有序,熱火朝天。一雙雙鞋子製造出來,工人們的臉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據了解該廠裡面的89名員工,都是附近村民,其中有貧困戶10人。
這是2018年12月,九龍鎮政府與英德市榮達實業有限公司嘉德鞋業金造分廠積極推動扶貧車間建設,把金造分廠打造成產業扶貧的平臺,讓當地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脫貧。把工廠開進村,進一步激發了貧困人口內生動力,從「輸血」扶貧轉為「造血」脫貧。
英德市黎溪鎮佳美達(英德)玩具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
輕工製造業的發展是地方經濟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近年來,英德緊緊圍繞「保障就業、穩定就業、擴大就業」的工作目標,通過創新舉措、激發活力,加大力度服務保障民營企業發展,民營經濟煥發出蓬勃生機,也為當地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日漸成為帶動就業增長的主力軍,為該市經濟社會的平穩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目前,該市提供500人以上就業崗位的民營企業共15家,帶動14668人就業。
鬧市中的「就業車間」
穩定提供4000多個工作崗位
今年疫情期間,英德市嘉德鞋業有限公司(以下稱「嘉德鞋業」)是英德第一批覆工復產的企業,返工率超過90%。「一方面我們要保障工人的收入,另一方面要消化年初接的訂單。」楊子夫說。
嘉德鞋業成立於1998年,是粵北地區較大規模的以製鞋業為主的出口型企業。公司主要生產雪靴、沙灘鞋、涼拖鞋、運動鞋等,產品主要銷往歐美市場,年產量達1200萬雙,年產值約5億元。「製鞋有幾十道工序,難以用機械代替人工,而且我們每年生產大量的鞋子,對工人的需求量比較穩定。」
嘉德鞋業負責人楊子夫介紹,製鞋廠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技術要求並不高,通過培訓後很快就能正式上崗,因此吸引了周邊鎮村不少群眾前來就業,近幾年公司員工都穩定在4000多名。
除此之外,嘉德鞋業在九龍鎮金造村也設有扶貧車間,讓當地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以前在佛山打工,後來聽說家裡的鞋廠招人就回來了。回到家既能夠照顧小孩,又有3000多元工資收入,生活比在外面打工還要幸福呢。」貧困戶羅美娣介紹道。
嘉德鞋業的生產車間
據了解,該扶貧項目是利用精準扶貧專項資金300萬元,以投資(入股)的模式打造的扶貧車間,工廠吸納附近貧困家庭成員進廠務工增收,同時每年還可以按入股資金進行資產收益的量化分紅,進一步拓寬貧困戶的增收渠道。
金造鞋廠為當地村民提供89個工作崗位,月平均收入達3000多元,帶動村民增收致富。九龍鎮也利用扶貧資金入股該廠,2018年(第一期)16條村實際投入246萬元,按10%計算年收益分紅,2019年獲得收益分紅24萬元;2020年(第二期)投入166萬元,按7%計算分紅收益,進一步拓寬貧困戶的增收渠道。
疫情期間化身抗疫「軍工廠」
硬核代工700多萬件測溫槍
在旁邊黎溪鎮旁邊的山林裡隱藏著一個「世界工廠」,每到下班時間,英德市黎溪鎮佳美達(英德)玩具有限公司門外便是車水馬龍的景象,水果、蔬菜、成衣等各種攤檔目不暇接,儼然一個頗具規模的市場;鎮區內,一棟棟出租房鱗次櫛比,擁擠的人群讓人恍如置身工業園區。
圖為該公司生產車間
2004年起,英德市引進佛岡縣萬興電子塑膠製品有限公司,先後在黎溪鎮、大站鎮建設了佳美達(英德)玩具有限公司、英德卓佳玩具有限公司兩家玩具加工廠。作為萬興公司的子公司,佳美達以生產、加工貿易的方式生產各種玩具、工藝禮品等,產品銷往歐美、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年產值達8億元。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讓各地防疫物資緊缺,但隨著不少企業的主動加入、緊急轉產,助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平日裡為多間世界知名企業代工、生產玩具產品的佳美達,疫情發生後,該公司憑藉勞動力的優勢轉型代工測溫槍,成為了抗擊疫情「軍工廠」,不僅在生產經營的困境中「自救」,還同步完成轉型升級。
據了解,佳美達(英德)玩具有限公司共代工、生產測溫槍700多萬件;並在今年上半年,累計實現銷售收入約5億元,出口創匯2100萬美元。
英德市黎溪鎮佳美達(英德)玩具有限公司有2600多名員工。
「在公司面臨困難時,英德市委、市政府給予了極大的幫助。一方面指導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引導公司復工復產;另一方面,為公司落實租金、社保等減免優惠,並對生產疫情防控物資的工人給予每人1000元的生產補助,穩定公司的正常運轉。」該企業高級經理吳國進介紹道。
