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的小濤(化名)肚子整整疼了9個月,反反覆覆到消化科就醫的他最終卻被醫生確診為腹部肌肉拉傷。10月11日是世界鎮痛日。專家建議:任何的疼痛都別忍著,要及時就醫找出疼痛的原因對症下藥。
長期肚痛
最終查出是肌肉拉傷引起
小濤去年剛剛上初一。入學不久,小濤經常跟父母稱,自己的肚子疼。其父母多次帶著他就醫,但依然找不出肚子疼痛的原因,也找不到緩解疼痛的方法,小濤因此整整疼了9個月。今年6月底,小濤一放假,立即住進自治區人民醫院消化科。然而,接下來的各種檢查還是顯示,並沒有發現小濤有任何的異常,腸鏡也都提示小濤消化系統正常。
疼痛科專家一同會診時發現,小濤疼痛多發於晚上與運動時間。在追問病史時,小濤回憶第一次疼痛是發生在小學升初中的軍訓,教官在指導他們邁步子時,當他大步邁出步子時,感覺到疼痛。這讓醫生們找到了治療的方向,在隨後檢查中發現,小濤肚臍上3釐米的位置按壓時有明顯疼痛。原來,小濤在軍訓時肌肉拉傷,導致反覆水腫。之後,醫生為小濤做了一個肌肉鬆解手術,僅花了100元就治好了小濤的疼痛。
與小濤有著同樣經歷的還有李先生。李先生也長期肚子疼,反覆檢查,都沒發現病因。直到他到疼痛科就診時,醫生發現他的胸椎上長有腫塊,壓迫其神經導致肚子痛。
病例不少
疼痛科一年接診7000多名患者
「疼痛是人體受到外來幹擾,或外來損傷所引起的一種感覺,疼痛同時也是人的主觀感覺,情感體驗。」自治區人民醫院疼痛科李峰主任介紹,疼痛是一個綜合的症狀,不管哪裡痛,都不應該被忽略,任何的疼痛都要找出原因。據了解,疼痛是一種疾病,如果不及時診治,會發展為慢性疼痛,慢性疼痛會給患者帶來心理、情緒、睡眠、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內分泌系統等方面的危害。僅2016年,到該院疼痛科就診的患者就有7000多人。
那麼,患者感覺到疼痛時,該選擇專科還是疼痛科?李峰解釋,疼痛科主要關注的是慢性痛,超過3個月的疼痛就屬於慢性痛。而一些發熱、外傷引起的急性疼痛,則需要看相應的專科。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難以忍受疼痛所帶來的折磨,因而選擇服用鎮痛藥來止痛。但是鎮痛藥也不是可以隨便服用的,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帶來一定的副作用。若不能明確自己的痛感是哪種疾病引起的,應到疼痛科確診,找出原因,在醫生指導下用藥。(記者 陳佳嘉)
原標題:男孩肚子不明原因 疼了整整9個月 專家:任何疼痛都別忍著要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