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9日,國際公益學院2019年畢業暨開學典禮在深圳隆重舉行。國際公益學院董事會主席、招商銀行原行長、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影響力目標指導委員會成員馬蔚華教授,國際公益學院院長、北師大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教授,港澳臺灣慈善基金會創會主席林添茂,國際公益學院董事、敦和基金會執行理事長兼秘書長陳越光,國際公益學院尤紅教授、賈晶教授、陳瑜教授、唐昊教授,72位畢業生和87位新生、數十位親友及校友等200餘位嘉賓出席。國際公益學院助理院長傅昌波教授主持典禮。
馬蔚華在致辭中表示,在過去4年中,學院牢記使命,不斷的探索,努力為中國公益慈善發展和創新培養人才。在世界各界的支持下銳意進取,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公益的轉型和變革任重道遠,我們需要有一大批具有公益情懷,又有各種專業本領的人才。在此背景下,他向同學們提出四點期許:第一,要有義利兼顧的價值觀;第二,要有見微知著的大視野;第三,要具備創新創業進取心;第四,要有腳踏實地的責任感。
國際公益學院董事會主席、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影響力目標指導委員會成員、原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
陳越光則在致辭中表示,希望同學們用理想的眼光去看待和評價理想,以使命所在的方式對待工作。職業之上是事業,在事業之上還有更高的境界叫志業。希望深圳國際公益學院的學員都嚮往詩和遠方。「一個以公益為事業的人,應該有勇氣讓自己成為詩,以自己的腳步所至,走出一個遠方。」他說,「請允許我作為你們的朗讀者,你們行進的方向,就是我矚目的遠方!」
國際公益學院董事、敦和基金會執行理事長兼秘書長陳越光
王振耀在寄語中表示,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院已逐步地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知識體系,理論教授、實踐案例與行動計劃三位一體的教學體系,促成了行動理論與實踐的學習機制建立。他對學員們提出的期望:「成為新時代善知識的賢人,從而為新商業文明重塑作出貢獻。」
國際公益學院院長王振耀
港澳臺灣慈善基金會創會主席林添茂在致辭中表示,上天給我們每個人最珍貴的禮物就是愛心和慈悲心。愛和慈悲是我們每一個人能夠克服困難的決心,是年輕人想要改變世界的最大力量。我期待著今年12月18日第14屆「愛心獎」與各位再見;我更期待在未來,我們在海峽兩岸三地的公益慈善道路上再見。
港澳臺灣慈善基金會創會主席林添茂
國際公益學院教授陳瑜作為教授代表向畢業班的學院表示祝賀,也對剛剛進入學院的新同學表示熱烈歡迎。她表示,擁有一顆慈善的心和一股善行的動力是可貴的,學習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來解決社會實際問題、促進社會進步是可敬的。我見證了一個個行動計劃項目帶來實實在在的社會效益,也見證了一個個學員的飛躍和成就。站在公益慈善的前沿,我們一起勇敢地開創繽紛夢想。
國際公益學院教授陳瑜
在典禮上,國際公益學院副院長兼教務長黃浩明教授介紹了學院的五大課程體系,分別是:GPL全球善財領袖計劃課程、EMP國際慈善管理課程、可持續發展與公益慈善方向教育項目、NCP公益認證課程課程和POA公益網校課程。學院成立四周年以來,已擁有逾百人師資,其中國際師資20位。他表示,學院將幫助富有熱情的新一代中國慈善家實踐其願景、提升管理才能和創造力,同時為中國的慈善行業發展的新時代奠定基礎。
國際公益學院副院長兼教務長黃浩明教授
GPL2015級、EMP2013秋季班、ELP2017校友,崑山昱庭公益基金會發起人,中國廁所文化中心主任錢軍,與EMP2015春季班、ELP2017校友,大自然保護協會教育事務與深圳保護項目總監虞鑫作為傑出校友代表發表演講。此次典禮還進行了2019屆優秀畢業生行動計劃和2019 屆優秀畢業生表彰。
2019屆優秀行動計劃表彰
2019屆優秀畢業生表彰
GPL2015級、四川甘孜州雅江縣生根寺主持曲幾扎波和EMP2017秋季班、一帶一路戰後兒童救援負責人崔雅妹作為優秀行動計劃代表做展示。從展示的行動計劃看,國際公益學院學員對慈善的認知和行動已經超越了時空,以有限的資源給世界的角落帶去溫暖,以善的行動提升中國在國際社會影響力,向世界展示崛起的中國對於整個世界的作用。
作為2019屆優秀畢業生代表的GPL2017級、黃河科技學院財務總監、黃河科技學院教育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於廣超,EMP2017級春季班、常州天愛兒童康復中心校長楊建軍,和作為新生代表的EMP2019級秋季班、國際兒童讀物聯盟主席張明舟,GPL2019級、國投基業股權投資(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範釋元也表達了對未來公益慈善道路的期許。
典禮上,GPL2016 級、天使百人會會長、銀河金橋投資董事長、健坤慈善基金會理事長喬遷和EMP2017春季班、常州天愛兒童康復中心校長楊建軍作為畢業生代表向新生代表EMP2019秋季班學員、國際兒童讀物聯盟主席張明舟和GPL2019級CONSULCO 諮詢聯合創始人Marios Hajiroussos傳承院旗。
院旗傳承