今年2月,作為英德首批覆工復產企業,佳美達不僅面臨著原材料進口難、銷售渠道受阻的問題,還得支付全廠2600多名員工工資以及場地租金。吳國進介紹,企業本地員工佔總數超過80%,有2000多人,每個月光人工支出就要一千多萬元。在最困難的時期,公司考慮的不是裁員降薪,而是做好防疫措施,想方設法增加收入。
做行業「標杆」
引領行業「跑出」加速度
川奧體育幻彩彈性橡膠墊生產車間
英德市歷來高度重視輕工業企業的發展,從政策和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不少輕工業企業順勢而為,推進企業各類要素提檔升級,在鑄就品牌、穩定就業等方面持續發力,成為該市經濟發展重要的增長點。同時,通過創新舉措、激發活力,促進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就業。
在廣東川奧高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稱「川奧」),公司產品暢銷全球,只要有大型的體育場館,很多都有川奧的身影,公司不僅是規則的遵守者,也是規則的制定者,已經連續多年參與體育跑道相關標準的制定。
「2015年以來的這幾年時間,可以說是我們快速發展和成長的重要『節點』。」川奧公司的負責人趙克勤告訴記者,在2015年引起全國關注的「毒跑道」事件發生後,體育跑道生產行業受到了很大的打擊,但對他們來說卻是一個機遇。
「我們一直都知道這個行業有弊端,所以在2012年的開始,公司的總經理也是我的妻子,就帶領團隊研發出新型材料「環保彈性顆粒」,這讓企業開始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新型材料研發出來後,企業銷售額也上升了30%以上,從此川奧也從單一生產材料逐步向生產多元化產品的道路。目前,川奧擁有20多人的研發團隊,7項發明專利、15項實用新型專利、20項外觀專利、4項軟體著作權。
川奧體育成品展示廳
現在,公司還公司應用工業4.0生產系統,利用高科技中央控制室,充分發揮信息自動化處理和傳輸功能,讓生產更高效、便捷。通過手機APP,客戶可以了解到產品生產全過程,實時監控到材料的用量。「希望客戶從挑選產品到收到產品的時候,能通過網絡實時看到我產品們生產的全過程,讓客戶相信我們產品的質量,這就是我們川奧想體現的工業4.0生產系統。」
得益於企業產品品質的高要求,如今,川奧的品質一直處於行業領先地位,曾參與國家標準討論和行業相關標準的制定。產品銷量保持國內領先,全球鋪設跑道超2千萬平方米,產品遍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奧運會、亞運會、省運會等大型賽事的主要地面材料供應商。
「產品質量這是我工廠的命脈,我們也是一貫這麼做下來。」趙克勤表示,下一步公司將著力研究開發環保產品,通過循環再利用,讓產品使用周期更持久,使用效能更環保。
英德市委市政府:
助力援企穩崗 帶動14668人就業
近年來,英德市緊緊圍繞「保障就業、穩定就業、擴大就業」的工作目標,通過創新舉措、激發活力,促進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就業。目前,全市提供500人以上就業崗位的民營企業共15家,帶動14668人就業。
嘉德鞋業的生產車間
英德市人社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為了解決企業用工問題,英德積極開展各類型招聘會,如開展「南粵春暖、春風行動」招聘月、與廣州白雲區聯合舉辦春節大型招聘月、大學生專場招聘會、民營企業專場招聘會、退役軍人專場招聘會等。今年在疫情防控工作常態化的前提下,還組織專列、專車到外省接返英德企業的員工。
另外,英德對落實相關疫情防控責任的生產性企業,從2月21日起至疫情解除後3個月內,新招用員工並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籤訂勞動合同並繳納1個月以上社會保險費),按每人200元/月標準給予企業招工補貼,每人可享受一次(最多不超過1000元),每家企業最高補貼20萬元。
英德還通過促進貧困戶就業來助推扶貧工作。一方面,開展精準扶貧招聘會,組織有勞動能力、有就業願望的精準扶貧戶參加。2019年至2020年11月底,全市共舉辦精準扶貧招聘會14場,提供企業招聘崗位信息約800個/次,共約1100人/次求職者參加招聘會,其中貧困戶約300人/次;另一方面,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去年以來共開發公益性崗位422個,現已安置人員336人(其中精準扶貧戶297人)。
文/圖:清遠日報記者鍾履雙 通訊員 熊成帆 黃振生 林宴偉 黃光錟 李子麟 林佳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