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的你,一定會感謝,今天努力的自己!"看影片《奔跑的少年》,有一個詞彙貫穿全片的始終,有一種期冀也時時激蕩著我們的內心,那便是——夢想。
《奔跑的少年》是一部關於夢想的影片,講述了在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的一個新疆村莊裡,一顆"天賜"的足球,改變了帕爾哈提和他班上十幾個孩子的命運的故事。片中的帕爾哈提老師,童年時期便有一個足球夢,卻被他的父親無情地捏碎。直到成年後,當了小學老師他,在學校成立了"夢之隊"足球隊,又將這個夢想寄託於孩子們的身上,並向著遙遠卻閃光的夢想,一步步邁進。
《奔跑的少年》改編自真實事件,片中的人物都有原型,由此也讓這部影片顯得更加飽滿與真誠。影片的劇情和人物,都非常樸實,他們生活在和田地區的墨玉縣,身處沙漠邊緣,卻又是水果之鄉,廣袤的視野和甜蜜的味感,賦予了人們多姿多彩又堅韌好強的生存。片中的"夢之隊"足球隊也是如此,雖然對於這些少數民族的孩子來說,踢球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他們甚至連一雙合腳的球鞋都沒有,更多的時候,是光腳在踢球,但這一切,都沒有阻擋他們奮進的步伐。
用帕爾哈提老師的話說:他們有權利選擇自己的夢想,而帕爾哈提,則是助力他們夢想的推進劑。由此,當孩子們光著腳在沙漠中訓練,光著腳上陣與其他球隊比賽,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張張稚氣未脫的臉,更是一顆顆奔騰的心。
不過,在比賽中,勝敗乃兵家常事,"夢之隊"的進擊之旅,既有讓人激動不已的高光時刻,也有點球大戰中的缺憾失利,但勝負從始至終都不是影片所關注的焦點,唯有為了突破阻障而努力的衝擊,為了實現理想而奮鬥的動能,才是最振奮人心的存在。不僅孩子們,身為主心骨的帕爾哈提老師,也在組建和訓練球隊的過程中,備受生活的歷練,無論是父親的不解,還是愛人的離去,都是一場場嚴峻的考驗。
我們總是把夢想掛在嘴邊,總是以為,那些遙不可及的夢想,就在唾手可得的地方。電影《奔跑的少年》卻更真切地告訴我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所有的夢想,都要一步步踏實地去實現:"他們踢球時,眼睛裡的那份光,是生命的激情",帕爾哈提看到了孩子們眼中燃燒的熱情,我們也由此看到了他們對於夢想的執念與執著。只有將夢想與命運交織到一起,才能感受到澎湃的生命之曲。這也正是《奔跑的少年》這部影片的靈魂所在,人物的命運,球隊的前程,由小及大的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時代的奮鬥與拼搏,也正是這種孜孜以求的不懈努力,能夠讓我們得以持續的進步和發展,小人物,大世界,在很多層面上,其實是相通而的。
看過影片之後,片中的很多臺詞,依然震耳發聵的在腦間迴響:"夢想不是胡思亂想!"、"堅持不了的夢想都是幻想!"……當孩子們,用自己的激情與汗水,贏得了學校、家長和社會的認可,一步步的行進在更光明的巔峰之路時,我們情不自禁為他們而動容,
也正如片中所說,當我們度過了看似漫長實則短暫的成長歲月,回首遙望時,是否留下過遺憾,又能否感謝當年的努力呢?這是一個問題。《奔跑的少年》的故事熱血又勵志,但這是一部製作精良的風景民俗電影,故事的服、化、道非常有民族風格,攝影、溝通也極具美感,不僅通過多種視角,讓我們看到了"夢之隊"在訓練和比賽中的奔放與堅韌,而且也將邊疆美景盡收眼底,包括綿延的胡楊林、茂密的葡萄架、熱鬧的集市、樸實的勞動人民,甚至還有靜謐的星空,都美得讓人心醉,看《奔跑的少年》,不啻為一段心靈的滌蕩之旅。