作為專業慈善教育機構,四年來,國際公益學院逐步發展成一所以慈善和社會價值創造為基本價值觀,以行動學習、知行合一為核心課程邏輯,構建終身學習和終身實踐支持系統,推動生態完善和社會變革的百年學院。
畢業生致敬教授
據國際公益學院助理院長劉冰華在典禮上發布的學院2019校友發展報告顯示,四年來,學院共有超過3200名校友及在讀學員。其中全球善財領袖計劃(GPL)系列149人,國際慈善管理課程(EMP)系列1032人,NCP公益認證課程2088人。在學院的校友及在讀學員中有39位國際學員,他們來自於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法國、義大利、比利時等18個國家。
國際公益學院助理院長劉冰華
在捐贈方面,94.4%的校友在2018年度有個人捐贈行為;不完全統計,個人2018年度實際捐贈超過百萬的有43位。校友機構公益項目覆蓋全國 33 個省/ 市/ 區及境外;校友所在機構年度公益支出超過66億元,年捐贈收入約78億;校友所在機構2018年度公益直接受益人群超過2億人次。
此外,國際公益學院還鼓勵校友之間攜手合作、資源共享,打造校友合作共同體。2018年度,有33.3%的校友進行了不同形式的合作。比如2019年初 GPL校友喬遷、潘異和其他幾位校友在蘇州發起了科技影響力聯盟,資助西雅圖的遊學訪學項目。今年10月,EMP校友雷建威和徐靚推動的《廣州市母乳餵養促進條例》出臺,是國內首次推出的母乳餵養地方立法。
畢業生合影
新生合影
GPL2015級、EMP2013秋季班、ELP2017校友,崑山昱庭公益基金會發起人,中國廁所文化中心主任錢軍作為傑出校友代表發表演講。從商人轉到公益人再到社會企業人,錢軍分享了他在學習中的最大轉變就是超強行動力,同時也感謝學院的培養,使他可以站在世界級的層面考慮問題,具備為全人類謀福祉的思考模式。
GPL2015級、EMP2013秋季班、ELP2017校友,崑山昱庭公益基金會發起人,中國廁所文化中心主任錢軍
EMP2015春季班、ELP2017校友,大自然保護協會教育事務與深圳保護項目總監虞鑫作為傑出校友代表發表演講。虞鑫表示,公益需要勇氣,每一個學員都是愛和善的大使,希望在未來大家能成為智慧的種子,不斷的傳播愛和善。
EMP2015春季班、ELP2017校友,大自然保護協會教育事務與深圳保護項目總監虞鑫
GPL2015級、四川甘孜州雅江縣生根寺主持曲幾扎波作為優秀行動計劃代表做展示。曲幾扎波分享了他的行動計劃「千僧菩提樹基金阿字正念項目」。「以身作則,教化信眾,把信眾的力量轉化為公益的力量,服務社會。如果我們要想去為社會服務的話,那就必須有更好的公益知識和公益創新的理念。
GPL2015級、四川甘孜州雅江縣生根寺主持曲幾扎波
EMP2017秋季班、一帶一路戰後兒童救援負責人崔雅妹作為優秀行動計劃代表做展示。崔雅妹分享了她的行動計劃「一帶一路」敘利亞兒童救助項目。「一帶一路」是強國之路,作為一名公益人,希望通過做各種項目提升中國在國際社會影響力,得到國際社會的了解和認同,讓中國文化走出國門。「我們的項目在敘利亞建立了假肢中心,為肢殘兒童進行假肢製作與安裝,並在康復中心提供訓練。藉助與2019年11月,通過社會福利基金會、騰訊公益平臺酬金善款700萬人民幣,近17萬中國民眾參與捐獻。」
EMP2017秋季班、一帶一路戰後兒童救援負責人崔雅妹
GPL2017級、黃河科技學院財務總監、黃河科技學院教育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於廣超作為優秀畢業生代表發表感言。於廣超感謝學院的培養,「學院培育全球公益典範的神聖使命給了我巨大的力量,使我對公益認識得到進一步的深化,幫助我牢固梳理了信念。國際公益學院的培養模式,使我開拓視野,結識更多的朋友和國際友人,收穫成長和友誼,思想和格局有了更好的定位,事業蒸蒸日上。」
GPL2017級、黃河科技學院財務總監、黃河科技學院教育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於廣超
EMP2017春季班、常州天愛兒童康復中心校長楊建軍作為優秀畢業生代表發表感言。楊建軍表示,國際公益學院影響了很多人,新老學員都要知行合一再出發。「我們在學院堅定了自己的信念,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和使命,這是我們的最大動力。行動是最好的公益,行動會成就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好的未來。
EMP2017春季班、常州天愛兒童康復中心校長楊建軍
EMP2019秋季班學員、國際兒童讀物聯盟主席張明舟作為新生代表發言表示,「很榮幸成為國際公益學院EMP新生。新生不僅代表新一屆國際公益學院的學生,還代表著我們人生歷程發生一場蛻變,獲得又一場興盛。相信通過兩年時間系統完善的公益慈善管理學習,懷揣熾熱公益理想,一路跌跌撞撞走來的我們,必將化繭成蝶。」
EMP2019秋季班學員、國際兒童讀物聯盟主席張明舟
GPL2019級國投基業股權投資(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範釋元作為新生代表發言,「作為GPL新生,我們班人數雖然少,但是我們是國際班。包括我自己在內,我來自烏拉圭,是烏拉圭籍華人,剛剛見證了中國公益界的力量。來到國際公益學院,希望我們一起發現更多的社會問題,用我們的技術、資本來改變這一切,讓改變發生。」
GPL2019級國投基業股權投資(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範釋元
本文源自 國際公益學院
統籌 薛煒、王陽 責編 張弛
↑ 點擊窗口了解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